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运会公共价值的历史演进及其彰显
——基于新公共服务的视角

2014-08-07 12:34董传升
中国体育科技 2014年1期
关键词:全运会公共服务公民

杜 江,董传升

全运会公共价值的历史演进及其彰显
——基于新公共服务的视角

杜 江1,2,董传升2

使用文献调研和逻辑归纳等研究方法,从新公共服务理论视角出发,对我国全运会公共价值的历史演进及其彰显问题进行讨论。在全运会对基本价值、公共价值辨析与解析基础上,从公共价值表现角度,将全运会公共价值演进历史划分为公共教育价值关注、社会功利价值关注以及公共服务价值关注3个阶段。研究认为,现阶段全运会公共价值本质及其战略性、民主性、责任性特征愈发彰显。

全运会;公共价值;历史演进;价值;公共服务

伴随着中国体育的快速发展,全运会的历史已经走过了半个世纪。历史实践证明,过去任何届次的全运会举办,都是适应当时的社会发展需要,并为我国政治、经济以及体育发展等方面做出过历史贡献的。但近年来,全运会遭到多重质疑。质疑原因包括全运会所暴露出来的诸如浪费、虚假等各种经济、社会和竞赛等问题。究其根本,笔者认为,矛盾主要集中在运动员体育与公民体育之间存在隔阂,即全运会如何将竞技价值、经济价值、公共价值等进行科学耦合,最终,更广泛、合理地体现出全运会的核心价值,即公共价值。

公共性是推动体育起源与发展的核心动力,体育的公共价值属性来源于其本身所具有的公共性[2]。随着我国经济快速发展、国力强盛、人民生活水平提高,公民权力意识大大增强。21世纪以来,中国体育发展从关注政治需求转向关注公民需要的趋势日益明显;党的十八大报告提出了加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建设,丰富人民精神文化生活的要求,这促使我国体育对以公共价值为核心的公共体育发展方式的需求越来越迫切[3]。社会公众对待全运会的心态已上升到冷静和理性的层面,辩证地对待全运会的历史局限性,既然“保留并改革全运会”成为现阶段的历史必然,笔者赞同改革其不合理、不科学的部分,并认为改革的基础应从价值分析入手,对全运会公共价值的历史演进及其彰显进行分析,以促进全运会以公共价值为核心的价值体系构建。

1 新公共服务理论:探索公共价值的全新视角

1.1 公共价值内涵比较分析

有关价值论的研究中,一直存在一个矛盾:公共价值研究缺乏深度与广度,然而,在现实生活中,公共价值表现得越来越突出。有关公共价值本体研究,主要表现在对公共价值的内涵进行研究,观点可谓众说纷纭。莫尔将公共部门创造的、满足公众需要的价值视为公共价值[13];陈承明、刘士本认为,公共价值为共同所有的价值[1];袁祖社将公共价值定义为公共秩序、集体行动逻辑或某些促进社会合作的共同观念[10]。何艳玲认为,公共价值是公民对政府期望的集合,是公众所获得的一种效用[4]。近几年,国内对公共价值的研究以胡敏中与汪辉勇的观点为代表。胡敏中认为,所谓公共价值是指同一客体或同类客体同时能满足不同主体甚至是公共民众(公众、民众)需要所产生的效用和意义[5]。汪辉勇提出,公共价值即具有公共性的价值,认为公共价值主要有3方面的含义:1)客体的公共效用;2)主体本质或尺度的公共表达;3)规范的公益导向[9]。由此,笔者认为,公共价值的本质是以公共领域中规范的公益导向为媒介,通过公民需求与政府供给相互作用而形成的客观社会标准与尺度。公共价值应在充分考虑时代发展需要的基础上,充分关注公民发展需要与政府服务供给问题,并在公共领域这一宏观层面将公共产品与公共服务协调统一起来。公共价值有其复杂的本质要求,然而,在现实社会中,公共价值的存在更多是以价值外延形式予以表现。

1.2 新公共服务理论的公共价值取向

新公共服务理论在登哈特夫妇所著的《新公共服务:服务,而不是掌舵》一书中有系统阐述。新公共服务理论以价值取向为前提,关注“效率”与“民主”两大价值观之博弈。从价值层面来看,新公共服务理论认为,公共行政的精髓在于“为公民服务以增进共同的利益”,强调服务于公民、追求公共利益,重视公民权和重视人的价值[12]。张治忠、廖小平认为,重视民主、公民权和公共利益是新公共服务的价值理念,构成了新公共服务的理论内涵[11]。

笔者认为,从价值取向看,新公共服务理论倡导公共行政应必备7个价值元素:公共利益、公民权、战略性、民主性、责任性、公民以及服务。其中,公共利益与公民权为公共服务的价值目标;战略性、民主性与责任性是公共行政行为特征;公民为公共服务价值目标对象;服务是公共行政的行为方法。7个价值元素系统地构成新公共服务理论的价值模式,即具有公共服务行为特征的行政行为,通过公共行政行为方法服务作用于公民,最终,通过追求公民权与公共利益以实现公共服务价值目标。通过以上分析,笔者认为,新公共服务理论对公共价值的倡导尤为明显,它所推崇的是通过公共行政服务来追求以公民权与公共利益为代表的公共价值(图1)。

图 1 新公共服务理论的公共价值取向示意图

1.3 新公共服务视角下全运会公共价值历史演进的研究框架

以新公共服务理论为视角,对全运会公共价值历史演进进行研究,首先,全运会公共价值应充分考虑时代发展的需要,充分关注公民发展需要与政府服务供给问题。新公共服务理论的公共价值取向尤为明显,它所推崇的是通过服务追求公民权与公共利益为代表的公共价值。全运会的公共价值应在公共领域这一宏观层面上,将公共产品与公共服务协调统一起来;其次,在对全运会公共价值属性研究的基础上,充分考虑全运会公共价值演进的3个方面要求:即时代发展需要,公民发展需要以及政府服务供给;最后,分别从全运会公共价值阶段性演进,全运会对公民公共利益与公民权的关注,以及全运会政府服务供给的战略性、民主性与责任性展开论述(图2)。

图 2 新公共服务视角下全运会公共价值历史演进研究框架示意图

2 全运会公共价值属性研究

2.1 全运会基本价值属性分析

价值属性指事物与人之间发生互动关系,而在事物本体属性基础上所产生的效用属性。作为我国水平最高、规模最大的运动会,全运会的产生具有深刻的历史原因,包括体现民族精神、为国争光、全民健身等。究其基本价值属性,绝大多数学者认为,全运会为我国体育事业的发展做出了无可替代的贡献,主要表现为:大部分学者关注全运会对我国竞技体育发展的作用;也有学者从体育效益、社会效益、经济效益等方面探讨全运会的价值;还有学者提出,全运会的核心价值主要体现在政治文化价值、经济文化价值、社会文化价值以及体育文化价值等4个方面。通过比较,笔者认为,全运会的基本价值属性包括政治价值、社会价值、竞技价值、体育价值、文化价值及教育价值等,而具体的价值属性特征应表现为多维性、复合型与公共性等。现阶段全运会的基本价值属性应由原来的体育价值、政治价值等向更宏观、更深入的公共价值演进。全运会应在丰富社会文化生活,增强公民健身意识,改善健身观念,进而增进全民健康,提高公民生活质量等方面彰显并实现其公共价值。

2.2 全运会公共价值属性辨析

事物的发展具有两个方面,在全运会各方面价值属性得以彰显的过程中,其负面效应也逐渐显露出来。因此,关于全运会“去”与“留”的争论日益激烈,而这正是人们对全运会公共价值属性的相关肯定与质疑之比较。

值得肯定的是,大多数的专家、学者对全运会的保留持支持态度。很多学者认为,全运会为国家、地区所创造的各方面效益已经远远超过了体育赛事本身。徐本力提出了全运会对政治、经济、文化、体育科技、城市建设、人才培养、体育产业化和社会化等方面的良性效应;邵婷认为,我国全运会存在还是大有益处的;刘鹏、魏纪中从全局发展与举国体制方面,肯定“全运会必须坚持办下去”;卢元镇认为,全运会对竞技体育的资金保证有巨大贡献;张守伟认为,全运会承载着深刻的时代精神期盼;何振梁强调,全运会对激发全民的体育热情有着非常重要的作用。在对保留全运会持肯定态度的过程中,学者们的关注点开始由原来的竞技体育转向社会、经济、环境等多维视角,也从更广泛的范畴思考了全运会所产生的公共价值相关问题。

与此同时,一些学者通过对全运会历史与现实的研究,综合利弊比较,部分地否定全运会的公共价值。章楚提出,全运会不和谐因素逐渐增多,高龄的全运会应退出历史舞台;郝勤从全运会管理体制角度分析了全运会弊端的本质所在,指出全运会不和谐现象必须从体制上来解决;和立新提出了,全运会的历史局限性,包括不正之风蔓延,全运战略与奥运战略有所冲突以及占用大部分体育经费影响全民健身战略;王景波从赛风赛纪问题、赛后场馆利用问题、投入产出严重失衡问题对全运会的负面影响进行了研究。

值得一提的是,秦小平、高嵩从体育公共服务的角度认为,认为由于全运会的存在,使各级政府无心、也无力实现体育为普通公民服务的功能[7]。笔者认为,全运会的确应该通过让更多的人参与其中以促进我国体育产业的发展,进而发挥全运会的体育公共服务作用。然而,不能说因为全运会是计划经济的产物,就应堵死全运会发展的出路;现阶段,全运会的确存在一定的局限性,没有很好地为最广大人民群众服务,但这并不表明全运会举办与我国建设服务型政府的理念相背离。

全运会“去”与“留”问题,应该以更宏观、更全面的视角去审视全运会所具有与展现的公共价值。相关研究证明,近3届全运会已逐渐凸显了独有的公共价值特征:“体育的盛会,人民的节日”,“和谐中国,全民全运”,“全面参与,健康生活”等全运会主题选择,正是政府相关部门为全运会让体育事业真正服务人民的尝试性选择。不能因为全运会存在瑕疵而完全抛弃它,不能因为政策设计和制定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就从根本上否定全运会存在的必要性,应该以全运会所逐渐凸显的公共价值为基础,从新公共服务理论视角重新思考现阶段全运会存在与可持续发展的深层次原因。

2.3 全运会公共价值解析

2.3.1 全运会公共价值界定

通过对基本属性的分析以及公共价值属性辨析,笔者认为,全运会公共价值的内涵指以公民体育权力为基础,以公共体育利益导向为媒介,以全运会筹办为历史契机与催化剂,通过公民体育需求与政府公共体育服务供给相互作用而形成的客观社会标准与尺度。与此同时,由于全运会经历了半个世纪的历史发展过程,其各阶段、各历史时期的价值关注点必定有所不同,其公共价值内涵的外延表现肯定存在差异。毕竟,任何事物的发展都不是一蹴而就的,全运会公共价值的演进正是伴随着其由外延向内涵过渡的过程(图3)。

2.3.2 全运会公共价值表现

公共价值内涵表现:从公民角度看,全运会公共价值的内涵表现为群体性和以人为本;从政府角度看,全运会公共价值的本质特征表现为体育行政行为的战略性、民主性与责任性。

图 3 全运会基本价值与公共价值构成示意图

公共价值外延展现:全运会的基本价值属性包括竞技价值、政治价值、体育价值等,而究其价值的公共性,其公共价值外延主要反映于不同历史时期的具体社会功用,纵观全运会发展历史,全运会公共价值外延依次主要展现为公共教育价值关注、社会功利价值关注以及公共服务价值关注。

公共价值阶段表现:任何事物的发展都有其“前”、“中”、“后”阶段,全运会公共价值的阶段性具体表现与效果亦存在差异。全运会前段,公共价值主要体现在政府对公民体育感知的引导,如全运会前,地方政府所举办的各类群众体育活动,丰富了公民的体育文化生活;全运会中段,公共价值主要体现在政府与公民共享体育盛会,共享体育赛事所带来的激情、荣誉以及感情寄托;全运会后段,公共价值更多体现在政府、公民共享全运成果,如体育比赛引发公民参与体育活动的热情与惯性,以及全运会场(馆)为满足公民公共体育需求提供的物质基础保障。

公共体育服务表现:现阶段,全运会的公共价值具体表现主要是以体育公共服务为中介与载体,将体育行政行为与公民行为相互联系并发生作用。

3 新公共服务视角下全运会公共价值历史演进研究

价值思想、价值观体系具有与时俱进的实践性特征,表现为一种与社会形态更替同步的社会历史过程,究其根本,实践是价值思想、价值体系的源泉[8]。全运会发展实践正是我国体育发展这一社会历史过程的真实写照。经过半个多世纪的发展,全运会表现出较强的历史发展的阶段性。基于新公共服务视角,全运会公共价值历史演进的研究是以新中国成立后举办的全运会为研究对象,研究其历届发展概况以及对当时社会的贡献,关注其主题与口号,并从政治、经济、文化、社会等方面探讨全运会公共价值的阶段性演进。在此基础上,结合历届全运会的办会理念,对全运会效用与价值进行理论分析(表1)。以价值演进为着眼点,将历届全运会进行归纳汇总,通过将历史背景与核心理念相结合,将国家社会发展与体育发展方式互动分析,对全运会发展过程进行价值演进的阶段性划分,从公共价值表现角度,将全运会发展历史划分为公共教育价值关注、社会功利价值关注以及公共服务价值关注3个阶段(表2)。

表 1 历届全运会主题词或宣传口号一览表Table 1 The List of Previous National Games’ Themes or Slogans

表 2 全运会价值演进的阶段性划分一览表Table 2 Phase Division of National Games’ Value Evolution

3.1 全运会公共教育价值关注阶段:第1届至第5届全运会

全运会初期阶段的时间跨度为1959—1983年,本研究认为,本阶段公共价值主要表现为公共教育价值。当时的全运会为中国竞技体育和群众体育的蓬勃发展充当了龙头的角色,全运会不断探索适合不同时期要求的体育赛事功能。从表象上看,全运会与群众体育紧密结合,前5届全运会都提倡全民参与运动,目的是为了提高国民的体质,为保卫祖国而运动健身;全运会的组织形式基本为政府包办,财政拨款,完全是政府行为;主要理念为发展体育,建设国家。然而,思考其深层原因,笔者认为,初期阶段的全运会主要关注体育本体价值与政治价值,其公共价值主要表现为公共教育价值。

从毛泽东 1950年“新体育”刊名题写,到1952年“发展体育运动,增强人民体质”思想的提出,“体育”被定义为通过身体运动而进行的教育,体育运动也成为培养人民勇敢、坚毅、集体主义精神,和向劳动人民进行共产主义教育的重要手段之一[6]。与之相对应的,全运会以“全国运动会”命名,第2届全运会就以“发展体育运动,增强人民体质”为主题,

之后的几届全运会又分别为“高举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伟大红旗”,“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以及“提高水平,为国增光”等口号,可见,初期阶段的全运会成为当时思想政治教育与国家民族教育的重要手段,是服务于国家、社会、军事和外交的特殊工具,是我国体育在建国初期这一非常历史时期所特别突出的公共教育价值选择。

值得注意的是,尽管初期阶段全运会的基本价值与群众体育价值得以表现,仿佛全运会的主要价值关注应为公共价值本质,但在计划经济时代,当时的“人民”非“公民”,人民体育发展、人民体质增强的最终目的是保家卫国,而非对公民体育权利、利益的真正倡导与保障。尽管初期阶段的全运会政府行为特征明显,尽管也为人民体育提供行政服务,但行政行为本身缺乏战略性、民主性与责任性,行政服务的本质目的实为政治目的。全运会强化体育的思想政治教育功用,主要目的为通过公共教育价值以实现其政治和国家战略意义。为此,初期阶段的全运会确实为公共价值演进的初级阶段,其本质是以公共教育价值的名义,去完成全运会政治价值的目的,此乃全运会在初期发展阶段的真实境遇。

值得一提的是,1979年之后,“奥运战略”的初步形成;3次全国体育工作会议使举国体制正式形成。初期阶段之后,全运会开始承担起备战奥运的重要任务。在此基础上,五运会开启了全运会市场化、产业化发展的大幕。对奥运竞技体育的重视与全运会市场化的尝试成为全运会即将进入新发展阶段的重要标志,也为全运会公共价值的阶段性演进做了铺垫。

3.2 全运会社会功利价值关注阶段:第6届至第9届全运会

全运会发展中段的时间跨度为1984—2001年,笔者认为,本阶段公共价值主要表现为社会功利价值。随着中国的改革开放,中国经济快速发展,人民生活水平得到了台阶式提高,人们开始有更多精力关注体育。同时,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为体育事业注入活力,并按照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要求和现代体育发展规律来探索中国特色的体育发展道路,不断探索竞技体育运动项目职业化的发展道路,不断探索市场经济条件下体育产业开发的模式。与此同时,本阶段我国竞技体育发展方向明确,以“举国体制”为核心,初步探索出了一条中国特色的高水平竞技体育发展道路。1985年,提出实现体育强国的重要目标是实施奥运会战略,确立总体战略为以发展高水平竞技为先导,带动体育事业全面发展;1986年,确立了以社会化为突破口,以竞赛和训练改革为重点的新的改革思路;1992年红山口会议,走体育与社会化、市场化相结合的道路,探索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相适应的、具有中国特色的体育发展模式与道路;1993年,下发国家体委《关于深化体育改革的意见》及5个配套文件,确定了20世纪90年代到21世纪初体育改革的基本指导思想,提出以产业化、社会化为方向的“六化”,并提出了6大类29项改革措施。与体育发展战略、体制、政策等变化相适应,本阶段全运会的组织亦发生变化,由初期的政府包办,财政拨款转为政府监管,引入市场。全运会的主旋律为奥运竞技体育为主,市场化探索为辅。全运会的核心理念是为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而服务,其价值关注点主要为奥运竞技体育价值与经济价值。从公共性角度看,本阶段全运会公共价值演进主要表现为由原来的公共教育价值关注转向为社会功利价值关注。

从第6届到第9届全运会,从1984年到2001年,我国处于特殊的历史时期,由“改革开放”的尝试,逐渐过渡到深化改革,扩大开放。这一时期的中国处于全面发展攻坚克难的关键阶段,“改革开放”的大旗已经举起,就必须毋庸迟疑地坚决贯彻。为此,国家赋予体育两个阶段性价值:竞技价值与经济价值。因此,这一阶段的全运会也需要适应我国非常规快速发展的历史要求,承担起竞技与经济两方面价值任务。究其根本,竞技价值的关注主要是通过全运会为奥运会竞技水平选拔做准备,达到我国对外开放的政治目标;经济价值的关注主要是适应国内经济体制改革的浪潮,从体育产业角度满足我国经济发展需要,为社会主义经济建设做贡献。

鉴于此,笔者认为,本阶段的全运会,政治需要与经济需求才是价值根本选择,“竞技体育”与“市场发展”成为主旋律,无论是竞技价值还是经济价值,都是从国家利益、社会利益等角度思考全运会的价值关注,都是对国家、社会功利价值的充分肯定。然而,在这一阶段过程中,“公民”、“公众”、“公共”在全运会的发展中没有实质提及,公共价值的本质并没有被真正触及,尽管从国家发展、社会进步角度体现出一定的公共性与价值性,但无论是政府还是民众,都将全运会公共价值本质问题抛得太远,而忽略了基于公民体育权利与利益的真实公共价值实现问题。因此,全运会在本阶段表现出公共价值演进的特殊性,将公共价值关注点局限于社会功利价值,以国家利益、社会功利为主要价值取向。

值得注意的是,第9届全运会首次提出了“绿色九运、科技九运、文明九运”的主题,标志着全运会这一体育赛事形式开始关注更广范畴的社会价值,为全运会向现阶段演进提供了有效过渡。

3.3 全运会公共服务价值尝试阶段:第10届全运会至今

全运会现阶段从2002年至今,对公共服务价值关注的趋势日益显著,笔者认为,本阶段为全运会公共服务价值复苏与尝试阶段。进入21世纪,随着我国总体经济的快速发展,国家经济基础逐渐坚实起来,人民成为改革开放、经济发展的成果享有者,人民生活水平大幅度提高,国家提出“小康社会”的发展目标,引领人民从社会、经济、文化等各方面进行全面发展。与此同时,公民意识逐渐觉醒,人们开始关注其自身的权利,强调其权利的广泛性、平等性、真实性以及权利和义务的一致性。在这一阶段,我国呈现出前所未有的国家与公民共同发展的局面,体育也肩负起使国家发展与公民发展达到共赢的重任。2002年,在《2001——2010年体育改革与发展纲要》的基础上,《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新时期体育工作的意见》明确提出:“体育工作一定要把提高全民族身体素质摆在突出位置”;2008年,胡锦涛指出:要坚持以增强人民体质、提高全民族身体素质和生活质量为目标,高度重视并充分发挥体育在促进人的全面发展的重要作用;随后,刘鹏在讲话中多次强调“以人为本”,在体育工作中更加关注人民群众、关注体育运动参与者的需求和利益,高度重视、充分实现新时期中国体育的社会价值;2009年,全国体育发展战略研讨会首次提出:“进一步加强政府的体育公共服务职能,实现体育公共服务均等化,不断提高政府保障公民基本体育需求的水平”。可以看出,2002年以来,国家开始关注体育发展与公民发展的关系问题,开始探究体育演进与公民需求的互动问题,并逐步过渡到探索体育发展方式的公共转向、公共体育服务体系构建以及公共体育发展道路选择等方面。

现阶段,体育也的确担负起促进公民可持续、全面发展的任务,与此同时,全运会公共价值演进也表现出由社会功利价值关注向公共服务价值关注过渡的趋势。《全民健身计划纲要》的颁布,《中华人民共和国体育法》的通过,为唤醒与保障公民体育权利提供了重要的政策与法律依据。经过十多年的发展,广大群众参与体育活动的积极性不断提高,健身意识不断增强,体育人口不断增加。在此基础上,全运会也开始由“精英”模式向“公民”模式过渡,强调“以人为本”思想在全运过程中的渗透,促进体育权利向公民回归,使人们真正体验与享受“人们的盛会”。2005年,江苏十运会办赛理念体现了竞技体育与群众体育协调发展的科学发展思想,全运会的历史上第一次将体育发展与公民需求结合起来。十运会开始探索怎样通过全运会举办来提高公民的健康水平,这也是和谐社会建设中“以人为本,关注民生”的重要体现。吴国清认为:“体育的盛会,人们的节日”标志着我国体育价值观的一次重大演进,体育开始回归人民。在此基础上,十一运会主题“和谐中国,全民全运”的提出更是对全运会公共价值观的再次肯定,并且,在十一运会的筹办过程与举办过后,始终关注建立多元化全民健身服务体系,尝试建立多元化、社会化的全运会公共服务体制。

现阶段,全运会的组织倡导以政府为主导,市场、社会共同运作,尽管仍肩负奥运会竞技选拔的任务,但政府的行政行为已然开始关注全运会的公共价值本质——满足公民公共体育发展需要,并对公共体育服务价值如何实现问题予以重视。十二运会的主题为“全民参与,健康生活”,坚持全民参与的办会理念,倡导体育本质的回归,推动全民健身的深入发展,进而提高全民健康水平和文明素质。可见,在之前两届全运会对公共服务价值肯定与尝试的基础上,十二运会继续尝试探索实践公共服务价值实现路径。综上所述,现阶段全运会的核心价值理念为“体育盛会,公民参与”,并开始对公民体育需要、公共服务价值予以关注,其发展趋势是通过对公共价值本质愈发重视并尝试实现,以消解现阶段发展过程中所面临的矛盾与困境。

总体上,全运会公共价值历史演进过程是符合历史发展规律的,其公共价值阶段性演进是符合时代发展要求的。经过半个多世纪的发展,全运会已由对公共教育价值与社会功利价值的关注,逐步过渡到注重公共服务价值,强调公民公共体育需要的阶段,其公共价值的历史演进揭示出全运会逐渐彰显其公共价值本质的趋势愈加明显。以新公共服务理论为视角,现阶段全运会发展应深刻考虑时代、社会、公民发展的需要,持续对公共价值本质予以充分关注,并在此基础上,尝试探索基于战略性、民主性与责任性等公共价值特征的公民体育发展需要与政府公共体育服务供给互动问题。现阶段全运会的公共价值实现路径应在公共领域这一宏观层面上,将公民需要与政府供给统一起来,将公民体育权利与政府行政权利统一起来,将公共体育产品与公共体育服务协调统一起来。

4 新公共服务视角下全运会的公共价值彰显

4.1 满足公民公共体育发展需要——全运会公共价值本质

体育是公民的福利,也是公民的权利。开展公民需求的体育活动,提高公民身体素质是体育工作的根本任务,更是公民享受国家体育发展成果的集中展现。现阶段,全运会作为我国体育发展水平的集中展现形式,侧重点不应仅停留在原来的只关注政治、经济、竞技体育价值等方面,应从多维性、复合性、公共性价值角度,更多关注全运会作为体育赛事组织形式为满足公民体育利益与体育权利的价值演进。全运会可以重视政治价值、体育价值、经济价值等,但从新公共服务视角来看,全运会更应强调辐射最广泛、惠及每一公民的公共价值。因此,全运会应更注重公民的公共利益与公民权利,应依据新时期公民对体育需求的新变化、新特点,着力提高全运会的公共服务水平,通过不同的公共需求表达、选择机制,逐渐适应并满足公民日益增强的体育文化需求,努力构建具有中国特色的全运会公共价值运行体系,让公民真正分享体育发展的成果和利益。对于体育而言,它需要完成的是基于公民权的体育公共利益的实现,因此,全运会应重视公共价值本质,不遗余力地满足公民公共体育发展需要,强化公共体育利益的实现,并真正承担起满足公民公共体育发展需要的责任。

4.2 新公共服务视角下全运会公共价值特征

4.2.1 全运会公共价值的战略性

笔者对全运会价值演进的阶段性划分为3个阶段。每一阶段都有其各自的核心理念与价值关注点。所有届次的全运会都是我国当时各阶段体育发展、经济发展、社会进步乃至人民自觉的真实缩影与纪实,都植根于社会现象与体育发展的类本质与现实对照,都可以代表我国体育发展阶段性的基本意义与价值取向。在全运会发展过程中,核心理念从公共教育价值到社会功利价值,再到公共服务价值,对公共价值本质愈发关注。全运会发展历史是我国体育发展各阶段价值取向不断演进的历史,更是我国政府对公共体育发展的战略性考量。可以说,全运会正是国家为公民提供公共体育服务、实现公民体育公共利益的尝试与努力的过程。经过全运会初期、中期两个阶段,从第10届全运会开始,全运会的价值重心进行调整,国家、地方政府都将全民全运、全民健身、人民的节日等主题凸显出来,从全运会筹办、举办期间以及全运会后等阶段思考全运会对于满足公民体育权利,实现公民体育公共利益等问题,并在现实操作中予以实践与探索。

全运会的阶段性发展,价值功能复合性增强以及愈发对公共价值的强调,正是政府在全运会公共价值演进过程中的战略性考虑。从新公共服务理论考虑,全运会公共价值演进符合建设公共服务型政府的宏观要求,可以更好地为政府的公共体育服务提供思路与途径,更好地保障政府公共体育服务供给,更好地实现全运会服务人民大众的战略性目标。

4.2.2 全运会公共价值的民主性

我国宪法规定:“国家发展体育事业”,“人人享有体育权利”,首先明确了体育是一项公益型事业,其公共服务的提供方是政府、国家;同时也明确了公共体育服务的对象是全体公民。随着全运会的发展,其公共价值愈发凸显,因此,全运会所提供的公共服务的民主性越来越重要,这就要求全运会公共服务应坚持以人为本。值得关注的是,近几届全运会对公共价值开始关注,而且,程度逐渐加深,其全运会主题表现出较强的民主性,从第10届的“体育的盛会,人民的节日”,到第11届的“和谐中国,全民全运”,再到第12届的“全民参与,健康生活”。

可以看出,作为政府为社会所提供的公共服务产品,全运会已经开始将关注点由原来的竞技体育转向公民体育,范畴由原来的国家的、政治的演进为公民的、大众的,价值由原来的体育价值、经济价值向公民体育、大众健康演进。对于政府而言,全运会的举办应不断改善服务条件,强化服务意识,提高服务水平,促进全民健身科学化水平的不断提高,以为更广泛的公民参与健身娱乐的体育活动提供服务。全运会公共服务的民主性是建立在公共价值基础上的对体育本源价值的肯定,充分强调了全运会作为我国体育独特的组织形式,应通过科学、合理的公共体育需求表达机制、选择机制等,以公共体育服务为媒介,探索并完成对我国公民体育的本源性价值认同。全运会不应仅是高水平运动员的竞技展示平台,更应是最广泛人民大众的健康生活方式展示舞台。因此,全运会公共价值演进的任务应在充分关注公民公共体育需求、利益的基础上,引导公民体育向休闲娱乐基本价值取向的回归,倡导“以人为本”的价值理念,努力实现基于公共价值的公民自由、全面、可持续发展。

4.2.3 全运会公共价值的责任性

对于公民来说,个体需求、利益存在巨大差异,在当今社会发展阶段,公民需求、利益表达与实现的最佳途径是通过公共组织来满足。作为公共组织,国家、政府就有责任向公民提供公共商品和服务。新公共服务理论强调“政府是服务,而不是掌舵”,而我国体育发展的核心价值是“为人民服务”,因此,国家与人民,政府与公民之间应通过公共服务的责任性保持联系。作为全运会运作的主体,政府应坚定地承担起为公民提供公共体育服务,创造最大化公共价值的责任。在全运会的改革、发展过程中,政府应从充分关注全运会转型的社会背景、政策背景、资源配置、市场运作、价值变化等问题,探索全运会转型背景下政府角色的重新定位,为使全运会在最大范围、更深层次发挥公共价值,提供公共服务发挥作用。与此同时,作为国家、地方政府共同举办的全国规模体育盛会,全运会有义务对政府公共体育服务的方式、目的、意义等进行宣传,全运会更应对政府为公民提供公共体育服务的责任性予以充分阐释。

5 结语

2012年年底,全国体育发展战略研讨会的主题为“学习贯彻党的十八大精神,加强公共体育服务体系建设”,这一主题体现了体育部门对建设人民满意的服务型政府的重视,是体育行政部门、相关学者等体育各界人士对新时期我国体育发展阶段性目标的科学再认识。以公民体育权利为基础,以公共体育利益为出发点,尝试构建并完善公共体育服务体系成为我国现阶段体育发展的重要环节,是体育相关部门建设公共服务型政府的首要任务。

[1]陈承明.论劳动价值、剩余价值和公共价值的演变与发展[J].学术月刊,2002,9(3):47-51.

[2]董传升.公共需求与体育的演进[J].沈阳体育学院学报,2010,29(2):1-5.

[3]董传升.论中国体育发展方式的公共转向:从国家体育到公共体育[J].北京体育大学学报,2013,36(1):15-17.

[4]何艳玲.“公共价值管理”:一个新的公共行政学范式[J].政治学研究,2009,(6):62-65.

[5]胡敏中.论公共价值[J].北京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8,(1):99-101.

[6]胡小明,石龙.体育价值论.成都:四川科学技术出版社,2008:174.

[7]秦小平,高嵩.体育公共服务视野下的全运会[J].河北体育学院学报,2011,25(2):14-17.

[8]孙伟平.价值论转向——现代哲学的困境与出路.合肥:安徽师范大学出版社,2010:147.

[9]汪辉勇.公共价值的本质、创立及其实现[J].北京行政学院学报,2005,(6):5-7.

[10]袁祖社.“公共性”的价值信念及其文化理想[J].中国人民大学学报,2007,(1).

[11]张治忠,廖小平.解读公共服务型政府的价值维度——基于新公共服务理论的视角[J].湖南师范大学社会科学学报,2007,(6):39-41.

[12]珍妮特·V·登哈特,罗伯特.B.登哈特.新公共服务:服务而不是掌舵.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4.

[13]MOORE M H.Creating Public Value:Strategic Management in Government.Cambridge,MA:Harvard University Press,1993.

HistoricalEvolutionandHighlightofNationalGames’PublicValuefromPerspectivesofNewPublicServiceTheory

DU Jiang1,2,DONG Chuan-sheng2

From perspectives of new public service theory,this paper discusses the fundamental problems of the historical evolution and highlight of public value of National Games by using the methods of logic induction and literature analysis.Based on the analysis and discrimination of basic and public value,the evolutionary history of National Games’ public value can be divided into three stages of paying attention to the value of public education,social utility and public service.The research suggests that National Games will increasingly highlight the essence of public value and the features of strategy,democratic and responsibility at the present stage.

NationalGames;publicvalue;historicalevolution;valuehighlight;newpublicservice

2013-05-31;

:2013-11-26

国家体育总局体育哲学社会科学研究项目(1682S-S11090);国家自然科学基金资助项目(71273180);上海体育学院研究生教育创新基金资助项目(yjscx201303)。

杜江(1981-),男(满族),辽宁凤城人,讲师,在读博士研究生,主要研究方向为赛事管理、公共体育管理,Tel:(024)89166543,E-mail:duj2007@163.com;董传升(1969-),男,教授,博士,主要研究方向为体育科技与社会、公共体育理论与管理,Tel:(024)89166579,E-mail:1298123638@qq.com。

1.上海体育学院 经济管理学院,上海 200438;2..沈阳体育学院 体育社会科学研究中心,辽宁 沈阳 110102 1.Shanghai University of Sport,Shanghai 200438,China;2.Shenyang Sport University,Shenyang 110102,China.

1002-9826(2014)01-0003-07

G80-05

:A

猜你喜欢
全运会公共服务公民
我是小小公民科学家
论公民美育
我是遵纪守法的好公民
16城市公共服务满意度排行
新冠病毒及公共服务观念的渐变
政府购买青少年体育公共服务的实践探索
第12、13届全运会田径项目成绩对比及建议
全运会日程表
全运会近千名医护人员提供医疗卫生服务
完美闭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