敦煌本《佛本行集经》残卷定名与缀合研究

2014-08-07 03:07李毓琳
关键词:残片楷书敦煌

张 磊, 李毓琳

(浙江师范大学 人文学院,浙江 金华 321004)*

《佛本行集经》又称《本行集经》,共六十卷,四十多万字,是佛祖本行系列中内容最为繁博的一部。此经最早著录于隋费长房《历代三宝纪》卷十二:“开皇七年七月起手,十二年二月讫功。沙门僧昙、学士费长房、刘凭等笔受。沙门彦琮制序。”①历代各种汉文藏经中均有收载。该经叙述释迦牟尼诞生、出家、成道及佛弟子归化因缘等内容,是集多种佛传、异说而成的一部综合佛传。

我们通过对目前公布的敦煌文献进行普查,共发现该经写卷117号,分属8处藏地,包括英藏45号,俄藏41号,国图15号,法藏11号,日藏2号(包括大谷敦1号、羽田1号),津艺1号,浙藏1号,上图1号。②其中,首尾完整者仅5号,分别为:伯2221、3157号,北敦14121号,大谷敦1-1号,斯293号。其余均为残卷或残片。

由于历史原因,敦煌写卷被分裂为数卷乃至零星残片,因此定名、缀合工作成为敦煌文献研究中至关重要的环节。姜亮夫先生曾指出:“卷子为数在几万卷,很多是原由一卷分裂成数卷的,离之则两伤,合之则两利,所以非合不可。”[1]张涌泉先生也指出:“如何为写卷定名是敦煌文献整理研究的先行工作之一。”[2]他在《敦煌文献定名研究》与《敦煌文献缀合研究》两篇文章中,总结了敦煌文献定名与缀合的具体方法。[3]目前,已有学者对敦煌本《佛本行集经》的部分写卷进行了定名,如曾良先生在《敦煌佛经字词与校勘研究》中将俄敦3192A、3274、3276A、3284、3679这5号定名作《佛本行集经》,[4]但这只是诸多残卷中的一部分,其定名、缀合工作仍有待完善。本文在全面普查的基础上,对117号《佛本行集经》中的26号未定名写卷进行定名,并将10号残卷缀合为4组,以便进一步整理研究。

一、定 名

《佛本行集经》的未定名残片主要出自《俄藏》11-17册以及斯8400号以后(见IDP网站)。比照《大正藏》完整文本,现分别考定叙录如下:

1.俄敦4449号(见《俄藏》11/238B)③

残片,如图1所示,仅存3残行,前后及上部皆有残泐,行存下部4-5字。隐约可见乌丝栏。楷书。《俄藏》未定名。

图1 俄敦4449号

图2 俄敦15829号

2.俄敦15829号(见《俄藏》16/259A)

残片,如图2所示,仅存2残行,前后上下皆有残泐,行存中部2-3字。楷书。《俄藏》未定名。

3.俄敦8983号(见《俄藏》14/111A)

残片,如图3所示,仅存6残行,前后及下部皆有残泐,行存上部1-8字。有乌丝栏。楷书。《俄藏》未定名。

图3 俄敦8983号

图4 俄敦15953号

4.俄敦15953号(见《俄藏》16/266A)

残片,如图4所示,仅存3残行,前后上下皆有残泐,行存中部4-9字。有乌丝栏。楷书。《俄藏》未定名。

5.俄敦7062号(见《俄藏》13/246B)

残片,如图5所示,仅存3残行,前后上下皆有残泐,行存中部6-8字。有乌丝栏。楷书。《俄藏》未定名。

图5 俄敦7062号

图6 俄敦9345号

6.俄敦9345号(见《俄藏》14/153A)

残片,如图6所示,仅存5残行,前后上下皆有残泐,行存中部2-10字。有乌丝栏。楷书。《俄藏》未定名。

7.俄敦4237号(见《俄藏》11/168A)

残片,如图7所示,仅存5残行,前后上下皆有残泐,行存中部3-6字,末行存若干残画。有乌丝栏。楷书。《俄藏》未定名。

图7 俄敦4237号

图8 俄敦7692号

8.俄敦7692号(见《俄藏》13/328B)

残片,如图8所示,仅存3残行,前后及上部皆有残泐,行存下部1-2字。楷书。《俄藏》未定名。

9.俄敦6906号(见《俄藏》13/223B)

残片,如图9所示,仅存4残行,前后上下皆有残泐,行存中部4-6字。有乌丝栏。楷书。《俄藏》未定名。

图9 俄敦6906号

图10 俄敦9019号

10.俄敦9019号(见《俄藏》14/114B)

残片,如图10所示,仅存4残行,前后及上部皆有残泐,行存8-9字。有乌丝栏。楷书。《俄藏》未定名。

11.俄敦9408号(见《俄藏》14/159A)

残片,如图11所示,仅存5残行,前后上下皆有残泐,行存4-7字。有乌丝栏。楷书。《俄藏》未定名。

图11 俄敦9408号

图12 斯8613号

12.斯8613号(见IDP网站)

残片,如图12所示(原图包括两部分,前后接抄,疑为正背面),仅存16残行,前后有残泐,行存约28字。有乌丝栏。楷书。

按:此为《佛本行集经》卷三十一《二商奉食品第三十五上》残片。所抄内容始“以奉世尊,兼复别折尼拘陀枝,为作荫凉。时彼树枝,即成大树”,至“而彼天子,受三自归及五戒已,时彼世间,最初天中成优婆塞。以佛再过说于三归,谓”止,相应文字见《大正藏》T3/800C3-28。

13.斯10923号(见IDP网站)

残片,如图13所示,仅存1残行,楷书。

按:此为《佛本行集经》卷第三十三首题残片。所抄文字为“佛本行集经卷第卅三”,题名之下有千字文号“基”,其下部及背面皆有“瓜沙洲大王印”朱文长方印,为曹氏归义军的藏经印。

图13 斯10923号

图14 俄敦12056R号

14.俄敦12056R号(见《俄藏》16∕29A)

残片,如图14所示,仅存3残行,上部有残泐,行存5-6字。有乌丝栏。楷书。《俄藏》未定名。

15.俄敦6972号(见《俄藏》13/234B)

残片,如图15所示,仅存1残行,前后及下部皆有残泐,行存上部3字。有乌丝栏。楷书。《俄藏》未定名。

图15 俄敦6972号

图16 俄敦6419号

16.俄敦6419号(见《俄藏》13/102B)

残片,如图16所示,仅存4残行,上部及左右有残泐,行存2-7字。有乌丝栏。楷书。《俄藏》未定名。

17.俄敦9271号(见《俄藏》14/145A)

残片,如图17所示,仅存5残行,前后上下皆有残泐,行存2-4字。有乌丝栏。楷书。《俄藏》未定名。

图17 俄敦9271号

图18 俄敦7390号

18.俄敦7390号(见《俄藏》13/301A)

残片,如图18所示,仅存5残行,前后及下部皆有残泐,行存3-5字。有乌丝栏。楷书。《俄藏》未定名。

19.俄敦5823号(见《俄藏》12/251B)

残片,如图19所示,仅存1残行,后部有残泐,行存14字。楷书。《俄藏》未定名。

按:此为《佛本行集经》卷四十一《迦叶三兄弟品中》之题名,所抄文字为“佛本行集经迦叶三兄弟品中卌一”,上部另抄有“佛本”二字。

图19 俄敦5823号

图20 俄敦7645号

20.俄敦7645号(见《俄藏》13/323B)

残片,如图20所示,仅存3残行,前后及上部皆有残泐,行存5字,首行仅存数划。有乌丝栏。楷书。《俄藏》未定名。

21.俄敦4987号(见《俄藏》11/374B)

残片,如图21所示,仅存3残行,前后上下皆有残泐,行存2-9字。有乌丝栏。楷书。《俄藏》未定名。

图21 俄敦4987号

图22 俄敦18211号

22.俄敦18211号(见《俄藏》17/179A)

残片,如图22所示,仅存4残行,前后上下皆有残泐,行存2-3字。有乌丝栏。楷书。《俄藏》未定名。

23.俄敦7587号(见《俄藏》13/318A)

残片,如图23所示,仅存4残行,前后上下皆有残泐,行存2-7字。有乌丝栏。楷书。《俄藏》未定名。

图23 俄敦7587号

图24 俄敦3717号

24.俄敦3717号(见《俄藏》11/32B)

残片,如图24所示,仅存2残行,后部及下部皆残泐,前行存3字,末行仅存残画。楷书。《俄藏》未定名。

按:此为《佛本行集经》题名残片,仅存“佛本行”3字。

25.俄敦16633号(见《俄藏》16/343A)

残片,如图25所示,仅存4残行,前后上下皆有残泐,1、3行各存4字,第2行残存部分无文字,末行仅存一二字的右侧残画,有乌丝栏。楷书。《俄藏》未定名。

按:此为《佛本行集经》残片,相应文字该经卷一、卷二均屡见,具体出处难以确定。

图25 俄敦16633号

图26 俄敦16863号

26.俄敦16863号(疑似,见《俄藏》17/23A)

残片,如图26所示,仅存1残行,前后上下皆有残泐,行存3字。楷书。《俄藏》未定名。

另,此残片文字又见于《圣善住意天子所问经卷中》、《大般涅槃经》卷二十五《光明遍照高贵德王菩萨品第十之五》,分别对应《大正藏》T12N341-P127A14、T12N374-P513C2。

二、缀 合

本文在缀合写卷时主要从四个方面进行判定:1.内容前后相接。残卷内容前后相接是不同残卷进行缀合的重要前提,通过比勘完整的文本,可推断出残卷所缺内容及所处位置;2.断痕残字相契。敦煌写卷的断痕多不规整,若不同写卷间断痕恰好吻合,所断之处的残字、残笔可拼合为一,残卷便可直接缀合;3.行款相同。行款的比较主要包括天头、地脚、行间距、字间距是否等高,字体大小是否相近,四周及行间是否有乌丝栏,每行所抄字数是否相近等;4.笔迹相近。同一书写者笔法常一以贯之,具体表现在字体是否统一或相近、相同笔画的书写习惯是否相同、笔墨的着力程度是否相近等。根据以上四点,本文将《佛本行集经》残卷中的10号缀合为4组,这10号均为《俄藏》残片。

(一)俄敦3679号+俄敦3569号+俄敦3284号

1.俄敦3679号(见《俄藏》11/23A)

残片,如图27右部所示。首尾皆残。仅存6残行,末行仅存3残画,每行存中部3-4字,前后上下各字多有残泐。楷书。有乌丝栏。《俄藏》未定名。

2.俄敦3569号(见《俄藏》10/335B-336A)

残片,如图27上部所示。首尾皆残。仅存23残行,每行存中部5-8字(第10行残存部分无文字),前后上下各字多有残泐。楷书。有乌丝栏。《俄藏》定名为《佛本行集经贤劫王种品下》。

3.俄敦3284号(见《俄藏》10/253A)

残片,如图27下部所示。首尾皆残。仅存17残行,每行存下部1-3字(第10行残存部分无文字)。楷书。有乌丝栏。《俄藏》定名为《佛经》。

图27 俄敦3679号+俄敦3569号+俄敦3284号缀合图

按:据残存文字推断,上揭三号应皆为《佛本行集经》卷五《贤劫王种品下》残文,且内容先后连接,可以缀合。如图27所示,缀合后三号内容上下左右相互衔接:俄敦3569号与俄敦3284号上下相接,衔接处原本分属二号的“子”、“受”、“无”、“后”、“种”五字(此五字下部在俄敦3284号上端,上部在俄敦3569号下端)复合为一;俄敦3569号与俄敦3679号左右相接,衔接处原本分属二号的“大”字(此字左侧大部在俄敦3569号首行,横笔和捺笔的右侧末端在俄敦3679号末行)复合为一,二号断痕吻合无间。又此三号行款相同(行距相等,行间皆有乌丝栏,且上下对应无缝,行约17字,字体大小相近,字间距相近),书风、字迹皆十分相近(横末喜用顿笔,相同偏旁笔画相近),可资参证。三号缀合后,所存内容始“除忧王子名为胜将”句“王”字下部残形,至“诸弟子等欲往东西”句“等欲往”三字的右侧残画止,相应文字参见《大正藏》T3/674A11-B9。

(二)俄敦3274号+俄敦8934号+俄敦8946号

1.俄敦3274号(见《俄藏》10/248B)

残片,如图28右部所示。首尾皆残。仅存10残行,每行存上部或中部3-6字,首行与末行仅存残画。楷书。有乌丝栏。《俄藏》定名为《佛经》。

2.俄敦8934号(见《俄藏》14/105B)

3.俄敦8946号(见《俄藏》14/107A)

残片,如图28左部所示,仅存10残行,前后上下皆有残泐,每行存上部或中部2-10字。楷书。有乌丝栏。《俄藏》未定名。

图28 俄敦3274号+俄敦8934号+俄敦8946号缀合图

按:据残存文字推断,上揭三号皆为《佛本行集经》卷十七《舍宫出家品第二十一下》至《剃发染衣品第二十二上》残文,且可以缀合。如图28所示,缀合后三号内容上下左右相互衔接:俄敦3274号与俄敦8934号左右相接,衔接处原本分属二号的“行”、“集”、“剃”三字(此三字右部在俄敦3274号末行,左部在俄敦8934号右上端)复合为一;俄敦8934号下端与俄敦8946号右上端上下相接,衔接处原本分属二号的“染”字合二为一,断痕密合无间,其为一纸之裂无疑。又俄敦3274号与俄敦8946号行款相同(天头等高,行距相等,行间距、字体大小相近,行间皆有乌丝栏,行约17字),三者书体(楷书而略带隶意,笔划多横细竖粗)、笔迹似同(比较俄敦3274号与俄敦8946号共有的“如”、“是”、“行”、“时”、“太”、“不”等字),可资参证。[5]三号缀合后,所存内容始“告彼当马臣如是言”句“臣如”二残字,至“到彼处已”句“彼”字的右侧残画止,相应文字参见《大正藏》T3/733B13-C3。

(三)俄敦9938号+俄敦10087号

1.俄敦9938号(见《俄藏》14/218A)。

残片,如图29所示,仅存5残行,前后上下皆有残泐,行存4-8字。楷书。有乌丝栏。《俄藏》未定名。该号拍摄时纸张可能有所撕裂或未放置平整,此将原图分为(1)、(2)两部分进行重拼处理(见图30右上部)。

2.俄敦10087号(见《俄藏》14/231A)。

残片,如图30左下部所示,仅存3残行,前后上下皆有残泐,行存2-6字。楷书。有乌丝栏。《俄藏》未定名。

图29 俄敦9938号

图30 俄敦9938号+俄敦10087号缀合图

按:据残存文字推断,上揭二号应为《佛本行集经》卷三十五《耶输陀因缘品下》残文,且可以缀合。如图30所示,缀合后二号内容上下左右相接:俄敦9938号第4行与俄敦10087号第1行相接,俄敦9938号第5行与俄敦10087号第2行相接,原本分属二号的“提”、“菩”、“萨”三字(此三字右部在俄敦9938号末二行下端,左部在俄敦10087号前二行上端),缀合后可成完璧,其断痕吻合,乌丝栏亦密合无间。且此二号行款格式相同(有乌丝栏,行距相等,行约17字,字体大小相近,字间距相近),书风相似(字体方正,笔墨浓粗,提笔出锋不明显),笔迹似同,可资参证。二号缀合后,所存内容始“护明菩萨大士不久从彼兜率天下”句“大士”二残字,至“多诸势力”句前三字止,相应文字参见《大正藏》T3/815C3-8。

(四)俄敦8790号+俄敦8835号

1.俄敦8790号(见《俄藏》14/90A)

残片,如图31所示,仅存4残行,前后及上部皆有残泐,行存4-5字,首行与末行仅存零星笔画。楷书。《俄藏》未定名。此将原图分为(1)、(2)两部分进行重拼处理(如图33右部所示),原因同上文俄敦9938号。

2.俄敦8835号(见《俄藏》14/94B)

残片,如图32所示,该片似可分为左右两部分,左侧3残行,前后及上部皆有残泐,行存1-5字。楷书。其右侧有未相接的一小残块,存2残行,首行2字,末行仅一残画,字迹模糊难辨,与左侧部分似非同一内容。《俄藏》未定名。

图31 俄敦8790号

图32 俄敦8835号

图33 俄敦8790号+俄敦8835号(部分)缀合图

注释:

①隋费长房《历代三宝纪》,见《大正新修大藏经》(以下简称《大正藏》)第49册第103页,台北新文丰出版公司1994-1996年版。“十二年”,南宋思溪藏、元大普宁寺藏、明方册藏、宫内厅书陵部均作“十一年”。

②“英藏”指黄永武编《敦煌宝藏》中的斯坦因藏品(第1-55册),台北:新文丰出版公司,1981-1988年。斯7599号以后尚未出版,未出版部分见IDP网站。此外,方广锠《英国国家图书馆藏敦煌遗书目录 斯6981号-斯8400号》定名至斯8400号(北京:宗教文化出版社2000年)。“俄藏”指《俄藏敦煌文献》(全17册),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1992-2001年;“国图”指《国家图书馆藏敦煌遗书》(全146册),北京:北京图书馆出版社,2005-2012年;“法藏”指《法藏敦煌西域文献》(全34册),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1995-2005年;“大谷敦”指《大谷大学所藏敦煌古写经》(全2册),京都:大谷大学东洋学研究室,1965-1972年;“羽田”指《敦煌秘籍》(全9册),日本武田科学振兴财团影印杏雨书屋藏(原羽田亨藏)敦煌文献,大阪:武田科学振兴财团,2009-2013年;“津艺”指《天津市艺术博物馆藏敦煌文献》(全7册),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1996-1998年;“浙藏”指《浙藏敦煌文献》(1册),杭州:浙江教育出版社,2000年;“上图”指《上海图书馆藏敦煌吐鲁番文献》(全4册),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1999年。

③“《俄藏》11/238B”指《俄藏》第11册第238页下(A指上部,B指下部)。下仿此。

⑤《大正藏》引用方法为:T表示册数,A、B、C表示栏位(A指上栏,B指中栏,C指下栏),其后为行数。

参考文献:

[1]姜亮夫.敦煌学论文集[M].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1987:1011.

[2]张涌泉,丁小明.敦煌文献定名研究[J].中华文史论丛,2011(2):327-355.

[3]张涌泉,张新朋.敦煌残卷缀合研究[J].文史,2012(3):313-330.

[4]曾良.敦煌佛经字词与校勘研究[M].厦门:厦门大学出版社,2010:182-206.

[5]张涌泉.敦煌文献习见词句省书例释[J].浙江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1,36(1):65-71.

猜你喜欢
残片楷书敦煌
古代敦煌人吃什么
楷书的教与学
古代敦煌人吃什么
杜甫《寄韩谏议》(楷书)
亮丽的敦煌
俄藏Инв.Νо.5448号残片考补
绝世敦煌
英藏西夏文《庄子》残片考释
楷书的笔势
楷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