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关于教育者的兴趣

2014-08-02 00:54
基础教育论坛 2014年20期
关键词:教师职业教育者趣味

郭 戈

面对名利物欲的充斥和精神家园的迷失,作为典型知识分子的教育者,理应率先自觉和醒悟,树立超凡脱俗的理想追求,养成纯粹理性的专业志趣。这既是教育园地志存高远的美好夙愿和应有之义,又是提升教育职业素养、领引社会风气的现实需要,还是推进作为国运基石的教育堪当大任、进而实现教育强国之梦的迫切要求。在此之下,我们以为,激发和培养教育的兴趣,实为当下教育者最急需的可贵心理品质和精神素养,也是值得大书特书的一个重要问题。

一、为何要养成对教育的兴趣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对教育者也是一样。所谓教育者的兴趣或教育兴趣,即指教育工作者特别是教师对教育事业、教学工作、学生和所教学科发出内心的喜欢和热爱。广而言之,它还包括教育者执着的追求、广泛的兴趣爱好和快乐向上的人格。从教育心理学上讲,这种兴趣是他们热切专心于教育或积极探究教学而带有强烈情绪色彩的意向活动、积极态度和心理倾向,它表明教育者与教育事业毫无功利地完全融为一体,是纯感情的,既给教育者主动行为提供内在的动力,又给人带来愉快或快乐的情绪体验。

首先,教育兴趣是教师热爱教育、爱护学生的一个支撑点。教育主要是心灵交融、情感碰撞的工作。爱是教师的灵魂,没有爱就没有教育。要保持一颗热爱之心并始终如一,则需多方努力,而最重要的是要保持职业兴趣,因为这个最低层面的热爱却是维持教育者主动行为的最强大而持续的动力。

其次,教育兴趣是教师职业走向快乐幸福的重要基础。从教育伦理学上看,追求幸福快乐是人生目的,也是教育的目的和教师职业道德构建的出发点。兴趣与满足总可以带来快乐,持久的职业兴趣和满足带来的必然是生命的充实和生活的幸福。

再次,教育兴趣是直接影响学生学习兴趣的关键因素。教育是师生心灵交融、情感碰撞的工作,激情感染激情,兴趣激发兴趣。教师有多喜欢学生,学生便会有多喜欢教师;教师有多厌倦教,学生便会有多厌倦学。教师的悲哀就是学生对你所教的学科没有兴趣,教师最大的悲哀就是把一个对这门学科有兴趣的孩子弄得没兴趣。实践证明,许多学生之所以对某一门学科感兴趣,甚至因此走上了专业研究的道路,许多情况下是受教师的感染、启发和鼓励而促成的。

《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也鲜明提出:“以教育为职业者,必须具有淡泊名利的高尚志趣”,“以人格魅力和学识魅力教育感染学生”,并“要求教师具备广博的知识和广泛的兴趣”。此外,最近一些调查报告披露的令人堪忧的教师幸福指数,以及一些地方教师的“无兴趣病”和职业倦怠的倾向,也表明当前强化教育兴趣问题和研究的重要性和紧迫性。

二、教育是特别有乐趣的事业

从事教育特有趣味,作为人师自得其乐,乃以往圣人名家之人生经验和切身体会。在中国古代,老子开创了乐业(“乐其业”)之先河,孔子开创了乐学(“好之”“乐之”)先河,孟子开创了乐教(“得天下英才而教育之,三乐也”)之先河。我们仿佛看到这些伟大的智者,在对他的学生不厌不倦地循循善诱、指点迷津;又仿佛看见他们白发须髯,看着弟子们茁壮成长、才人辈出而闭目颔首,一脸的自得和满足。这何尝不是人间一种崇高而美好的境界呢?

梁启超在《敬业与乐业》《趣味教育与教育趣味》等文中将古代乐教观发扬光大,从而形成了较为完整的“教育趣味”思想。他说:“我确信‘敬业乐业’四个字,是人类生活的不二法门”;“敬业即是责任心,乐业即是趣味”,是“我生平最受用的两句话”。“厌倦是人生第一件罪恶,也是人生第一件苦痛”,“孔子屡屡说:‘学而不厌,诲人不倦。’……问他为什么能不厌不倦呢?只是领略得个中趣味,当然不能自已”。“所以我们要选择趣味最真而最长的职业,再没有别样比得上教育。”梁启超呼吁:“在教育界立身的人,应该以教育为唯一的趣味。”

从事教育特有乐趣,作为人师别有趣味,也为教育事业和教师职业特性所决定。在各行各业中,教育面对天真浪漫的青少年儿童及其变化多端的心理世界,面对浩瀚无际和丰富多彩的知识海洋,实为一种能给教育者带来尊严与欢乐的职业。教师职业对象是学生,工具是科学知识,在工作中既要不断传授知识、培养学生,又要不断钻研知识和研究学生,由此构成了教师职业的双重特性,进而决定了教师专业具有双重兴趣。它要求教师不但对教育事业、培养学生充满兴趣或志趣,并且对所教的学科也抱有浓厚的兴趣。这双重兴趣或许又分别包含着既密切联系又相互区别的两种兴趣:前者是对学生的兴趣和对教师职业的兴趣,后者是对任教学科的兴趣和对任教学科教学的兴趣。

三、教育兴趣的素养及养成

教育者的兴趣素养有:1.对从事教育事业和教师职业充满兴趣或志趣;2.喜爱学生,对培养学生和学生发展饶有兴味;3.痴迷任教学科,对它有着浓厚的兴趣;4.具有比较广泛的兴趣和爱好;5.有钻研教育教学理论和方法的兴趣,包括研究“兴趣教育”的兴趣;6.做快乐有趣的教育工作者。这些与现行教育学提出的教师一般素养并不矛盾,不过是给教师职业素养添加更多的“燃料”和“调料”、赋予更多的动力和情感色彩而已。

既然兴趣是可以培养的,那么教育的兴趣也可想方设法加以养成。比如,教师要有责任心和爱心,多与学生交流,善于学习和借鉴,体验内在成功感,掌握教育学心理学以及学校管理,对教师个体的理解和尊重等等。胡适说过:“对教育兴趣的培养,有许多方法,教育影片是其中的一个。”梁启超认为,“凡职业都是有趣味的,只要你肯继续做下去,趣味自然会发生”,即深入其中,专心致志,刻苦努力,不甘落后,除去妄想,一步一步奋斗,并细心体会其中的变化、发展和妙味,工作趣味自然生成。苏霍姆林斯基的建议是“提倡教师在日常工作中做一些科学研究”,他说:“如果你(校长)想让教师的劳动能够给教师一些乐趣,使天天上课不致变成一种单调乏味的义务,那你就应当引导每一位教师走上从事一些研究的这条幸福的道路上来。”

需要指出的是,由于兴趣的表现是多层次的,影响兴趣形成的因素是多方面的,所以如何有效地让教师都具有教育的兴趣,如同学生学习兴趣的培养以及教师爱的情感的形成等问题一样,都是一项复杂的系统工程,很难确定地说有些什么特殊的方法和灵丹妙药。对此,我们要有清醒的认识,需要专门做深入广泛的调查和研究,应当系统把握、整体运用、综合调理,而不能局限于一两种具体的养成方法之中,不能为兴趣而兴趣,更不能追求一时的表面的兴趣。

鉴于教育工作和教育兴趣的特殊重要性,对教师兴趣素养的要求应当比对学生的更加严格。从学校教育管理上,建议强化以下几个关键环节:一是加强师范生的兴趣教育特别是教育兴趣的培养,正如全国教育工作会议(2010)提出的:“师范学校的专门训练,不限于教学的技能,而尤其在于多年的教育文化氛围中涵濡浸渍,使学生对教育实践的兴趣油然而生,对于教育事业的敬仰日益坚定。”二是在选择录用教师的入口上一定要把好教育兴趣关,即把好教师入口关,促使优秀而有志于从教的人才当教师。三是对于在岗教师要注重教育兴趣的培养和培训工作。四是对确不喜欢教育工作和教师职业的劝其改行或换岗。五是创设良好的环境,组织开展丰富多彩的活动,引导教师的业余生活和爱好。要采取一系列行之有效的方法,努力确保在岗教师都有教育的兴趣。

总之,具有持久高雅的教育兴趣,应为教育工作者的一项重要的心理品质,也应成为好教师的主要标准之一。如果所有的教育者都具有这样的职业素养、达到如此的精神境界——从教是他的最爱,当老师是他的志趣,所教学科是其专业兴趣所在,那么我们的教育事业必将充满生机活力而大有希望,教育强国之梦也将指日可待。

猜你喜欢
教师职业教育者趣味
张慧萍:做有情怀、有温度的教育者
午睡的趣味
与两位美国音乐教育者的对话——记于“2015中国音乐教育大会”
妙趣横生的趣味创意
趣味型男
让你HOLD不住的趣味创意
关于中小学音乐教师职业素养的思考
幼儿园新任教师职业适应问题研究
幼儿园教师职业幸福感的调查与分析
中等卫生学校教师职业认同现状调查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