沈立
“垃圾处理行业如今终于有了自己的平台,通过这个平台我希望能够真正说一些话,做一些事,希望一些声音和信息也能够被整合起来,传递到政府中去。”
2012年,广东省城市垃圾处理行业协会的首次动员大会盛况空前,行内企业、相关部门以及社会组织齐聚一堂,这一刻他看到了未来,也看到了希望。在此之前,全国没有一家与城市垃圾处理相关的社会组织,是他实现了这一零的突破。他就是邱剑涛,深圳粤能环保再生能源有限公司董事长,同时也是广东城市垃圾处理协会现任秘书长。
感叹垃圾处理难
2008年,邱剑涛任职于一家从事垃圾终端处理的企业,数年里他奔走于公司与政府之间,他最大的感慨是:做城市垃圾处理难,真的很难!
“谁都不愿意在自家门前放个垃圾堆。”邱剑涛说,无论是城中村也好村中城也罢,要腾出那么一块地方搞垃圾处理几乎是不可能的,尤其是垃圾焚烧或者垃圾填埋的项目在选址、运营方面更是处处碰壁。笔者也从省环保厅了解到,目前一些垃圾填埋设施,原规划每日的垃圾处理量为2000吨,实际操作中每日处理量已经超过8000吨,远超负荷。
是我国现在垃圾终端处理不过关吗?据邱剑涛分析,目前我国一些垃圾终端处理的技术也逐步完善,甚至达到了一定的国际水平,跟上了发达国家的步伐。它的瓶颈在于垃圾项目处理的落地上,城市垃圾处理工作步履维艰。
立意冲破困境
一方面是垃圾处理相关企业如雨后春笋般涌现,垃圾焚烧、垃圾填埋等各种处理工艺在技术层面都逐渐达到国家有关要求;另一方面却是垃圾围城现象日益严峻,而一个个的垃圾处理项目却还是重重受阻!这背后的深层次原因到底是什么?邱剑涛陷入了深思。“究其原因可能还是缺少一个总体的规划。”多年的摸索让他很快找到了问题所在。
原来,垃圾处理设施建设归口住建部门管理,但是发改委对项目落地有监管职能,环保部门则对项目设施建设过程及后期运营的环境影响进行评价和监管,政府各部门之间职能相互穿插,但主动协调意识不足,导致城市垃圾处理工作推进缓慢。 “环保部门管的是大气、水、重金属等等的污染排放,虽然广东也有固废中心,但主要监管对象还是偏向于医疗废物与危险废物,对城市垃圾这一块的涉及面还是相对有限的。”
对于城市垃圾处理这种尴尬现状的切身体会,使邱剑涛萌生了这样一个想法:要做好城市垃圾处理这一块的工作,首先要搭建桥梁。随着社会发展和人们生活质量要求的提高,城市垃圾处理可以说是一个新兴的产业,它迫切需要一个平台、一个家、一个能够整合所有行业内相关信息——包括企业信息、专家信息、政府信息的资料库。此时,成立一个垃圾处理行业协会的念头开始在他心里酝酿并逐渐成形。
现实的难关
在欧美等西方发达国家,行业协会相当发达,他们为产业制订标准,为政府出谋划策,同时又回应行内企业的一些合理诉求。“这也将是我们产业未来发展的一个大趋势。”在现实发展中,邱剑涛深刻体会到,单个企业所能收集的信息往往是十分有限的,但如果有那么一股合力,能够把大家手头上的资源整合起来,无疑能够对垃圾处理行业的发展起到很大的推动作用——协会正是要建立这样一个平台。
然而,邱剑涛从民政局了解到,长期以来中国社会组织的诞生,都需要一个业务主管单位。这个业务主管单位按照《社会团体管理登记条例》的规定,只能是“国务院有关部门和县级以上地方各级人民政府有关部门、国务院或者县级以上地方各级人民政府授权的组织”。业务主管单位除了承担最初的审查批准责任,还要履行一系列监管职责,与民政部门共同构成社会组织的双重管理体制。
因为业务主管部门需要为社会组织的行为承担责任,很多部门都是秉着“多一事不如少一事”的观念,所以对民间社团而言,找个业务主管部门往往并不容易,更遑论像城市垃圾处理这种连一个专门负责监管的部门都没有的行业,政府职能相互穿插,一人负责其中一小块,想找一个“业务主管部门”谈何容易。正因如此,邱剑涛虽有意建立一个城市垃圾处理的社会组织,却苦无门路。
柳暗花明
就在邱剑涛一筹莫展的时候,事情有了新的转机。随着社会组织开放登记的呼声愈高,北京市民政局在2012年初宣布,工商经济类社会组织登记审批将全部放开,无须再“挂靠”业务主管单位。随后广东也相继提出:对社会组织松绑“放权”,行业协会、异地商会、公益服务类、经济类等等的组织可以直接向登记管理机关申请登记。
得知这个消息后,邱剑涛的眼中重新燃起了希望。他马上行动了起来,紧锣密鼓地开始筹备起协会的申办工作。听到要成立城市垃圾处理协会,许多企业老总也都纷纷表示,愿意与邱剑涛一起共襄这一盛举,这让他心里更有底了。功夫不负有心人,就在2012年底,邱剑涛收到了广东省民政厅发来《关于同意筹备成立广东省城市垃圾处理行业协会的复函》——酝酿已久的城市垃圾处理行业协会终于呱呱坠地。
正如邱剑涛所预料的,协会正式成立之后,反应可谓十分热烈,不少行内企业纷纷加入协会成为会员单位。在垃圾处理行业协会的第一次会员大会上代表们纷纷发言,协会的成立让他们看到了行业发展的曙光。
协会成立以来的短短一年多时间里,陆续主办或协办了数场大型的活动。在2012年琶洲会展中心举办的第十届中小企业国际博览会上,协会开展了一场研讨会,除了对垃圾处理行业的一些新的工艺和设备进行展示外,专家们也针对一些最新的技术和现实中遇到的问题进行了交流。邱剑涛还邀请了广东目前全部正在运营的17家垃圾焚烧发电企业聚首一堂。“煤炭、钢铁等等行业有自己的行会,垃圾焚烧发电过去一直缺乏这样一个组织,现在我们终于也有自己的行业协会了。”他自豪地说道,“这是个好的开端。”
说一些话,做一些事
前途是光明的,但路途是曲折的。行业协会如今正如初生虎犊,有不少难关需要逾越和面对,这点作为协会负责人的邱剑涛再清楚不过。摆在他眼前的问题首要就是资金的运转。就目前协会来说,其日常运作经费还是依赖会员的支持。“这种模式表面上看没有问题,实际上来说却很容易走进误区——企业给钱,你办事。这是不利于协会的长远健康发展的。”邱剑涛说道,他创办协会的主旨是希望在城市垃圾处理的规范化、标准化、无害化、资源化、减量化等方面出一份力,真正帮助解决一些民生问题,帮助解决一些政府在相关工作中遇到的瓶颈问题,而非单纯的以营利为目的。
目前相关政策对于垃圾处理产业还没有太明显的倾斜,原因也许是我国对于整个垃圾处理产业整体的经济成本还不够清晰,前端和后端处理都有所投入,但如何分配资源还是有待商榷的。邱剑涛意识到,这将是协会未来工作的主要目标之一。“就目前来说,城市垃圾处理往往偏重处理而忽视前端分类,这导致末端的处理变得困难,因为这意味着要花更多的人力物力投入到处理这块。其实只要分类步骤控制得当,末端处理的成本往往能大幅减少,同时也能带动产业整体发展。然而就是这么一件事情,却一直推不出去。”
去年,协会与广东省废物管理中心合作开展了全省的垃圾焚烧危废处理研讨会,邱剑涛代表企业在会上作了发言。他说:“垃圾处理行业如今终于有了自己的平台,通过这个平台我希望能够真正说一些话,做一些事,希望一些声音和信息也能够被整合起来,传递到政府中去。”
谈到未来的工作,邱剑涛还是满怀信心的。他希望协会能逐步壮大,有能力也有资历承接一些政府职能转移,发挥出沟通企业与政府的桥梁和纽带作用,为城市垃圾处理做些好事,做些实事。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