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健康的声音抒情

2014-08-02 19:49陈若华
艺术评鉴 2014年11期
关键词:声情并茂健康情感

陈若华

摘要:中华民族几千年的优秀历史文化,蕴育了丰富的独具风格的民族声乐,它是以歌唱的形态存在的音乐艺术。听众对歌曲的审美直接来源于歌唱者的演绎。因此,歌唱者的二度创作就显得尤为重要。要如何传“情”更是声乐艺术所追求的目标。

关键词:纯净 饱满 健康 情感 声情并茂

我国是一个历史悠久、地域宽广、拥有五十六个民族的文明古国,素有礼乐之邦之称。在数千年的历史长河中,音乐艺术有着极其辉煌的成就,是世界上少有的弦歌遍地、民声彻天的国家。我国的民族声乐艺术和世界上其他国家、民族的声乐艺术一样,最初都产生于人类生活的劳动、宗教、爱情、教育等方面,是人们赖以传情达意的音乐语言方式。

民族声乐是以歌唱形态存在的音乐艺术,它是以人声的歌唱作为音乐信息的载体来传递思想、表达情感的。歌唱是民族声乐得以流传、继承和发展的重要存在方式。戏曲、曲艺、民歌无论唱词和曲调,其风格特征都要在演唱中被人感知。因此必须用一定的演唱方法去体现,才不会失去它的原生韵味。这个“一定的演唱方法”就包括了声音和情感。声音是歌唱的技术,情感是歌唱的灵魂。要使歌唱者具备“一定的演唱方法”,笔者认为是声与情的完美结合,而最基础的是把握民族风格问题。我国的民族声乐风格体现在语言特有的吐字咬字及用气传情等方面。所以要学好民族声乐,应充分把握中国歌曲的特点,并赋予一定的情感表达,做到以健康的声音传情。

一、健康的声音是唱好歌曲的关键

何为“健康的声音”?笔者认为纯净而饱满的声音才是“健康的声音”。众所周知,人的身体只要稍有不适就会影响整个人的精神面貌,歌唱的声音也是如此,干净而没有瑕疵的声音才能令人赏心悦耳。我国传统的民族声乐对优美的歌声有着“珠圆玉润”、“发声必纯”、“余音缭绕”等审美观念。可见,“纯净而的声饱满的声音”对歌唱的重要性。那么怎样才能具备“纯净而饱满”的声音呢?这不是一朝一夕就能练就的,而是需要经过长期的训练,其中吐字和气息是基础。

(一)民族声乐中的吐字行腔

歌唱是一种特殊的语言表达方式,是用音乐化的语言来打动听众的心,即通过音调的抑扬顿挫把语言的含义表达出来。在这个过程中语词的清晰对歌唱表达起着重要的作用。“字正腔圆”才是演唱好歌曲的基础。我国传统民族声乐艺术历来就非常讲究歌唱的吐字咬字,而且由于中国文字和语言的独特性,“字正”、“腔圆”就显得尤为重要,这也是我国民间演唱特别是戏曲演唱的两个审美方面或者说是两个审美标准。它们之间的关系有“依字行腔”的说法。“字正”指的是字准、字真、字纯;“腔圆”指的是声音的圆润和腔调的婉转,即腔调圆润的审美追求。明朝的魏良辅在《曲律》中指出:“曲有三绝,字清为一绝,腔纯为一绝;板正为一绝”。可见“字正腔圆”的重要性。

“字正”要求演唱时做到咬字吐字清楚,即发音、声调准确。意大利歌唱家卡鲁索认为“清晰的吐字绝对不会对嗓子有害处,相反会使嗓音更完美、更集中、更柔和”。“若字不清,则音调虽和,但动人不易”(《乐府传声》)。因此,要做到字的发音准确方可获得“字正”的效果。咬字是利用唇、舌、牙等的运动把字音发清楚;吐字指的是把歌曲中的每一个字运用正确的发声方法清晰而又准确地演唱出来。歌唱中的吐字咬字不同于生活中的说话,说话时一字一句说清楚便可以,字的用气非常微弱,但歌唱不这么简单,它要求有一定量的吐字力度。我国传统声乐中有一套“念”字的经验,将字分为“字头、字腹、字尾”或是“出字、引长、收尾”的过程,即要准字头、延长字腹、收清字尾,严格要求吐字咬字。“字头”为阻气的子音,由喉、牙、齿、舌、唇这“五音”发出。五音操作要灵活有力,短促敏捷,否则吐字不清,造成“音包字”。字腹为可延长的母音。如果字头的发音为“咬字”,那么字腹的发声延伸(包括字尾收声)则为吐字。要使母音发得准确,必须按照开、齐、撮、合这“四呼”的吐字方法。开,用力于喉;齐,用力于齿;撮,用力于唇;合,用力于口。只有掌握了“五音”“四呼”,了解了每个字有哪些音素组成,每个音素在音节中的作用,同时把声韵母拼成一个完整的子音,字头字腹字尾咬得清楚,但不能咬得过死过硬,要注意字的圆润连贯,这样才能掌握好咬字吐字的技巧。

掌握了“字正”还要求得“腔圆”,即演唱声音要圆润强调婉转。声音的圆润、优美是与咬字吐字分不开的,有了正确的咬字吐字方法才能正确的发声,反之,有了正确的发声方法,咬字吐字才能准确清晰,只有这样,在演唱中既做到咬字吐字清晰又注重声音优美圆润,才能使歌曲更具感染力。而腔调的婉转和腔圆是紧密相连的,要有真情意切才能做到腔调婉转,优美动人,即变化多样的咬字要使腔调圆润优美必须有情。课件字、声、腔是相互影响,相互推动的。我们要“以字带声”、“以声润字”、“字正腔圆”,歌声才能优美动听。

(二)民族声乐中的呼吸技巧

歌唱是呼吸的艺术,呼吸是歌唱的基础,是歌唱发声的原动力,是多种声音技巧的能源,其本身也是重要的表情手段。歌唱中各种情绪变化都与气息的正确运用和控制分不开。没有气息就不可能发声,没有正确的控制呼吸的方法和能力,就无法唱好歌。这就是歌唱中气息的重要所在。

因此,我们要学会正确地运用呼吸,合理地调整和使用声带的张力,学会有效地控制呼吸,运用横膈膜的支持作用,将吸入的气息根据时值长短,音调高低,力度强弱有控制的呼出,使呼吸真正成为歌唱发声的动力。早在一千多年前,唐朝《乐府杂录》中就有:“善歌者,必先调其气,氤氲自脐间出,至喉乃噫其词,即分抗坠之意,既得其求,即可致遏云响谷之妙也。”这是我国古代歌唱家在长期的艺术实践工作中总结出来的科学的发声方法和宝贵经验。

怎样运用好气息呢?中国戏曲演唱中有段行话:“唱要一条线,不要一大片。唱若一条线,音则清、整、稳、元,否则便噪、乱、散、浅”。可见良好的气息是歌唱中的关键。因为气息是歌唱艺术的能源,有了气才有音的强弱、节奏的长短、音的高低、音色的变化和情感的表达。故《乐府杂录》中“善歌者必先调其气”,所谓的“调”就是歌唱前的准备工作,良好的歌唱状态和放松。做到了这些才能驾驭运用呼吸支持下的发声,使气从“脐间出”,即小腹收缩送出,经由喉部声带发出声音,这种声音便具有“遏云响谷之妙”的威力。

在运用好气息的同时,我们还要学会对气息加以控制。“至喉乃噫其词”就是说气息的控制和调剂,这一过程是通过声带而发出声音的。因为有声有色的歌唱,需要字字摹神、方知其妙。从行腔的高亢直冲霄汉到悲愤泣诉、缠绵感人的歌唱,无不体现了歌唱者在歌唱时所运用的气息控制和技巧。歌唱者要想能很好地控制气息,必须做到两方面:贮藏和使用。吸入的气息要适量,不能太多,更要善于贮藏,在歌唱时要控制住气息,节省用气。假使一个长的乐句,在开始的时候用气过多,那么在唱到最后时气就会不够用,声音也会虚弱无力。歌唱时气息控制不好或声带闭合不好,还会出现“漏气”现象,无法做到“声出气不出”。这样不仅浪费了气息,音色不明亮圆润,共鸣也不会好。戏曲演唱中所讲的“气口”就是指歌唱状态下气息的正常使用和控制,在不同地方使用可以收到不同的艺术效果,一般来说是为了保证每个乐句的完整性。而“换气”本身也是一种技巧,对歌唱者来说,换不好气,也就唱不好歌。一般都要求换气平稳,即使是“偷气”,在外形上也要不被人察觉,目的也是为了表现音乐的连贯性和完整性。此外,歌唱的呼吸还要根据音的高低、强弱、起伏的不同变化而调节好气息的大小。

正确的吐字咬字使声音纯净、清晰;良好的呼吸机巧使声音饱满、圆润。在歌唱中我们要做到“字声并重”,吐字清晰、语言生动、行腔圆润、腔随字转,使歌唱中的呼吸、发声、共鸣转化为特殊的审美功能,只有这样才能保证有健康的声音。

二、以健康的声音抒情以达到声情并茂——这是歌唱的最终目的

音乐是情感的艺术。声音的艺术魅力与美感效果取决于声乐的情感表现。有人把节奏比作音乐作品的“骨骼”、把旋律比作“肌肉”、把情感比作“灵魂”,笔者认为这种比喻恰如其分。音乐作品如果缺少了“灵魂”,只能是音符的堆积,毫无欣赏价值可言,更别提美感了。《乐记》中“凡音之起,由人心生也。”“人心”就是指人的感情,说明歌唱是情感而发,歌声是一种心的歌声,一种寄寓了真切情感的心声。这也就是指声情并茂,声与情要完美结合在一起,才是真正的歌唱艺术。所以,声与情两者缺一不可,两者相辅相成,相互推动。只有将声与情结合在一起,以健康的声音抒情,歌唱才能有血有肉,感人肺腑,动人心弦。

(一)以声传情

“声”指歌唱中的技术。

声乐艺术的表现手段是演唱,演唱者通过训练有素的声音传达作品及自己的思想。声音是情感传达的载体,情感则是声乐艺术索要表达的目的,所以,歌唱者必须掌握良好的歌唱技巧,在演唱中通过美好的声音,把歌曲蕴涵的“情”表达出来,从而打动听众的心,引起情感的共鸣。

声乐艺术是表演的艺术,以声传情的表达要求歌唱者应准确把握歌曲的内容和思想感情,要善于准确理解分析声乐作品的时代背景、体裁、题材、风格特征、曲式结构等等,领悟其内涵。这样才能把作品的内容和思想感情准确地传达给观众。每一位歌唱者都希望自己能唱好每首歌曲,发挥出自己最好的水平,从而打动每一位听众。然而在实践中却往往不能如愿。通常我们看到这样的情景:一些歌唱者,本身具有很好的嗓音条件,也有正确娴熟的演唱技巧,但是演唱的作品且让人感到索然无味,像杯白开水,感染不了人,难以给人留下深刻的印象。其中原因就在于歌唱者在演唱中重声不重情,使歌唱艺术失去了它的“灵魂”。为此,歌唱者要以声音为桥梁,以情感为目的,以声传情。

(二)以情带声

“情”指歌唱的情感。

歌唱发声的技术是为歌唱的内容服务的,经科学的歌唱声音本身就具有丰富的艺术性。作为歌唱艺术,歌唱的内容以及所要表达的情感、情绪、情景等才是歌唱的实质。所以我们在演唱中要以情带声,完美地表达歌曲的思想感情。

声音也是歌唱的基础,无论声音是否美妙,声音总是歌唱存在的先决条件,“情”只有建立在物质的声音基础之上才可能表达出内容。情感依附于歌唱的声音基础,通过优美的声音表现丰富的情感。有声无情,虽然缺少了歌唱的重要内容,但我们尚能听到声音,感受到些许人声的艺术美。有情无声或有情少声,我们拿什么去传达作品的情感呢?“用你的心儿去歌唱。”这是已故德国歌唱家汉姆波尔说的。此话的内在含义无疑是指要有感情地去歌唱。她还说:“如果有人问我歌唱艺术的含义是什么,我不会从声乐技巧的角度去说明,我要说那是感动听众的才能。如果歌唱者仅仅是把音给唱出来,那么充其量只不过是一位技工匠人而已。”她所说的“感动听众的才能”在这里是指对歌唱内容、思想感情的理解、感受、想象和表达的能力。对作品的理解越深刻,感受就越强烈,感受越强烈,想象力则越丰富,想象力越丰富,那么表达的能力就越强。可见,真是的情感能给歌声带来激情和色彩,所以我们在演唱时一定要“用心儿去唱”。

此外,以情带声还表现在对不同风格、不同类型的歌曲做不同的处理。即作品的思想内容、情感深度需要相符合的声音来体现,这就需要做音色、气息等方面的调整,形成符合情感表达的需要。如不能用华丽的声音演唱悲歌;不能用沉重的声音演唱颂歌。这个意义上的情就不是单纯地指歌曲的内容,而是更广泛的对“美”的情感的表现要求。以情带声,歌唱者还要加强歌唱的修养,除有关歌唱方面的技术和技巧之外,还要文化修养和艺术修养,使歌唱更具魅力。

(三)声情并茂

以声传情是声乐艺术的根本目的,以情带声是实现这个根本目的的最佳途径。只有声音没有真实情感的表现是机械的、缺乏生命力的,也是没有艺术感染力的。反之,即使有很深很丰富的情感,没有优美的声音依托,根本就谈不上声乐艺术。声音是情感表现的手段,声乐训练的技术目的都是为了建立表达情感的必要手段,是保证情感表达的可能性。可以说声与情向来是歌唱中血肉相连的两方面,与发声吐字咬字和内容的表达构成歌唱的整体,不可分割。曲子写得好,还要靠歌唱者唱得好,才能激发起听众强烈的共鸣。美好的歌唱应该是感情真挚,语言形象准确,技巧方法运用自如,成为多种因素融合一体的扣人心弦的完美艺术作品。因此,在民族声乐演唱中,一方面完美要重视声音素质的训练,架好情感传递的桥梁,准确表达和传递歌曲的内容和思想情感,以声传情。另一方面,在演唱中以深厚的感情带动声音,是声音更加优美圆润。只有哦这样,才能使自己的演唱富于强烈的感染力,具有较高的艺术水平,达到歌唱中最理想的境界即“声情并茂”。

三、结语

歌唱者要创造出感人的艺术形象,就必须具备训练有素的声音,必须把握好歌唱时的情感表现。除此之外,演唱者还应具备良好的心里素质和对音乐的感知能力及丰富的想象力,努力提高艺术修养,运用高超的技术和技巧,用自己真是的艺术情感去塑造生动的音乐形象,达到艺术作品应具有的美的感染、美的熏陶、美的启迪、美的教育,真正做到以健康的声音抒情,最终实现“声情并茂”的歌唱目的。

参考文献:

[1]李晓贰.民族声乐演唱艺术[M].长沙:湖南文艺出版社,2003.

[2]余笃刚.声乐语言艺术[M].长沙:湖南文艺出版社,2000.

猜你喜欢
声情并茂健康情感
如何在情感中自我成长,保持独立
失落的情感
情感
如何在情感中自我成长,保持独立
浅谈在民族声乐演唱中的“声情并茂”
声乐演唱中如何做到“声情并茂”
健康购药指导平台的开发研究
优化体育教学促进学生健康成长的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