蒋超良
在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中,农业银行紧盯影响服务质量和经营效益的“四风”问题,以钉钉子精神狠抓整改,努力推动作风建设不断上水平、“三农”服务不断见成效。
总行带头抓整改
一是带头校正业绩观。着眼于履行好担负的政治、经济和社会责任,从解决考核指标过多、层层加码和“冲时点”等问题入手,修订完善绩效考评办法,着力克服重规模轻效益、重速度轻质量、重自身效益轻社会效益等倾向。二是带头推进改革。坚持部门和人员只减不增,整合优化了总行机关职能。围绕支持农业现代化、新型城镇化和产业结构调整等重大任务,出台10个意见、办法,从信贷政策、规模和流程等12个方面倾力支持经济转型升级。三是带头向自身利益开刀。下放或扩大对分行的授权57项,下放审批权限29项。制定规范财务决策、领导人员职务消费等9项制度办法,对出差、住宿、餐饮、通信、国(境)外考察培训、业务招待等11个方面立规矩、划红线。全行“三公经费”同比下降57.6%,因公出国批次、人数同比下降1/3。
面向“三农”抓整改
一是解决农民“贷款难”。从农民最迫切的需要出发,创新推出林权抵押贷款、农业科技专利质押贷款等118个新产品,出台专业大户、家庭农场、专业合作社等贷款管理办法,更好地满足农民金融需求。对农户贷款实行优惠利率,每年减少农户利息支出20多亿元。二是解决普惠金融难题。依托科技手段,延伸服务链条,组织流动小分队服务下乡,强化农村基础金融服务。发放惠农卡1.44亿张,实施“三免一减半”政策,减免各项费用约10亿元。设立“金穗惠农通”服务点58.2万个,布放电子机具116.9万台,覆盖了全国2/3以上行政村,农民足不出村就能领到补贴款、医保金和养老钱。三是助推解决老区脱贫致富难题。专门出台井冈山、延安等14个集中连片特困地区金融服务意见,逐一制定金融扶贫方案,降低贷款准入门槛和利率,减少审批流程,派出辅导员、服务队联村联户帮助农民排忧解难。到3月末,特困地区贷款余额达到4090亿元。
紧贴民生抓整改
一是加大支持小微企业力度。出台支持小微企业加快发展意见,量身打造专属金融产品,设立小企业金融服务中心,降低准入门槛,增加贷款额度,缩短办理流程,小微企业贷款余额达到8696亿元,支持了24万多户小微企业加快发展。二是全力支持新型城镇化建设。出台支持城镇化建设指引和信贷政策,发放城镇化贷款2.1万亿元,重点支持住房、教育、医疗、基础设施建设等民生工程,力求成为新型城镇化建设的首选银行。三是持续提升窗口服务水平。加快推进网点转型,在服务力量薄弱的地区新增、迁建营业网点1310个,投放自助设备3.78万台,全行81.4%的网点完成了标准化改造。推行电话预约、短信排队、业务预处理等,客户排队时间减少1/3。
衔接带动抓整改
一方面,钉准、钉深、钉牢第一批活动单位整改责任。汇总梳理从基层征求到的意见,制定《征求意见建议整改任务书》,逐级建立整改台账,逐项明确时间节点和责任人。建立整改情况定期汇报和调度督导机制,对整改进度慢的单位和事项下发专项督办单,加大追责问责力度。分、支行逐级出台对接总行整改的配套措施,把中央的制度规定和总、分行的整改措施落实到基层。另一方面,激发第二批活动单位服务热情。出台晋升、培训、薪酬向一线倾斜政策,严控机关薪酬增长,保证基层单位员工薪酬增幅不低于上级机关增幅的2倍;下拨专款为基层建小图书室、小餐厅、小休息室等“五小”之家,为高原高寒边远网点配发制氧机和光伏发电机,为员工扎根基层创造条件;多方筹措建立“爱心基金”,先后向8076名一线特困员工发放救急救命钱,增强了一线员工的归属感和真情服务客户的主人翁意识。
(作者为中国农业银行党委书记、董事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