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海清
在川西北高原上有一个美丽的地方,被称为“阿坝江南”、“东女故都”,这就是阿坝州西南缘的金川县。
然而,因为幅员面积大,地形特点复杂,交通条件极为不便,金川这个集自然风光、优质农产品、丰富资源的旅游大县、资源大县,只能藏在深山无人问,百姓生活极为艰难。
开创农村公路建设新局面
近年来,金川县委县政府坚持把交通建设作为经济工作的重中之重来抓,决心打好交通建设翻身仗,彻底破解制约金川县域经济发展的交通“瓶颈”,解决一直以来困扰全县人民的“出行难”问题。
四川省委、省政府推进“西部综合交通枢纽”的宏伟蓝图,阿坝州委、州政府建设“畅通阿坝”、构建“内活外畅”交通网络的决策部署,为金川抓好农村公路工作指明了方向。
特别是近三年来,在四川省交通运输厅、阿坝州交通运输局的关心支持下,金川县大力实施“交通先行”发展战略,集全县之智、举全县之力狠抓农村公路建设,城乡道路交通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被老百姓连续三年评为全县“最满意的三件事”之一。
三年来,金川县新(改、扩)建通乡油路84.5公里、通村公路860公里、通组道路1188公里、入户硬化路980公里。按照“积极建、主动建、超前建、规范建”的工作要求,全县农村公路工作实现了“四个历史性突破”:思想观念的历史性突破,“要想富先修路”的观念在金川空前深入人心,从“要我建”到“我要建”在金川已成为群众的具体行动;建设模式的历史性突破,成功探索实践了农村公路“建、管、养、运、安、业、美”的“七位一体”发展新模式;建设里程的历史性突破,近三年间新建的硬化路里程超过了建县以来硬化路建设的总和;道路覆盖面的历史性突破,在全省民族地区率先实现了乡镇通油路100%、行政村通水泥路100%、通组入户硬化道路100%的“三个百分之百”,开创了金川农村公路建设的崭新局面。
党政重视、上下联动
民族地区农村公路建设处于“艰难、艰辛、艰苦”的“三艰”局面,要破解这一难题和彻底解决这一地区、尤其是高半山区老百姓“出行难”、“行路难”问题,只有当地党委、政府在思想上、部署上和推进中实实在在地高度重视,并充分发挥在农村公路工作中的主导作用,才能将农村公路工作由部门行为上升为全县的整体行动、由行业行为转变为全民的共同行动。
金川县针对农村公路建设严重滞后,且建设点多、面广、线长、量大和老百姓呼声高的实际,最大限度地整合民族地区极其有限的财力、物力、人力等要素资源,全力推进农村公路大建设、大发展、大变化。
党政高度重视。金川县委、县政府始终坚持把农村公路工作作为全县工作的“重中之重”,超前谋划,主动作为,将2011年确定为“交通建设加快年”、2012年确定为“交通建设会战年”、2013年确定为“交通建设攻坚年”,并强化责任、创新机制,建立“一名县级领导挂包一个乡镇、一个团队对接一个乡镇、一个乡镇建立一套台账、一个乡镇建立一套督查制度”的工作机制,由县党政主要负责人挂帅带头抓、县“四套班子”干部合力共同推,切实强化工作的组织领导。
部门齐抓共管。按照职能职责统筹抓立项审批、资金整合、技术指导、质量监管和产业配套等工作,为农村道路建设“开绿灯”、“发绿卡”;号召全县广大青年、妇女和民兵,积极投身农村公路建设,形成了“全县一盘棋”、“上下一条心”、“干群一股绳”的强大工作合力。
群众积极参与。广泛动员、放手发动群众,让村“两委”成为公路建设的真正业主、让老百姓成为公路建设的真正主体,让群众积极性高的乡村率先修路,引导群众“出自己的力流自己的汗,自己的道路自己建”,充分调动了广大农牧民投身修路的巨大热情。
金川县充分运用“实现伟大中国梦建设美丽繁荣和谐四川”主题教育活动、藏羌城乡党旗紅等鲜活载体,将农村公路工作作为践行党的群众路线的大课堂,用民主决策的方式、利益联结的机制将政府的意志与群众的意愿紧密结合、有机统一,促使广大农牧民群众积极主动投身于农村公路建设的全过程,切实成为全县农村公路建设的主力军、生力军。
全民动员、多方筹资
金川县年财政收入才3000多万元,仅靠自身财力根本满足不了农村公路建设的资金需求。为此,金川县政府以引导为重点、项目资金打捆为支撑、农牧民投工投劳投资为主体、社会参与为基础,创新建立了上级资金投入、地方财政配套、社会捐资和群众投工投劳投资的多元投入机制,有效破解了农村公路建设资金难题。
整合政府资金投入。在积极争取上级交通建设专项资金的同时,最大限度地集成各项政策措施,整合各类资金6300万元,并充分发挥“杠杆撬动”作用,有效放大了项目资金的使用效益。
整合社会力量投入。广泛发动全县干部职工、外出创业的民营企业家、到金川投资的企业及金川籍在外工作人员通过多种方式支持农村公路建设,为农村公路捐资327万元,在全社会形成了关心、支持农村公路建设的良好氛围。
整合民力自主投入。2011年以来全县农牧民投工投劳投资修路折合人民币2.17亿元。在全县农村公路建设中,涌现出了许许多多非常感人的事迹:身患癌症的河西乡乃当村支部书记张秀华,始终带病坚守在农村公路建设的一线;莫莫扎村支部书记杨国华,力排家人和亲戚拦阻硬是迁了父亲的坟墓为村道建设让路;金川籍民营企业家李仲友、杜玉华分别为家乡修路捐资60万元,王栋为家乡修路捐资30余万元;身残志坚的金川镇八步里村委会主任杨志全,携200余万元的创业资金回乡垫资修路;卡撒乡巴拉塘村委会主任李晓云,将自己辛苦多年跑运输的积蓄和向亲戚借来的160万元垫资投入到该村村道建设。
强化监管、专群结合
针对全县农村公路施工难度大和专业技术人员短缺的实际,金川县坚持“政府、行业、社会”三管齐下,啃下了高海拔地區和高寒地区农村公路建设“质量”这块硬骨头。
强化政府监管。成立督查组、暗访组等,在道路建设的各个环节上严防质量风险。创新建立责任追究等“五项制度”,积极开展优质工程“四比一创”考评活动。
强化行业监管。实现了乡乡有专业技术指导组、村村有经过培训的技术团队,确保现场出现的技术问题都能及时解决。
强化社会监督。每条公路均公布项目名称、公路里程、建设结构、建设标准、建设单位、举报电话等事项,特邀人大代表和政协委员作为社会义务监督员,推选村民监督员,经过培训后实行挂牌上岗、现场监督,形成社会监督合力。
统筹兼顾、整体推进
金川县坚持“因地制宜”、“因村施计”、“因路施策”和“就地取材”、“土洋结合”的办法,在技术标准上不搞“一刀切”、资金补助上不搞“平均主义”,在建章立制上先行先试、大胆创新,积极探索实践民族地区农村公路建设的新路子,创造性地建立了与老百姓切身利益密切相连的农村公路“建、管、养、运、安、业、美”的“七位一体”发展新模式,取得“建设一条道路,带动一方经济、和谐一方社会、造福一方百姓”的良好效益。
坚持建设与管养相结合。积极探索农村公路管养体系建设,初步构建了县道有路政员、乡道有监管员、村道有养护员的“三级管理责任体系”;建立了县农村公路养护中心和应急抢险保通中心、乡镇交管站、村养护员(队)的“三级养护保障体系”,基本实现县、乡、村公路管养的无缝对接。
坚持建设与客运相结合。建立了以县城为中心、乡镇为平台、行政村为节点的农村客运“三级运行便民体系”。
坚持建设与安全相结合。严格落实交通安保设施与道路建设主体工程同设计、同施工、同投入使用的“三同时”制度,结合村道地形同步设置了土夯石垒防护墙、钢筋水泥防撞柱、警示牌、警示桩、凸透镜、波形防护栏、绳防护栏等防护警示设施,以保障群众的出行安全。
坚持建设与产业相结合。按照“公路围着产业转,产业围着公路建”的思路,积极调整产业结构,大力发展“安全菜”、“放心肉”、“健康果”特色产业和乡村旅游业。近年来累计培育特色农业产业基地5万余亩、建成标准化养殖示范场4个、成立专合组织74家,发展乡村农家乐(酒店)、藏家乐、幸福农庄57家,带活了农业,致富了农民,发展了农村。
坚持建设与美化相结合。紧密结合城乡环境综合治理、生态环境保护等工作,协调推进农村公路绿化、美化工程,有效推动了金川县“路要硬化、屋要亮化、村要美化、山要绿化、心要净化”的新农村建设,不断提升老百姓的幸福指数。
在困境中思变,启动交通先行战略;在攻坚中破难,实现“三个百分之百”;在开拓中创新,探索“七位一体”模式,金川县交通发生巨变,走出了一条看得见、摸得着、效果好的农村公路建设新路子,赢得了广大老百姓的真心拥护和社会各界的好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