吴庆邦 江苏省灌南县人民医院普外科 223500
急性胆囊炎作为常见的外科急腹症,引起的原因多为细菌性感染和胆道结石阻塞胆管所导致[1]。伴随社会进步,人们饮食结构发生了变化,致使急性胆囊炎的发生情况越来越多。腹腔镜胆囊炎切除手术的临床应用越来越多,具有痛苦少、创伤小、恢复快的特点,已成为胆囊炎治疗中的常规手术。本文以我院开展急性胆囊炎手术的48例患者作为样本,回顾分析开展手术的治疗体会,现报道如下。
1.1 一般资料 选取我院2010年9月-2013年10月收治的急性胆囊炎患者48例作为研究样本,其中男23例,女25例,年龄25~68岁,平均年龄(47.1±3.2)岁。患者均存在右上腹疼痛及剑突下压痛,并且伴有恶心、呕吐的症状。所有患者经B超检查显示伴有胆囊结石性患者33例,胆囊颈部结石嵌顿11例,无结石性胆囊炎4例。根据手术实施的不同方式分为开腹组10例与腹腔镜组38例,所有患者均签署知情同意书。
1.2 方法 开腹组患者行开腹手术治疗急性胆囊炎。腹腔镜组患者的治疗方式如下:术前对患者开展常规检查,排除存在禁忌证患者,给予抗感染药物治疗。行气管插管全麻后,建立气腹,CO2气腹压为12~15mmHg(1mmHg=0.133kPa),常规采用三孔法,根据患者具体情况有11例改用四孔法。首先利用腹腔镜分离胆囊粘连,使胆囊显露。自胆囊颈部逐步用电钩将胆囊三角区的胆囊颈后外侧浆膜分离开,然后再转向胆囊颈部前方的浆膜,并且对胆囊管进行逐步分离[2]。胆囊切除后,观察患者出血情况,根据情况置入引流管。术后开展生命体征监测,给予抗生素药物。
1.3 观察指标 在手术中观察患者切口长度、术中出血量及手术时间等情况,术后观察患者肠鸣音恢复时间、下床活动时间及住院时间等情况,并开展分析比较。
1.4 统计学分析 采用SPSS13.0软件进行统计学分析处理,计数组间以χ2检验,以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1 术中情况比较 患者手术过程中切口长度、术中出血量及手术时间等情况腹腔镜组均显著好于开腹组,两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详见表1。
表1 两组患者术中情况比较()
表1 两组患者术中情况比较()
组别 切口长度(cm) 术中出血量(ml) 手术时间(min)0.0579.1±12.4腹腔镜组 3.1±0.3 20.3±0.4 37.8±16.7 P值 <0.05 <0.05 <开腹组 8.7±3.2 74.9±14.5
2.2 术后恢复情况比较 术后肠鸣音恢复时间、术后下床时间及住院时间中,腹腔镜组均好于开腹组,两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详见表2。
表2 两组患者术后恢复情况比较()
表2 两组患者术后恢复情况比较()
组别 肠鸣音恢复时间(h)术后下床时间(h)住院时间(d)0.0510.7±4.3腹腔镜组 22.9±4.3 24.5±9.1 4.1±2.5 P值 <0.05 <0.05 <开腹组 45.1±9.0 48.5±10.7
2.3 不良反应情况 经过临床治疗后,两组患者均未出现胆漏、胆道损伤、切口感染等不良反应。
急性胆囊炎是普通外科常见的急腹症之一,非手术治疗效果不理想,而且会严重影响急性胆囊炎患者的治疗和预后,因此,应争取尽早手术[3]。最近几年,腹腔镜技术逐渐发展成熟,腹腔镜胆囊切除术(LC)已成为治疗胆囊疾病的金标准[4]。本文通过对38例急性胆囊炎患者开展腹腔镜手术,与同期的开腹手术患者相比较,疗效更显著。孟祥任[5]对68例急性胆囊炎患者开展了腹腔镜切除治疗,通过手术治疗取得了满意的临床效果,在术后的随访中,未出现并发症情况,与本文结果一致。
笔者通过深入探讨腹腔镜胆囊炎手术的治疗体会,现将手术体会报道如下:(1)选择恰当的手术时机,患者应选择在出现病症72h内进行手术,此时是最恰当的手术时机。因为在这段时间内,疾病发作呈急性,尽管胆囊内各组织结构出现明显水肿充血症状,但组织结构仍是较为疏松的,炎症部位未见形成新生血管,所以选择在这个时机手术,各组织结构容易分离,出血可能性小,即使出血也能及时止血。如果超过72h,粘连部位将会难以分离且出血可能性增大。(2)本文中,常规应用三孔法,11例患者由于实际情况的需要开展四孔法,在手术切口时需要注意,在剑突下的切口需要向右下移1~2cm,以保证开孔位置更接近胆总管和胆囊管,方便在术中开展操作;保证右锁骨中线肋缘下切口距剑突下切口在5cm以上,方便术中医生具体操作;在右腋前线处的切口需要下移1~2cm,方便术中对胆囊的牵引和术后引流管的留置。(3)急性胆囊炎主要是水肿型粘连,网膜与胆囊间通常存在间隙,术中通过间隙开展钝性分离,一般效果较好。由于胆囊炎反复发作造成粘连加重的胆囊周围粘连者,粘连紧密,通常为全封闭胆囊。术中分离时需采用钝性分离与电凝相结合的方式,贴紧囊壁,开展分离。开展手术主刀医师持胆囊抓钳推举肝脏,辅助人员压紧肝脏部粘连组织,主刀医师利用电凝钩开展电凝分离。(4)LC手术治疗中,最重要的是胆囊三角显露。胆囊管辨识度较高的患者,利用抓钳将胆囊体部提取,令壶腹部表现膨隆,利用电钩紧贴囊壁在胆囊管和壶腹部将胆囊管分离,然后利用钳夹将胆囊管切断。有部分患者检查发现胆囊壁的厚度明显增加至6mm以上且张力增大,结石停留在壶腹部处。由于胆总管与胆囊壶腹位置紧密,当手术时在无法正常解剖胆囊三角的情况下,可首先选择胆囊穿刺技术将胆汁抽取出来,达到缓解胆囊张力的目的。或者,也可以考虑为胆总管和胆囊壶腹部之间提供相对足够的空间进行解剖,这就需要注意停留在壶腹部的结石,解剖胆囊后及时取出结石并吸净胆汁,再进一步治疗,寻找胆囊管,分离后及时钳夹,为了能及时有效的钳夹胆囊管,手术解剖时应注意对胆囊壶腹部进行保留治疗。部分患者会由于疾病的反复使粘连异常紧密,无法在胆囊三角处开展解剖,需要先将胆囊管结扎,使用电钩将黏膜烧灼,不必完整切除胆囊。当胆囊动脉找寻困难时,仅施行胆囊切除,并观察出血情况。这两种患者术后需要在腹腔留置引流管。(5)如果选择用纱布擦拭残留血液的病患,在擦拭后应立即取出纱布,在手术进行时也不应该让纱布长时间的留在腹腔内,避免遗落在腹腔内给腹腔清洁工作带来不便。
综上所述,对急性胆囊炎患者开展腹腔镜手术的临床效果较好,患者术后预后表现良好,值得在临床中进一步推广与研究。
[1]郝英梅.浅谈急性胆囊炎〔J〕.中外健康文摘,2011,8(7):251-252.
[2]司义龙.腹腔镜下治疗急性胆囊炎的疗效观察〔J〕.中外医疗,2011,30(34):63.
[3]杨国保,王洪华,戴存才.腹腔镜下治疗急性胆囊炎86例〔J〕.临床医学,2011,31(12):35-36.
[4]崔红霞,刘敬炳,张超,等.腹腔镜治疗急性胆囊炎38例分析〔J〕.河南外科学杂志,2010,16(6):25-26.
[5]孟祥任.腹腔镜治疗急性胆囊炎68例临床分析〔J〕.中国社区医师,2013,15(7):14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