千年码头上的艺术殿堂重庆大剧院

2014-08-03 07:18撰文
中华民居 2014年1期
关键词:剧场码头重庆

撰文/渡 茳

千年码头上的艺术殿堂重庆大剧院

撰文/渡 茳

Millennium Arts Center on the dock

站在朝天门隔江相望,上游的尖岬上,重庆大剧院就像一艘玻璃“巨轮”正要驶出千年水码头。它那雕塑般的建筑形态,超然挺拔,伟岸脱俗,勾勒出长江与嘉陵江交汇处的天际线。

建筑与码头相得益彰

重庆大剧院的设计师冯·格康是德国人,“简洁”是他所崇尚的建筑设计哲学。他认为,建筑师的作品应该是通过简洁的设计,在内容和时间上经得起考验。所以在这个群雄逐鹿的年代里,冯·格康始终坚持自己的设计理念,成为“新简洁主义”的典型代表。

对冯·格康而言,中国的文化、语言是图像化的、浪漫的、开放的,所以他在中国的一些设计作品中,多用图像语言去描述建筑,如太原机场、广州新火车站、上海佘山二站通信中心等,重庆大剧院也是如此。

在设计重庆大剧院时,冯·格康曾多次来到重庆,阅读这座美丽的山城。他看到码头前往来如织的游轮而顿生灵感,于是以“孤帆远影”为主题,将大剧院设计成“巨轮”造型,寓意从过去驶向未来。

由于“巨轮”采用了11块高低不一的片状结构拼凑而成,高约60多米,东西长约200多米,南北宽约100多米,所以从远处看像极一个巨大的棱角分明的岩石堆,屹立在两江交汇处。冯·格康说,这些“岩石”代表着山城自身的特点,而那些硬朗、简洁、条理的线条,也符合了重庆人直爽、刚毅的性格。

对于剧院这种公共建筑,设计师比较难处理的就是抽象和具象之间的矛盾。恰好重庆大剧院的设计在这两者之间找到了平衡点。不仅内敛了建筑的本身,而且张扬了重庆人骨子里的那份亲切感。

突然间,感觉冯·格康有着诗人的浪漫气质。匪夷所思,异想天开,这些词放在他身上都合适。因为他知道一座建筑和一个码头如何相得益彰,并以浪漫的形式表现出来。他来到了中国,不仅带来了德国人特有的严谨、细腻,而且他的设计也给当时的建筑材料、结构力学带来了挑战,也为审美观念带来了冲击。

剧院剖面图

一个透亮诱人的水晶体

重庆大剧院环嘉陵江、长江而与朝天门对望,和南山一棵树观景台遥相呼应。不仅坐拥山城的繁华,更是让两江交汇的壮阔美景尽收眼底。特别是花灯初上之时,整栋建筑犹如一个巨大的水晶船,融入山城的夜色,晶莹剔透,光彩夺目。即便是大雾天气,也能在朦胧中感受到它散发着的柔和光彩。

“追求独特的翡翠效果,晶莹剔透,轻灵漂浮,不仅能够从外形上减少建筑物的体量,而且还可以很好的与水融合。”冯·格康说,当然这也与重庆多雾的天气特点多少也有点关联。其目的就是希望建筑于白天极具视觉效果的同时,在夜晚或多雾天气的时候也能呈现出不逊色于白天的景色及标志性。于是,建筑的外立面打破了常规的墙面构成,而是覆盖了面积约32000m2的中空夹胶钢化玻璃,内层为白色,外层为淡绿色。

值得一提的是,这个硕大的玻璃幕墙是一个换气系统。当强光照射在外面一层玻璃上时,夹在两层玻璃中间的空气变热从顶部冲出,不仅可使墙体美观,而且可以有效缓解内层过热。

但全透明的玻璃立面如果不做任何处理,到了晚上室内杂乱的光便会透出来,且随着夜幕降临内部越来越明显。为了隐藏室内的光线,让建筑在晚上呈现出发光水晶般的效果,照明设计师在玻璃砖条的内部,整合进了超过11000m的白光LED灯具。用背光照明强调出建筑外观戏剧性的效果,才使建筑无论什么时候都像一个透亮诱人的水晶体。

科技与艺术的巧妙融合

两个剧场,即大剧场和中剧场采用了完全不同的设计概念。不过两个剧场的前厅都位于纵轴线上,类似于船的“龙骨线”上,以此分别在“船头”和“船尾”处构成入口区。在中部,即入口区“船中央”的位置是展示大厅,所有的门厅都可通往此地。各种各样的演出和活动可同时进行,并彼此独立。

大剧场穹顶高达34米,能容纳将近2000多人,传统的马蹄形,分上下两层。这里主要接待一些世界级优秀艺术表演团体的演出,如大型歌剧、舞剧、芭蕾舞、交响乐以及大型综合性文艺演出等。

这么大的演出场景,照片系统的设计更是体现了科技性和现代感。可以升降的圆形大吊灯悬在穹顶,成为大剧场照明的主角,一些长度不一的圆柱形玻璃材质的照明系统沿弧线排列在天花板上加以装饰。当观众进场时,吊灯降下来,离观众很近,能够营造出富丽堂皇、美轮美奂的效果。演出一旦开始,所有的水晶吊灯便会缩进天花板中,这样就不会对舞台照明造成干扰,墙面上互相交叠的木质覆层通过间接光进行强调,舞台所需的必要光照都被整合进了顶上的声学帆中。

中剧场可以迎接900多名观众,主要是中小型歌舞、戏曲、话剧、声乐、小型管弦乐、室内乐和民乐、地方剧目演出等。其室内设计诉说的是另一种语言,即现代、金属、冷静。照明设计需要与之进行配合,光束强调出墙面上的金属板,在曲面金属天花板系统之间整合进射灯,为这个空间创造出密集和闪耀的光感,舞台的必需光照再次整合进了顶上的声学帆中。

两个剧场的几个舞台可随时变换,后台可前伸,侧台可升降、倾斜、推拉、旋转、平移,使观众不费眼力就能看得到极优的舞台视线。同时,舞台的顶部有能够活动的声罩,由高科技材料制作而成。内部音效有很强的实际演出效果,演唱时不用麦克风就可以使现场观众听到完美的音效。

剧场的照明系统不仅设置了多种照明场景,而且还可以控制和调光。“为满足安全性设计的要求,阶梯处设有连续的指示光源。安全性照明及位置指示牌的设置与设计的整体概念相融合。”冯·格康说,另外,在声学和视角方面,剧场的布局适于各种音乐和非音乐演出。

建筑、美景与艺术同在

观看演出的观众由道路层面进入大厅,那里设有衣帽间、卫生间、问讯处、售票处、宣传工作办公间等设施。检票后,观众在进入剧场的途中,还可以领略到长江和嘉陵江对岸的天际轮廓。

大剧院的基座层设有大面积可单独运营的餐饮设施,观众可以利用面向城市林荫道的大型平台,可以在这里逗留、就餐、休息并欣赏山城的美景。餐饮区对面还设有一个附设前厅的多功能厅,经露天阶梯与大剧院广场连接。在这里,它不仅不受各类演出活动的影响,而且还拥有嘉陵江对岸的全景视野,是观赏美景的最佳位置。

重庆大剧院可通过三条道路(北面、西北面和南面三条道路)直接到达。因此,可实现各种交通工具,如公共汽车、出租车、小汽车、货车的分流,并形成一个总的交通体系。大剧院建筑物的每一侧都设有单独的下客区和出入口,以保证交通的畅通无阻。

当音乐响起,重庆大剧院优美的旋律中不仅有千年水码头的斜风细雨,有时光兜转中重庆发展的慷慨激昂……观众从四面八方以各种方式接近大剧院。靠水一侧林荫大道的延伸处还设有渡轮码头,来往的轮渡缓缓驶过,剪裁出优美而柔和的线条。沐浴在江风中的重庆大剧院,就像一位脱离了世俗与功利的绅士,风度翩翩的站在世人面前,让这里的艺术变得更加纯粹。

猜你喜欢
剧场码头重庆
重庆客APP
全自动化码头来了
欢乐剧场
重庆人为什么爱吃花
视觉重庆
在这里看重庆
前往码头
论《日出》的剧场性
在码头上钓鱼
开心剧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