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宁 周晓溪
摘要:本文作者结合自己的调查,从我国高校体育教学的现实出发,分析了我国高校体育教学的现状,探讨了我国高校体育教学改革的内容和方法等问题,建立符合新时代的高校体育教学新模式,推动我国高校体育教学的更大发展。
关键词:高校;体育教学;改革前言:随着我国社会主义经济的不断发展,对人才的需求提出了更高的要求。高校体育教育对人的发展起着重要的作用,一个人没有良好的身体素质,其他一切都是空谈。高等教育对人一生的发展有着重要的作用,而高校体育教育则为人的发展提供了重要的保障。体育教育就是培育学生的体育技能,发展学生的终身体育锻炼意识。高校体育是学校体育走向社会体育的起点,是终身体育习惯养成的关键时期,为竞技体育和群众体育打下了坚实的基础,是我国由体育大国走向体育强国的关键。因此,新时期的高校体育教育必须加快改革的步伐,以适应我国社会发展和人民群众的需要。
一、我国青少年的身体素质现状不容乐观
由于人们的生活水平提高,生活方式的改变,加上一部分人缺乏体育锻炼,因此有相当多的人营养过剩,亚健康群体数量逐年上升。根据调查,我国青少年的肥胖率大幅上升,青少年的身体素质呈下降趋势。随着我国高等教育规模的扩大,更多的青少年进入了高校,同时,这种现状也一同进入了高校。因此,有相当一部分学生的身体素质不容乐观,学生的体育基础两级分化严重,个体差异明显。因此,加快高校体育教学的改革则是刻不容缓,而且只有加快高校体育教学的改革,才能为我国培养合格的社会主义的人才。
二、当前我国高校体育教学的现状与培养新时期的复合型人才不相适应
我国高校的体育教育一般来说分为体育理论知识和体育技能训练两部分。体育理论知识包括体育锻炼的方法、卫生保健知识、各种体育竞技规则和体育运动原理等;体育技能训练则是对学生的篮球、足球、排球、羽毛球、网球和田径等运动能力的培养。在体育的教学上往往以课堂教学为主,时间较为固定,不能根据学生的需要而安排。体育课程的设置不能满足新形势下对人才的需求,教学方式单调无味,教学结构单一。在教学中往往强调教师的主导而忽略学生的主体作用,教师一味的理论知识讲解、动作示范,而学生的参与程度不够,对体育理论的学习和体育锻炼的积极性不高。学校不注重对学生的终身体育习惯的培养,体育教学的短期行为较重。因此,具体来说我国高校体育教学存在以下几方面的问题。1、体育教师的素质有待提高。随着教育改革的不断推进,我国教师队伍的数量和质量都有了很大的提高。同样,高校体育教师队伍也有了质的变化,教育体制改革为体育教师队伍的发展创造了条件。但是传统的管理方式和陈旧的观念使得高校体育教师队伍的发展仍面临许多的问题。首先,体育教育没有得到足够的重视,体育教师地位较低。各高校在贯彻国家的教育方针的过程中,不能真正的做到德智体全面发展,对体育的重视仅仅停留在口头,没有具体的措施和方法,体育教学与其他科目的教学不能同日而语。体育教师往往比其他学科教师低人一等,体育教师得不到应有的尊重。其次,优秀人才匮乏。在一部分高校中,优秀的、急需的人才引进困难,体育骨干教师流失较为严重。第三,缺乏竞争机制。由于体制和历史的原因,在一部分高校中竞争机制缺乏,人才流动困难,人才的配置和使用不尽合理。第四,在分配实行平均主义,不能充分的体现多劳多得,体育教师的积极性没有得到充分的调动。2、教学内容陈旧。21世纪是科技大发展的时代,国与国之间的竞争是科技的竞争,培养高素质复合型人才是国家兴旺发达的关键。因此在新时代新形势下,对教育的发展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根据这一要求,我国高校体育教育的改革也在不断的推进之中,现在也取得了一定的成绩,但是从整体情况来看,我国高校体育教学改革仍旧没有摆脱的传统的、落后的教育模式。教学内容陈旧,教学方法简单落后,学生对所学的内容不感兴趣,因此体育教学的质量不高。3、对学生的终身体育意识培养的缺乏。在我国高校体育教育教学中,普遍存在这样的现象:注重对学生的体育技能的训练、强化学生的身体素质,而忽略对学生的体育理论知识的传授。学生的体育实践较多,但是由于理论知识的缺乏,导致学生不能用理论指导实践,体育训练的效果大打折扣,学生在这样单调重复的训练中容易对体育课失去兴趣。绝大部分学校的体育教学只强调提高学生的身体素质、完成教学训练任务,而忽略对学生的素质教育,终身体育意识的培养,当学生离开学校的时候没有形成终身体育的意识,学生自我锻炼的习惯没有养成,最终影响人的全面发展。
三、新时期的高校体育教学改革方向和措施
人类进入了新的发展阶段,对体育提出了新的要求。体育教育是为了人的全面发展,体育要顺应时代要求满足社会需要,有利于促进社会和人的全面进步。体育不仅仅是为了提高身体素质,而是培养具有21世纪竞争力的重要手段。因此,高校体育教学的改革则尤为迫切,笔者认为应从以下幾个方面加以改进。1、打造一支复合型的体育教师队伍。人才的培养关键在教育,教育的关键在教师。体育教师是学校体育的生力军,是学校实施体育改革的推动者。新时代的体育需要复合型的体育教师,复合型的体育教师是指具有多种知识结构,多种复合能力的新型教师。他们不但要有广阔的纵横向知识面,而且能够将理论知识用于指导实践。随着高校体育教学改革的不断深入,体育教师不但要有扎实的专业基本知识、基础理论,而且要有广博的科学文化知识和丰富的教育教学科理论。2、多元化的教学目标和教学内容的多样化。随着体育教育的不断发展,高校体育教育的目标、形式、手段等都应有相应的变化和发展。体育教育的目标不仅仅提高身体素质,增进健康、愉悦身心、促进学生的个性发展和实现体育竞技等都应是体育教育的目标,多元化的教学目标有利于学生的多元化发展。教学内容的多样化有利于学生的个性发展,满足不同学生的需要,真正体现因材施教,同时,教学内容的多样化有利于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使学生更加积极的投入到体育锻炼之中,有利于培养和发展学生的终身体育习惯。3、树立学生的健身意识,注重学生的身心素质发展。大学体育教育的目的是不断提高学生的身体素质,培养学生的健身意识。通过体育的专业化教育使使学生的兴趣转化成为自己的体育专长,培养学生的终身体育习惯,养成良好的健身意识。有了好的健身习惯,不但可以增进健康、增强体质,还能够增加社会的体育人才,这样才会提高我国的大众体育水平。要树立学生的健身意识,就应该向学生介绍各种各样的体育项目,以此来激发学生进行体育锻炼的兴趣。这样才能是高校体育在提高民族素质方面发挥重要作用。4、培养学生终身体育习惯。终身体育是指体育教育应贯穿人的一生,要让学前体育和学校体育以及社会体育等紧密相连,要让体育教育实现一体化,具有统一性、连贯性和完整性的特点。所以高校体育教育应重视培养学生终身体育习惯,要向自觉锻炼身体和社会科学健身的方向发展。高校体育既是培养学生终身体育习惯的基础和前提,也是重要保障。因此高校的体育教育应把终身体育教育作为重要的指导思想。
四、结论和建议
1、结论:新时期的高校体育教育应逐渐走向“以多元化的目标和形式,树立学生的健身意识,培养学生终身体育习惯”的发展方向。改革之后的高校体育教学内容更加注重科学性、实用性、兴趣性和指导性。这样就使高校体育为学生今后从事体育锻炼打下了坚实的基础,为他们的发展提供了重要的保障。
2、建议:(1)、有关部门和学校领导应高度重视,提高体育教师的地位与待遇,加强师资建设,让体育教师的综合素质得以提高。(2)、要摆脱传统、落后的教育模式,使教学内容多样化,以此提高学生的兴趣。(3)、给学生配备充分的体育场地和器材,让每一位学生都能得到充分的锻炼。(作者单位:1、西安理工大学;2、西安欧亚学院)
参考文献:
[1]1998年~2000年国民体质监测公报[N]2001
[2]刘克彪.高校体育改革的现状及其发展趋势[J]青海民族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199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