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悦明
〓〓1. 朗读能培养学生的化学“语感”
〓〓朗读能够有效地促进学生说话能力的提高。这是朗读训练作用最浅显,也是最基本的一点。朗读,是一种出声的阅读,是经过大脑指挥口、耳、眼将文字转化为有声语言,调动口、耳、眼、脑等器官一起参与的复杂的思维活动过程。默读程度较朗读程序大大地简化了,虽速度快了,但使口、耳缺少了锻炼。对语感的培养也大大削减了。 也许有人会问:什么叫化学语感?简单来说就是用文字正确表示其意思。例如:对一些重要的概念、定理——分子、原子、质量守恒定律等通过朗读加强记忆犹现得重要;对元素符号和常见元素的化合价、金属的活动性等“朗朗上口”也是得意之作;电解水的实验为记住正负极放出的气体可以朗读成“正氧、负氢”;阴阳离子与电子得失的关系可以朗读成“阴得、阳失”;天平使用时物体与砝码所放的位置可以朗读成“左物、右码;”过滤操作中的“一贴二低三进靠”、写方程式的“一写二配三注四等号”等等。通过朗读培养学生的化学“语感”,能用文字正确表示其意思。那么这种“语感”怎样培养?这就需要加强学生的朗读训练,使学生在朗读中不断习惯和积累化学语言的表达,从而达到培养学生化学“语感”的目的。
〓〓2. 朗读能培养学生的表达能力
〓〓新课程改革后考试的题目灵活、多变、新颖,重于考查学生的能力和表达。许多学生做题时难以表达,无从下笔,或者表达不清导致扣分。这就是平时朗读训练缺乏、化学“语感”不强的表现。例如:酸、碱溶液遇到紫色石蕊或酚酞时的变色情况,许多学生未能分清究竟是酸、碱溶液变色还是指示剂变色,还有当指示剂遇到不溶性酸、碱是否同样显色呢?如果我们平时朗读成“紫色石蕊遇酸溶液变红、遇碱溶液变蓝;酚酞遇酸溶液不变色、遇碱溶液变红”,注重顺序和“溶液”,就可以理解到是指示剂变色及只有遇到酸、碱溶液才变色,遇到不溶性酸、碱是不显色。所以平常要加强学生的朗读,加深学生对知识的记忆,对化学语言表述的习惯,这样才能加强学生读题、审题的能力。相信许多学生在考试审题时都会小声地朗读题目,特别对于重点的字眼会重复多读几遍,这不也是朗读的作用吗?
〓〓3. 朗读能提高课堂教学效果
〓〓在整个教学过程中,课堂教学是最重要的一环,无论教学体制的改革还是教学内容的改革,最终仍然要回归到课堂教学来实现。朗读在化学教学中能否起作用,也主要通过课堂来反映。实行课前朗读之后,既不浪费课前时间(上课铃响到教师真正上课这一段时间),又可以起到预习新课的作用,同时也可以使学生从课间的活动中迅速平静下来,尽快投入到课堂上去。同样,一节好课在于一开始就有一个良好的学习氛围,让学生很好地进入最佳学习状态,这堂课就成功了一半。虽然这一时间极短,但其作用也是很明显的。只要学生尽快投入学习中,积极回答、积极讨论,调动每一位学生的学习积极性,这样课堂气氛就会活跃起来。从整体上,就会提高课堂效果。
〓〓4. 朗读能促进学生的身心发展
〓〓“踊跃的举手,大声的回答,积极的讨论……”这样的课堂气氛,也许所有的教师都非常期待。但现实的课堂气氛并不如此,有时候请学生回答问题,那声音小得实在使人忍受不了,但更可气的就是有些学生是会答的,但就是不敢出声。碰到这种现象,“气”当然可气,但“气”过之后,我们也应反思:学生为什么会答而不敢出声?为什么有些学生回答的声音如此小?也许影响的因素比较多,但总的来说就是学生没有自信,怕在同学面前出丑,没有养成大声回答的习惯。要改变这种现象,首先第一步就是让学生开口说。那么我们可以加强学生的朗读习惯,在朗读时,尽量让那些声音小的学生大声读、放声读,从而冲破在众人面前读书时面红耳赤,声音放不开的坏习惯。增强自己的自信,激励学生充分发挥自己的内在潜能。所以,朗读能让学生克服害怕心理,促进其身心健康地发展。
责任编辑〓潘孟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