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古诗文翻译中的常见错误分析

2014-08-02 21:50雷志芳
课程教育研究·下 2014年1期
关键词:训诂学翻译

雷志芳

【摘要】在高中古诗文翻译中,有些教师经常犯一些知识性错误。常见错误主要有两类:一是把词的兼类现象误解成了词类活用,二是因缺少训诂学等方面的知识和方法而误解某些词语或句子。本文对在工作中发现的这样一些典型错误进行了纠正和分析。

【关键词】翻译 词的兼类 词类活用 名词动用 训诂学

【中图分类号】G633.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4)1-0023-02

笔者在工作中发现,很多中学语文教师在古诗文翻译中经常出现一些知识性错误,而且这些错误还惊人的一致,并且与市面上流行的、学生集体使用的教辅资料也惊人的一致,问题可谓很严重。笔者列举了其中的一些典型错误,并对错误原因进行了分析,希望引起某些同行的注意。

一、把词的兼类现象误解成了词类活用

下面9个例句中的加点词都是典型的兼类词,在例句中都是动词,可是很多教师和市面上几乎所有教辅资料都理解成了词类活用。

1.冬雷震震夏雨雪。(《上邪》)

误:名词用作动词,落下。

正:动词,下雨。

2.填然鼓之,兵刃既接。(《孟子·寡人之于国也》)

误:名词用作动词,击鼓进攻。

正:动词,击鼓。

3.五亩之宅,树之以桑,五十者可以衣帛矣。(《孟子·寡人之于国也》)

误:名词用作动词,栽种。

正:动词,栽种。

4.五亩之宅,树之以桑,五十者可以衣帛矣。(《孟子·寡人之于国也》)

误:名词用作动词,穿衣。

正:动词,穿衣。

5.然而不王者,未之有也。(《孟子·寡人之于国也》)

误:名词用作动词,称王。

正:动词,称王,统治天下。

6.左右欲刃相如。(《史记·廉颇蔺相如列传》)

误:名词用作动词,用刀杀。

正:动词,杀。

7.范增数目项王。(《史记·鸿门宴》)

误:名词用作动词,以目示意。

正:动词,用目示意。

8.吾师道也,夫庸知其年之先后生于吾乎?(韩愈《师说》)

误:名词用作动词,学习。

正:动词,学习。

9.六王毕,四海一。(杜牧《阿房宫赋》)

误:数词用作动词,统一。

正:动词,统一。

10.朝歌夜弦,为秦宫人。(杜牧《阿房宫赋》)

误:名词用作动词,歌唱。

正:动词,歌唱。

11.深山中则四月花。(《梦溪笔谈·采草药》)

误:名词用作动词,开花。

正:动词,开花。

12.乳二世,先妣抚之甚厚。(归有光《项脊轩志》)

误:名词用作动词,哺乳。

正:动词,哺乳,喂奶。

13.买五人之脰而函之。(张溥《五人墓碑记》)

误:名词用作动词,用木匣装。

正:动词,用匣子装。

为什么会出现这些知识性错误呢?原因是部分教师缺乏基本的古汉语常识,没有弄懂古汉语语法,并且不愿翻阅古汉语工具书。

我们首先分析一下词类活用和词的兼类。

词类活用是指某些词可以按照一定的语言习惯灵活运用,在句中临时改变它的基本功能。如《荀子·劝学》:"假舟楫者,非能水也,而绝江河"中的"水"本是名词,但在这里临时改变词性充当动词,作谓语,翻译成"游泳"。词类活用主要有使动用法、意动用法、名词用作动词等。现代汉语里也有这种活用现象,如"铁了心""比阿Q还阿Q"。

词的兼类是指某些词具有两类或两类以上词的功能和意义的语言现象。也就是说,兼类词在不同的场合(不是同时)具备(不是临时)不同词类的特点。兼类词多表现为兼属动词和名词、兼属名词和形容词、兼属动词和形容词等。这种现象在各种语言中是普遍存在的,在古代汉语和现代汉语中也是普遍存在的。兼类从本质上说属于语义引申,是通过对一个已有的语言符号的意义进行扩展,从而表示与其相关的另一个意义。兼类提高了语言符号的使用效率,也使语言符号更易掌握。上文13个例句所涉及到的13个词都是典型的兼类词。

词的兼类和活用区别明显。前者词义是持久的,使用范围普遍,使用频率较高、稳定性强;后者词义是临时的,使用范围是特定的,使用频率较低。

下面我们选择几例进行分析。

参考资料:

[1]郭锡良等主编.《古代汉语》.商务印书馆,1999年1月第1版

[2] 王力等主编.《古汉语常用字字典》.商务印书馆,2005年7月第4版

[3]陈复华等主编.《古代汉语词典》.商务印书馆,1998年12月第1版

猜你喜欢
训诂学翻译
论中国训诂学与经典阐释的确定性
训诂术语的比较分析
本科英语专业翻译教学改革与实用型翻译人才的培养
浅析跨文化交际
商务英语翻译在国际贸易中的重要性及其应用
小议翻译活动中的等值理论
试论晋东南地区方言古语词的训诂学价值
训诂学定义新论
论训诂学在大学语文教学之古诗文教学中的应用
训诂学与民族民俗文化研讨会暨中国训诂学研究会第九届理事会第二次会议召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