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金融宏观审慎监管工具研究

2014-08-02 05:52:14陈敏娟
现代商贸工业 2014年12期
关键词:周期性宏观金融机构

陈敏娟

摘 要:为了维护经济金融的稳定,防范系统性金融风险,各界普遍达成应引入宏观审慎监管的共识,宏观审慎监管工具作为宏观审慎监管机制的重要载体,其研究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从横向、纵向两个维度介绍宏观审慎监管工具,最后探讨中国宏观审慎监管政策工具的运用。

关键词:宏观审慎;工具

中图分类号:F8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3198(2014)12010103

宏观审慎监管工具作为宏观审慎监管机制的重要载体,其研究与开发已经成为学界重要的研究领域,而且宏观审慎监管目标的实现和不同监管主体之间的联结有赖于监管工具,因此宏观审慎监管工具在整个监管框架中是至关重要的。随着大量的监管工具不断投入实际运用,以及在监管改革的推动下,宏观审慎监管框架在世界范围内不断得到充实和完善。维护金融系统稳定,防范系统性风险在时间和空间维度上的延伸和深化,是引入宏观审慎监管的最重要和最终目标,相对应的,作为其监管工具,整体上来说,是致力于系统性风险的测量和化解,由于金融系统的具有顺周期性的特征,监管工具也要随之兼顾逆周期性。在宏观审慎监管工具的具体运用过程中,必须依赖于微观基础,并充分考虑作用对象的现实基础。无论新旧监管原则,资本监管都是最重要的支柱之一,但是新的监管原则,除了需运用到传统的监管工具之外,还要运用到针对宏观经济环境等方面的政策工具,以起到配合的作用。因此,考虑到现实微观基础的不同以及整个经济环境的变迁,部分宏观审慎工具可由原有微观审慎工具演变而来,而更多的是需要对其进行重新设计。

由于宏观审慎监管从概念的提出到走入实践运用时间较短,对宏观审慎监管的认识存在不足,从全球金融体系委员会(CGFS)进行的“中央银行使用宏观审慎政策工具”问卷来看,大部分国家央行对宏观审慎政策工具的理解较宽泛。一部分央行认为宏观审慎政策工具是针对系统性风险的影响以及专门作用于系统重要金融机构的政策工具,一部分中央银行在宏观审慎政策工具中引入微观审慎监管工具以降低系统性风险。还有一部分中央银行将维护金融体系稳定的货币政策引入到宏观审慎政策措施中。

宏观审慎监管可从横向维度与纵向维度两个方面防范风险,纵向维度监管是指在时间维度上防范风险的累积,可以通过逆周期资本监管来缓释经济周期波动带来的风险。横向维度监管是指在空间维度上维护宏观金融稳定,重点是维护系统重要性金融机构的监管,并配合定性的制度措施。然后在此基础上提出可供选择的符合中国国情的宏观审慎监管工具。

1 纵向维度监管工具

由于风险在经济周期波动过程中,也会表现出周期性波动且具备顺周期性,化解顺周期性,特别是金融机构和金融行为的顺周期性,就成为宏观审慎监管框架的关注重点。为平滑经济周期波动对信贷和机构资本带来的冲击,宏观审慎监管工具具有逆风向而动的特点。逆周期表现在实际操作中,可在经济上升期,信贷规模扩张时,增加准备金计提作为缓冲,在经济下行期,降低准备金计提,扩大信贷投放,从而在整个周期中,在上升期控制风险积累,在下行期,为经济复苏提供资金支持,从而可降低金融系统顺周期性对经济周波动的冲击。在具体的监管工具的设置上,有以下几个方面。

1.1 留存资本缓冲

留存资本缓冲是指银行为抵御经济下行可能产生的损失,在压力情形之外,持有高于最低资本要求的超额资本。此次“次贷危机”引起的国际金融危机,淋漓尽致地暴露出了银行损失会严重蚕食资本的严峻事实。当银行出现大面积的贷款损失时,银行难以从资本市场筹集到资金,面对数量有限的资金,银行就会出现惜贷的现象,资本实力弱而又急需资金的中小企业首当其冲被排除在贷款门槛之外,无疑进一步加剧了实体经济的恶化。而在经济向好的年份增加一定比例的缓冲资本,虽然起不到根本性的趋势作用,但是至少可以让银行在差的年份中,挺过最糟糕的时段,确保金融体系的稳健,防止出现“银行出现大面积损失——紧缩信贷——损失进一步加剧——进一步紧缩信贷”的恶性循环,同时还可降低资本监管的顺周期性。由于增强单家机构的稳健性又是留存资本缓冲的首要目标,所以使留存资本缓冲成为兼具微观审慎和宏观审慎的政策工具。

当银行达到最低资本要求,而未达到留存资本缓冲时,可通过资本市场筹集资本,如果不行,就必须通过强制性利润分配弥补资本,银行可通过减少收益分配方式重建资本缓冲,当资本水平约接近最低资本要求,即银行留存资本越低,利润的留存比率越高,以补充资本。

1.2 逆周期资本缓冲

为了确保银行宏观金融环境运行的稳健,银行部门的资本要求要结合宏观金融环境因素变化,据此巴塞尔协议Ⅲ还提出了逆周期资本缓冲要求。与留存资本缓冲一样,逆周期资本缓冲同样是为降低资本要求的顺周期性、熨平经济周期的过度波动而设立的;但是与留存资本缓冲不同的是,逆周期资本缓冲机制中的资本计提比例不是固定不变,而是可以根据信贷扩张而做出动态的调整。其核心思想是将信贷/GDP指标(即GAP)转化为逆周期资本计提比例:在整个经济信贷规模过度增长时,金融机构提高额外资本计提比例,确保经济下行期有足够的资本使用。根据西班牙使用逆周期资本缓冲的经验以及众多学者对世界主要金融大国的实证分析发现,信贷/GDP指标比纯粹的GDP增长率更有针对性,更能有效的预测金融危机。

关于逆周期缓冲资本的具体操作过程,巴塞尔委员会的建议如下:根据历史数据计算出信贷/GDP的长期趋势值的偏离度,并设定偏离度的最高值和最低值,大于最高值(10%),则取最高值,小于最低值(2%),则无需计提,介于最高值和最低值之间,则随偏离度线性变化。

巴塞尔委员只是建议引入逆周期资本缓冲,具体实施或者不实施可由各国的具体情况而定。但是逆周期资本缓冲的实施过程中需要遵循几个原则:一是逆周期资本缓冲的目的是防范系统性金融风险,监管者有必要保持目标的单纯性,并对公众阐释指标的真正涵义;二是其实施机制应有较强的灵活性,把规则行事和相机行事有机结合起来;三是对于国际银行集团而言,该指标的设定应因国而异,根据东道国的周期差异,制定不同的逆周期资本要求。

1.3 其他纵向维度监管工具

逆周期资本缓冲制度已通过各国实践检验成为重要的宏观审慎监管工具,除此之外,巴塞尔委员会及相关学者还提出了动态杠杆率、前瞻性拔备制度以及期限错配监管等监管工具。

(1)逆周期的动态杠杆率限制。

杠杆率是资本与总资产的比率或这一比率的倒数,它是兼具宏观审慎和微观审慎目标的监管工具。根据历史经验,在经济发热阶段,高资产价值伴随过高的杠杆率,在经济过冷阶段,则出现低资产价值下的低杠杆率,适度限制杠杆率,有利于防止金融机构资产负债表的过度膨胀或冷缩,防范系统性风险的扩散。对于杠杆率的限制,包含了两层含义,一是对杠杆率的计算法则,即分子分母的内容范畴,巴塞尔委员会建议在对总资本和有形普通股进行可行性研究之后,按照新的资本定义的一级资本作为杠杆率的分子,而将调整后的表内外资产总额作为杠杆率的分母计算。二是杠杆率本身的最低监管标准,结合新资本协议的净扣规则以及动态处理设定一个杠杆率的下限,从而缓解其顺周期性。

(2)会计准则中的动态拔备制度。

为控制信贷业务风险,银行业的会计准则要求计提贷款损失准备,但该项制度却对金融系统的顺周期性有推波助澜的作用,即该项贷款损失准备的计提也存在顺周期性。而宏观审慎监管部分是基于此提出来的,拥有缓解这种顺周期性监管工具。有鉴于此,巴塞尔银行监管委员会(2009)提出了前瞻性的动态拨备制度,并建立了相应的预期损失测算模型,从而可以损失为发生之前,在预期损失基础上进行计提拨备,优化了之前的已发生损失基础上的计提拨备。动态拨备制度,在经济上行期,要求银行多计提贷款损失拨备,增强风险抵御能力,在经济下行期,降低对贷款损失拨备的计提,释放更多的信贷资金,西班牙已经率先实行了此种拨备制度。

该动态拨备制度贷款潜在损失的计算,历史数据是其基础,完善的信息披露制度是其支撑,获取及时、准确和全面的信息是动态拨备制度的关键。从目前各国金融监管的理论发展和实践来看,建立标准化的动态拨备制度还需较长时间。

(3)资产负债表期限错配监管。

从时间维度的角度来看,银行资产负债表的期限错配不仅存在流动性风险、利率风险隐患,期限错配集中到一个时点时,还会增加系统性风险产生的发生概率,同时这种错配本身也具有一定程度的顺周期性。在经济好的阶段,错配的风险被弱化和掩盖了,一旦经济下行,期限错配的风险就会集中爆发出来。缓解顺周期性的方法可从资本流动性和融资估计两个角度分析,在资本流动性方面,可根据经济周期的不同阶段适当性地调整银行资本要求,在上行期提高流动性水平,在下行期可适当降低流动性水平。Perroti& Suarez(2009)还建议通过建立银行期限错配程度计算指标,动态调整银行资本流动性要求。根据这个指标来随时间调整银行流动性资本要求。在融资估价方面,应将短期激励与长期激励相结合,Brunnermeier等(2009)将未来现金流折成现值作为融资估值基础,从而对银行的长期融资渠道产生激励,化解短期行为,最终缓解银行的变现压力。

2 横向维度监管工具

对于横向维度,系统性风险表现为空间分布与集聚,对系统性风险的分析,需要对金融机构进行风险测量和防范。而系统重要性金融机构的监管,已成为金融监管当局和学界公认的逆周期监管工具。除此之外,宏观审慎横线监管工具还有:金融机构保险制度、审慎性薪酬激励机制等都可以发挥一定的监管作用。

2.1 系统重要性金融机构的监管工具

系统重要性金融机构对金融体系有重要的影响,而且不同系统重要性金融机构的影响也是存在差异的,金融行业经营信用的特殊性,金融机构之间存在系统相关性,对于一些系统重要性金融机构,对金融体系的系统性影响可能在经济周期的任何时候都会存在,应根据个体机构对系统性风险的贡献调整审慎工具(Borio,2003;Acharya& Richardson,2009)。宏观审慎横线维度监管焦点是关于系统性风险在金融机构之间的分布,而关键问题是如何应对金融机构的系统性影响和共同风险敞口。系统重要金融机构对系统风险的贡献较大,应接受与其风险程度相匹配的监管要求,可从两个角度入手,一是降低破产概率,二是降低系统相关性。首先,根据系统重要金融机构对系统风险的贡献度,增加一项与其相应的附加资本要求(Brunnermeier et al.,2009; Squam Lake,2009)。这样提高整个金融系统的抗风险能力的同时,也可降低了金融机构系统范围损失。其次,由于不同类型金融机构的系统相关性差异,可将金融机构的类型与宏观审慎监管种类相匹配,使其监管更具有针对性。一种思路是根据风险溢出效应,将系统重要性金融机构分为四类,然后结合相对应的监管方式实行宏观审慎监管。

此外,通过增加SIFIs额外流动性资本要求,可为贷款人流动性提供保险,使银行间的关键贷款人对流动性冲击承受力增强,提高了流动性。Wagner(2009)提出了差异性的资本要求,有较高专业程度的金融机构降低资本要求,相反,对专业化程度低、与他机构经营雷同的金融机构提高资本要求,以激励金融体系的多样化。

关于降低系统相关性,可采取隔离手段降低业务之间的相关度,美国的沃尔克规则是通过约束银行自营交易对私募股权基金和对冲基金的投资来降低系统相关性的。Kay(2009)认为要降低危机时期关键银行业务的传染性,应将自营交易和核心支付活动与银行的其他业务相隔离。

2.2 其他横向维度监管措施

从机制上来看,金融机构还存在不稳定因素在监管体系之外,可以通过建立多层次保障性和审慎性的监管制度来完善监管体系,促使金融机构发挥其应有的作用。

一是金融机构审慎性薪酬激励机制。金融机构的薪酬激励机制加剧了金融部门的顺周期性,目前世界上大多金融机构的薪酬制度采取的是与利润挂钩,而未考虑中长期风险,导致效益好的时候大量支付奖金,不仅降低了金融机构抗风险资本,也是对金融机构冒险的鼓励,大型金融企业的这种薪酬机制被认为是此次金融危机的原因之一。所以金融机构应执行稳健的薪酬分红政策,短期利润分配和中长期风险相结合,将利润薪酬奖励与业绩和经营风险相挂钩,降低顺周期性,加强金融机构的自我资本累积能力,促进金融机构的薪酬管理规范化,以应对经济的周期性波动。同时推行薪酬管理的公开透明、内部监督和外部监管以及薪酬的延期支付制度。

二是金融机构保险制度。金融保险制度可以化解系统性风险压力,缓解危机深化,可以对资本损失和流动性购买保险。Kashyap et al.(2008)认为:购买金融资本保险优于加收银行资本,银行可以在面对危机时获得支付,可弥补银行总资本的不足。Acharya and Richardson认为:应市场机制和监管相结合,银行从私人部门购买保险,银行受到市场机制约束,可更准确对风险定价,在面对危机时,可将保险公司的赔付和政府的救助基金相结合,既可增加化解危机的能力,又可约束银行的道德风险。Perotti and Surez(2009)的观点认为,银行应向监管部门支付流动性保险费用,流动性保险费用的大小由其在短期批发融资中负债大小以及期限长短加权决定。

3 中国宏观审慎监管政策工具的运用

相对于微观审慎监管监管,宏观审慎监管在化解系统性风险方面有较大优势,可以通过逆周期资本监管应对金融机构的顺周期性,逆周期监管要求资本监管标准要根据经济周期的变化而调整,从资本数量的标准来看,在经济上行期,金融机构需要多计提资本以储蓄实力应对可能的经济危机。在经济下行期,则采取放松监管标准,使金融机构释放更多资本刺激投资,加快经济复苏。从资本质量的标准来看,在经济上行期,提高核心资本充足率,在经济下行期,则降低核心资本充足率,并且适当扩大资本范畴,允许附属资本以弥补金融机构资本。我国对于宏观审慎监管政策工具的运用,还处于起步阶段,银监会公布的《商业银行资本充足率监督检查指引》一定程度上反映了资本监管提前预防、最大限度覆盖银行所面临的风险资本的思想。

扩展宏观审慎监管政策,可将目前银行实行的动态拨备制度扩展到整个金融领域,对整个金融行业实行相应的资本监管要求,确保系统重要性金融机构可以获得有效监管。动态拨备计提拨备使用的统计模型是以长期预期贷款损失作为拨备计提的基础依据,可以约束信贷的盲目扩张,缓和经济周期波动冲击。

自“次贷危机”后,巴塞尔委员会及各国政府都对金融监管进行了相应改革,制定出了新的银行资本充足率,这些相应的监管思路值得中国监管部门学习,中国监管者们也可以在中国推行逆周期监管和动态拨备制度,完善中国的逆周期资本监管框架,并逐步推行到整个金融行业。金融监管的有效性有赖于数据质量的高低,建立中国的宏观经济和金融数据的搜集、处理与分析工作,准确、及时和全面汇总和分析宏观金融形势。以此为基础,不断开发出符合中国国情而且简便有效的宏观审慎监管工具。

参考文献

[1]郭田勇.后危机时代中国金融宏观审慎监管问题[J].西部论丛,2010,(5).

[2]陈雨露,马勇.宏观审慎监管:目标、工具与相关制度安排[J].经济理论与经济管理,2012,(3):5.

[3]刘志洋.中国构建宏观审慎监管体系的探讨[J].经济纵横,2012,(3).

猜你喜欢
周期性宏观金融机构
改革是化解中小金融机构风险的重要途径
华人时刊(2023年15期)2023-09-27 09:05:02
数列中的周期性和模周期性
中等数学(2019年5期)2019-08-30 03:52:20
金融机构共商共建“一带一路”
中国外汇(2019年10期)2019-08-27 01:58:06
一类整数递推数列的周期性
中等数学(2018年12期)2018-02-16 07:48:40
资金结算中心:集团公司的金融机构
商周刊(2017年26期)2017-04-25 08:13:06
宏观与政策
基于扩频码周期性的单通道直扩通信半盲分离抗干扰算法
宏观
河南电力(2016年5期)2016-02-06 02:11:23
宏观
解决小微金融机构的风控难题
创业家(2015年6期)2015-02-27 07:53:3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