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杰伦入选教材昭示语文理性回归

2014-08-02 00:54
基础教育论坛 2014年18期
关键词:周杰伦蜗牛文字

王 琦

翻开语文出版社最新修订的小学语文教材,记者发现了很多有趣的变化。一年级语文导学部分,《我爱学语文》取代了原来的《我爱上学》;歌曲《天路》以诗歌的形式入选二年级语文教材;三年级的延伸阅读中居然收录了台湾歌手周杰伦的歌曲《蜗牛》。“与时代贴得太近了!”拿到书的教研员发出这样的感慨。(6月15日《中国青年报》)

近几年,对小学语文教材的质疑之声不断,从“爱迪生救妈妈”和“陈毅探母”的真实性,到鲁迅对于孩子是否过于沉重艰涩,再到传统语言文化的和与时俱进的通俗文化两相缺失,如何让语文教材更有“文化”、更真实、更贴近生活、更能唤醒孩子们对语文文化本身的热爱,成为家长、孩子、老师共同的呼声。

语文到底是什么?简言之就是语言文化,如何让孩子们熟练的运用好语言和文字才是语文的根本。但是在之前的语文教材中,语文课更像是政治课、道德课、历史课等,就是不像语文课,其主要冲突就是将语言与文字的美置于其后了,是主题与附义的本末倒置,是教育主题的一次“跑题”。诚然,每一篇文章必然会附带主题思想,政治道德等都是其附带的思想,乍一看,貌似学语文和引入政治等文章没有冲突,但是过多的政治类文章必然挤占文化类文章的空间。再者如果因为道德性或政治性,而杜撰出相应文章,如“陈毅探母”,那么更是失去文字和道德思想的本意了。由于一些编者的思想陈旧,往往将一些通俗性或没有附带政治道德思想的文章拒之语文教材门外,这也让语言教材普遍落后,无法跟上潮流与时俱进。

“我爱学语文”,正如一年级导学的改变,让孩子们爱上语文才是语文教育的主题,让孩子们单纯地去感受语言的美,贴近生活让孩子能够灵活运用,从中感受心灵的激荡与共鸣,如此才是一种好的语文教材。不论出处,不看出身,单纯地感受中国话平平仄仄的韵律,并且体会其中包含的意义,传递正能量即可。

单说周杰伦的这首《蜗牛》,通俗的语言让孩子们易于接受,便于理解,努力向上的思想容易引发共鸣,小小蜗牛的拟人手法轻易地让人们产生代入共鸣。不仅是孩子,很多大人同样可从其简单的文字中找到学习的方向,这首《蜗牛》曾唱响了印度洋海啸义演、四川抗震救灾演唱会等,激励了无数人,其正能量的传播毋庸置疑。与说教式的教育文章相比,通俗的语言故事更符合儿童的身心成长特点和接受能力。

其实,不止周董的歌,很多歌都体现了深厚的文字功底,用短短几字震动心扉。写歌同样是语文学习的一种出路和功力体现,如此来说,歌词和诗歌、小说、散文等有何区别呢?难道只因其娱乐性,而否认其文化价值吗?周董的歌入选语文教材是对语言文化理性回归的昭示。

除了改变教材,更要改变教育方式。解剖式的应试语文教育,将优美的语文分解得支离破碎,难以感受语言之美。让孩子单纯地感受节奏和韵律,以润物细无声的文化浸润陶冶孩子,才能真正让孩子爱上语文。

猜你喜欢
周杰伦蜗牛文字
文字的前世今生
热爱与坚持
当我在文字中投宿
不及格的周杰伦,说好不哭还是哭了!
当我们谈论周杰伦时
周杰伦 桀骜的少年也有坚持和守护
蜗牛说
小蜗牛
蜗牛(共3则)
不算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