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寻副科钢琴教学中的民族元素

2014-08-02 04:43徐芳
艺术研究 2014年1期
关键词:钢琴作品比较研究民族

徐芳

摘 要:放眼20世纪以来的民族钢琴作品,从小品到协奏曲,内容与形式十分丰富。然而可供副科学生演奏的作品却相对局限。钢琴作为传达音乐的一种重要载体,熟练掌握民族钢琴作品是钢琴教学的必然需求。笔者力求在这一系列围绕副科钢琴教学的研究中,打破民族钢琴作品缺乏的局面。着力从该研究的现状、发展方式与未来意义的三个方面来探索副科钢琴教学中的民族元素,对副科教学起到取长补短的作用,填补这一领域的空白。

关键词:副科教学 民族 钢琴作品 多声思维 比较研究

一、现状与研究的意义

自1915年赵元任创编的中国最早的一首钢琴曲《花八板与湘江浪》开始,中国的民族音乐与西方钢琴艺术走上了“求同存异”的道路。在近一个多世纪的演变下,中国传统民族音乐改编而成的钢琴作品多不胜举,从贺绿汀创作的《牧童短笛》到赵晓生创作的《太极》,中国的民族钢琴作品不断地在发生变化,从模仿西方的写作模式到独立创作,最终创作出具有民族特点的作品。现今我们所学习的民族钢琴作品可谓是结合了中国悠久的地方特色与西方的演奏技法之长。

副科钢琴作为一门艺术类院校的必修学科,其重要的目的在于使非钢琴主科的学生能基本掌握各类钢琴作品,在学习的过程中对自己的专业起辅助作用。而这门内容丰富的学科,在专业院校却面临着几个尴尬的问题:1.学生的钢琴基本功参差不齐,老师在教学中为了平衡学生的学习进度,往往会忽略曲目的选择。2.副科钢琴学生通常演奏一些大众熟知与演奏技术难点不大的作品,很难接触一些作曲技法较难的作品,如协奏曲、双钢琴等,能学到的民族钢琴作品也仅限于一些小型作品。3.由于部分专业的局限性,多数学生对我国一些传统民族乐器、民歌及少数民族、民间地区的乐器知之甚少,自然在演奏此类改编钢琴作品的时候不能掌握到其中的演奏特点。

二、教学基本思路:

1.中西视角:

早于中国一个多世纪,肖邦、李斯特等人作品中的民族元素为后来的格林卡、斯美塔那等民族乐派的代表作品奠定了夯实的基础,其大部分的钢琴作品融合了英雄主义于爱国情怀。而中国的民族乐派作品内容不仅与民族的命运紧系,很多改编的作品都是取自各地民族民间具有悠久历史所积淀下来的素材。从内容来看,中国具有悠久历史的民族音乐作品赋予了更深厚的历史文化符号,可借鉴的钢琴改编曲的种类也越来越多。艺术类高校的副科学生由于条件的限制,对这些优秀的民族音乐作品很难有系统化地认识,而副科教学目的就是尽可能地让学生扎实的掌握演奏技法,从中学到作品所带来的精髓。

2.方法:

(1)教材挑选:

A多声部思维:西方乐器与中国的民族乐器在调式调性、音乐的声韵等都存在着诸多的不同,而其中西方记谱中的多声部的复调技法与中国传统的五声调式的区别最大。复调讲究各个声部“各行其道”,每个声部有不同的声音与效果,因此在演奏时也要求不同的触键方式及旋律的走向。副科学生能在学习这类改编钢琴曲中最大获益是一改传统民族乐器的单一性,对各个声部所发挥的作用有更深一步的认识。为学生挑选具有复调性质的改编曲时,应该选择性质比较突出的,程度由浅及深的循序渐进。一些常用的曲目从贺绿汀的《牧童短笛》、陈铭志的《子弟兵与老百姓》、黎英海的《采花调》等到黄虎威的《巴蜀之画》、邹向平的《即兴曲—侗乡鼓楼》、陈怡的《多耶》都是复调作品中的实用作品。

B针对性练习:在钢琴与民族乐器及声乐的融合过程中,为了达到民族音乐中的效果,钢琴需要对一些颤音、刮奏、装饰音等西洋奏法做出适合中国韵味的改变,以达到模仿及传达神韵的手法。如黎英海的《五声音调钢琴指法练习》中,大量提倡学生熟悉各个调式音阶,小三度运用相邻的两指弹奏及通过练习特殊的音型、音调及一些四五度的和弦琶音等音型来模仿民族乐器的音效。这类训练对学生弹奏五声性的作品有极大的帮助。 应诗真编著的《中国儿童钢琴教程》(共四册),教材对初学者的演奏技法和基本乐理训练到属七和弦、减七和弦的琶音练习及达到复调作品中的双手协调为目的。而针对更高难度训练中,我们可以接触到近代作曲家所创作的作品,如:邹向平将1980年以后的作品合编的《中国当代钢琴曲选》,书中汇集了近代优秀的中国作品,所描述的内容古往今来,鲜明的创作手法,表达的方式更加多元化。通过这些针对性的练习,副科学生在处理民族改编曲中的节奏转换问题与大幅度提高了特殊的装饰音奏法的效率。

C比较版本:改编的大部分作品源于中国的民族民间乐器、声乐作品,而在副科教学中,很多学生只是生搬硬套的去弹这类作品,没有体会到民族乐器的韵味。因而,对比钢琴改编作品与原始乐器演奏的效果有利于学生更真实的接近乐曲的本质,并从这些第二、三创作中挖掘出乐曲内在的结构、曲式、旋律等规律。例如我们在研究王建中改编的《百鸟朝凤》时,为了使西洋乐器发出各种鸟叫的特点,就不得不将其与唢呐主奏的民乐合奏版本进行比较,大到音韵、意韵,小到触键、呼吸,其作用既还原了乐曲本来的面貌,又吸取了新的技法与奏法。使副科教学的内容达到扩展的目的,同时也扩宽了学生的知识范围。

(2)授课重点

教师在讲解民族音乐的钢琴作品时,应该让学生抓住整曲的“神韵”。而很多民族音乐特有的钢琴技巧组合成了乐曲的核心。针对这一现状,笔者希望在副科教学中从几个方面着手:

A节拍:随着改编作品的形式越来越丰富,很多作品尝试打破固有的模式,用多变的节拍还原了少数民族,民间节拍的随意性,在钢琴上改编成了复节拍及混合拍等形式。如储望华的《民歌二首》中《猜调》就采用了5/8拍与2/4拍相互交替。田联韬的《塔吉克舞曲》以新疆特色的7/8拍贯穿全曲。教师可将这些混合型节拍特点显著的作品运用到教学中,多变的节拍让乐曲动静相宜,表现力更加丰富。如:汪立三《小奏鸣曲》中的《在阳光下》,可先让学生以八分音符为基本节奏,曲中大量的混合节拍都可以轻松应对。而其中每种节奏型中都有不同的主次之分,抓住节奏点,最后再将不同拍子的乐句揉合成一个完整的句子。学生在这个过程中可以学会如何将节奏复杂、多变的作品演奏出连贯的音乐性。endprint

B装饰音:在传统民族音乐中,装饰音扮演着重要的角色。看似多变随意的节奏,却给整曲带来了亮点。例如在汪立三的《他山集》中的《民间玩具》,作者为了怀念童年时光,用装饰音一高一低的交错呼应,形象的勾勒出一个个玩具的轮廓和趣味性。张朝在《滇南山谣三首》中的《山娃》,为了表达彝族小孩的天真,大量运用装饰音来模仿民间的弹拨乐器,给人以轻巧活泼的形象。而装饰音带给第二首《山月》与第三首《山火》的作用却是“虚”与“实”的对比,一个是宁静的夜晚,如歌般的清澈泉水,一个是撒尼族人围着篝火载歌载舞的热情场面。两种不同的场景表达了“冰”与“火”的完美结合。装饰音的奏法多种多样,但要让乐曲的装饰音做到“画龙点睛”的作用却不易。为了让装饰音奏出乐曲本色的意思,我们在演奏中有不同的触键方式。张朝《皮黄》中,我们应运用“实在”的奏法来敲击来表达京剧中小锣与镲锅的装饰音部分。这个部分要求学生指尖力量强而不硬,有回音的效果。汪立三《东山魁夷画》中《冬花》的装饰音却有透亮的作用,在日本特色的调式中与之相得益彰。因此,装饰音的训练有助于学生更好地接近作品的意韵。

C特殊弹奏方式:在中国的现代作品中,由于中西思维的结合,现代技法不断地推陈出新,教学中也应该对一些创新的技法加强更新。如赵晓生的《太极》,我们学习到了每个音的具体延长时值。而赵晓生在讲解钢琴作品中,对此举在乐句连接中的重要性给予了肯定。陈怡的《多耶》中,我们了解到渐快与渐慢的表示可以用符干的变化来完成。而类似无声地按键、慢起渐快再渐慢、自由的反复等奏法的衍生让这类现代作品增添了丰富的内容,也让学生对这些现代民族钢琴作品的创作、研究与音乐有了初步的认识。

D强化教学实践活动:教学成果最直接的方式是通过教学交流与音乐会来实现的。首先教师要通过一些学术交流与实际演奏让自己对这类民族钢琴作品的演奏技巧与音乐有更深的了解。另外由于民族音乐的独特性,在课前也需要教师调查好音乐的背景、环境与多种演奏版本的对比。近年来笔者也参加了一系列中西方对待中国民族音乐研究的会议,如蔡继洲教授的讲座中阐述了近30年来,各个不同地理空间所产生的地域文化。在戴嘉枋先生的讲座中,我们了解到了样板戏和红卫兵时期的音乐在一些特定历史背景下的鲜明特征。从宫宏宇博士主讲的《国际视野下的中国音乐研究》中,我们对资料的收集与西方视野下的比较研究有了更深的了解,同时也扩宽了教学的视角与思路。从讲座、大师班到民歌、民族乐器的音乐会都是教学上不可或缺的学习机会。而每年举办的教学班音乐会对副科教学也是有极大的促进作用。副科学生通过对演奏上的理论知识与音乐、技巧等有了很大的提高,同时也增加了更多的舞台机会,对师生来说,都是获益颇深。

三、创新的意义

回望大部分描述关于中国钢琴作品的论著中,不难发现几个关键词:地域宽广、鲜明特色、多声思维等一系列民族钢琴作品的代名词,而这也时刻在提醒钢琴教育的多元化。民族音乐是中国音乐的灵魂,熟练地掌握其种类与特点,是为不同程度的学生创造多方面的学习氛围,也为副科教学道路寻求更多样化的新鲜血液。

目前副科钢琴的学习范围正在不断地扩张,其涉及的内容不再是单一的钢琴作品。民歌、民乐形式改编的一些难度较大的钢琴作品不再是钢琴专业学生的专利,在条件的允许下,副科教学一旦大量开拓民族钢琴作品的新道路,所学习到的知识将是不可限量的。在教学的过程中,笔者也在不断地挖掘教学中的多种元素,使学生的副科学习内容更加丰富,从而汲取了更多更广泛的综合知识。

参考文献:

[1]赵晓生.钢琴演奏之道[M].上海:世界图书出版公司,1999.

[2] 【波】约·霍夫曼,李素心译.论钢琴演奏[M].北京:人民音乐出版社,2000.

[3]张肖虎.五声性调式及和声手法[M].北京:人民音乐出版社,1987.

作者单位:四川音乐学院endprint

猜你喜欢
钢琴作品比较研究民族
我们的民族
一个民族的水上行走
多元民族
简析门德尔松钢琴作品的艺术特点
钢琴作品中对情绪情感的巧妙运用
西方钢琴音乐作品的二元性探究
试论学生对钢琴作品音乐内涵感受的教育
中外数据新闻编辑流程比较研究
各国税制结构与我国的比较研究
资产减值新旧会计准则比较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