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简介:朱月尘,男,广东省旅游职业技术学校英语讲师,华南师范大学教育管理硕士。
基金项目:本文系国家教育部《中等职业学校旅游外语专业教学标准》调研报告的研究成果。摘要:为了更准确提出如何提高旅游外语人才培养的中职模式,本文配合中等职业学校旅游外语专业教学标准的制定,在中职学校旅游外语专业调研中,在各地区各校情况不尽相同的情况下,就专业课程设置提出一定的建议以及调整原则。
关键词:旅游外语;教学标准;课程设置
中图分类号:G712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5-1422(2014)06-0163-02一、旅游外语课程设置调研情况
为了更准确提出如何提高旅游外语人才培养的中职模式,笔者先对旅游行业企业对于专业外语人才的需求进行了调研。
本次调研共设计问卷6份,调研对象包括在校生、毕业生、学校、酒店和旅行社。从2012年9月至2013年6月,历时10个月,分为2期进行调研。共发出问卷793份,回收749份,回收率94.5%。其中,学校问卷193份,回收174份,回收率90.2%。旅游外语专业毕业生与企业问卷600份,回收575份,回收率达95.8%。参与调研企业包括境内高星级酒店15所,境外高星级酒店6所;旅行社等共5所。参与调研的中等旅游职业学校共13所,后期补充电话访谈26所。
(一)教学方法调查
1.现阶段旅游外语专业教师所采用的教学方法,多备专业学生评为“一般”,一定程度上,反映了专业教师仍较多沿用传统教学方法;唯对外语教师的教学水平一项,毕业生评价为“一般”,在校生评价为“满意”,反映了师资水平随着时间的推移得到了一定的提高。
2.旅游外语专业在教学实施的过程中,最大的困难在于中职学校学生的外语水平薄弱,这个数据指数为调整基础外语教学方法给出了一定指引;而语言环境的缺乏,促使外语教学实训环境的改善;口语表达能力的欠缺,在制定教学标准时,应适当考虑调整口语和听力课程的比例;学生的厌学情绪,课程设置中不能不考虑心理健康学科。
3.旅游外语专业学生普遍认为校外的工作实践比校内的课程学习更能有效获取专业知识和技能。
(二)教学组织形式调查
旅游外语专业生认为获取知识和技能的最佳途径前五位是:企业实践、大型活动(交易会)见习实践、行业技能大赛、顶岗实习和职业习惯养成教育。
毕业生与在校生的选项有不同的原因其一,毕业生已全程体验过校内和校外的学习和实践,而在校生仍在读,未能全程体验所有的校内和校外的学习和实践,所以,毕业生的选项数据会比在校生更加全面一些。
(三)师资与教学设施调查
1.旅游外语专业学生对于外语实训设施设备的数量与种类评价为“一般”, 毕业生与在校生基本上比较满意外语专业教师教学水平与所采用的外语教学方法。
2.旅游外语技能训练的主要场所调查,所得毕业生数据和在校生数据相差不大。旅游外语专业学生对于校内专业实训室的数量和种类的评价数据显示,旅游外语专业实训室数量和种类与学生数量的配比还存在一定的距离,这样的结果会直接影响专业实训课的教学质量。
(四)教育教学评价
1.毕业生和在校生对于学校采取的主要教学评价方式的数据显示,毕业生最希望学校采取考试测验的评价方式,,其次是课堂表现,而在校生希望“课堂表现”评价能占30%,“考试测验”占21%,“自我评价”和“学生互评”占19%;两组数据比对,反映出学生希望考试测验的评价方式与其他教学评价互相均衡。
2.旅游外语专业学生一致认为“实用”的科目是:基础外语、餐饮服务与管理、形体与礼仪、客房服务与管理、心理健康、酒店外语、旅游概论、导游基础知识、前厅服务与管理、旅游外语、外语口语、外语听力和地理;“听、说、读、写”四项语言技能的实用度数据显示,毕业生与在校生存在着认知的差异,由于毕业生面向实践岗位,外语写作与外语阅读的倾向“一般”选项,在校生应试机会较多,对于外语写作与外语阅读的倾向“实用”选项。
3.旅游外语专业生对于现有的课程基本持有支持的态度,其中最希望能够增加的专业(技能)方向课程是:酒店(饭店)外语、旅游外语听力、旅游外语口语、旅游外语;而最希望能增设课时的其他专业课是:客房服务与管理、地理、前厅服务与管理、餐饮服务与管理、形体与礼仪、导游基础知识、旅游概论和心理健康。
二、课程结构搭建原则
1. 参照《中等职业学校专业教学标准制定工作会议推进会会议材料》编写框架和意见;《教育部关于印发新修订的中等职业学校语文等七门公共基础课程教学大纲的通知》(教职成[2009]3号);《教育部关于中等职业学校德育课课程设置与教学安排的意见》(教职成[2008]6号);《教育部办公厅关于印发中等职业学校公共艺术课程教学大纲的通知》(教职成厅[2013]2号);《教育部关于印发<中等职业学校专业目录(2010年修订)>的通知》(教职成[2010]4号)。
2. 中等职业旅游学校旅游外语专业课程开设情况调查数据显示,基础外语、酒店(饭店)外语、外语听说、历史、地理、前厅服务与管理、客房服务与管理、餐厅服务与管理、旅游概论、导游基础知识和心理健康的开设比例超过50%。
三、课程设置建议
旅游外语专业课程应适当加设外语口语和听力课时,并根据各专业语种方向适当调整对应口语与听力教材;在建设旅游外语文化体验室和应用实操室的同时,致力于研究旅游外语专业理论与实践授课结合授课模式并增加专业实训课时;最后,增设旅游外语专业选修课程项目,吸引学生课余选修相关旅游外语应用课程。
(一)公共基础课程
中等职业学校旅游外语专业公共基础课程教学标准编制是根据《教育部办公厅关于制订中等职业学校专业教学标准的意见》(教职成厅[2012]5号)与《教育部关于印发新修订的中等职业学校语文等七门公共基础课程教学大纲的通知》(教职成[2009]3号)的内容而定。
因考虑到不同旅游外语方向的学生在基础课上有不同的需求,学生希望能够有足够的课时来进修对口外语方。所以,部分专业专家意见,将“英语”科目改为“外语”,选修不同旅游外语技能方向的学生可进行同方向基础外语的进修。因公共基础课上的课程国家有规定文件,所以最后定稿时,仍将“英语”放置在公共基础课程。在此建议,除旅游英语外,不强制要求各专业方向学生学习英语,其他语种专业方向课程可将公共基础英语课替换为基础日语、基础俄语等。
(二)专业核心课程
旅游外语专业课程中,除了专业(技能)方向课外,开设率和实用性比率均超过50%的科目有:餐饮服务与管理、旅游概论、导游基础知识、前厅服务与管理、心理健康、客房服务与管理、地理和形体与礼仪。业课名称参照《中等职业旅游外语专业简介》设定。
(三)专业(技能)方向课程
旅游外语专业的专业(技能)方向课程的划分参照《教育部关于印发<中等职业学校专业目录(2010年修订)>的通知》(教职成[2010]4号),以不同语种做为不同方向而定。旅游外语虽然是以行业为依托的专业课程,但毕竟也是一门语言课程,学习语言的四项基本技能是必须的,所以在确定以语种划分专业技能课的同时,将各语种的课程以“听、说、读、写”四项基本技能为标准进行再次划分,成为具体的专业(技能)方向课。由于各地区开设情况不同,建议对比旅游英语开设比例,各校视自身情况,适当调整学时。
参考文献:
[1]单慧芳. 旅游专业中职与高职的课程衔接及其实现途径[J]. 中国职业技术教育,2012(11):39-42.
[2]何勇. 以职业需求为导向构建中职旅游专业课程新体系[J]. 职业技术教育,2008(23):10-11.
[3]包建明,徐广辉,邱亿. 中职学校促进重点建设专业课程改革的研究——以北海市中等职业技术学校旅游专业建设为例[J]. 中国成人教育,2008(6):71-72.
[4]教育部. 教育部关于进一步深化中等职业教育教学改革的若干意见(教职成[2008]8号) [Z].
[5] 教育部. 教育部关于中等职业学校德育课课程设置与教学安排的意见(教职成[2008]6号) [Z].
[6] 教育部. 教育部关于印发<中等职业学校专业目录(2010年修订)>的通知(教职成[2010]4号) [Z].
责任编辑赖俊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