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健
【摘要】随着教学的不断改革与变化,数学课堂教学开始由原来那种固定的,教师从头至尾为主体的传统教学模式,逐渐变得自由、灵活。教师不再是课堂的主体,而学生变为课堂的主体。教师只是起到引导的作用,让学生自主的去探究,自主的去发现问题,从问题中掌握知识。如何上好一堂数学课,使数学课灵动起来,并且有显著的教学效果呢?“强化训练,当堂达标”数学课堂教学模式是行之有效的教学方式。在课堂组织过程中教师一定要做到主次分明。
【关键词】精讲;多练;数学;教学
教学要以学生为中心,学生是课堂的主体,教师是数学学习活动的组织者、引导者和合作者。数学课要上活,活了就能激发出学习激情和兴趣教师的引导与学生的学习是首要地位,教师在教的过程中,首先必须熟悉教本。开课前不但对全书有一个完整细致的科学框架,而且对每一节棵要了如指掌。只有这样,教师才能在课堂上行云流水,滔滔不绝,有的放矢,教师对本节课的内容的了解与学生对本节课内容的掌握,相辅相成,不可能独立存在,因为教师讲解的内容直接关系到学生所掌握的内容。教师只是起到引导的作用,让学生自主的去探究,自主的去发现问题,从问题中掌握知识。从而来启发学生的思维。如何上好一堂数学课,使数学课灵动起来,并且有显著的教学效果呢?认真备好课并良好组织课堂教学是高效课堂实现的重要保证。在课堂组织过程中教师一定要做到主次分明。精讲多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鼓励学生主动质疑,合作解疑。
讲课是如何才能达到一堂高效的数学课的关键,在历史悠久的中国,很多人一直在研究如何讲好一堂数学课。与教师的水平有关系直接的关系。俗语说:“教给学生一滴水,老师就应有一桶水”。教师不但要经常的自我充实,跟随时代的进步,与时俱进,而且要勤。在小学数学教学中教师平时不勤,会造成学生的懒惰习惯,抄袭作业的习惯,偏科现象……,所以在小学的数学教学中教师一定勤。当老师自己将全神贯注的投入到课堂上,学生才会激发兴趣。因此讲课才是教学的关键,应从以下几方面做起。
一、精心设计导入,调动课堂气氛
教学要以学生为中心,学生是课堂的主体,教师是数学学习活动的组织者、引导者和合作者。数学课要上活,活了就能激发出学习激情和兴趣。备课中的导入很重要,往往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因此要精心设计导入。一般采用复习导入或谈话导入。复习导入必须掌握复习内容与新授课有必然联系,起到承上启下,抛砖引玉的作用;谈话导入必须注意语速要有亲和力和启发号召力,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求知欲,消除紧张气氛,创造轻松、愉悦的学习环境,否则课堂死气沉沉,感到郁闷。例如我在上北师大版五年级数学上册(摸球游戏)时,让同学们自己动手做盒子,然后在里面放入乒乓球,自己亲自去摸。这样不但能加深学生的理解而且让课堂气氛也比较愉快、轻松。让学生在玩中学,学中玩,是学生的学习变得轻松自如,没有一点枯燥感。
二、动手实践,让学生在实践中获取知识
小学生年龄小,好动性强。所以教师要抓住小学生的这一特性。完全的放开他们的好动性,在老师的引导下学生通过观察、拼摆、画图、操作实践来激发学生的思维去思考。例如我在上北师大版六年级数学上册观察物体时。我先让学生们自己去做小正方体,做好以后在,在课上分组活动让学生亲自去搭积木,然后从不同的角度观察物体,看到的是什么样的图形,自己画下来。这样去做不但增加了同学们动手实践的能力,而且还让学生更具体的看到物体在不同方向看到的图形。更具体、更直观,加深了同学们对知识的掌握。
三、表扬和奖励是上好数学课的重要因素
制定一些相应的教学任务和教学目标,就实际情况而言是不定的。面对各种各样的小面孔,面对不同的班级,就应选择合适的教学方法,为达到高效的数学课做铺垫。也就是贯彻因材施教的原则。首先要了解学生:了解包括班级学情;了解学生的性格、爱好、家庭状况、是否单亲或留守儿童;了解学生的学习水平、学习方法和基本知识水平;了解学生的心理变化;了解学生的学习习惯,并让家长配合老师共同监督。尤其是学困生,心中有很大的恐惧感,担心回答错了,老师批评他,总是不敢说,慢慢的学生也失去了自信。只有你时时表扬他,学生才会敢想敢讲,发挥他的潜力,课堂气氛才会活跃。如在课堂上可以通过奖红或奖小红旗的形式来鼓励学生。这都是激励学生的好办法
四、通过学生自己总结,来加深对知识的掌握
在课堂上,让学生自由的发挥,教师引导,让学生成为课堂的主体。一节课结束时,让同学们在小纸上记录下这节课所学的大概内容。下课后交与老师,然后教师根据同学们的总结来发现对本节课知识未掌握者,私下辅导。同学们自己总结的内容,会使学生对概念等有关知识牢记在心,很难忘记。慢慢的不但可以提高了学生的写作能力,还有助于知识的掌握,使得课堂效果更加明显,教师的课堂教学工作越轻松。生成不排除预设,没有高质量的预设,就没有十分精彩的生成。传统课堂把生成看成一种意外收获,而新课堂则把生成当成目标与追求;传统课堂把精心预设看成教学前提与常规,新课堂则把生成当成彰显生命活力的常态要求。这需变革课堂教学预先设计、由若干既定环节和过程严密构成并有教师自行控制的观点,改变教学游离于现实之外的“表演”,使课堂教学向学生的真实学习状态和现实教学情景开放,增强教学的弹性、灵活性、选择性和创造性,使教学过程在动态、发展、生成、创造的过程中焕发出生机和活力。其核心是放开学生的思维空间,教会学生敢问、能问、善问,走出教师满堂讲、学生满课堂听的“填鸭式”,教师满堂问、学生满堂答的“应答式”,创建学生自主学习,同学主动交流合作,师生满堂议、满堂辩的民主氛围。教师在自学前的点拨,一是设置问题情景,培植自学氛围,激发求知动机;二是交代知识背景,介绍概念引入,为自学铺路搭桥;三是学生普遍难学会、学懂的问题在自学前讲解。或引言导语,或生活实际,或问题情景,或前后联系,让学生满怀信心、带着问题进入自学。自学中的点拨,教师鼓励、肯定速度快、效率高的学生,给“走错”或“迷路”者悄悄指导,给“不学”、“走神”的学生提个醒,忙碌着指点自学、参与讨论、辅导差生、评价效果、调解争议、批改练习,督促所有学生都认真自学。自学后的点拨,学生能学会的教师不讲,与同伴交流讨论能学会的不讲,求教优生能学会的不讲,教师点拨恰是学生迫切需要的,是最精练的,最有用的,也许三五分钟,也许三言两语,这也是新模式优于传统课堂的高效之处。
教师课堂点拨普遍存在的問题,一是提示太多太频,提出问题、布置练习不等学生思考或思维刚起步便不停的提示、追问,反复强调关键词句或提供教师预先设计的思路和方法,很少等待学生充分思考,这实际上约简了学习最重要的环节——主动、独立思维,终止了学生独有的思路而一步“跳”到答案,压抑了学生急于想自己解决问题的积极性,对学生思维造成干扰甚至产生心理负担。二是点拨的问题简单直接,思维含量低,学生无需思考,随口应答,有时教师说上半句学生接下半句。表面上课堂气氛活跃,师生互动,实际上学生没有动脑,人云亦云,也就失去了问题的价值。
总之,我们要在教学的过程中,不断的去总结经验,改进和完善自己的教学方法。在实践中去找真理,俗话说的好“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在实践中去慢慢的探索。只有这样才能打造出适合自己的教学方法,打造出高质量的数学课来。因此教师只有备好课,讲好课,精讲多练,让学生发挥主观能动性,让学生的主体性得到充分的体现,让学生通过主动质疑,发现问题、解决问题,不断提高学生的自学能力,才能达到一堂高效的数学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