喻晴
摘 要:随着经济全球化进程的进一步推进,对外贸易在区域经济的发展中占据着越来越重要的地位,西部内陆地区作为我国经济发展的后发区域,形成发达的对外贸易是其实现崛起的重要路径之一。首先简要介绍了西部内陆地区对外贸易发展的历史背景,继而对西部内陆地区对外贸易发展现状作了初步的剖析,进而在分析西部内陆地区对外贸易发展优势的基础上,有针对性的提出促进西部内陆地区对外贸易发展的政策建议。
关键词:西部开发;对外贸易;特色经济;外商投资
中图分类号:F7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3198(2014)12006701
1 西部内陆地区对外贸易发展现状分析
(1)对外贸易发展规模小于东部,整体质量低于中部。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对外贸易发展速度非常快(如图1所示)。据国家商务部统计,2013年我国对外贸易总额突破4万亿美元,扣除汇率因素同比增长7.6%。其中,西部内陆地区的对外贸易发展速度也非常快,2013年我国西部内陆地区外贸增长达17.7%,远高于中部和东部对外贸易发展速度(具体数据如图2所示)。虽然,西部内陆地区对外贸易发展速度最快,但是由于经济基础薄弱,对外贸易发展阻碍多,因此其对外贸易规模远小于东中部地区,综合对外贸易发展水平仍远远低于东中部地区,譬如东部广州、上海、江苏、北京等7市的对外贸易量就占中国对外贸易的79%,而西部12省市对外贸易总量仅占全国对外贸易总量的5%左右。因此,短时期内西部内陆地区对外贸易落后与东中部的局势难以改变,西部内陆地区必须正视这一差距,在发展中寻求赶超机会。
(2)对外贸易发展模式趋于僵化,利用外资规模较小。目前,西部内陆地区的对外贸易模式趋于僵化,这主要表现为:第一,西部内陆地区工业化水平整体偏低,对外贸易出口以初级产品为主,工业制成品贸易的比重虽有上升,但技术含量低,对环境和资源有着不同程度的破坏和消耗,仍处于产业价值链的低端区域;第二,加工贸易在西部内陆地区的对外贸易比重逐年增加,西部地区也是承接东部产业转移的关键区域,未来的加工贸易必然在西部有着更大的发展前景,但加工贸易低技术、高依赖、低利润的产业特点决定了西部地区不可能单纯依靠加工贸易来支撑未来对外贸易发展大局;第三,随着我国对外开放的不断深化,我国引入外资的规模越来越大(如图3所示),但是西部地区由于经济基础薄弱、基础设施落后、开放程度不高等因素,对FDI的吸引力偏低,进一步加剧了西部地区资本要素和技术要素的缺乏窘境,这是长期制约西部发展的关键因素。
(3)对外贸易发展潜质未被开发,抑制对外贸易发展。西部内陆地区对外贸易历史悠久,区域面积广袤,民族文化资源丰富,是亚欧大陆连接的关键地带,地理位置较为优越。但目前西部内陆对外贸易的发展潜质并没有被完全开发出来,没有充分利用自身的贸易优势,例如民族文化产品的出口总额一直偏低,传统大宗商品的出口步入低谷。除此之外,西部地区对外贸易产业基本处在产业微笑曲线的获利低位区(如图4),没有掌握核心的科学技术和品牌价值,从而进一步的削弱了西部内陆地区的对外贸易核心竞争力。
2 西部内陆地区对外贸易发展优势及对策
(1)加强基础设施建设,改善西部的投资环境。西部地区是欧、亚、非连接的重要地带,发展对外贸易的位置较为优越,边境贸易优势明显;同时,西部地区自然资源丰富,许多稀有矿产储藏量居于世界前列,能源资源也较为丰富;除此之外,西部地区的范围广阔,跨经度纬度比较大,气候类型多样,地质地貌迥异,生物资源十分可观,旅游资源异常丰富。
但这些优势没有被充分发挥出来,很大一部分原因是由于基础设施建设的落后造成的,交通运输成本过高,开发难度较大。特别要注意的是,西部地区利用外资规模很小,长期以来,西部地区经济基础较为落后,生态环境较为脆弱,自然环境比较恶劣,基础设施建设一直没有得到有效完善,这极大的影响了外国资本的引进,抑制了西部内陆地区对外贸易的发展潜质。因此,西部内陆地区各省市要协调统一规划,在交通干线、电力输送、水源供给等基础设施方面加强合作,既可以充分开发西部地区发展对外贸易的潜质,又可为外资的引入营造一个良好的投资生产环境。
(2)改变外贸发展模式,提高综合的贸易实力。近年来,西部内陆地区“一般贸易为主,加工贸易为辅”的对外贸易格局在逐渐转变,随着国际和国内产业转移的进一步深化,西部内陆地区的加工贸易比重逐年上升,且西部内陆地区的边境贸易优势明显,且与周边国家的经济发展具有很强的互补性,市场潜力不可小觑。
同时,我们也要清醒的认识到:目前西部地区的加工贸易还是处于一种低技术、低层次、低附加值的状态,这不仅给西部脆弱的生态环境带来严重的灾难,而且也发挥不出自身的贸易优势,不能掌握对外贸易的主动权。东部沿海的对外贸易历史发展告诉我们,依靠资源密集型和劳动力密集型产品出口的对外贸易能促进经济的发展,但是始终处于世界对外贸易链的低端,直至现在,虽然东部沿海的技术和资本条件有所提高,但是仍处于世界高新技术产业链上的低端环节,具有显著的低技术、低层次、低附加值的特点。毫无疑问,高新技术产品链上的拧螺丝环节并不属真正的高新产业,中国目前正走入一个高新技术产业的“低端陷阱”,西部地区对外贸易发展务必要绕开这一弯路,走一条拥有自主知识产权、注重产品品牌服务、融入西部民族文化的新型的对外贸易产品出口道路。
(3)加大教育领域投入,人才吸引和培养并重。自国家西部大开发战略的实施,国家在西部地区的政策倾斜度比较大,在人才培养和人才输送方面,西部地区有一定的优势,但是从根本上来讲,西部地区的人才条件远逊于东部沿海,这主要是由于东部沿海经济繁荣发达、就业机会多、生活条件好,对人才有着极强的吸引力。
长期以来,我国人才流动的典型特征是“孔雀东南飞”,人才问题是限制西部地区发展的关键因素之一,西部地区务必要在人才竞争中遵守抓住机遇、巧用政策、侧重培养、注重吸引的人才政策。一方面,西部地区各省市要协调发展教育事业,不断加大个区域的教育投入,各省市协调联合办学,实现教育资源共享,提高综合办学质量,塑造一股重视教育、崇尚知识、的新风气,同时给予一定的政策优势,降低高等教育入学门槛,促进人才的快速形成;另一方面,要加大对人才的引进力度,务必做到善用人才、重用人才、尊重人才,积极搭建人才发展平台,给高素质、有文化、守纪律的人才以优秀的个人发展空间,吸引各类优秀人才服务西部的经济建设。
参考文献
[1]王国中.对内陆地区经济发展的思考[J].经济问题,2005,(11).
[2]伍学林.西部内陆地区开放与开发协调联动[J].财经科学,2011,(08).
[3]张正德,苏毅.浅析西部地区对外贸易发展策略[J].中国商贸,2011,(28).
[4]杜萌,郭文杰.西部地区对外贸易发展策略浅析[J].中国经贸导刊,2012,(29).
[5]赵伟,何莉.中国对外贸易发展地区差异的收敛性分析[J].财贸经济,2006,(09).
[6]梁娟.论西部大开发中的对外贸易问题[J].武汉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1,(02).
[7]刘超.西部内陆地区对外贸易发展策略研究[J].淮海工学院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13,(17).endprint
摘 要:随着经济全球化进程的进一步推进,对外贸易在区域经济的发展中占据着越来越重要的地位,西部内陆地区作为我国经济发展的后发区域,形成发达的对外贸易是其实现崛起的重要路径之一。首先简要介绍了西部内陆地区对外贸易发展的历史背景,继而对西部内陆地区对外贸易发展现状作了初步的剖析,进而在分析西部内陆地区对外贸易发展优势的基础上,有针对性的提出促进西部内陆地区对外贸易发展的政策建议。
关键词:西部开发;对外贸易;特色经济;外商投资
中图分类号:F7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3198(2014)12006701
1 西部内陆地区对外贸易发展现状分析
(1)对外贸易发展规模小于东部,整体质量低于中部。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对外贸易发展速度非常快(如图1所示)。据国家商务部统计,2013年我国对外贸易总额突破4万亿美元,扣除汇率因素同比增长7.6%。其中,西部内陆地区的对外贸易发展速度也非常快,2013年我国西部内陆地区外贸增长达17.7%,远高于中部和东部对外贸易发展速度(具体数据如图2所示)。虽然,西部内陆地区对外贸易发展速度最快,但是由于经济基础薄弱,对外贸易发展阻碍多,因此其对外贸易规模远小于东中部地区,综合对外贸易发展水平仍远远低于东中部地区,譬如东部广州、上海、江苏、北京等7市的对外贸易量就占中国对外贸易的79%,而西部12省市对外贸易总量仅占全国对外贸易总量的5%左右。因此,短时期内西部内陆地区对外贸易落后与东中部的局势难以改变,西部内陆地区必须正视这一差距,在发展中寻求赶超机会。
(2)对外贸易发展模式趋于僵化,利用外资规模较小。目前,西部内陆地区的对外贸易模式趋于僵化,这主要表现为:第一,西部内陆地区工业化水平整体偏低,对外贸易出口以初级产品为主,工业制成品贸易的比重虽有上升,但技术含量低,对环境和资源有着不同程度的破坏和消耗,仍处于产业价值链的低端区域;第二,加工贸易在西部内陆地区的对外贸易比重逐年增加,西部地区也是承接东部产业转移的关键区域,未来的加工贸易必然在西部有着更大的发展前景,但加工贸易低技术、高依赖、低利润的产业特点决定了西部地区不可能单纯依靠加工贸易来支撑未来对外贸易发展大局;第三,随着我国对外开放的不断深化,我国引入外资的规模越来越大(如图3所示),但是西部地区由于经济基础薄弱、基础设施落后、开放程度不高等因素,对FDI的吸引力偏低,进一步加剧了西部地区资本要素和技术要素的缺乏窘境,这是长期制约西部发展的关键因素。
(3)对外贸易发展潜质未被开发,抑制对外贸易发展。西部内陆地区对外贸易历史悠久,区域面积广袤,民族文化资源丰富,是亚欧大陆连接的关键地带,地理位置较为优越。但目前西部内陆对外贸易的发展潜质并没有被完全开发出来,没有充分利用自身的贸易优势,例如民族文化产品的出口总额一直偏低,传统大宗商品的出口步入低谷。除此之外,西部地区对外贸易产业基本处在产业微笑曲线的获利低位区(如图4),没有掌握核心的科学技术和品牌价值,从而进一步的削弱了西部内陆地区的对外贸易核心竞争力。
2 西部内陆地区对外贸易发展优势及对策
(1)加强基础设施建设,改善西部的投资环境。西部地区是欧、亚、非连接的重要地带,发展对外贸易的位置较为优越,边境贸易优势明显;同时,西部地区自然资源丰富,许多稀有矿产储藏量居于世界前列,能源资源也较为丰富;除此之外,西部地区的范围广阔,跨经度纬度比较大,气候类型多样,地质地貌迥异,生物资源十分可观,旅游资源异常丰富。
但这些优势没有被充分发挥出来,很大一部分原因是由于基础设施建设的落后造成的,交通运输成本过高,开发难度较大。特别要注意的是,西部地区利用外资规模很小,长期以来,西部地区经济基础较为落后,生态环境较为脆弱,自然环境比较恶劣,基础设施建设一直没有得到有效完善,这极大的影响了外国资本的引进,抑制了西部内陆地区对外贸易的发展潜质。因此,西部内陆地区各省市要协调统一规划,在交通干线、电力输送、水源供给等基础设施方面加强合作,既可以充分开发西部地区发展对外贸易的潜质,又可为外资的引入营造一个良好的投资生产环境。
(2)改变外贸发展模式,提高综合的贸易实力。近年来,西部内陆地区“一般贸易为主,加工贸易为辅”的对外贸易格局在逐渐转变,随着国际和国内产业转移的进一步深化,西部内陆地区的加工贸易比重逐年上升,且西部内陆地区的边境贸易优势明显,且与周边国家的经济发展具有很强的互补性,市场潜力不可小觑。
同时,我们也要清醒的认识到:目前西部地区的加工贸易还是处于一种低技术、低层次、低附加值的状态,这不仅给西部脆弱的生态环境带来严重的灾难,而且也发挥不出自身的贸易优势,不能掌握对外贸易的主动权。东部沿海的对外贸易历史发展告诉我们,依靠资源密集型和劳动力密集型产品出口的对外贸易能促进经济的发展,但是始终处于世界对外贸易链的低端,直至现在,虽然东部沿海的技术和资本条件有所提高,但是仍处于世界高新技术产业链上的低端环节,具有显著的低技术、低层次、低附加值的特点。毫无疑问,高新技术产品链上的拧螺丝环节并不属真正的高新产业,中国目前正走入一个高新技术产业的“低端陷阱”,西部地区对外贸易发展务必要绕开这一弯路,走一条拥有自主知识产权、注重产品品牌服务、融入西部民族文化的新型的对外贸易产品出口道路。
(3)加大教育领域投入,人才吸引和培养并重。自国家西部大开发战略的实施,国家在西部地区的政策倾斜度比较大,在人才培养和人才输送方面,西部地区有一定的优势,但是从根本上来讲,西部地区的人才条件远逊于东部沿海,这主要是由于东部沿海经济繁荣发达、就业机会多、生活条件好,对人才有着极强的吸引力。
长期以来,我国人才流动的典型特征是“孔雀东南飞”,人才问题是限制西部地区发展的关键因素之一,西部地区务必要在人才竞争中遵守抓住机遇、巧用政策、侧重培养、注重吸引的人才政策。一方面,西部地区各省市要协调发展教育事业,不断加大个区域的教育投入,各省市协调联合办学,实现教育资源共享,提高综合办学质量,塑造一股重视教育、崇尚知识、的新风气,同时给予一定的政策优势,降低高等教育入学门槛,促进人才的快速形成;另一方面,要加大对人才的引进力度,务必做到善用人才、重用人才、尊重人才,积极搭建人才发展平台,给高素质、有文化、守纪律的人才以优秀的个人发展空间,吸引各类优秀人才服务西部的经济建设。
参考文献
[1]王国中.对内陆地区经济发展的思考[J].经济问题,2005,(11).
[2]伍学林.西部内陆地区开放与开发协调联动[J].财经科学,2011,(08).
[3]张正德,苏毅.浅析西部地区对外贸易发展策略[J].中国商贸,2011,(28).
[4]杜萌,郭文杰.西部地区对外贸易发展策略浅析[J].中国经贸导刊,2012,(29).
[5]赵伟,何莉.中国对外贸易发展地区差异的收敛性分析[J].财贸经济,2006,(09).
[6]梁娟.论西部大开发中的对外贸易问题[J].武汉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1,(02).
[7]刘超.西部内陆地区对外贸易发展策略研究[J].淮海工学院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13,(17).endprint
摘 要:随着经济全球化进程的进一步推进,对外贸易在区域经济的发展中占据着越来越重要的地位,西部内陆地区作为我国经济发展的后发区域,形成发达的对外贸易是其实现崛起的重要路径之一。首先简要介绍了西部内陆地区对外贸易发展的历史背景,继而对西部内陆地区对外贸易发展现状作了初步的剖析,进而在分析西部内陆地区对外贸易发展优势的基础上,有针对性的提出促进西部内陆地区对外贸易发展的政策建议。
关键词:西部开发;对外贸易;特色经济;外商投资
中图分类号:F7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3198(2014)12006701
1 西部内陆地区对外贸易发展现状分析
(1)对外贸易发展规模小于东部,整体质量低于中部。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对外贸易发展速度非常快(如图1所示)。据国家商务部统计,2013年我国对外贸易总额突破4万亿美元,扣除汇率因素同比增长7.6%。其中,西部内陆地区的对外贸易发展速度也非常快,2013年我国西部内陆地区外贸增长达17.7%,远高于中部和东部对外贸易发展速度(具体数据如图2所示)。虽然,西部内陆地区对外贸易发展速度最快,但是由于经济基础薄弱,对外贸易发展阻碍多,因此其对外贸易规模远小于东中部地区,综合对外贸易发展水平仍远远低于东中部地区,譬如东部广州、上海、江苏、北京等7市的对外贸易量就占中国对外贸易的79%,而西部12省市对外贸易总量仅占全国对外贸易总量的5%左右。因此,短时期内西部内陆地区对外贸易落后与东中部的局势难以改变,西部内陆地区必须正视这一差距,在发展中寻求赶超机会。
(2)对外贸易发展模式趋于僵化,利用外资规模较小。目前,西部内陆地区的对外贸易模式趋于僵化,这主要表现为:第一,西部内陆地区工业化水平整体偏低,对外贸易出口以初级产品为主,工业制成品贸易的比重虽有上升,但技术含量低,对环境和资源有着不同程度的破坏和消耗,仍处于产业价值链的低端区域;第二,加工贸易在西部内陆地区的对外贸易比重逐年增加,西部地区也是承接东部产业转移的关键区域,未来的加工贸易必然在西部有着更大的发展前景,但加工贸易低技术、高依赖、低利润的产业特点决定了西部地区不可能单纯依靠加工贸易来支撑未来对外贸易发展大局;第三,随着我国对外开放的不断深化,我国引入外资的规模越来越大(如图3所示),但是西部地区由于经济基础薄弱、基础设施落后、开放程度不高等因素,对FDI的吸引力偏低,进一步加剧了西部地区资本要素和技术要素的缺乏窘境,这是长期制约西部发展的关键因素。
(3)对外贸易发展潜质未被开发,抑制对外贸易发展。西部内陆地区对外贸易历史悠久,区域面积广袤,民族文化资源丰富,是亚欧大陆连接的关键地带,地理位置较为优越。但目前西部内陆对外贸易的发展潜质并没有被完全开发出来,没有充分利用自身的贸易优势,例如民族文化产品的出口总额一直偏低,传统大宗商品的出口步入低谷。除此之外,西部地区对外贸易产业基本处在产业微笑曲线的获利低位区(如图4),没有掌握核心的科学技术和品牌价值,从而进一步的削弱了西部内陆地区的对外贸易核心竞争力。
2 西部内陆地区对外贸易发展优势及对策
(1)加强基础设施建设,改善西部的投资环境。西部地区是欧、亚、非连接的重要地带,发展对外贸易的位置较为优越,边境贸易优势明显;同时,西部地区自然资源丰富,许多稀有矿产储藏量居于世界前列,能源资源也较为丰富;除此之外,西部地区的范围广阔,跨经度纬度比较大,气候类型多样,地质地貌迥异,生物资源十分可观,旅游资源异常丰富。
但这些优势没有被充分发挥出来,很大一部分原因是由于基础设施建设的落后造成的,交通运输成本过高,开发难度较大。特别要注意的是,西部地区利用外资规模很小,长期以来,西部地区经济基础较为落后,生态环境较为脆弱,自然环境比较恶劣,基础设施建设一直没有得到有效完善,这极大的影响了外国资本的引进,抑制了西部内陆地区对外贸易的发展潜质。因此,西部内陆地区各省市要协调统一规划,在交通干线、电力输送、水源供给等基础设施方面加强合作,既可以充分开发西部地区发展对外贸易的潜质,又可为外资的引入营造一个良好的投资生产环境。
(2)改变外贸发展模式,提高综合的贸易实力。近年来,西部内陆地区“一般贸易为主,加工贸易为辅”的对外贸易格局在逐渐转变,随着国际和国内产业转移的进一步深化,西部内陆地区的加工贸易比重逐年上升,且西部内陆地区的边境贸易优势明显,且与周边国家的经济发展具有很强的互补性,市场潜力不可小觑。
同时,我们也要清醒的认识到:目前西部地区的加工贸易还是处于一种低技术、低层次、低附加值的状态,这不仅给西部脆弱的生态环境带来严重的灾难,而且也发挥不出自身的贸易优势,不能掌握对外贸易的主动权。东部沿海的对外贸易历史发展告诉我们,依靠资源密集型和劳动力密集型产品出口的对外贸易能促进经济的发展,但是始终处于世界对外贸易链的低端,直至现在,虽然东部沿海的技术和资本条件有所提高,但是仍处于世界高新技术产业链上的低端环节,具有显著的低技术、低层次、低附加值的特点。毫无疑问,高新技术产品链上的拧螺丝环节并不属真正的高新产业,中国目前正走入一个高新技术产业的“低端陷阱”,西部地区对外贸易发展务必要绕开这一弯路,走一条拥有自主知识产权、注重产品品牌服务、融入西部民族文化的新型的对外贸易产品出口道路。
(3)加大教育领域投入,人才吸引和培养并重。自国家西部大开发战略的实施,国家在西部地区的政策倾斜度比较大,在人才培养和人才输送方面,西部地区有一定的优势,但是从根本上来讲,西部地区的人才条件远逊于东部沿海,这主要是由于东部沿海经济繁荣发达、就业机会多、生活条件好,对人才有着极强的吸引力。
长期以来,我国人才流动的典型特征是“孔雀东南飞”,人才问题是限制西部地区发展的关键因素之一,西部地区务必要在人才竞争中遵守抓住机遇、巧用政策、侧重培养、注重吸引的人才政策。一方面,西部地区各省市要协调发展教育事业,不断加大个区域的教育投入,各省市协调联合办学,实现教育资源共享,提高综合办学质量,塑造一股重视教育、崇尚知识、的新风气,同时给予一定的政策优势,降低高等教育入学门槛,促进人才的快速形成;另一方面,要加大对人才的引进力度,务必做到善用人才、重用人才、尊重人才,积极搭建人才发展平台,给高素质、有文化、守纪律的人才以优秀的个人发展空间,吸引各类优秀人才服务西部的经济建设。
参考文献
[1]王国中.对内陆地区经济发展的思考[J].经济问题,2005,(11).
[2]伍学林.西部内陆地区开放与开发协调联动[J].财经科学,2011,(08).
[3]张正德,苏毅.浅析西部地区对外贸易发展策略[J].中国商贸,2011,(28).
[4]杜萌,郭文杰.西部地区对外贸易发展策略浅析[J].中国经贸导刊,2012,(29).
[5]赵伟,何莉.中国对外贸易发展地区差异的收敛性分析[J].财贸经济,2006,(09).
[6]梁娟.论西部大开发中的对外贸易问题[J].武汉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1,(02).
[7]刘超.西部内陆地区对外贸易发展策略研究[J].淮海工学院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13,(17).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