魏俊
摘要:舞蹈与人类生活息息相关,紧密联系,对人类社会发展具有重大贡献。舞蹈是一种人体动作艺术,是我国社会主义文化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随着新课程教学改革的不断推广和升入,舞蹈教学已经成为各大艺术高校的重要专业课程,甚至成为某些艺术学校的基础学科和必修课程。提高学生的舞蹈知识、舞蹈技巧,培养学生的舞蹈素养、舞蹈能力是现阶段我国舞蹈课程教学改革的首要任务。本文主要分析了:我国高校舞蹈课程教学问题,及其改进对策。
关键词:高校 舞蹈课程教学 问题对策
舞蹈是八大艺术之一,是一种艺术文明形式。舞蹈教学是我国实施素质教学的重要课程,也是培养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综合性人才的教学需要。舞蹈教学在一定层度上丰富了学生的精神生活,提高了学生的审美能力,增强了学生的内在气质和修养的同时,也达到了锻炼身体,保持身材,增强身体各个部位的协调能力,情感宣泄的有效途径,有利于促进身心健康的发展。如何提高我国高校舞蹈教学的有效性,激发学生对舞蹈学习的兴趣,培养高舞技高能力的艺术舞蹈人才?笔者结合多年来的教学经验,浅析了我国高校舞蹈课程教学问题及改进对策。
一、高校舞蹈教学的现状及存在的问题分析
(一)舞蹈教学不够重视,教学资源欠缺
现阶段,我国高校舞对蹈教学不够重视,片面的认为舞蹈教学是娱乐性、锻炼性教学活动。随着各大高校办学规模的不断扩建,教学专业、课程学科丰富繁杂的今天,舞蹈教学越来越被高校教学忽视。舞蹈课程有限,舞蹈课时不足,甚至一些高校将舞蹈教学归宿于选修课、或者体育活动,在很大程度上大大影响了舞蹈教学的课程质量和教学有效性。舞蹈教学的不到重视,教学资源设备欠缺。教学资源是为了教学活动有效开展而提供的素材、教材案例、基础设施或者教具等等。教学资源也是教学活动实施的前提基础,是教学活动顺利开展、提高教学有效性重要保障。然而我国舞蹈教学的教学资源欠缺教学设备有限,舞蹈教学质量得不到保障,对教学活动具有很大的负面影响。
(二)舞蹈教学模式单调,教学手段落后
教学方法是教师和学生为了实现共同的教学目标,完成共同的教学任务,在教学过程中运用的教学方式与教学手段。教学方法是教学活动的主体核心,也是影响教学质量、教学有效性的基本因素。现阶段我国高校舞蹈教学仍沿袭传统的“说教式”、“口传式”的教学模式,学生的教学主体地位没有得到充分发挥,枯燥、理论的舞蹈知识,简单肤浅的舞蹈动作大大打击了学生舞蹈学习的积极性,学习兴趣不高涨。教学方法单一守旧,教学手段落后。教学活动脱离舞蹈教学实际性、个性化和创造性的原则,学生在教学中主要以模仿性学习为主,限制了学生舞蹈学习、舞蹈创作等能力的提高。
(三)高校舞蹈教学专业教师匮乏
教师是立教之本,兴教之源,是教学活动的第一资源,对教学的活动具有不可或缺的重要作用。提高教师的专业知识素养、转变舞蹈教学理念是新课程教学改革的重要内容。我国高校舞蹈教学师资力量薄弱,专业的舞蹈教师匮乏。甚至出现教师兼职、体育教师代课兼任等等现象,教师学历、职称水平较低,缺少学习和培训等等提升自我素质、能力的机会,舞蹈课程教学质量得不到保证。在教学活动,许多舞蹈教师的教学理念守旧,教学模式传统,缺乏实际的舞蹈教学经验和教学技巧,不能有效合理的组织教学活动有序的开展,语言表达能力、专业舞蹈技巧等等都亟需有待提高。
二、高校舞蹈教學的改进对策研究
(一)加强基本功训练,培养大学生舞蹈兴趣
爱因斯坦有句至理名言:“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我国伟大的教育家孔子也曾说过:“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兴趣是推进教学活动的有效动力,对教学活动具有不言而喻的重要作用。因此,笔者认为:在高校舞蹈教学中,首当其冲的是加大学生基本功训练,培养学生的舞蹈兴趣,激发学生对舞蹈教学的热情,提高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舞蹈基本功是舞蹈教学的基础,也是提高舞蹈教学的前提。针对于许多高校大学生而言,在进入大学之前,没有接收到专业的舞蹈课程教学,缺乏一定的舞蹈知识和舞蹈技巧。因此,教师应当将舞蹈基本功作为舞蹈教学的第一课程,加强学生的基本功训练。比如说身体的软度、柔韧度、压腿压肩、推脚背组合、下腰劈腿等等。
(二)要以生为本,因材施教
因材施教是适应教育发展规律的科学教学理念,也是提高舞蹈教学有效性,培养学生舞蹈素养、舞蹈创新能力的重要途径。因此在高校舞蹈教学中需要教师树立学生教学主体的地位,以学生为本,开展因材施教的课程教学。因材施教是教学一项重要的教学方法,是指教师根据学生的志趣、能力等具体情况,从学生的学习心理、个性差异出发,选择适合学生特点的学习方法进行正对性教学,实施有的放矢的开展差别教育。因材施教有利于学生扬长避短、弥补不足,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加强学生的学习信心,促进学生全面发展。在舞蹈教学中开展因材施教的教学方法,需要教师具有敏锐的观察力和洞察力,采取灵活多变的教学方式,尊重学生的人格尊严。比如说在教学中,教师应该合理有序的凭借学生的舞蹈基础、领悟能力等等将学生大体上进行分组。对于舞蹈基础知识、技巧薄弱的学生,加大基础舞蹈的教学力度。对于层次较好的学生,注重其舞蹈表演技巧、舞蹈创新能力的培养提高。
(三)加强高校舞蹈教学实践环节教学
理论与实践二者相互联系,缺一不可。理论知识是指导实践活动的前提基础,实践活动是理论知识的检验和有效补充,是检验课堂教学成功的重要指标。因此,在教学中教师应当有效的将二者融合起来。在注重舞蹈理论教学的同时,还应当加大对舞蹈实践、舞蹈表演的教学,通过实践活动,可以发现学生教学活动里存在的问题和不足,合理的安排教学内容和调整教学进度,实现教与学的统一。另一方面,舞蹈实践等集体活动,有利于学生之间相互学习,取长补短,有效的实现资源的优化配置,提高教学有效性。还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精神、激发学生的学习竞争意识、创新能力等等,提高学生的综合素养、综合能力。所以,教师可以举办如:文艺汇演、舞蹈艺术节、舞蹈表演比赛等等舞蹈实践活动,并鼓励学生积极参与。
总之,在创新舞蹈教学方法,提高舞蹈教学有效性的同时,还应当提高教师的专业舞蹈素养,打造一支高质量高素质的舞蹈师资队伍,优化教师队伍结构,更好的服务于我国高校舞蹈教学事业。
参考文献:
[1]马晓莉.现代教育技术在高校舞蹈教学中的应用探讨[J].青年文学家,2012,(27).
[2]刘荔.新形势下高校舞蹈教学的改革和发展——关于舞蹈教学的几点思考[J].大众文艺,2011,(18).
[3]王敏.高校舞蹈教学存在的问题与对策分析[J].才智,2011,(04).
[4]范巍.高校舞蹈教学问题与对策分析[J].大舞台,2010,(09).
[5]张晓红.高校舞蹈教学的改革和发展[J].齐齐哈尔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5,(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