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论穆旦的诗歌艺术特色

2014-08-07 09:28王卫卿
2014年13期
关键词:穆旦悖论新诗

作者简介:王卫卿,女,汉,2013级新疆师范大学文学院中国现当代文学硕士专业,当代文学。

摘要:本文主要通过文本细读的方法探索穆旦诗歌创作。穆旦用敏感的情思、矛盾的痛苦感受着人生的虚无、书写着世界的荒诞,频繁使用悖论的语言来表达内在世界的矛盾复杂,他诗歌中跳动着不同于传统诗歌的现代性抒情,为中国现代新诗发展作出理论上和实践上的努力并成功探索出适合新诗发展新道路。

关键词:穆旦;现代主义;矛盾;悖论;意象前言:穆旦作为中国现代新诗史上最杰出的的诗人之一,受到西方诗人叶芝、奥登及艾略特的影响,接受一系列比较系统的西方诗歌理论。这些诗人呈现最多的是人类内心的苦难经验及人类命运的思考并表现出了悲观主义情感。艾略特对世界荒原意识的表达从精神上影响了中国新诗以及穆旦等诗人的现代诗歌创作。个人与社会、情感与现实所呈现的内心矛盾和苦痛,个体抒情和广阔现实相联系,使个人情感在社会群体中得到升华。穆旦诗歌深刻内省并自觉追求建构一种现代诗歌理论。

一、西方现代主义在40年代走向高峰,而中国新诗经历了传统诗歌的直抒胸臆、中国现代白话新诗浅白非诗性以及新月派朦胧、含蓄和象征派的晦涩。中国现代新诗在中西方文化的交汇中萌芽。此时的中华民族正处在遭受外来侵略与凌辱,处于这样一个令人窒息的沉闷环境中,穆旦追求生命的本真的感觉状态而解决现实存在的危机创造出一种新的,更为符合当下意识的规范而反抗既成的规范。[1]

穆旦诗歌中表现出的诗美价值创造和探索是对西方现代诗歌的吸收和借鉴。他诗歌所表现的现代性语言传达出曲折隐晦的思想内涵。穆旦诗歌语言表现的更多的是一种哲理思辨,形而上的痛苦思考给诗人带来思维的复杂,陷入一种思考,王佐良在论述艾略特时指出:“在他熟悉的范围内,他却取得了诗艺上的又一次飞跃,而这部分正是由于他成功地提炼了一种适合于表现沉思的诗歌语言。”[2]穆旦受到西方诗人的影响自觉的使社会现实和个体生活相联系,自我经验的诗歌表达语言也带有沉思性的话语,这也是穆旦对诗歌语言的独特创造。

二、穆旦诗歌中运用的悖论修辞,在很多诗歌中得到了实践。如《出发》中诗人以直接质问的方式入诗,用“告诉我们”开头,把对象隐藏在文字中,实际上穆旦在此处质问的对象指的就是上帝,在基督教中上帝是万有的创造者。是一个全知、全能的神明者的形象,但是此刻诗人已经无法再去忍受现实的荒诞与虚无,向上帝质问,就意味反叛。“告诉我们和平又必须杀戮”“告诉我们这是新的美”“给我们失望和希望”在诗人眼中,上帝的行为本身就已经变成了一个悖论,当信仰成為一个欺骗,诗人自觉的从这种盲目的崇拜中解脱出来。因为穆旦发现了这种盲目的追随,并非个体自觉的选择,而是在一种强制力量下压迫所导致的。

穆旦的诗充满着悖义和陌生,世界在诗人的眼中只是一个抽象的结合体,他从混乱的现实世界中走了出来,以一个反观者的姿态审视着这个世界的丑与美,造成了他对他所处的那个世界产生了强烈的距离感、陌生感。而这种超距离的审视,不仅源于诗人所生存的世界的混乱与破碎,更源于诗人对人性、对自由、对信仰的深刻反思。战场经验的刻骨铭心,当诗人诉之于诗歌的时候表现的却是相对的冷静和平和。《森林之魅——祭胡康河上的白骨》以第一次中国远征军的撤退经历为主要内容,寄托了穆旦对战友、对自我生命的情感记忆。战争的恐怖,诗人通过“死/生”转换来化解调和战争中牺牲。纷争还没停止,而战士却已停止,诗中的悖论的思维实现了内在情绪的情绪转折。诗歌中生死、动静的辩证思考,通过悖论思维达到一种平和的美,使诗的情感得到平衡,诗情转向平淡。“爱情的关系,生于两个性格的交锋,死于‘太亲热,太含糊的俯顺。这是一种辩证关系,太近则疏远了。该在两个性格的相同和不同之间找到不断的平衡,这才能维持有活力的爱情。[3]爱情本身就是的矛盾、碰撞并存的,将对爱情的解读从表面升华至对生命本质的思考中。穆旦诗中的悖论思维成为穆旦诗歌把握世界最好方式。

三、中国传统诗歌意象思维在《周易》中通过卦辞也就是言来表达,诗歌的情感就是诗歌的生命,以言说情是诗歌文字表达的体现。诗歌通过语言表达客观物象进而说明诗歌意义。客观对应物是意的载体,意象是情思的载体,通过立象表意图这是诗歌的更高境界的表达。也使诗歌的审美境界得以扩大。西方意象派诗人休姆认为:“有生命的意象是诗歌的灵魂。”庞德也认为:“完成诗歌意象,就是登上了诗歌创作的最高境界。”[4]穆旦诗歌的独到见解增加了穆旦诗歌的新颖性和现代性。同时表达了诗人细微复杂的思想感情。

穆旦诗歌对传统意象的颠覆,更显示其独特性和现代诗歌特性。穆旦诗歌的意象在现实生活中取材,在现实生活中创造鲜明的意象,《流浪人》中的忍受饥饿的流浪者,这个流浪者就是当时社会生活底层贫困穷苦人的真实写照,也是诗人对现实的忧患和对理想的追求。战争现实的处境使穆旦诗歌意象的选择更多的与战争、与民族苦难纠结在一起,这也是诗人的经验写作的体现。《赞美》中的农夫承载着民族历史的内涵,闪耀着民族性格的坚韧品质。穆旦诗的意象还表现在一种西化倾向,“上帝”“主”“子宫”,“生长”、“理智”、“死亡”等抽象意象,“勃朗宁,毛瑟,三号手提式”现代生活词汇的意象入诗,摒弃了传统意象的描写中的浓浓的一团诗意,增加了诗歌的新颖性和现代性,表达了诗人复杂的思想感情。

结语

穆旦以自己的切身生活经历、大学期间及其所处的社会环境为中国新诗这一诗歌样式的发展与成熟做出了不可或缺的探视与实践。穆旦是一个丰富复杂的诗人,他把对世界的独特洞察和自我体验转向诗歌世界,穆旦借鉴西方现代主义诗歌理论,对传统诗歌观念的反思,在历史与现实的交汇中确立了社会价值和自我价值相统一的诗歌观念,推动了中国新诗的发展对诗歌艺术的革新对中国新诗的发展做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

参考文献:

[1]王佐良.一个中国的新诗人[J].文学杂志,1947

[2]王佐良.英国诗史[M].南京:译林出版社,1997

[3]穆旦.1975年9月6日致郭保卫信[M]/穆旦诗文集(2).北京:人民文学出版社,2006

[4]朱立元当代西方文艺理论M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05

猜你喜欢
穆旦悖论新诗
视神经炎的悖论
穆旦诗歌研究评述(20世纪40—90年代)
海岛悖论
穆旦《我看》(节选)
新诗之页
新诗之页
“帽子悖论”
新诗之页
一直想找机会写穆旦
“穆旦传”的现状与价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