崔 俊 浙江省长兴县中医院 313100
贫血在人群中是一种常见疾病,发病率一直维持在较高水平。引起贫血的原因是多方面的,主要临床表现为外周血单位容积内血红蛋白浓度、红细胞计数、血细胞比容等指标显著低于健康人群[1]。根据发病机制不同,贫血可以分为多种类型,但较为常见的主要有地中海贫血、缺铁性贫血、出血性贫血、再生障碍性贫血、溶血性贫血等[2]。在2013年1月-2014年1月,我院对收治的溶血性贫血患者、缺铁性贫血患者以及健康人各120例进行血细胞实验室检查,并比较各项血液指标的差异,现将检查结果汇报如下。
1.1 一般资料 所有研究对象均来源于我院在2013年1月-2014年1月收治的120例溶血性贫血患者(检验A组)和120例缺铁性贫血患者(检验B组)以及同期体检的120例健康人(对照组)。检验A组中,男67例,女53例,平均年龄(36.2±3.9)岁;检验B组中,男63例,女57例,平均年龄(34.7±4.1)岁;对照组中,男61例,女59例,平均年龄(35.7±3.6)岁。比较3组患者的性别、年龄等一般临床资料,差异不显著(P>0.05),具有可比性。
1.2 方法 早晨空腹时,抽取患者3ml静脉血液,置于抗凝管中,轻轻混匀,将血液标本置于血液细胞计数仪上对血细胞进行分类并计算,观察记录血液样品中的 MCH、MCV、RDW、MCHC水平,并将测定结果与健康人的MCH、MCV、RDW、MCHC水平相比较,总结上述血液指标和贫血的关系。
1.3 统计学方法 数据采用SPSS17.0处理,计量资料采用t检验,用()表示,P<0.05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1 3组患者各项血液指标比较结果 检验A组的 MCV和MCH水平高于检验B组和对照组,MCV水平与检验B组和对照组存在显著差异(P<0.05);MCH水平与检验B组存在显著差异(P<0.05),与对照组差异不显著。检验A组和检验B组患者的MCHC和RDW水平显著低于健康人,存在显著差异(P<0.05)。详见表1。
表1 3组患者各项血液检查指标比较()
表1 3组患者各项血液检查指标比较()
注:与其他两组比较,*P<0.05。
2.2 贫血患者特异性、灵敏度和符合率比较 检验A组、检验B组患者检验特异性、灵敏度和符合率比较,如表2所示。
表2 检验A、B组患者检验特异性、灵敏度和符合率比较(%)
贫血是一种常见的血液疾病症状,引起贫血的原因多种多样,但是不同类型的贫血症所表现出的血液特征和临床表现却大同小异,例如头晕、乏力、心悸、厌食等。目前,临床上对于贫血的诊断依然依靠的是血液检验,通过对患者血液中的血细胞进行分类计数,可以得知患者血液中血红蛋白含量,而且通过红细胞参数也可以明确引起贫血的具体原因,有助于临床上对症治疗,这也是目前临床上最为简单、快捷的鉴别贫血的方法[3]。近年来,也有报道用基因检测技术来鉴别某些类型的贫血,显著提高了确诊率,但是由于专业、技术以及检验条件限制等要求,该方法仍未在临床上广泛应用[4]。
在本文中,笔者通过比较溶血性贫血患者、缺铁性贫血患者与健康人的MCH、MCV、RDW、MCHC指标差异,发现溶血性贫血患者的MCV、MCH、RDW都要高于缺铁性贫血患者和健康人;溶血性贫血患者、缺铁性贫血患者的MCHC显著低于健康人。溶血性贫血检验的特异性为64.8%,灵敏度为93.5%,符合率为77.1%,缺铁性贫血检验的特异性为69.6%,灵敏度为95.2%,符合率为88.0%,两组患者检验的灵敏度及符合率都满足临床检验的要求。综上所述,血液检验用于临床鉴别贫血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而患者的MCH、MCV、RDW、MCHC等血液指标参数也为临床上明确贫血原因提供了科学可靠的依据。
[1]张洁.32例贫血患者的血液检验结果分析〔J〕.中国医药指南,2011,9(12):108-109.
[2]张忠房,万芙荣,赵莉,等.贫血分类与诊断〔J〕.医学检验与临床,2010,21(4):79-81.
[3]陈玉兰.血细胞计数参数对再生性障碍性贫血和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的鉴别诊断价值〔J〕.中国卫生产业,2014,11(3):28-29.
[3]郭华.珠蛋白生成障碍性贫血基因检测技术的研究进展〔J〕.国际检验医学杂志,2011,32(10):1090-109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