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原市中学生早餐营养状况的调查研究

2014-08-07 16:27赵丽霞
教学与管理(理论版) 2014年5期
关键词:饥饿感早餐中学生

中学生处于人体生长发育的快速阶段,营养丰富的早餐供给可为其上午的学习生活提供能源物质保障,对其上午学习效率的提高有积极意义。本文以太原市五所重点中学学生为研究对象,进行问卷调查,对回收问卷采用SPSS17.0统计软件进行分析。研究表明,多数学生能认识到早餐对上午学习的影响,且具有进食早餐的习惯。但其早餐质量和数量不能满足上午学习所需;有少数学生由于各种原因而忽略了早餐。因此,要重视对学生早餐营养重要性和合理早餐营养知识的教育,使其养成良好的早餐习惯,促进学生健康发展。

早餐营养中学生调查中学生处于人体生长发育的快速阶段,合理、均衡、全面的营养才能保证其正常的生长发育所需。同时,学生学业负担繁重,上午的课业学习强度也比较大,营养丰富的早餐可为上午的学习提供能源物质保障,对提高学习效率具有重要意义。1995年,美国举行的全球早餐会议上,权威营养专家提出,吃早餐有利于增进记忆,提高学习效率和改善日常饮食营养[1]。本研究对太原市中学生进行了问卷调查,以了解其对早餐的认知和早餐行为现状,为进一步改善中学生早餐状况,合理安排早餐营养提供理论基础。

一、对象与方法

1.研究对象

对太原市五所重点中学学生进行问卷调查,每校选择50人,其中男生25人,女生25人,共计250人。发放问卷250份,收回232份,回收率为93%。

2.研究方法

采用问卷调查法对中学生进食早餐情况进行调查,用SPSS17.0软件对问卷进行频数统计分析和χ2检验。

二、结果与分析

1.学生对早餐作用的认知状况

早餐对学生上午学习状态的影响调查表明,有70.3%的学生认为早餐对学习状态的影响很大或一般,有29.7%的学生认为早餐对学习状态影响不明显或无影响。

对学生自我感觉早餐对其上午学习积极性的影响调查表明,65.5%的学生认为进食早餐对其上午学习积极性的提高有益。34.5%的学生认为吃不吃早餐与其学习积极性提高无关。

多数学生能认识到早餐对其提高上午学习效率的作用很大。但仍有部分学生对进食早餐对人体健康及学习积极性的作用认识不足,从而影响其摄取早餐的行为。

2.学生早餐行为现状

(1)学生早餐进食情况

对学生早餐进食状况的调查结果见表1。可见多数学生有进食早餐的习惯和意识。每天吃早餐和经常吃早餐的学生占82.7%,但受各种因素影响仍有17.3%的学生不能保证每天早餐的摄入,为偶尔吃和不吃。对男女不同性别学生进食早餐情况,进行χ2检验,P>0.05,故男女不同性别学生进食早餐状况,不具有性别差异性。

表1学生早餐进食情况

进一步对学生早餐进食地点调查见表2。可见,多数学生在家中进食早餐,22.9%的学生是在上学路上的小吃点、超市和小卖部进食或购买早餐,12.9%的学生是从家中带上食物到教室吃早餐。这种购买早餐的方式受到餐饮卫生条件的影响,使学生早餐进食的卫生状况受影响。小卖部购买和从家中带食物会受到进食场所、加热条件影响而使学生对早餐营养消化吸收状况不良。这些早餐方式由于没有良好的进食场所,使之采取边走边吃的进食方式,从而使血液由于运动分配给消化系统的血量减少,同时人体处于运动状态,受神经调节而影响了消化腺的分泌,对健康不利[2]。由此可见,学生受到家庭生活习惯的影响,他们虽有进食早餐的意识,但其在就食早餐地点、早餐营养方面考虑不周,而使他们的早餐不能充分起到对人体上午学习所需能量供给和营养作用。

表2学生早餐进食地点

(2)学生早餐营养状况

早餐能量供给要满足学生上午学习生活所需,故早餐对学生的营养状况的影响,通过学生上午学习中感到饥饿的时间反映,调查结果见表3。对出现饥饿感的每个时间段人数进行χ2检验,P<0.01**,具有显著差异性。由表3可见10点以后出现饥饿感的学生人数明显增加,到上午11点,已有60.3%学生出现了饥饿感。此时,能量供给不足症状已开始出现,而学生一般在12点左右放学,11~12点在上第四节课时,学生由于能量不足而使其生理机能代谢受影响,特别是大脑可能由于糖供给不足,发生疲劳,降低了学习效率,严重时可能会因血糖降低而出现晕厥。对不同性别学生出现饥饿感的时间进行χ2检验,P>0.05,故不同性别学生出现饥饿感的时间,不具有男女性别差异性。

表3学生上午出现饥饿感的时间

早餐质量不高很难满足学生上午营养的需要而表现过早出现饥饿感觉,势必影响学生上午的正常学习。[3]故需从学生早餐的数量和质量上进一步提高其早餐营养。

(3)学生不吃早餐原因

对学生不吃早餐的原因的调查见表4,对调查结果进行χ2检验,P<0.01**,具有显著差异性,可见学生不吃早餐的原因主要是没食欲和没有时间吃早餐。对不同性别学生不吃早餐原因进行χ2检验,每项原因的P值均大于0.05,故在不吃早餐的原因方面,均不具有男女性别差异性。

表4学生不吃早餐原因

调查表明,国家教育部规定中学生每天应保证睡足9小时,尚有相当一部分学生未达到睡眠的时间要求。甚至有的学生睡眠时间不足7小时,这样就使学生早晨起床晚,而没有时间吃早餐。这种睡眠不足引起过度疲劳,也会影响食欲,而使之不吃早餐。

三、结论与建议

首先,根据我国居民膳食习惯,食物分配形式为一日三餐。早餐摄入热能占全天总热能摄入量的40%,主要为补充前一晚热能消耗和第二天上午热能所需。调查表明,多数学生能认识到早餐对上午学习状况、学习积极性提高有影响。且多数学生有进食早餐的习惯和意识。仍有17.3%的学生偶尔吃或不吃早餐。经常不吃早餐会导致我国中小学生蛋白质、钙、视黄醇当量等营养素摄入不足,对健康造成影响[4]。所以应进一步加强学生营养知识教育,特别是早餐营养对其学习和健康作用的教育。

对学生不吃早餐原因调查表明,早上没有时间吃早餐和没有食欲是不吃早餐的主要原因。故应教育学生学习上要劳逸结合,培养良好的饮食习惯,对其身心发育有积极意义。

其次,通过学生上午出现饥饿感的时间调查表明,在上午11点左右多数学生已出现饥饿感,使11~12点的学习会由于能量不足而受到影响。因此,学生早餐的质量和数量不能满足其上午学习所需。学生早餐进食场所调查表明,有部分学生的早餐是在外购买或由家中带来食物,在学校进食。这样由于进食环境,卫生状况均可影响学生对早餐的消化吸收及营养获取,而降低了早餐的营养价值。故要加强培养学生进食早餐意识,同时应教育其保证早餐营养摄入的量与质,提高学生对早餐营养的利用,在养成进食早餐的良好习惯的同时,也要求学校、家庭、社会为学生进食早餐创造良好的条件。

参考文献

[1] 张俊焱,姚正鸣,武林.上海市中学生主要生活方式现状调查.上海预防医学杂志,2003(2).

[2] 冯翔,黄德祥.早餐质量对小学生在校学习行为的影响.营养学报,2000(3).

[3] 张小强.咸阳市中学生早餐知识、态度、行为调查分析.中国食物与营养,2008(12).

[4] 马冠生,高树军,翟凤英等.中国中小学早餐营养素摄入量.中国学校卫生,2001(5).

[作者:赵丽霞(1972-)女,山西太原市人,山西太原师范学院体育系,硕士。]【责任编辑陈国庆】

中学生处于人体生长发育的快速阶段,营养丰富的早餐供给可为其上午的学习生活提供能源物质保障,对其上午学习效率的提高有积极意义。本文以太原市五所重点中学学生为研究对象,进行问卷调查,对回收问卷采用SPSS17.0统计软件进行分析。研究表明,多数学生能认识到早餐对上午学习的影响,且具有进食早餐的习惯。但其早餐质量和数量不能满足上午学习所需;有少数学生由于各种原因而忽略了早餐。因此,要重视对学生早餐营养重要性和合理早餐营养知识的教育,使其养成良好的早餐习惯,促进学生健康发展。

早餐营养中学生调查中学生处于人体生长发育的快速阶段,合理、均衡、全面的营养才能保证其正常的生长发育所需。同时,学生学业负担繁重,上午的课业学习强度也比较大,营养丰富的早餐可为上午的学习提供能源物质保障,对提高学习效率具有重要意义。1995年,美国举行的全球早餐会议上,权威营养专家提出,吃早餐有利于增进记忆,提高学习效率和改善日常饮食营养[1]。本研究对太原市中学生进行了问卷调查,以了解其对早餐的认知和早餐行为现状,为进一步改善中学生早餐状况,合理安排早餐营养提供理论基础。

一、对象与方法

1.研究对象

对太原市五所重点中学学生进行问卷调查,每校选择50人,其中男生25人,女生25人,共计250人。发放问卷250份,收回232份,回收率为93%。

2.研究方法

采用问卷调查法对中学生进食早餐情况进行调查,用SPSS17.0软件对问卷进行频数统计分析和χ2检验。

二、结果与分析

1.学生对早餐作用的认知状况

早餐对学生上午学习状态的影响调查表明,有70.3%的学生认为早餐对学习状态的影响很大或一般,有29.7%的学生认为早餐对学习状态影响不明显或无影响。

对学生自我感觉早餐对其上午学习积极性的影响调查表明,65.5%的学生认为进食早餐对其上午学习积极性的提高有益。34.5%的学生认为吃不吃早餐与其学习积极性提高无关。

多数学生能认识到早餐对其提高上午学习效率的作用很大。但仍有部分学生对进食早餐对人体健康及学习积极性的作用认识不足,从而影响其摄取早餐的行为。

2.学生早餐行为现状

(1)学生早餐进食情况

对学生早餐进食状况的调查结果见表1。可见多数学生有进食早餐的习惯和意识。每天吃早餐和经常吃早餐的学生占82.7%,但受各种因素影响仍有17.3%的学生不能保证每天早餐的摄入,为偶尔吃和不吃。对男女不同性别学生进食早餐情况,进行χ2检验,P>0.05,故男女不同性别学生进食早餐状况,不具有性别差异性。

表1学生早餐进食情况

进一步对学生早餐进食地点调查见表2。可见,多数学生在家中进食早餐,22.9%的学生是在上学路上的小吃点、超市和小卖部进食或购买早餐,12.9%的学生是从家中带上食物到教室吃早餐。这种购买早餐的方式受到餐饮卫生条件的影响,使学生早餐进食的卫生状况受影响。小卖部购买和从家中带食物会受到进食场所、加热条件影响而使学生对早餐营养消化吸收状况不良。这些早餐方式由于没有良好的进食场所,使之采取边走边吃的进食方式,从而使血液由于运动分配给消化系统的血量减少,同时人体处于运动状态,受神经调节而影响了消化腺的分泌,对健康不利[2]。由此可见,学生受到家庭生活习惯的影响,他们虽有进食早餐的意识,但其在就食早餐地点、早餐营养方面考虑不周,而使他们的早餐不能充分起到对人体上午学习所需能量供给和营养作用。

表2学生早餐进食地点

(2)学生早餐营养状况

早餐能量供给要满足学生上午学习生活所需,故早餐对学生的营养状况的影响,通过学生上午学习中感到饥饿的时间反映,调查结果见表3。对出现饥饿感的每个时间段人数进行χ2检验,P<0.01**,具有显著差异性。由表3可见10点以后出现饥饿感的学生人数明显增加,到上午11点,已有60.3%学生出现了饥饿感。此时,能量供给不足症状已开始出现,而学生一般在12点左右放学,11~12点在上第四节课时,学生由于能量不足而使其生理机能代谢受影响,特别是大脑可能由于糖供给不足,发生疲劳,降低了学习效率,严重时可能会因血糖降低而出现晕厥。对不同性别学生出现饥饿感的时间进行χ2检验,P>0.05,故不同性别学生出现饥饿感的时间,不具有男女性别差异性。

表3学生上午出现饥饿感的时间

早餐质量不高很难满足学生上午营养的需要而表现过早出现饥饿感觉,势必影响学生上午的正常学习。[3]故需从学生早餐的数量和质量上进一步提高其早餐营养。

(3)学生不吃早餐原因

对学生不吃早餐的原因的调查见表4,对调查结果进行χ2检验,P<0.01**,具有显著差异性,可见学生不吃早餐的原因主要是没食欲和没有时间吃早餐。对不同性别学生不吃早餐原因进行χ2检验,每项原因的P值均大于0.05,故在不吃早餐的原因方面,均不具有男女性别差异性。

表4学生不吃早餐原因

调查表明,国家教育部规定中学生每天应保证睡足9小时,尚有相当一部分学生未达到睡眠的时间要求。甚至有的学生睡眠时间不足7小时,这样就使学生早晨起床晚,而没有时间吃早餐。这种睡眠不足引起过度疲劳,也会影响食欲,而使之不吃早餐。

三、结论与建议

首先,根据我国居民膳食习惯,食物分配形式为一日三餐。早餐摄入热能占全天总热能摄入量的40%,主要为补充前一晚热能消耗和第二天上午热能所需。调查表明,多数学生能认识到早餐对上午学习状况、学习积极性提高有影响。且多数学生有进食早餐的习惯和意识。仍有17.3%的学生偶尔吃或不吃早餐。经常不吃早餐会导致我国中小学生蛋白质、钙、视黄醇当量等营养素摄入不足,对健康造成影响[4]。所以应进一步加强学生营养知识教育,特别是早餐营养对其学习和健康作用的教育。

对学生不吃早餐原因调查表明,早上没有时间吃早餐和没有食欲是不吃早餐的主要原因。故应教育学生学习上要劳逸结合,培养良好的饮食习惯,对其身心发育有积极意义。

其次,通过学生上午出现饥饿感的时间调查表明,在上午11点左右多数学生已出现饥饿感,使11~12点的学习会由于能量不足而受到影响。因此,学生早餐的质量和数量不能满足其上午学习所需。学生早餐进食场所调查表明,有部分学生的早餐是在外购买或由家中带来食物,在学校进食。这样由于进食环境,卫生状况均可影响学生对早餐的消化吸收及营养获取,而降低了早餐的营养价值。故要加强培养学生进食早餐意识,同时应教育其保证早餐营养摄入的量与质,提高学生对早餐营养的利用,在养成进食早餐的良好习惯的同时,也要求学校、家庭、社会为学生进食早餐创造良好的条件。

参考文献

[1] 张俊焱,姚正鸣,武林.上海市中学生主要生活方式现状调查.上海预防医学杂志,2003(2).

[2] 冯翔,黄德祥.早餐质量对小学生在校学习行为的影响.营养学报,2000(3).

[3] 张小强.咸阳市中学生早餐知识、态度、行为调查分析.中国食物与营养,2008(12).

[4] 马冠生,高树军,翟凤英等.中国中小学早餐营养素摄入量.中国学校卫生,2001(5).

[作者:赵丽霞(1972-)女,山西太原市人,山西太原师范学院体育系,硕士。]【责任编辑陈国庆】

中学生处于人体生长发育的快速阶段,营养丰富的早餐供给可为其上午的学习生活提供能源物质保障,对其上午学习效率的提高有积极意义。本文以太原市五所重点中学学生为研究对象,进行问卷调查,对回收问卷采用SPSS17.0统计软件进行分析。研究表明,多数学生能认识到早餐对上午学习的影响,且具有进食早餐的习惯。但其早餐质量和数量不能满足上午学习所需;有少数学生由于各种原因而忽略了早餐。因此,要重视对学生早餐营养重要性和合理早餐营养知识的教育,使其养成良好的早餐习惯,促进学生健康发展。

早餐营养中学生调查中学生处于人体生长发育的快速阶段,合理、均衡、全面的营养才能保证其正常的生长发育所需。同时,学生学业负担繁重,上午的课业学习强度也比较大,营养丰富的早餐可为上午的学习提供能源物质保障,对提高学习效率具有重要意义。1995年,美国举行的全球早餐会议上,权威营养专家提出,吃早餐有利于增进记忆,提高学习效率和改善日常饮食营养[1]。本研究对太原市中学生进行了问卷调查,以了解其对早餐的认知和早餐行为现状,为进一步改善中学生早餐状况,合理安排早餐营养提供理论基础。

一、对象与方法

1.研究对象

对太原市五所重点中学学生进行问卷调查,每校选择50人,其中男生25人,女生25人,共计250人。发放问卷250份,收回232份,回收率为93%。

2.研究方法

采用问卷调查法对中学生进食早餐情况进行调查,用SPSS17.0软件对问卷进行频数统计分析和χ2检验。

二、结果与分析

1.学生对早餐作用的认知状况

早餐对学生上午学习状态的影响调查表明,有70.3%的学生认为早餐对学习状态的影响很大或一般,有29.7%的学生认为早餐对学习状态影响不明显或无影响。

对学生自我感觉早餐对其上午学习积极性的影响调查表明,65.5%的学生认为进食早餐对其上午学习积极性的提高有益。34.5%的学生认为吃不吃早餐与其学习积极性提高无关。

多数学生能认识到早餐对其提高上午学习效率的作用很大。但仍有部分学生对进食早餐对人体健康及学习积极性的作用认识不足,从而影响其摄取早餐的行为。

2.学生早餐行为现状

(1)学生早餐进食情况

对学生早餐进食状况的调查结果见表1。可见多数学生有进食早餐的习惯和意识。每天吃早餐和经常吃早餐的学生占82.7%,但受各种因素影响仍有17.3%的学生不能保证每天早餐的摄入,为偶尔吃和不吃。对男女不同性别学生进食早餐情况,进行χ2检验,P>0.05,故男女不同性别学生进食早餐状况,不具有性别差异性。

表1学生早餐进食情况

进一步对学生早餐进食地点调查见表2。可见,多数学生在家中进食早餐,22.9%的学生是在上学路上的小吃点、超市和小卖部进食或购买早餐,12.9%的学生是从家中带上食物到教室吃早餐。这种购买早餐的方式受到餐饮卫生条件的影响,使学生早餐进食的卫生状况受影响。小卖部购买和从家中带食物会受到进食场所、加热条件影响而使学生对早餐营养消化吸收状况不良。这些早餐方式由于没有良好的进食场所,使之采取边走边吃的进食方式,从而使血液由于运动分配给消化系统的血量减少,同时人体处于运动状态,受神经调节而影响了消化腺的分泌,对健康不利[2]。由此可见,学生受到家庭生活习惯的影响,他们虽有进食早餐的意识,但其在就食早餐地点、早餐营养方面考虑不周,而使他们的早餐不能充分起到对人体上午学习所需能量供给和营养作用。

表2学生早餐进食地点

(2)学生早餐营养状况

早餐能量供给要满足学生上午学习生活所需,故早餐对学生的营养状况的影响,通过学生上午学习中感到饥饿的时间反映,调查结果见表3。对出现饥饿感的每个时间段人数进行χ2检验,P<0.01**,具有显著差异性。由表3可见10点以后出现饥饿感的学生人数明显增加,到上午11点,已有60.3%学生出现了饥饿感。此时,能量供给不足症状已开始出现,而学生一般在12点左右放学,11~12点在上第四节课时,学生由于能量不足而使其生理机能代谢受影响,特别是大脑可能由于糖供给不足,发生疲劳,降低了学习效率,严重时可能会因血糖降低而出现晕厥。对不同性别学生出现饥饿感的时间进行χ2检验,P>0.05,故不同性别学生出现饥饿感的时间,不具有男女性别差异性。

表3学生上午出现饥饿感的时间

早餐质量不高很难满足学生上午营养的需要而表现过早出现饥饿感觉,势必影响学生上午的正常学习。[3]故需从学生早餐的数量和质量上进一步提高其早餐营养。

(3)学生不吃早餐原因

对学生不吃早餐的原因的调查见表4,对调查结果进行χ2检验,P<0.01**,具有显著差异性,可见学生不吃早餐的原因主要是没食欲和没有时间吃早餐。对不同性别学生不吃早餐原因进行χ2检验,每项原因的P值均大于0.05,故在不吃早餐的原因方面,均不具有男女性别差异性。

表4学生不吃早餐原因

调查表明,国家教育部规定中学生每天应保证睡足9小时,尚有相当一部分学生未达到睡眠的时间要求。甚至有的学生睡眠时间不足7小时,这样就使学生早晨起床晚,而没有时间吃早餐。这种睡眠不足引起过度疲劳,也会影响食欲,而使之不吃早餐。

三、结论与建议

首先,根据我国居民膳食习惯,食物分配形式为一日三餐。早餐摄入热能占全天总热能摄入量的40%,主要为补充前一晚热能消耗和第二天上午热能所需。调查表明,多数学生能认识到早餐对上午学习状况、学习积极性提高有影响。且多数学生有进食早餐的习惯和意识。仍有17.3%的学生偶尔吃或不吃早餐。经常不吃早餐会导致我国中小学生蛋白质、钙、视黄醇当量等营养素摄入不足,对健康造成影响[4]。所以应进一步加强学生营养知识教育,特别是早餐营养对其学习和健康作用的教育。

对学生不吃早餐原因调查表明,早上没有时间吃早餐和没有食欲是不吃早餐的主要原因。故应教育学生学习上要劳逸结合,培养良好的饮食习惯,对其身心发育有积极意义。

其次,通过学生上午出现饥饿感的时间调查表明,在上午11点左右多数学生已出现饥饿感,使11~12点的学习会由于能量不足而受到影响。因此,学生早餐的质量和数量不能满足其上午学习所需。学生早餐进食场所调查表明,有部分学生的早餐是在外购买或由家中带来食物,在学校进食。这样由于进食环境,卫生状况均可影响学生对早餐的消化吸收及营养获取,而降低了早餐的营养价值。故要加强培养学生进食早餐意识,同时应教育其保证早餐营养摄入的量与质,提高学生对早餐营养的利用,在养成进食早餐的良好习惯的同时,也要求学校、家庭、社会为学生进食早餐创造良好的条件。

参考文献

[1] 张俊焱,姚正鸣,武林.上海市中学生主要生活方式现状调查.上海预防医学杂志,2003(2).

[2] 冯翔,黄德祥.早餐质量对小学生在校学习行为的影响.营养学报,2000(3).

[3] 张小强.咸阳市中学生早餐知识、态度、行为调查分析.中国食物与营养,2008(12).

[4] 马冠生,高树军,翟凤英等.中国中小学早餐营养素摄入量.中国学校卫生,2001(5).

[作者:赵丽霞(1972-)女,山西太原市人,山西太原师范学院体育系,硕士。]【责任编辑陈国庆】

猜你喜欢
饥饿感早餐中学生
2022年高考,《中学生数理化(高中版)》高考理化与您同行
你怎么过早餐,就怎么过一生
早餐
《发明与创新·中学生》征稿啦
为啥晚上吃得越多,第二天早上越饿
养生恪守“十不过”
不饿时吃饭 血糖更高
我与《中学生》的初相遇
我来“晒晒”《中学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