耿宝龙,邱盛尧
(烟台大学海洋学院,山东 烟台 264005)
自山东半岛南部开展增殖放流工作以来,靖海湾历来是放流的重点海域.靖海湾总面积89.3 km2;6—8月份水温23~31 ℃,盐度13~32;底质多为泥沙,水质肥沃,浮游生物的生物量较高,生物环境和非生物环境均适合中国对虾、海蜇和三疣梭子蟹等增殖放流物种的生存和生长.三疣梭子蟹(Portunustrituberculatus)为黄渤海的主要增殖物种之一[1].目前,对于三疣梭子蟹增殖放流的研究很多,主要集中在放流现状、放流技术和渔业效益方面[2-5],但就如何准确评价三疣梭子蟹放流增殖效果、建立评价标准体系,成为科学工作者研究的焦点和难点问题.本研究通过靖海湾2010—2012年三疣梭子蟹本底资源调查和放流后资源增加量的航次调查,利用扫海面积法在估算靖海湾三疣梭子蟹自然资源量的基础上,进而估算放流后的资源增加量,分析了放流种群和自然种群的比例,并结合三疣梭子蟹增殖放流数量,评估靖海湾放流苗种的成活率,以期为科学准确地评价三疣梭子蟹增殖放流效果提供可靠的理论依据.
从2010—2012年,每年在靖海湾海域共进行2次湾内调查,第一次为放流前的本底资源量调查,第二次为放流后10 d左右的资源增加量调查,共设置3个调查站位(图1).
3年6个航次的调查网具均为单船板网[6],网口1 400目,网目尺寸56 mm,网口周长78.4 m,囊网网目20 mm.拖速1.5节.本底调查拖网20 min,资源增加量调查拖网15 min,调查船为14.7 kW功率的鲁文渔61079渔船.
图1 资源量调查站位图
1.3.1 资源数量 采取扫海面积法进行大面调查资源量评估[7]:
B=A·N/(a·p).
(1)
式中:B为资源数量;A为渔场总面积(靖海湾面积为89.3 km2);a为调查网次扫海面积(本次调查中网次扫海面积为2 083.5 m2);p为捕捞系数(调查网具不同,捕捞系数不同,底层拖网捕捞系数取0.1);N为平均网获三疣梭子蟹数量(即相对资源量).
1.3.2 放流苗种成活率 成活率是评价放流效果的一个重要指标:
H=(B1-B0)/K×100%.
(2)
式(2)为生态学公式[8]“成活率=存活数量/总数量×100%”衍化而成,式中:H为放流苗种成活率;B1为资源增加量调查时全部资源量,B0为本底全部资源量,B1-B0为放流源增加量;K为放流苗种数量.
1.3.3 放流群体贡献率 放流群体贡献率主要指放流群体比例,其计算公式为[9]
f=(N2-N1)/N2.
(3)
式中:f为放流群体贡献率;N1为本底调查相对资源密度;N2为放流后资源总量相对资源密度.
靖海湾三疣梭子蟹增殖放流本底调查研究表明,靖海湾海域三疣梭子蟹本底资源量相对贫乏.2010—2012年本底资源量调查均设置3个调查站位,每站位拖网时间为20 min.2010年本底调查捕获三疣梭子蟹3只,出现站位频率为33.3%,平均3只/(网·h);2011年捕获1只,出现站位频率为33.3%,平均1只/(网·h);2012年捕获1只,出现站位频率为33.3%,平均1只/(网·h).用扫海面积法估算,得到放流前靖海湾的三疣梭子蟹2010—2012年自然资源量,分别仅为128.6万只、42.7万只和42.7万只.分析其原因主要为以下2点:(1)靖海湾海域属开放性湾口,其面积仅为89.3m2,本身具有的资源量较少;(2)近年伴随靖海湾沿岸经济发展,造成靖海湾生物生存环境遭受了一定程度的破坏,进而引起靖海湾海域三疣梭子蟹资源量的减少.
2010—2012年靖海湾海域进行增殖放流后10 d左右进行调查,每年设置3个站位,每站拖网时间为15 min.2010年捕获三疣梭子蟹6只,出现站位频率为66.7%,平均8只/(网·h);2011年捕获5只,出现站位频率100%,平均6.7只/(网·h);2012年捕获10只,出现站位频率100%,平均13.3只/(网·h).用式(1)计算2010—2012年靖海湾三疣梭子蟹放流后资源量为342.9万只、285.7万只和571.5万只,与2.1项中的本底调查资源量相比,可得靖海湾放流后的资源增加量(图2).
图2 2010—2012年靖海湾三疣梭子蟹资源量组成图
由图2可见,增殖放流后靖海湾三疣梭子蟹种群资源量得到了全面的补充,2010—2012年资源增加量分别达到214.3万只、243万只和528.8万只,使得靖海湾三疣梭子蟹资源很大程度上得到了保护和发展.由此可见,靖海湾三疣梭子蟹资源主要依赖于增殖放流.
2.3.1 放流苗种的阶段成活率 根据2010—2012年靖海湾放流三疣梭子蟹苗种数量与放流后种群增加量,由式(2)可计算得出放流苗种的阶段性苗种成活率(表1).
2.3.2 放流群体的资源量贡献率 根据2010—2012年本底资源调查估算的本底资源量和放流后调查估算的资源量,由式(3)可计算出放流群体对总群体资源量的贡献率(表2).
表1 2010—2012年靖海湾三疣梭子蟹放流增殖阶段成活率、死亡率统计表
表2 2010—2012年靖海湾三疣梭子蟹种群贡献率统计表
由表2可知,近几年靖海湾三疣梭子蟹资源量中放流群体占放流后总群体的贡献率逐年增加.其主要原因是,伴随山东半岛增殖放流项目的推进,靖海湾海域三疣梭子蟹增殖放流苗种逐渐增大,进而造成放流种群占放流后总资源量的比例逐年增加.
山东近海渔业资源丰富,分布洄游于东、黄、渤海的许多渔业资源物种都在山东近海产卵、索饵或越冬[10].受环境变化和人类活动的影响,特别是近年来,捕捞力量居高不下,渔业资源不断衰退[11],因此进行山东近海资源增殖放流生态修复活动是十分必要和可行的.从表1中2010年和2011年数据可看出随着增殖放流工作的进行苗种成活率问题正逐渐得到改善,但2012年苗种阶段性成活率均处于较低水平,分析其主要原因可能是:2012年山东半岛海域水体整体性的水温升高,沙海蜇(RhopilemaesculentumKishinouye)、缘管浒苔(Enteromorphalinza)等灾害性生物提早爆发增殖,使得稚蟹生态位被占据,进而造成苗种的高死亡率、低存活率.
虽然研究表明靖海湾三疣梭子蟹资源量在增殖放流工作后得到很大补充和修复,但不能忽视靖海湾增殖放流稚蟹的高死亡率(2010—2012年均达到60%以上)问题,这是靖海湾三疣梭子蟹增殖放流工作的瓶颈和难点.为降低苗种的死亡率,首先需要解决的问题就是三疣梭子蟹增殖放流工作规范体系的建立,只有建立了完善的项目工作规范体系,才能从根本上提高苗种成活和健康程度,进而降低苗种死亡率,提高增殖放流效果.
研究的不足之处在于调查站位数过少,仅设置了3个站位,放流后调查也只考虑了放流后10 d的三疣梭子蟹动态跟踪调查数据,造成了实验结果有一定的偏差.造成这些不足的原因主要是:(1)调查是在山东半岛南部整体放流范围进行,设定站位数目根据湾口面积设定,靖海湾面积仅89.3 km2,相对面积较小,因此只设置3个调查位点;(2)放流后调查每年均有3次,分别为放流后10、20、30 d,但由于三疣梭子蟹放流后20 d左右已从湾内向湾外移动,放流后20 d和放流后30 d的数据在山东半岛南部海域的大范围调查中才具有实际作用.
参考文献:
[1]邓景耀.渤海渔业资源增殖与管理的生态学基础[J].海洋水产研究,1988(9):1-9.
[2]刘莉莉,万荣,段媛媛,等.山东省海洋渔业资源增殖放流及其渔业效益[J].海洋湖沼通报,2008(4):91-98.
[3]周军,李怡群,张海鹏,等.2007年河北省海洋渔业增殖放流效果评估[J].河北渔业,2008(6):46-49.
[4]陈丕茂.渔业资源增殖放流效果评估方法的研究[J].南方水产,2006,9(1):1-4.
[5]刘莉莉.山东省海洋渔业资源增殖放流的发展现状及其SD仿真的初步研究[D].青岛:中国海洋大学,2007.
[6]陈兴崇.双拖网渔船主机额定马力与网具大小关系的初步研究[J].湛江水产学报,1980(1):55-70.
[7]乔凤琴,邱盛尧,赵晓娟,等.胶州湾中国对虾放流增殖资源增加量调查研究[J].烟台大学学报:自然科学与工程版,2011,24(增刊):36-38.
[8]奥德姆,巴雷特.生态学基础[M].陆健健,王伟,王天慧,等,译.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9.
[9]邓景耀,赵传姻,叶昌臣,等.海洋渔业生物学[M].北京:农业出版社,1991:584-587.
[10]张秀梅,王熙杰,涂忠,等.山东省渔业资源增殖放流现状与展望[J].中国渔业经济,2009,2(27):51-58.
[11]唐启升,叶樊中,孟田湘,等.山东近海渔业资源开发与保护[M].青岛:农业出版社,1990:43-4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