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与战争马背上赢江山

2014-08-03 07:17撰文
中华民居 2014年1期
关键词:骑乘突厥骑兵

撰文/拉 雅

马与战争马背上赢江山

撰文/拉 雅

它和人同受着战争的辛苦,同享着战斗的光荣;它和它的主人一样,具有无畏的精神,它眼看着危急,当前而慷慨以赴;它听惯了兵器捕击的声音……

——法国作家布封

马的从军史

自古以来,动物从军,时间最长、数量最多、贡献最大的当然是马。马既有猛兽的爆发力,又有食草动物的持久耐力,容易驯良,不讲究吃喝,又任劳任怨,那一双耐磨的蹄子适合奔跑于各种地势。种种得天独厚的优势,让马成为在冷兵器时代,甚至在热兵器还没有像现在这么发展成熟的时代里,对战争发挥了毋庸置疑的巨大作用。

军马先是挽车、后是供骑乘,是人类较早利用的牲畜,在全世界范围内,驰骋疆场数千年,直到今天还没有完全在军队中绝迹。马参战最初是用来挽车。从公元前2000年巴比伦人开始使用战车起,到公元13世纪印度人最后使用战车止,战车曾驰骋沙场3000多年。中国是世界“战车王国”。传说在黄帝时期,中国就发明了车战方法,打仗时大将站在车上。停战休息时,便将车连接起来,围成一圈,以保护中军。只留下一隙,算是出入的门,叫做辕门。

商周时期,中原地区从游牧区引进良马,以备军用。大约到了西周时代,马拉战车已成为陆军的主要兵种和主要突击力量。车战的规模小者数百乘,大者上千乘。最大的一次是宣王南征,出动战车3000乘。到了春秋战国时代,战车发展到顶峰,战车不仅成为陆军的主要突击力量,而且成为军事力量的标志。后来,为了同北方、西北方游牧民族作战,骑兵登上历史舞台,并逐渐取代战车。

到了西汉,实际上汉武大帝之前的文景之治积累的不仅仅是金钱,更多是在积累反击匈奴所需要的马匹资源。汉武帝发动的几场对匈奴的战争,都是靠骑兵取胜的。为了解决快速的骑乘用马,汉武帝爱西域汗血马,着贰师大将伐大宛,“取其善马数十匹”。这种马,是专供骑乘的“千里马”,所以汉武帝要想方设法弄到手。这之后,历代王朝莫不重视这个问题。唐时,是我国骑兵发展的鼎盛时期,《唐会要》说:“突厥马技艺绝伦,筋骨合度,其能致远、田猎之用无比,史记匈奴畜马。”马匹的质量和数量,是突厥国力的重要标志,所谓“突厥兴亡,唯以羊马为准”,即是此意。突厥贵族的财力,也是用马来衡量的。这和东晋之后到唐的300年中靠兵锋争夺天下有很大关系。元朝起于大草原,其军事用马更是不在话下了,远征到地中海一带,所向披靡,靠的也是马。到明清两代,也都和蒙古进行了大规模的马匹交易,保证了对战马的需求。

纵横欧亚的蒙古骑兵

公元1200—1300年,中国北部的蒙古族,由成吉思汗创建并由他的继承者保持了一支15—24万人的骑兵部队。这支部队由三个骑兵纵队组成,每个纵队有1万骑兵,大体相当现代一个骑兵师。每个骑兵纵队包括10个骑兵团,每团1000人;每个骑兵团包括10个骑兵连,每连100人;每个骑兵连10个骑兵班,每班10人,所有骑兵一般都骑马作战。

为了确保和加强骑兵的机动性,每个骑兵都有一匹或几匹备用马。这些蒙古马是经过极其严格的训练的,不论严冬酷暑都生活在外面,具有极强的忍耐力,必要时可以连续行军而不吃一点东西,能够在很短的时间和最险恶的地形上通过。由于行军时不需要为马匹备带饲料,士兵又自带个人的装备和食物,加之,大部分战马都是母马,士兵都能喝马奶生活,因此减轻了军队食品供应的负担,不需要拖着庞大的后勤供应辎重车队,也不必保留一个后方供应的基地。成吉思汗及其继任者,凭借这支骑兵部队,几乎踏遍了整个亚洲和欧洲,所向无敌,建立了一个强盛的国家。

骑兵作战过程当中,马匹的快速与否,对战争的最终结果会起到极其重要的作用。中国古代伟大的歼灭之战数不胜数,如骑兵围歼骑兵的汉匈漠北会战,霍去病以5万骑兵围歼匈奴骑兵,斩7万多人。最经典的骑兵战役还要属蒙军征匈之战。这一战中,欧洲最好的匈军,日耳曼军、波兰军、萨克森军等联军均败在蒙古骑兵的铮铮铁蹄之下,全军覆灭,只有匈王贝拉考仗着千里良驹逃过了多瑙河。中国古骑兵向来是以骁勇善战而著称,这场战争中蒙古骑兵可算立了大功。

近代战争是空间战争,飞机大炮淘汰了大刀长矛,战马退役了。但就战争的整体言,部队不能没有马,边防哨所、山地巡逻、辎重驮运、交通联络,马从军现象依然还是有的。

猜你喜欢
骑乘突厥骑兵
一箭双雕
骑兵之败
关于古代马之骑乘与驾车探源
2019英国最受父母喜爱骑乘品牌菲乐骑携新品参展CKE中国婴童展
一箭双雕
骑兵与绿手(大家拍世界)
再论汉译“突厥”名称之起源
再论汉译“突厥”名称之起源
浅论突厥人的手工业
秦代的骑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