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水共治与宁波水文化遗产的保护利用

2014-08-06 01:10涂师平
浙江水利水电学院学报 2014年1期
关键词:宁波文化遗产文化

涂师平

(中国水利博物馆,浙江 杭州 311215)

浙江省把治水作为转型升级最关键的突破口,作出“五水共治”的战略部署,开展“治污水、防洪水、排涝水、保供水、抓节水”大行动.作为一座国家历史文化名城,宁波在五水共治中,投入最大。宁波水文化遗产历史久远、内涵丰富、价值不凡,在治水工程建设中,采取多种方法保护和利用好水文化遗产,有利于推动水文化旅游、传承,发挥生态、文化、经济一体化效益.

1 新时代治水理念趋向水文化品位

1.1 背景——全国治水工程建设投入空前巨大

2011年“中央一号文件”《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加快水利改革发展的决定》指出,“水是生命之源、生产之要、生态之基”.最近,在党的十八大报告提出建设生态文明、建设美丽中国的号召下,我国迎来了一轮治水工程建设热潮,其特点是:政府各部门齐抓共管.

环保部最近公布了《水污染防治行动计划(送审稿)》,水污染防治行动计划投入资金预计达2万亿元,规模将高于大气污染防治的1.7万亿元.

而在浙江省,去年因“邀请环保局长下河游泳”和“水困余姚”的热点事件,充分认识到“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今年开始把治水作为转型升级最关键的突破口,作出“五水共治”的战略部署,举全省之力,开展“治污水、防洪水、排涝水、保供水、抓节水”大行动,[1]以砸锅卖铁的决心兴修水利基础设施,计划在2014-2016年,全省仅防洪供水工程就投入1 022亿元,其中宁波市投入141亿元.无疑,从中央到地方,已经拉开一场声势浩大的治水工程建设序幕.

1.2 机遇——治水工程建设呼唤水文化建设

有意思的是,新时期治水理念比以前出现了明显的提升和创新,许多政府官员和专家学者倡导全社会要从传统的“就水论水”的单一治理模式,转变为“山水林田湖是一个生命共同体”的综合治理理念,同时,要将治水工程建设上升到文化建设,提高工程文化品位和综合效益.

中共浙江省委书记夏宝龙说:“水,不仅是资源要素,也是文化元素,是文明之源、文化之源.”河海大学教授崔广柏,最近给浙江省水利厅直属单位中层干部作了题为《新时代治水理念的创新》的学术讲座,阐述了治水工程建设目标指向五个递进的概念:水环境——水生态——水景观——水文化——水旅游,他经过受多地地方政府邀请参加治水工程建设规划,深切了解到各地都希望将治水工程建设成为水环境干净、水生态和谐、水景观漂亮、水文化深厚、水旅游兴旺的生态、文化、经济“综合体”.

可以说,目前,水文化建设伴随治水工程大建设,迎来了天时地利人和的大发展、大繁荣机遇.

1.3 挑战——水文化遗产保护和利用面临诸多问题

(1)“水文化”认识模糊问题.普遍认为“水文化”包罗万象,只要是与水有关的都是“水文化”.这样一来,反而使“水文化”成为一种太宽泛甚至虚无缥缈的东西,水文化的研究、利用必须寻找落脚点——遗产.

(2)水利、文化两个部门跨界合作问题.目前,似乎只有水利部门在研究水文化,而文化部门却并没有将水文化作为一个门类概念去研究、保护、利用,由于两个部门跨界合作不够,使水文化遗产没有得到科学研究、合理利用.

(3)目前大部分治水工程建设项目中,都只有水景观设计,而没有水文化设计,有待去挖掘、提升和创意,使之由一般的公共休闲场所,变为人文旅游线路景点.

2 宁波水文化遗产历史久、内涵丰、价值高

水文化遗产也像其他遗产一样,包括物质遗产和非物质遗产两大类.

宁波先民逐水而居,逐步由小水迈向大水,宁波城市也经历了一个由河姆渡渡口边的原始社会部落、到小溪镇溪口边的古县城、到三江口边的古州城,再到如今国际港口边六区鼎立的现代都市的沧桑巨变.

渡口—溪口—江口—港口,宁波这座兼具江南水乡婉约风韵与海上丝绸之路开放气度的城市,其历史变迁,时而涓涓细流,时而荡气回肠,时而波澜壮阔!

展开宁波历史画卷,我们发现:宁波水文化遗产历史久远、内涵丰富、价值不凡.

2.1 河姆渡文化是长江下游最典型的水文化遗产

宁波先民依山傍水在河姆渡创造了举世闻名的河姆渡文化,它的年代为距今7 000-5 300年.

在河姆渡文化遗址的第二文化层(迄今5 600年),发现了我国史前时期的水井,比传说中发明凿井的伯益(距今4 000年前的夏禹时人)还要早一千多年.这口井堪称中国水文化遗产的代表作,方形,深约1.35 m,边长2 m,井上可能盖有简单的井亭,其水井复原图(见图1).当时,人们居址周围河沼遍布,但水体与海水相通,致使盐份升高、苦卤而不堪饮用.所以水井的出现是河姆渡人为提高生活质量的发明.中国最早的文字商代甲骨文中的“井”字,就是河姆渡这种四方形的木井框架的象形.

图1 河姆渡文化遗址水井复原图

河姆渡遗址还发掘出了数量众多的“干栏式”建筑遗迹,是我国目前所发现的最早的干栏式建筑的实物.干栏式建筑是指在木(竹)柱底架上建筑的高出地面的房屋,主要分布于我国长江以南地区.这种建筑有许多好处:可临水而居,可免填挖地基,也可防潮湿和野兽侵害.

河姆渡遗址出土了大量稻谷,还有水牛骨,说明当时种植水稻,饲养水牛等牲畜.

河姆渡先民自小水性良好,从遗址中出土的六枝木桨、独木舟残件和小陶舟玩具来看,船在7 000年前已是宁波先民的主要生活工具了.

2.2 宁波自古是“水城”发展轨迹

公元前473年,越王勾践筑了一座宁波历史上最早的城堡——句章,据考古发掘,句章故城范围面积约10万m2.句章治所位于今江北区慈城附近的乍山城山渡,依山临江,是春秋战国时期全国九大港口之一,是海上丝绸之路的始发港.

公元400年,孙恩起义军攻破句章城.守将刘裕将句章县治搬迁到小溪(今宁波市鄞州区鄞江镇).因为小溪镇处于四明山下,三面环山,鄞江、光溪二水中穿,是山区与平原的交界点,淡水丰富,水上交通方便.从此开始,小溪镇在历史上作为县治、州治时间长达500余年.

唐长庆元年(公元821年),因为小溪镇地形狭小,明州刺史韩察奏请朝廷,将明州州治从小溪镇迁至现今宁波三江口.韩察发动民众修筑了子城.据南宋《宝庆四明志》载“子城周围四百二十丈、环以水”.宋朝,宁波城内有45条干支河渠,两侧街巷如叶脉状沿河分布,并以月湖、日湖为核心,形成了“沟脉连,家映修渠”的“江南水城”风貌.

如今,随着港口的逐渐外移,宁波从最早的姚江城山渡的句章港,到姚江的渔浦门码头、奉化江的江厦码头,直到现在的北仑港,经历了“内河港——河汊港——海港”的变迁,由“滨江”走向“滨海”,传统的“江南水城”走向组团式的“现代港城”形态.

2.3 宁波的船和桥

船在宁波的历史长河中,一直占据着重要地位,宁波从河姆渡口——小溪口——三江口——海港口的演进史,也是一部从独木舟(河姆渡)——木帆船(唐宋时期江厦码头)——铁壳船(五口通商后江北岸)——万吨巨轮(北仑港)的船的演变史.

2003年底在宁波战船街北部、和义路瓮城基址南侧出土了一艘南宋古船.这是一只驳船,主要用于小宗货物从河口岸到海港大船之间的驳运.因此,这艘船可以说是大运河连接海上丝绸之路的使者.

宁波是中国舟船文化重要的发祥地,目前已发现了唐、宋、明、清共5艘古船,包括龙舟、货船、战船三种,其数量、种类之多,在全国罕见.唐代,明州是全国重要造船基地之一.北宋后期,明州造船额定为年产600艘,三江口设有官营造船场,史称“四明船场”或“明州船场”.而船场的总部就设在战船街,年造船数量居全国之首.宋代,明州港曾两次受朝廷指定打造过四艘“万斛”神舟,专门用来通使高丽.

宁波城内古桥棋布,也是水文化的一大特色.据南宋宝庆年间(1225-1227年)的统计,宁波城内四厢的桥梁就多达120座.到民国1928年道路改造之前,桥梁更是多达227座.宁波的桥梁从建筑特色分,有廊桥、石拱桥、梁桥、特型桥等,这些古城中的桥梁虽有不少已经拆除,但仍有相当部分因交通需要依然保存,或改建、或重建.经统计,1990年宁波老城区的街、路、巷、弄名称中,以桥名命名的有70条,占总数的13.18%,由此可见桥之多.

2.4 宁波水文化遗产价值高

宁波的水文化遗产举不胜举,不但数量多,而且价值高.既有已经“申遗”的遗产,也有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国家一级文物、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大运河申遗和海上丝绸之路申遗,充分体现了宁波水文化遗产的价值之高.宁波是中国大运河最南端的出海口,连接“海上丝绸之路”的起点,是两条文化线路的交汇点,在世界文化史上具有独一无二的重要性.

2013年1月底,中国大运河联合申遗文本正式提交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世界遗产中心.在中国大运河申遗文本名单中,共有8个省(市)35个城市的31个遗产点,其中,宁波市列入正式文本的有“二段一点”:浙东运河上虞——余姚段中的宁波段、浙江运河宁波段、大运河连接海上丝绸之路的连接点——宁波三江口和庆安会馆,示意图(见图2).

宁波在“海上丝绸之路”申遗中,有十处遗存列入了《中国世界文化遗产预备名单》丝绸之路中国段(海路部分).这十处遗存是:元代永丰库遗址、宋代渔浦门码头遗址、唐——清州城遗存(鼓楼、天宁寺塔、天封塔、和义门瓮城遗址)、唐代它山堰、北宋——清保国寺建筑、西晋——清天童寺、阿育王寺建筑、清代庆安会馆、明代天一阁、宋——清镇海口海防遗址,这些遗存较集中地分布在以宁波城为中心的近海和江河两岸,内容涵盖了宁波港口与贸易、城市建设、海防设施等多元文化,充分反映了水文化的线性特点和包容性特点.

唐太和七年(公元833年),鄮县县令王元暐修建了它山堰,遗址(见图3).它山堰建成后,解决了宁波的防洪御咸问题,1000多年来,宁波城市所用淡水,主要靠它山堰供应.它山堰在中国水利史上占有极为重要的地位,它是国家重点文物保护单位,与我国古代著名水利工程郑国渠、灵渠、都江堰合称为中国古代四大水利工程.

图2 浙东运河宁波段示意图

图3 唐代它山堰遗址

浙东沿海灯塔对研究我国近代科技和航海史具有重要价值,也是一种水文化遗产.浙东沿海灯塔2013年3月被公布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在宁波境内主要包括七里屿灯塔、北渔山灯塔、东门灯塔三个灯塔.

宁波博物馆有两件宁波出土的著名的水文化文物,为国家一级文物.一件是春秋战国“羽人竞渡纹铜钺”,上面刻有奇特的图案:四个人排成一排,戴着高高的羽毛头冠,双手持桨奋力划船.羽人竞渡纹表现了宁波先民龙腾虎跃、劈波飞渡的奋发进取精神,如今是宁波文化遗产保护的标志,它也应该是海上丝绸之路文化的最佳标志;另外一件是国内罕见的唐代“秘色瓷荷花托盏”.茶盏造型犹如一朵盛开的莲花,盏托仿荷叶形,整体构成了一幅轻风吹卷的荷叶载着一朵怒放的荷花在水中摇曳的画景.这个托盏从造型创意来看,融水文化、禅文化、茶文化于一身.

在非物质文化遗产方面,宁波有象山晒盐技艺、渔民开洋、谢洋节、奉化布龙等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也属于水文化遗产的范畴.

3 宁波水文化遗产的保护和利用思考

水是城市文明的摇篮,也是生态旅游资源.在治水工程建设中,我们应该采取多种方法保护和利用水文化遗产,使水文化遗产变成旅游资源,发挥其生态、文化、经济一体化效益[2].

3.1 建水文化类的博物馆

建博物馆是保护和利用水文化遗产的最好形式,[3]目前国内已经有许多成功案例,方兴未艾.比如,水利部直属的中国水利博物馆,就是在杭州市钱塘江南岸的围垦治水工程项目里,建起了我国第一座国家级的水利行业博物馆,使昔日一片荒芜的盐碱围垦地,变成了一处人水和谐的水博园旅游景区.同样成功的案例还有中国湿地博物馆、都江堰博物馆、黄河博物馆、白鹤梁水下博物馆等.宁波在建水文化类的博物馆方面,也开始了大手笔的行动.比如,北仑区人民政府出资建设的中国港口博物馆,综合了港口博物馆、国家水下文化遗产保护宁波基地、中科院“数字海洋”实验基地、交通部现代港口技术实验基地三个功能,组成“一馆三基地”格局,建成后,将成为我国现代化、多功能的集收藏、科研、展示、教育、旅游于一体的综合性港口专题博物馆.当然,宁波还有很多资源可以建独具特色的水文化博物馆,比如鄞州区的它山堰陈列馆,就有潜力建成为一座大型水利遗址公园式的博物馆.

3.2 将古代水文化遗产保护并开发成人文景观

我们在治水工程建设中,要有敏锐的水文化发现眼光.既要发现现在还保存在地面的古代水文化遗产,如古桥、古庙、古堰等,更要善于搜寻那些已经荒废埋没在地下、水中、草丛的水文化遗址,比如古井、古纤道、古码头等.而对于那些已经散落各地的水文化文物,如古代水利工程构件、镇水兽、水利碑刻、水力机具等,则要从民间访问寻找回来.以上水文化遗产、遗址、文物一旦发现找到,都要如获至宝,树立说明牌标志、划定保护范围、维修复原旧貌,使之成为一处处水文化人文景观.如宁波市发现了古代水则碑(测量水位的碑刻)遗物(见图4),分别为南宋的水则碑亭亭基和明代重修的“平”字碑,便由文物部门重修重现水则碑(亭)旧貌,还恢复了古代的平桥河,与月湖水系相通,还原了历史上真实水文化的环境氛围,成为一处水文化教育景观.

图4 水则碑

3.3 创作水文化雕塑雕刻艺术品

雕塑雕刻艺术品非常适合永久展示,而且,当这类艺术品具有一定年代后,也会成为日后的文化遗产.因此,最好要请艺术名家来创作,才有较高的艺术传承、审美价值.立体的雕塑,适合创作表现水文化的人物精神、故事场景;平面的雕刻,则适合创作表现水文化的书画.

采用雕塑雕刻艺术品来表现水文化的方式,自古就有很多,并流传至今,成为游客欣赏的美品.比如:清代乾隆年间,曾经创作了《大禹治水图》玉山子,称得上是水文化无与伦比的国之瑰宝.

如今,在很多景区,我们经常可以发现许多富有地方特色、令人印象深刻的雕塑雕刻作品.比如,天津北运河畔采用水利史组雕,展现我国历史上著名的治水人物群体,还设计了72块小型节水内容的石刻,象征着天津72沽.

宁波具有很多生动的水文化并包容其他多元文化的题材,适合创作成为反映城市精神的雕塑雕刻艺术品景观.比如,在浙东史学派中享有重要地位的万斯同,不要清朝官衔,不要俸禄,以布衣(平民百姓)身份入史局,纂修《明史》,前后19年.他因“布衣修史”一事,成为宁波文人骨气铮铮的奇士代表,清人陈韶所绘《鄞江送别图》,描绘了万斯同、万言叔侄北上修《明史》,甬上证人书院学友、同谊为其送行饯别之事.这个故事可以在鄞江边创作一处水文化和浙东文化相结合的雕塑景观;还有,东汉董黯,母患痼疾,因住地濒临姚江,遭咸潮入侵,水味苦涩,不适宜饮用.董黯竟然每次来回二十余里到大隐溪上游的永昌潭去担水奉母,据传在途中绝不转换肩胛,为的是把肩前的纯净水供母饮用.董孝子的传说,产生了慈溪、慈湖等地名,非常适合创作一处水文化与孝文化结合的雕塑景观.

3.4 设计具有地域传统特色的水文化体验活动和纪念品

现代旅游方式在由看客式转向游学式.游学的本质是文化的融合,在游玩体验当中学习.这便要求在水文化创意设计中,同时要考虑结合水文化人文景观,创意设计具有地域传统特色的水文化体验活动项目和纪念品.这种活动和纪念品,在设计时必须考虑两大实用价值:在文化效益上,要达到传承传统水文化的目的;在经济效益上,要达到发展水文化产业的目的.这也属于非物质文化遗产生产性保护方式.[4]

4 结 论

在五水共治工程建设中,应该树立水文化品位意识,将治水工程建设成为水生态、水文化、水经济和谐发展的旅游景点.宁波的水文化遗产资源丰富,我们在对水文化遗产保护和利用时,应该尽量选择反映当地重要人物、重大事件,具有较久历史年代、较高艺术水平、较高科技含量的水文化遗产,以恰当、适用的形式,进行创意设计,展示利用.

参考文献:

[1] 夏宝龙.以“五水共治”的实际成效取信于民[N].人民日报2014-01-22(15).

[2] 靳怀堾.试论水文化遗产的保护与利用[C]∥2013年中国水利学会水利史研究会学术年会暨中国大运河水利遗产保护与利用战略论坛论文集.北京:中国水利学会水利史研究会,2013.

[3] 傅才武,陈 庚.当代中国文化遗产的保护与开发模式[J].湖北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0(4):93-98.

[4] 宋俊华.文化生产与非物质文化遗产生产性保护[J].文化遗产,2012(1):1-5.

猜你喜欢
宁波文化遗产文化
以文化人 自然生成
年味里的“虎文化”
与文化遗产相遇
酌古参今——颐和园文化遗产之美
一图读懂宁波
拖起明天的希望
聚焦·宁波
谁远谁近?
活态文化
喜相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