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蒙古鄂温克族民间音乐的保护与传承

2014-08-02 07:44鄂明晶
艺术评鉴 2014年4期
关键词:保护与传承民间音乐鄂温克

鄂明晶

摘要:鄂温克民间音乐包括民歌、舞蹈和民族器乐,它是鄂温克民族悠久的狩猎与游牧生活的反映,具有独特的民族艺术特色,但是随着社会的经济发展与变革,鄂温克民族音乐面临着生存危亡的境地,因此亟需采取积极有效的措施加以保护与传承。本文分析了当前内蒙古鄂温克民间音乐的保护与传承所存在的诸多问题,最后论述了如何保护和传承鄂温克族民间音乐的途径与措施。

关键词:鄂温克 民间音乐 保护与传承

生活在内蒙古这块辽阔大地上的鄂温克民族有着悠久的历史和文化艺术渊源。鄂温克族在游牧与狩猎生活中创造了璀璨的民间音乐,不同地域的鄂温克人因其历史、地理和人文因素的差异,其民间音乐也有着自己独特的艺术特点及其文化内涵,如鄂温克民歌就可以分为“扎恩达拉嘎”、“努该勒”、“萨满以若”等不同类型。生活在牧区和狩猎森林的鄂温克民族舞蹈《爱哈达喜楞舞》、《哲辉楞舞》,节奏欢快,动作有力,鄂温克人边歌边舞,具有着浓郁的鄂温克民族特色。鄂温克族能歌善舞,民间舞蹈种类繁多,如阿芽舞、斡日切舞、狩猎舞、伊堪舞等8种民族民间舞蹈,都各具艺术特色。尤其爱达哈喜楞、巴勒那德舞和聂那肯舞可以堪称狩猎文化的活化石。其民族乐器手鼓击打奏鸣乐器和口弦拨奏鸣乐器都构成了丰富多彩的民间音乐体系。然而这些鄂温克族创作中积淀下来的民族文化瑰宝,却没有得到很好的保护和传承,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和民族的大融合,这些鄂温克民族精神财富却在一天天趋于消亡。就是成立的一些非物质文化保护机构在保护工作中也存在着诸多问题。如果政府部门不采取有效的措施,那么这些具有民族精神的非物质文化遗产将会消亡殆尽。

一、鄂温克民间音乐的保护与传承存在的问题

鄂温克民间音乐分布在我国内蒙古自治区的呼伦贝尔市境内最多,其中鄂温克自治旗、根河市敖鲁古雅鄂温克民族乡、莫力达尔达瓦自治旗等地区都广泛传承着鄂温克传统民间音乐。鄂温克民间音乐渗透在广大人民群众生活的方方面面,与他们的日常生活有着紧密的联系,也成为我国文化艺术宝库中的一朵奇葩。然而令人堪忧的是,这些民间音乐资源得不到有效的保护和传承,很多珍贵的民间音乐随着一代老艺人的离世而濒临灭绝,很多原生态的民间音乐已经失传。鄂温克民间音乐之所以得不到有效的保护与传承,不外乎一下几种主要原因。

当地政府对鄂温克民间音乐的保护力不从心。我们不能埋没当地政府对此工作的努力和贡献,很多政府领导也理解这些民族文化艺术的价值和传承的重要性,但是在保护过程中,由于缺乏足够资金的支持、专业人员的参与,因此成效不大。任何民间音乐的保护都需要一定经费保障,那些参与保护和传承民间音乐艺人需要生活,他们的生活费和活动经费得不到保障,因此很多民间艺术传承人丢弃了这项工作而外出打工,也有的传承人虽然在默默地从事着这项工作,因为资金困扰而力不从心,对于那些民族文化馆工作的人员,因为工资待遇低下而改行的不在少数。开展民间音乐珍贵资料的挖掘、整理、保护等工作需要大量资金投入,资金匮乏严重影响了这些工作开展。从事民间音乐保护与传承的专业人员更是青黄不接,老的退休或离去,因受编制、待遇因素影响,专业技术的年轻人又不愿意从事这些工作,所以很多文化站工作无法开展。

缺乏有效的保护手段和传承过程中的失误。在对鄂温克民间音乐进行收集整理工作中,由于手段不健全导致收集的作品不完整。近年来鄂温克民间音乐也得到了一定的保护,但是这些与民族现实生活紧密联系在一起的民间音乐,一旦脱离了活生生的生活环境,就像鱼儿离开了水,是那样的苍白乏味。还有本来那些与音乐相配套的民间舞蹈却被活生生的剥离开来,没有了表演形式的民间音乐失去了生命的活力。就是收集整理的那部分民间音乐也是不完整的,所以缺乏有效的保护手段。尤其在传承与开发过程中误导了人民群众,所谓传承应该在原生态音乐基础上的传承,不能改变了“原汁原味”。很多演出团体打着民族旗号和所谓创新旗号,为迎合观众的趣味把民间音乐改编的面目全非、不伦不类,从而误导了大众认为这就是鄂温克民间音乐艺术。

鄂温克民间音乐的传承遭遇到现实危机。少数民族民间音乐传统传承方式有师徒口口相授、社会风俗传承、家族式传承三种。由于鄂温克族只有民族语言而没有文字,他们只能靠口传心授这种方式传承民间音乐。但是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与民族的进一步融合,鄂温克民族汉化比较严重,年轻一代通过义务教育和汉族接触较多都说普通话,仅有那些中老年人还在说着鄂温克语。依靠民族语言为载体的鄂温克民间音乐因而失去了赖以生存的环境,遭遇了前所未有的现实危机,老一代艺人渐渐离去,新生代不愿意从事民间音乐的传承,或者无法运用母语传承,这样长此以往鄂温克民间音乐也就自然消亡了,即使保存下来的音乐资料也只能进入博物馆了。由于鄂温克民间音乐影响范围毕竟有限,所传播的范围与空间过于狭小,致使民间音乐得不到广泛传播。它不像学高等院校音乐教育那样占有资金、教学等明显优势,因而不能受到社会高度关注和重视,所以民间音乐的保护与传承遇到了重重的现实传承危机。

二、鄂温克民间音乐保护与传承的途径与措施

鄂温克民间音乐反映了鄂温克民族的风俗习惯、宗教信仰和民族精神。这些优秀的民族音乐因遭遇到各种危机而趋于消亡,为此也有很多有责任心、有民族责任感的艺术家、教育工作者及政府部门领导为此积极呼吁,带头为保护和传承鄂温克民族民间音乐工作而不辞辛劳。如内蒙古社会科学院就在为“三少民族”非遗保护努力工作著,2013年11月中旬在莫力达瓦达斡尔旗召开了“三少民族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研讨会”,以寻求保护和传承三少民族文化艺术的最佳措施与对策。

地方高校音乐教育要积极传承和开发鄂温克民间音乐资源。作为内蒙古自治区的各大地方院校,拥有雄厚的教育资料和地理位优势,有责任、有义务保护和传承鄂温克民间音乐,各地高校音乐教育首先发起倡导,利用自身的教育资源和教学条件,积极吸纳鄂温克民间音乐,积极开发鄂温克民间音乐资源,在传统音乐课程中补充鄂温克民间音乐,进一步完善音乐教育体系,为保护和传承鄂温克民间音乐做出应有的贡献。当前内蒙古地方高校开始搜集整理本土民间音乐资料,丰富本校音乐教育内容,为保护和传承鄂温克民间音乐起到了重要的作用。地方高校要鼓励音乐专业的师生经常走进鄂温克乡进行实地考察,拜访鄂温克民间音乐传承人,整理与加工原生态鄂温克民间音乐,积极创作民间音乐,将鄂温克民间音乐与高校音乐教育融合起来,建立起一个有特色的民族校园文化。呼伦贝尔学院为此做得非常出色,它把“三少”民族民间民族广场舞作为全院学生的一门必修课,每年都要举办一次大型的民间民族广场舞比赛,形成了自己特有的少数民族办学特色,培养了大批的民间音乐传承人。

从中小学抓起,培养年轻一代鄂温克民族传承人。作为中老年一代的鄂温克民间艺术传承人,只能坚持不长的光景,没有可持续的继承人民间音乐迟早都会濒临灭绝。作为本地区的中小学是传承鄂温克民间音乐最佳基地,在中小学音乐课堂引进鄂温克民间音乐教学是保护和传承民间音乐最佳途径。语言是民间音乐的载体,在鄂温克民族乡的中小学自然都开设母语课程,所以开展鄂温克民间音乐教学也最为便利,孩子们由于深受祖父母言传身教的民族习俗、宗教信仰和民间艺术熏陶,自然也比较喜爱本民族的音乐、舞蹈和器乐。加之学生年龄特征学习起来比较容易接受。还可以采取丰富多彩的教学形式和舞台表演形式,激发孩子的学习本民族民间音乐的兴趣,从思想上教育他们热爱民族文化艺术,激励他们民族自豪感和学习信心,这样就能取得良好的效果。因此利用好本地区中小学音乐课堂这块阵地,是培养年轻一代民间音乐传承人最佳途径之一。

建立鄂温克民间音乐文化团体,为民间音乐提供表演舞台和展示机会。民间音乐生长的发展还是要依赖于本民族文化土壤,当今鄂温克自治旗的许多干部群众,自发组织了一些民间文化团体,开展了丰富多彩的民族文化活动,为推动鄂温克民族民间音乐的保护和传承工作,起到了重要的作用。现在已经建立起来的歌舞乐器类的民间文化团体有:鄂温克族自治旗鄂温克族研究会民间艺术团、鄂温克族乌日切民间艺术团、彩虹艺术团、鄂温克族自治旗音乐文化研究会、彩虹组合等,他们利用业余时间进行民间歌曲的演唱、民族舞蹈的演出,积极参与各地节日举办的民间音乐演出,很好地保护和传承了鄂温克民间音乐。同时,还要为鄂温克族民间音乐提供更多的表演舞台与展示机会。由于鄂温克民间音乐艺人的演出舞台往往局限于本地狭小空间和范围,这就阻碍了民间音乐的发展与传承,不妨让那些真正属于民族的艺术走上自治区音乐演出的大舞台,甚至走向全国的大舞台,来很好展示鄂温克民间音乐的魅力,让更多的观众给鄂温克民间音乐以积极的关注,扩大社会影响力。

建立鄂温克民间音乐家、音乐艺人的档案。对于那些珍贵的鄂温克民间音乐家和音乐老艺人来说,他们所编辑的音乐作品、歌曲材料、演出录音录像等都是珍贵的历史资料,一旦流失就是巨大的损失。所以我们要加以收集整理,利用现代化的科技手段编撰成为光盘资料,以供珍藏。尤其这些老艺人的演出的实况、唱腔、唱段等录音录像资料,都是以后难以寻到的珍宝,已及他们的个人简历、活动记录、他们出版的著作和论文等,也是我们收集成册的档案资料。

利用和开发鄂温克民间音乐资源。鄂温克民间音乐具有着自身的发展历史和规律,也具有相对的客观独立性。民族民间音乐同样具有值得“学院派”学习的地方,那些搞民族唱法和美声唱法的歌手完全可以借鉴与学习鄂温克民间音乐。作为鄂温克民族文化艺术资源的民间音乐,有着鲜明的音乐艺术特色,它也是在不断吸收各民族文化艺术基础之上发展起来的,在内蒙古鄂温克族生活的地区,有着民歌、曲艺、器乐曲、说唱音乐等丰富多样的艺术形式,反映了鄂温克人民的生活,资料非常丰富。作为一种地方文化艺术资料我们可以积极进行可持续的开发利用。例如著名鄂温克民族歌唱家乌日娜根据鄂温克民间故事和音乐改编创作的大型歌舞剧《敖鲁古雅》就是一次很好的开发尝试,取得了很大的艺术成就,在全国各地上演了很多场次,影响遍布全国,为传承和弘扬鄂温克民族艺术做出了杰出贡献。

三、结语

在内蒙古这片辽阔美丽的草原与林区上生活着众多的少数民族,他们用勤劳智慧的双手创造了灿烂辉煌的音乐艺术。作为中华几千年繁衍下来的鄂温克族民间音乐,我们要加以保护与传承,不能让这一民族瑰宝消亡在我们这一代人手里。把鄂温克民间音乐积极引入大学课堂和中小学音乐教育,为鄂温克民间音乐的生存与发展做出贡献,同时也是义不容辞的职责。我们只有保护和传承好鄂温克民族音乐,才能使得这一少数民族得以繁衍生存下去,也是对鄂温克民族文化的尊重。

基金項目:

该论文是内蒙古自治区高等学校科学研究人文社会科学重点项目《内蒙古鄂温克族民间音乐资源的保护与开发研究》阶段性成果,项目编号:NJSZ12021。

参考文献:

[1]苗金海.内蒙古鄂温克族民间音乐文化保护与学校教育传承[J].中国音乐,2013,(02).

[2]郭晶晶.鄂温克旗少数民族传统音乐及其现状调查与分析[J].歌海,2012,(01).

[3]郭德钢.论少数民族音乐文化传承与内蒙古高校音乐教育[J].中国音乐,2010,(01).

[4]苗金海.鄂温克族民间舞蹈音乐的狩猎文化特征[J].北京舞蹈学院学报,2013,(05). [5]孟和.三少民族传统音乐在艺术教育中的生态保护[J].学理论,2013,(17).

猜你喜欢
保护与传承民间音乐鄂温克
鄂温克的驼鹿
鄂温克的驼鹿
文化空间视角下的湖南区域表演类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与传承
河洛体育文化保护与传承研究
峨眉盘破门武术保护与传承中的政府主导作用研究
当代土耳其民间音乐实践
河南民歌的艺术特征分析
数字化时代江西红色经典艺术的保护与传承
衡水地区民间音乐在文化创意产业中的开发应用研究
浅谈中国民间音乐消失的原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