师范生就业准备现状及提升

2014-08-07 19:38曹盈
黑龙江教育学院学报 2014年6期
关键词:学业成绩师范生

曹盈

摘 要:按学业成绩分组,对113名大三师范生进行就业准备状况的对比研究,结果表明:在就业准备方面,优秀生和普通生存在显著差异,优秀生比普通生的就业准备更充分;在就业准备提升方面,优秀生和普通生不存在显著差异,在教师技能、求职技巧等方面都有培训需求。

关键词:师范生;学业成绩;就业准备;提升需求

中图分类号:G657.38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1-7836(2014)06-0055-02

一、问题的提出

就业准备是指个体为了从事某种职业或获得某种职位,在一定阶段内所做的准备性工作。师范类大学生因其专业的特殊性,需要通过特定的方式提升各方面的能力和做各方面的准备,使自己具备教学研究的职业条件。师范生就业准备情况和大学的学业成绩有无关联?他们在就业准备方面有何困难、需要怎样的帮助?为此,我们展开了相关调查。

二、调查对象和方法

(一)调查对象

本次调查面向某高校大三师范生,按照班级学业成绩排名将学生分为A、B两组并发放问卷。A组学生学业成绩排名在班级前30%,B组学生学业成绩排名在班级后30%(A组简称优秀生,B组简称普通生)。本次调查共发放问卷120份,收回有效问卷113份。其中A组75人,B组38人,男生33人,女生80人,文史类专业53人,理工类专业60人。

(二)调查方法

主要采用问卷调查的方法。问卷涉及“信心准备、教学技能准备、知识结构准备、就业准备的提升需求”等多个视角,经二轮预测后,确定18道试题。试题按李克特(R.A. Likert)五点量表题和多项选择题设计。2014年3月-2014年4月,通过学院、班级渠道发放问卷,回收后利用SPSS 15.0软件对问卷数据进行统计分析。

三、调查结果

(一)就业准备情况

1求职信心准备

本维度设置1道题目,“我可以找到满意的教师岗位相关工作”,采用五点量表题设计,试图探究两组学生在信心准备方面的异同。具体统计结果如下:

表1

求职信心准备的比较

分组 人数 平均值 标准差 t

A组 75 3.43 .619 3.062**

B组 38 3.00 .838

注:** p<.01

两组学生在“可以找到满意的教师岗位相关工作”这一项目上的平均得分分别为3.43和3.00(最高得分为5),说明两组学生对于未来求职总体上是有信心的,但信心不足,把握不够。独立样本t检验表明,两组学生的求职信心差异十分显著(p<.01),优秀生比普通生在求职方面更有信心。

2姠晥聛能准备

本维度设置1道题目,即五点量表题“我的教学技能在大学期间得到很大提升”,试图探究两组学生对于自身教师教学技能提升情况的认知。具体统计结果如下:

表2

教师教学基本技能的比较

分组 人数 平均值 标准差 t

A组 75 3.89 .847 1.996*

B组 38 3.53 1.059

注:*p<.05

两组学生在“我的教师教学技能在大学期间得到很大提升”这一项目上的平均得分分别3.89和3.53,这说明两组学生对自身教师教学能力的提升均有较高的评价,这也从侧面说明,学校在这方面的教育和培训具有一定的成效。独立样本t检验表明,两组学生对自身教学技能的评价差异达到显著(p<.05),优秀生在教师技能方面的准备比普通生更充分。

3知识结构准备

本维度设置1道题目,即“我具有完善的知识结构以及良好的理论知识储备”,采用五点量表题设计,试图探究两组学生对于知识结构的准备情况,具体统计结果如下:

表3

知识结构方面的比较

分组 人数 平均值 标准差 t

A组 75 3.75 .790 4.284**

B组 38 3.03 .994

注:** p<.01

两组学生在“我具有完善的知识结构以及良好的理论知识储备”这一项目上的平均得分分别3.75和3.03,优秀生得分中等偏高,普通生得分相对偏低。独立样本t检验表明,两组学生的知识结构准备差异十分显著(p<.01),优秀生在知识结构方面的准备明显高于普通生。

4能力准备

本维度设置1道题目,即“我的学习工作能力很强”,采用五点量表题设计,试图探究两组学生在就业过程中能力准备情况。具体统计结果如下:

表4

学习工作能力的比较

分组 人数 平均值 标准差 t

A组 75 3.99 .647 3.308**

B组 38 3.42 .948

注:** p<.01

两组学生在“我的学习工作能力很强”这一项目上的平均得分分别3.99和3.42,A组处于中上水平,B组处于中等水平,A组对于自身学习工作能力的认可度高于B组。独立样本t检验表明,两组学生的能力准备差异十分显著(p<.01),说明优秀生的学习工作能力高于普通生。

(二)就业准备的提升需求

1à拓师范生思路,鼓励多元就业

面对日趋激烈的竞争压力,师范生是否愿意选择岗位需求量较大的教育培训机构和贫困山区?通过调查发现,A、B两组在“培训机构”和“贫困山区”这两个维度上的差异均不显著。普通生得分平均值首次超过优秀生,这说明普通生较于优秀生更愿意去培训机构或者支教,可能也是出于就业竞争压力大的无奈之选。

那么,师范生在就业过程中,究竟看中哪些因素?为此我们采用多项选择题的方式,从“发挥个人特长、和师范专业对口、工作发展前景、大城市户口、正式编制、经济效益、工作和收入相对稳定、在父母身边”等多个角度进行调查,统计结果显示:优秀生在求职中考虑的首要因素是“和师范专业对口”,占60%的比例。“工作和收入相对稳定”与“工作发展前景”是并列第二的两个因素,均占57.33%的比例。普通生求职中考虑的首要因素是“工作和收入相对稳定”,占60.53%的比例,考虑的第二个因素是“师范专业对口”,占44.74%的比例。“正式编制”这一选项,优秀生占52%的比例,超过半数,普通生也有34.21%的比例。

2蛠解师范生需求,提升就业能力

本维度设置2道题目,一是“您认为提升个人就业能力,自己目前面临最大的困难是什么”,从“就业目标不明确、娱乐活动分散精力、缺乏教师相关技能培训、不了解求职途径、不会制作简历、缺乏面试技巧”等方面设计选项。二是“您希望学校提供哪些就业服务”,从“多提供就业信息、多组织招聘会、多举办讲座、多提供见习机会”等方面设计选项,进行多项选择题形式的调查。统计结果显示:对于“自身面临的最大困难”这个问题,优秀生和普通生选择的前三项需求虽然顺序不一致,但选项完全相同,都是“缺乏教师技能相关培训”、“不了解求职途径”、“缺乏面试技巧”,总的比例分别占84.07%、71.68%、49.56%;同时,优秀生和普通生希望得到学校就业帮助的前三项都是“多提供见习机会”、“多提供就业信息”、“多组织招聘会”。

四、调查结论

(一)优秀生和普通生在就业准备方面存在显著差异。优秀生在教学技能、知识结构、学习工作能力这些项目上的准备比普通生更充分,面对就业,优秀生也比普通生更有信心。由此可以看出,学业成绩的好坏对学生的就业准备情况存在一定的影响。学业成绩优秀,从某种程度上来说至少可以提升学生在求职时的自我认同感和自信心。因此,营造良好的学习氛围,鼓励学生认真学习,取得优异成绩,仍然是完善就业准备、提升学生就业竞争力的有效措施。

(二)在就业影响因素方面,优秀生和普通生并不存在显著差异。就业过程中,师范生整体的“求稳”心态仍然明显。他们的就业方向过于一致,思路不够活跃。因此,在对师范生进行职业生涯规划相关教育时,因材施教尤为重要。既要从学生的实际情况出发,突出师范专业特色,提高学生的培养质量,更要积极开拓学生的思路,鼓励学生结合自身兴趣,全方位、多元化地选择个人的职业发展道路,开拓视野,敢于创新。同时,大力宣传创业、支教、选调等政策,鼓励师范生放开眼界,到祖国最需要他们的地方,贡献个人的智慧和力量。

(三)在就业准备的提升需求方面,优秀生和普通生也不存在显著差异。其需求主要集中在“缺乏教师技能相关培训”、“不了解求职途径”、“缺乏面试技巧”等方面。其中,“提升教师教学技能”这方面的需求量巨大。一方面学校可以考虑在师范生课程的整体设置上,进一步加重教师技能相关课程的比例,此类课程的考评,也应更加注重实践能力而非理论知识;另一方面,在常规的课堂教学中,多给学生提供发言、演讲、展示环节的机会;课外多组织以“进一步提升教师技能”为目的的学生活动或者培训实践。同时,进一步加强求职途径介绍、面试技巧讲解、沟通交流方式等方面的宣传教育。在就业帮扶方面,积极联系社会资源,建立实践/实习基地;保证就业信息真实有效,及时发布到位;多组织校内人才招聘会,多组织学生统一参加相关的招聘会,可能更受学生的欢迎。 2014年6月第33卷第6期

摘 要:按学业成绩分组,对113名大三师范生进行就业准备状况的对比研究,结果表明:在就业准备方面,优秀生和普通生存在显著差异,优秀生比普通生的就业准备更充分;在就业准备提升方面,优秀生和普通生不存在显著差异,在教师技能、求职技巧等方面都有培训需求。

关键词:师范生;学业成绩;就业准备;提升需求

中图分类号:G657.38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1-7836(2014)06-0055-02

一、问题的提出

就业准备是指个体为了从事某种职业或获得某种职位,在一定阶段内所做的准备性工作。师范类大学生因其专业的特殊性,需要通过特定的方式提升各方面的能力和做各方面的准备,使自己具备教学研究的职业条件。师范生就业准备情况和大学的学业成绩有无关联?他们在就业准备方面有何困难、需要怎样的帮助?为此,我们展开了相关调查。

二、调查对象和方法

(一)调查对象

本次调查面向某高校大三师范生,按照班级学业成绩排名将学生分为A、B两组并发放问卷。A组学生学业成绩排名在班级前30%,B组学生学业成绩排名在班级后30%(A组简称优秀生,B组简称普通生)。本次调查共发放问卷120份,收回有效问卷113份。其中A组75人,B组38人,男生33人,女生80人,文史类专业53人,理工类专业60人。

(二)调查方法

主要采用问卷调查的方法。问卷涉及“信心准备、教学技能准备、知识结构准备、就业准备的提升需求”等多个视角,经二轮预测后,确定18道试题。试题按李克特(R.A. Likert)五点量表题和多项选择题设计。2014年3月-2014年4月,通过学院、班级渠道发放问卷,回收后利用SPSS 15.0软件对问卷数据进行统计分析。

三、调查结果

(一)就业准备情况

1求职信心准备

本维度设置1道题目,“我可以找到满意的教师岗位相关工作”,采用五点量表题设计,试图探究两组学生在信心准备方面的异同。具体统计结果如下:

表1

求职信心准备的比较

分组 人数 平均值 标准差 t

A组 75 3.43 .619 3.062**

B组 38 3.00 .838

注:** p<.01

两组学生在“可以找到满意的教师岗位相关工作”这一项目上的平均得分分别为3.43和3.00(最高得分为5),说明两组学生对于未来求职总体上是有信心的,但信心不足,把握不够。独立样本t检验表明,两组学生的求职信心差异十分显著(p<.01),优秀生比普通生在求职方面更有信心。

2姠晥聛能准备

本维度设置1道题目,即五点量表题“我的教学技能在大学期间得到很大提升”,试图探究两组学生对于自身教师教学技能提升情况的认知。具体统计结果如下:

表2

教师教学基本技能的比较

分组 人数 平均值 标准差 t

A组 75 3.89 .847 1.996*

B组 38 3.53 1.059

注:*p<.05

两组学生在“我的教师教学技能在大学期间得到很大提升”这一项目上的平均得分分别3.89和3.53,这说明两组学生对自身教师教学能力的提升均有较高的评价,这也从侧面说明,学校在这方面的教育和培训具有一定的成效。独立样本t检验表明,两组学生对自身教学技能的评价差异达到显著(p<.05),优秀生在教师技能方面的准备比普通生更充分。

3知识结构准备

本维度设置1道题目,即“我具有完善的知识结构以及良好的理论知识储备”,采用五点量表题设计,试图探究两组学生对于知识结构的准备情况,具体统计结果如下:

表3

知识结构方面的比较

分组 人数 平均值 标准差 t

A组 75 3.75 .790 4.284**

B组 38 3.03 .994

注:** p<.01

两组学生在“我具有完善的知识结构以及良好的理论知识储备”这一项目上的平均得分分别3.75和3.03,优秀生得分中等偏高,普通生得分相对偏低。独立样本t检验表明,两组学生的知识结构准备差异十分显著(p<.01),优秀生在知识结构方面的准备明显高于普通生。

4能力准备

本维度设置1道题目,即“我的学习工作能力很强”,采用五点量表题设计,试图探究两组学生在就业过程中能力准备情况。具体统计结果如下:

表4

学习工作能力的比较

分组 人数 平均值 标准差 t

A组 75 3.99 .647 3.308**

B组 38 3.42 .948

注:** p<.01

两组学生在“我的学习工作能力很强”这一项目上的平均得分分别3.99和3.42,A组处于中上水平,B组处于中等水平,A组对于自身学习工作能力的认可度高于B组。独立样本t检验表明,两组学生的能力准备差异十分显著(p<.01),说明优秀生的学习工作能力高于普通生。

(二)就业准备的提升需求

1à拓师范生思路,鼓励多元就业

面对日趋激烈的竞争压力,师范生是否愿意选择岗位需求量较大的教育培训机构和贫困山区?通过调查发现,A、B两组在“培训机构”和“贫困山区”这两个维度上的差异均不显著。普通生得分平均值首次超过优秀生,这说明普通生较于优秀生更愿意去培训机构或者支教,可能也是出于就业竞争压力大的无奈之选。

那么,师范生在就业过程中,究竟看中哪些因素?为此我们采用多项选择题的方式,从“发挥个人特长、和师范专业对口、工作发展前景、大城市户口、正式编制、经济效益、工作和收入相对稳定、在父母身边”等多个角度进行调查,统计结果显示:优秀生在求职中考虑的首要因素是“和师范专业对口”,占60%的比例。“工作和收入相对稳定”与“工作发展前景”是并列第二的两个因素,均占57.33%的比例。普通生求职中考虑的首要因素是“工作和收入相对稳定”,占60.53%的比例,考虑的第二个因素是“师范专业对口”,占44.74%的比例。“正式编制”这一选项,优秀生占52%的比例,超过半数,普通生也有34.21%的比例。

2蛠解师范生需求,提升就业能力

本维度设置2道题目,一是“您认为提升个人就业能力,自己目前面临最大的困难是什么”,从“就业目标不明确、娱乐活动分散精力、缺乏教师相关技能培训、不了解求职途径、不会制作简历、缺乏面试技巧”等方面设计选项。二是“您希望学校提供哪些就业服务”,从“多提供就业信息、多组织招聘会、多举办讲座、多提供见习机会”等方面设计选项,进行多项选择题形式的调查。统计结果显示:对于“自身面临的最大困难”这个问题,优秀生和普通生选择的前三项需求虽然顺序不一致,但选项完全相同,都是“缺乏教师技能相关培训”、“不了解求职途径”、“缺乏面试技巧”,总的比例分别占84.07%、71.68%、49.56%;同时,优秀生和普通生希望得到学校就业帮助的前三项都是“多提供见习机会”、“多提供就业信息”、“多组织招聘会”。

四、调查结论

(一)优秀生和普通生在就业准备方面存在显著差异。优秀生在教学技能、知识结构、学习工作能力这些项目上的准备比普通生更充分,面对就业,优秀生也比普通生更有信心。由此可以看出,学业成绩的好坏对学生的就业准备情况存在一定的影响。学业成绩优秀,从某种程度上来说至少可以提升学生在求职时的自我认同感和自信心。因此,营造良好的学习氛围,鼓励学生认真学习,取得优异成绩,仍然是完善就业准备、提升学生就业竞争力的有效措施。

(二)在就业影响因素方面,优秀生和普通生并不存在显著差异。就业过程中,师范生整体的“求稳”心态仍然明显。他们的就业方向过于一致,思路不够活跃。因此,在对师范生进行职业生涯规划相关教育时,因材施教尤为重要。既要从学生的实际情况出发,突出师范专业特色,提高学生的培养质量,更要积极开拓学生的思路,鼓励学生结合自身兴趣,全方位、多元化地选择个人的职业发展道路,开拓视野,敢于创新。同时,大力宣传创业、支教、选调等政策,鼓励师范生放开眼界,到祖国最需要他们的地方,贡献个人的智慧和力量。

(三)在就业准备的提升需求方面,优秀生和普通生也不存在显著差异。其需求主要集中在“缺乏教师技能相关培训”、“不了解求职途径”、“缺乏面试技巧”等方面。其中,“提升教师教学技能”这方面的需求量巨大。一方面学校可以考虑在师范生课程的整体设置上,进一步加重教师技能相关课程的比例,此类课程的考评,也应更加注重实践能力而非理论知识;另一方面,在常规的课堂教学中,多给学生提供发言、演讲、展示环节的机会;课外多组织以“进一步提升教师技能”为目的的学生活动或者培训实践。同时,进一步加强求职途径介绍、面试技巧讲解、沟通交流方式等方面的宣传教育。在就业帮扶方面,积极联系社会资源,建立实践/实习基地;保证就业信息真实有效,及时发布到位;多组织校内人才招聘会,多组织学生统一参加相关的招聘会,可能更受学生的欢迎。 2014年6月第33卷第6期

摘 要:按学业成绩分组,对113名大三师范生进行就业准备状况的对比研究,结果表明:在就业准备方面,优秀生和普通生存在显著差异,优秀生比普通生的就业准备更充分;在就业准备提升方面,优秀生和普通生不存在显著差异,在教师技能、求职技巧等方面都有培训需求。

关键词:师范生;学业成绩;就业准备;提升需求

中图分类号:G657.38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1-7836(2014)06-0055-02

一、问题的提出

就业准备是指个体为了从事某种职业或获得某种职位,在一定阶段内所做的准备性工作。师范类大学生因其专业的特殊性,需要通过特定的方式提升各方面的能力和做各方面的准备,使自己具备教学研究的职业条件。师范生就业准备情况和大学的学业成绩有无关联?他们在就业准备方面有何困难、需要怎样的帮助?为此,我们展开了相关调查。

二、调查对象和方法

(一)调查对象

本次调查面向某高校大三师范生,按照班级学业成绩排名将学生分为A、B两组并发放问卷。A组学生学业成绩排名在班级前30%,B组学生学业成绩排名在班级后30%(A组简称优秀生,B组简称普通生)。本次调查共发放问卷120份,收回有效问卷113份。其中A组75人,B组38人,男生33人,女生80人,文史类专业53人,理工类专业60人。

(二)调查方法

主要采用问卷调查的方法。问卷涉及“信心准备、教学技能准备、知识结构准备、就业准备的提升需求”等多个视角,经二轮预测后,确定18道试题。试题按李克特(R.A. Likert)五点量表题和多项选择题设计。2014年3月-2014年4月,通过学院、班级渠道发放问卷,回收后利用SPSS 15.0软件对问卷数据进行统计分析。

三、调查结果

(一)就业准备情况

1求职信心准备

本维度设置1道题目,“我可以找到满意的教师岗位相关工作”,采用五点量表题设计,试图探究两组学生在信心准备方面的异同。具体统计结果如下:

表1

求职信心准备的比较

分组 人数 平均值 标准差 t

A组 75 3.43 .619 3.062**

B组 38 3.00 .838

注:** p<.01

两组学生在“可以找到满意的教师岗位相关工作”这一项目上的平均得分分别为3.43和3.00(最高得分为5),说明两组学生对于未来求职总体上是有信心的,但信心不足,把握不够。独立样本t检验表明,两组学生的求职信心差异十分显著(p<.01),优秀生比普通生在求职方面更有信心。

2姠晥聛能准备

本维度设置1道题目,即五点量表题“我的教学技能在大学期间得到很大提升”,试图探究两组学生对于自身教师教学技能提升情况的认知。具体统计结果如下:

表2

教师教学基本技能的比较

分组 人数 平均值 标准差 t

A组 75 3.89 .847 1.996*

B组 38 3.53 1.059

注:*p<.05

两组学生在“我的教师教学技能在大学期间得到很大提升”这一项目上的平均得分分别3.89和3.53,这说明两组学生对自身教师教学能力的提升均有较高的评价,这也从侧面说明,学校在这方面的教育和培训具有一定的成效。独立样本t检验表明,两组学生对自身教学技能的评价差异达到显著(p<.05),优秀生在教师技能方面的准备比普通生更充分。

3知识结构准备

本维度设置1道题目,即“我具有完善的知识结构以及良好的理论知识储备”,采用五点量表题设计,试图探究两组学生对于知识结构的准备情况,具体统计结果如下:

表3

知识结构方面的比较

分组 人数 平均值 标准差 t

A组 75 3.75 .790 4.284**

B组 38 3.03 .994

注:** p<.01

两组学生在“我具有完善的知识结构以及良好的理论知识储备”这一项目上的平均得分分别3.75和3.03,优秀生得分中等偏高,普通生得分相对偏低。独立样本t检验表明,两组学生的知识结构准备差异十分显著(p<.01),优秀生在知识结构方面的准备明显高于普通生。

4能力准备

本维度设置1道题目,即“我的学习工作能力很强”,采用五点量表题设计,试图探究两组学生在就业过程中能力准备情况。具体统计结果如下:

表4

学习工作能力的比较

分组 人数 平均值 标准差 t

A组 75 3.99 .647 3.308**

B组 38 3.42 .948

注:** p<.01

两组学生在“我的学习工作能力很强”这一项目上的平均得分分别3.99和3.42,A组处于中上水平,B组处于中等水平,A组对于自身学习工作能力的认可度高于B组。独立样本t检验表明,两组学生的能力准备差异十分显著(p<.01),说明优秀生的学习工作能力高于普通生。

(二)就业准备的提升需求

1à拓师范生思路,鼓励多元就业

面对日趋激烈的竞争压力,师范生是否愿意选择岗位需求量较大的教育培训机构和贫困山区?通过调查发现,A、B两组在“培训机构”和“贫困山区”这两个维度上的差异均不显著。普通生得分平均值首次超过优秀生,这说明普通生较于优秀生更愿意去培训机构或者支教,可能也是出于就业竞争压力大的无奈之选。

那么,师范生在就业过程中,究竟看中哪些因素?为此我们采用多项选择题的方式,从“发挥个人特长、和师范专业对口、工作发展前景、大城市户口、正式编制、经济效益、工作和收入相对稳定、在父母身边”等多个角度进行调查,统计结果显示:优秀生在求职中考虑的首要因素是“和师范专业对口”,占60%的比例。“工作和收入相对稳定”与“工作发展前景”是并列第二的两个因素,均占57.33%的比例。普通生求职中考虑的首要因素是“工作和收入相对稳定”,占60.53%的比例,考虑的第二个因素是“师范专业对口”,占44.74%的比例。“正式编制”这一选项,优秀生占52%的比例,超过半数,普通生也有34.21%的比例。

2蛠解师范生需求,提升就业能力

本维度设置2道题目,一是“您认为提升个人就业能力,自己目前面临最大的困难是什么”,从“就业目标不明确、娱乐活动分散精力、缺乏教师相关技能培训、不了解求职途径、不会制作简历、缺乏面试技巧”等方面设计选项。二是“您希望学校提供哪些就业服务”,从“多提供就业信息、多组织招聘会、多举办讲座、多提供见习机会”等方面设计选项,进行多项选择题形式的调查。统计结果显示:对于“自身面临的最大困难”这个问题,优秀生和普通生选择的前三项需求虽然顺序不一致,但选项完全相同,都是“缺乏教师技能相关培训”、“不了解求职途径”、“缺乏面试技巧”,总的比例分别占84.07%、71.68%、49.56%;同时,优秀生和普通生希望得到学校就业帮助的前三项都是“多提供见习机会”、“多提供就业信息”、“多组织招聘会”。

四、调查结论

(一)优秀生和普通生在就业准备方面存在显著差异。优秀生在教学技能、知识结构、学习工作能力这些项目上的准备比普通生更充分,面对就业,优秀生也比普通生更有信心。由此可以看出,学业成绩的好坏对学生的就业准备情况存在一定的影响。学业成绩优秀,从某种程度上来说至少可以提升学生在求职时的自我认同感和自信心。因此,营造良好的学习氛围,鼓励学生认真学习,取得优异成绩,仍然是完善就业准备、提升学生就业竞争力的有效措施。

(二)在就业影响因素方面,优秀生和普通生并不存在显著差异。就业过程中,师范生整体的“求稳”心态仍然明显。他们的就业方向过于一致,思路不够活跃。因此,在对师范生进行职业生涯规划相关教育时,因材施教尤为重要。既要从学生的实际情况出发,突出师范专业特色,提高学生的培养质量,更要积极开拓学生的思路,鼓励学生结合自身兴趣,全方位、多元化地选择个人的职业发展道路,开拓视野,敢于创新。同时,大力宣传创业、支教、选调等政策,鼓励师范生放开眼界,到祖国最需要他们的地方,贡献个人的智慧和力量。

(三)在就业准备的提升需求方面,优秀生和普通生也不存在显著差异。其需求主要集中在“缺乏教师技能相关培训”、“不了解求职途径”、“缺乏面试技巧”等方面。其中,“提升教师教学技能”这方面的需求量巨大。一方面学校可以考虑在师范生课程的整体设置上,进一步加重教师技能相关课程的比例,此类课程的考评,也应更加注重实践能力而非理论知识;另一方面,在常规的课堂教学中,多给学生提供发言、演讲、展示环节的机会;课外多组织以“进一步提升教师技能”为目的的学生活动或者培训实践。同时,进一步加强求职途径介绍、面试技巧讲解、沟通交流方式等方面的宣传教育。在就业帮扶方面,积极联系社会资源,建立实践/实习基地;保证就业信息真实有效,及时发布到位;多组织校内人才招聘会,多组织学生统一参加相关的招聘会,可能更受学生的欢迎。 2014年6月第33卷第6期

猜你喜欢
学业成绩师范生
师范生教育实践课程体系的构建与改革
2018年公费师范生招生专业及计划数
高职生成就目标定向、学习策略与学业成绩关系研究
父母因素对初中生学业成绩的影响
师范生MPCK发展的策略
浅析师范生PCK知识的构建
学业成绩与习得性无助:有调节的中介效应
大学生上网情况与学业成绩关系的实证研究
大专护生自我效能感、就业取向与学业成绩的关系研究
进一步完善免费师范生政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