卢映春
教学活动是师生双边互动交流的动态生成过程,其中教师是主导,学生是主体。教学效率的高低,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学生的参与程度。尤其是在新课程改革的背景下,作为在教学活动中处于主导地位的教师,更应注重培养学生的主体参与意识,千方百计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求知欲望,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那么,在政治课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主体参与意识,结合多年来的教学实践,我从以下几方面着手。
一、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激发学生的主体参与意识
爱因斯坦说:"兴趣是最好的老师。"长期的教学实践证明,没有学习兴趣,就没有学习的自觉性,更不能激发学生的主体参与意识,也没有学习的智慧和灵感。因此,在教学活动中,教师一定要重视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运用激励机制和激励评价,激发和培养学生学习的兴趣和愿望,唤起学生的主体意识。
激发学生的心智和兴趣,教师要通过多种途径优化外部条件,激发学生的内在驱动力量,使学生聪明才智和潜力得到更好的发挥,以满足学生求新、求异、求奇的心理渴望。在教学中,教师可根据政治课教学内容并结合社会热点问题和身边的生活事例,采取形式多样的教学手段和教学方法,还可结合教材设计种种机会,将课堂搬入社会。
二、热点透视,激发学生学习的主动性
思想政治课理论性较强,许多理论观点都通过实例来说明,和当今的社会热点问题和身边的生活事例结合起来,并做出深刻的分析,可有效地将课堂搬入社会,将社会融入课堂,激发学生的主动性,使学生潜能得以发挥。例如,在揭批"法轮功"问题,有的同学能运用"宗教信仰自由政策"的原理,指出"法轮功"根本不是宗教,而是宣传推行封建迷信,是有政治目的的反动组织。分析出"法轮功"以气功、健身活动为幌子,掩盖其反科学、反社会、反人类、反政府的邪恶本质,并进一步阐述取缔"法轮功"的意义。这样既引导学生关注社会,增强学生的责任感和使命感,又强化了思想政治课的德育功能。
三、故事讲述,激活学生学习的趣味性
爱因斯坦说:"兴趣是最好的老师。"长期的教学实践证明,没有学习兴趣,就没有学习的自觉性,更不能激发学生学习的主体参与意识,也没有学生的智慧和灵感。讲故事、听故事是学生喜闻乐道的,教材中有很多例证,可让学生复述出来,并明白相关的知识、道理,还可结合生活中所遇到的事例说出来,既培养学生的口语表达能力,又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
四、课堂引发研讨,激起争论,调动学生学习的参与性
青少年的一个心理特点就是好奇心强,争强好胜。教师在教学中提出一个问题,引发争论,组织学生进行讨论或辩论,这是调动学生积极参与,使课堂气氛活跃起来的很好方法。
问题往往在讨论中越辩越明,讨论可引发学生深入思考,使学生在原有基础上产生新的认识和看法。组织讨论可采取同桌或小组或全班讨论的形式。通常在学生自主探究基础上再进行协作讨论更好(即先给每个学生独立思考、探究问题的时间,然后再进行协作讨论),这种讨论使每个学生都积极参与进来,能促进学生相互间的信息和情感交流,有利于思维的撞击和智慧火花的迸发,能最大限度地挖掘学生的潜能,培养学生的能力。
课堂教学中根据教学内容组织学生辩论又是使课堂气氛活跃起来的一个亮点。在讨论的基础上再进行辩论,会使学生感到思想政治课有时候并不枯燥,反而魅力无穷。我在思想政治课教学中,结合教学内容,曾经适时组织学生开展了以"市场交易要不要讲诚信"、"经济发展会不会导致环境破坏"等为主题的辩论,效果还不错。辩论双方在老师的指导下,经过精心准备,信心十足。辩论时双方唇枪舌战,据理力争,课堂气氛紧张、精彩、活跃,学生们都处于一种自觉、主动、热情的学习状态,辩论结束后,许多同学还感到意犹未尽,要求老师以后多开展这样的教学活动。
五、鼓励学生质疑,提高参与深度
常言道:"学起于思,思源于疑。"疑是思维的起点,也是思维的动力,是打开知识大门的钥匙。爱因斯坦也曾说过:"提出一个问题往往比解决一个问题更重要。"没有问题意识的学生,在学习上只会盲目从众,被动吸收。学生思索了才会提出问题,问题提得好说明思维深刻。人的创造潜能往往就是在排疑解难的过程中被激发出来的,同时学生由于享受到创造的快乐,其学习兴趣得到有效强化,从而构成一个积极参与的学习环境。所以,能发现、提出问题,并在分析问题中解决问题,正是学生主体参与的充分体现。目前,课堂教学中,提问权主要还在教师手中,"我问你答"成为一贯的模式。要改变这种状况,教师必须转变教学观念,把提问权还给学生,让学生问老师、问同学、问自己,并且提倡通过自主探究、合作学习来答疑。因为质疑问难,自己尝试解决,这是学生更深入参与教学活动的表现。
总之,在政治课教学中,主体性是学生参与意识的基础,趣味性是学生参与意识的动力,参与性是学生参与意识的环节,积极性是学生参与意识的要素。只有注重培养学生主体参与意识,使学生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体、学习的主人,才会促成学生的不断进步和不断完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