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 军, 万 银
(1. 三峡大学 党委宣传部, 湖北 宜昌 443002; 2. 宜昌市委 宣传部, 湖北 宜昌 443002)
微博视角下的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研究
王 军1, 万 银2
(1. 三峡大学 党委宣传部, 湖北 宜昌 443002; 2. 宜昌市委 宣传部, 湖北 宜昌 443002)
微博是互联网时代大学生进行信息共享的空间和交流的平台,这种新型传播媒介正改变着大学生信息获取、休闲娱乐和人际交往等生活方式,也深刻地影响着大学生的认知观甚至是人生观和价值观。分析了微博在当代大学生成长中的积极作用和消极影响,并针对存在的问题提出运用微博开展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应对策略。
微博; 大学生; 思想教育
伴随着时代的进步,网络作为一种新兴媒体,已经深入到社会生产生活的诸多领域。微博已成为最给力的新媒体,正在改变我们的生活,改变着新媒体的格局,它对社会诸领域的介入和渗透与日俱增,社会影响力日益巨大。在这里,可以说身边事,道心里话;可以热议周克华复活,骂郭美美炫富;可以爆贪官裸照,晒自我情怀;还可以围观全民“保钓”,建言国家政改。于是,微博成了社会舆论的发动机,成了官员贪腐的监督员,成了社会丑恶的曝光台。大学生这个群体正在通过开设微博、运用微博进行广泛的传播思想、交流感受、接受信息、休闲娱乐等活动,一定程度来说,微博已经成为了他们生活中重要的、不可或缺的一部分。高校应因势利导,深刻认识微博对大学生思想的影响,积极探索利用微博创新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方式方法,努力开创新形势下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新局面。
自微博兴起以来,由于其具有移动性、交互性、快捷性、信息碎片性等诸多特征,受到了广大大学生的青睐,也成为高校信息建设和思想教育的宠儿。以搜狐微博、腾讯微博、新浪微博为主流代表的微博已经成为大学生喜闻乐见的信息交流平台及娱乐资讯平台。为了全面了解高校和大学生运用微博的具体情况,我们组织开展了大学生微博使用情况的问卷调查和研究。
1.样本分布和数据处理
我们以三峡大学在校大学生为对象,开展问卷调查。本次调查发放问卷600份,收回571份,回收率为95.17%。被调查对象主要为在校本科生及研究生,年龄在18~25岁之间。
2.大学生微博使用情况
在调查的大学生中有70.5%的同学已经在使用微博,而在未开通微博的学生中,有40.3%的同学表示将会使用,由此可见微博已成为当代大学生的生活方式之一,并逐渐融入到大学生的日常生活之中。有27.6%的同学每天使用微博,有36.8%的同学表示对微博十分喜爱,有55.7%的同学使用微博时间不到一年,有45.2%的同学认为微博已经占据了自己生活的重要位置,有43.3%的同学认为微博对自己起到了积极的作用。这些数据足以表明微博已然成为高校开展大学生思政教育工作的新平台。
在调查中,大学生中使用最多的是微博的“关注功能”,有60.7%的同学选择此项功能;其次是“评论功能”,有52.8%的同学选择此项,有43.0%的同学选择了“热门话题功能”。从此可以看出,大学生使用微博,最主要的是关注他人,发表自己的观点或发泄情绪,同时也会关注新鲜事物。微博在一定程度上满足了大学生们的心理诉求,成为自我实现的平台。使用微博的同学,最主要的目的是“关注名人”,有61.7%的同学选择这一项;第二是“了解新近事件”,比例为56.5%;第三是“娱乐休闲”,比例为47.1%。由此可见,大部分学生主要关注名人言论、综艺节目及网络达人,这说明大学生主要还是使用微博中的娱乐功能,同时表明大学生通过微博关注热点话题、了解社会动态也非常普遍。
在调查的大学生中,有64.8%的同学认为微博的主要功能是“与他人互动”,有46.8%的同学选择了“获取资讯”。由此可见,微博已然成为大学生对话交流、思想分享的重要桥梁,为大学生表现自我、宣泄情绪、评论事件提供了良好平台,大学生乐于通过微博这种方式相互交流,消除思想上的困惑和疑虑,这也是微博能成为大学生思政教育重要阵地的重要原因。
调查结果同时也显示,在使用微博的大学生中,有76.9%的同学认为微博对自己的生活产生了极大的影响。其中,有92.5%的同学认为微博给自己带来积极影响,有7.5%的同学认为微博给自己带来负面影响。如何引导他们正确看待微博、使用微博成为当前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这恰恰给大学生思政工作带来一个契机,利用微博加强思政教育应大有作为。
3.学校开通微博情况
2012年3月28日,三峡大学正式开通了新浪与腾讯的官方微博,并获得了广大师生、校友与社会各界人士的广泛关注。
表1 湖北省部分高校微博开通情况(新浪微博)
目前,学校新浪官方微博已发布微博1000多条,粉丝突破5万人;腾讯官方微博发布微博400余条,粉丝超过22000人。在湖北省各大高校微博中,无论是从原创微博数量还是微博粉丝数,均排在前列。湖北省主要高校均开通了官方微博,并取得了明显效果(见表1)。到目前为止,三峡大学已经有一些职能部门与学生社团开通了微博,并得到了新浪的身份认证。
微博的兴起在青年群体尤其是当代大学生中得到极大关注,为大学生的学习和成长提供了良好的平台,对当代大学生成长成才起到了积极的作用。同时,微博会让大学生们沉溺于虚幻的网络世界中,隔绝了他们的社交空间,极大影响他们与现实世界的交流;微博的不良信息,也可能动摇大学生的价值观和人生观,削弱其道德意识和责任意识,为高校的思政教育带来了许多问题。
1.使用微博对大学生的积极作用
第一,微博是当代大学生关注社会、参与社会的重要平台。大学生发微博、看微博、评微博的过程,就是大学生关注社会、参与社会的过程。社会上发生的各类事件特别是影响较大的重大事件和突发事件,都能在微博上有所体现,引起社会的广泛关注,引起广大网民的积极参与,其中大学生群体参与的积极性更高,甚至有的因为大学生的积极参与,改变了事件的进程。通过参与各类事件的思考、讨论,大学生认识社会、参与社会的能力得到提高,也有效锻炼了参政议政能力,使其能够更好地融合到社会群体中去。
第二,微博是当代大学生自我学习、自我成长的重要渠道。微博最核心的功能是发布与获取信息,微博内容广泛、信息容量大、知识更新快。学生通过微博发布信息,“博友”通过微博获取信息,因而微博成为大学生认识世界、学习知识的有效方式和重要快捷的渠道。微博里积极向上的内容,如爱国教育、感恩教育、健康教育等等,能够起到启发人、感染人、教育人的良好效果。大学生通过接受这些知识,在潜移默化中能够提升自身素质、锤炼身心品性、提高道德品质,对其形成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具有积极影响,为其成人成才起到积极助推作用。
第三,微博是当代大学生展现自我、彰显魅力的重要窗口。微博的健康发展源于从根本上弘扬微博的个性化、平民化精神,这正是微博能够吸引广大博友的力量所在。微博符合当代大学生追求新颖、时尚,喜欢快节奏的个性特征和心理特点,微博的信息交流广泛、快速的特点,极大满足了大学生群体的精神诉求和表现欲望。在微博上,大学生可以无所顾忌、随心所欲地表达自己的观点,自由地展示自己的形象魅力,大胆地宣泄和倾诉自己的情感情绪。这对于大学生突破传统、开拓创新、积极进取能起到不容忽视的积极作用。
2.微博对大学生的消极影响
第一,微博的不良信息,影响大学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微博的自由度使每个人都能成为信息的制造者和传播者,这就不免会有一些不健康的、腐朽的、落后的、偏激的、缺乏科学性的不良信息产生,而大学生正处于求新求异愿望强烈、甄别信息真伪能力较弱的阶段,很有可能会接受并内化到头脑中,从而毒害和腐蚀大学生的思想和心灵,动摇他们的理想和信念,形成错误认识或不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1]。比如说有些大学生出于猎奇和自我表现的心理,故意传播一些不健康和低俗的内容。
第二,对微博的过度沉溺和依赖,影响大学生正常的社会交往。大学生在微博中能宣泄情感、表达想法、交流情感,这在一定程度上满足了大学生的精神诉求,同时也容易导致自控能力差的大学生过度沉溺微博,产生网络依赖。大学生过度沉溺微博,就不愿意与同学、老师、家长沟通交流,忽视现实世界中的人际交流,混淆现实世界与虚幻世界,导致社会交际能力不足和人格异化,不仅影响了正常的社会生活,而且必然会对大学生的学业和心理健康造成无法想象的深刻影响。
第三,微博挑战了高校大学生思政教育工作的传统方法。在传统的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过程中,教育者处于绝对的信息优势和信息控制者的地位。思想政治教育者可以有意识地选择特定内容的信息,对受教育者进行集中、持续的信息传播[2]。但是,随着微博的出现,思想政治教育的管控难度越来越大,大学生通过微博能够获取与教育者灌输内容不同的信息,这必将引起大学生思想上的混乱和疑惑。
第一,微博给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提供了新载体。微博作为一种信息交流方式,具有移动性、交互性、快捷性等特点,通过微博所开发的各种不同功能,高校能及时掌握学生的心理动态,使之成为思想教育的又一有效途径。同时,微博具有的实时性、直观性特点都是现今其他网络平台所没有的。因而高校利用微博进行思政教育,由传统的“面对面”发展为“键对键”,不仅拓宽了教育空间,又改进了教育的方式和手段,使高校与学生双方的交流沟通变得平等而开放。高校使用微博进行大学生思政教育是高校思政教育模式改革创新的一种尝试,为高校拓展大学生思政教育途径开辟了新渠道。
第二,微博实现了思政教育的资源共享。信息分享的利他性、共享精神是微博的精髓所在。微博能够切实有效地满足社会、学校、家庭等教育力量和资源的融合。思政工作者通过开通微博,相互关注,可以共同分享有效的实践经验,研讨现实存在的问题。同时,大学生也可以对思政工作者发布的微博内容加以评论,并发表自己对相关问题的看法,进而形成广泛的知识共享。借助微博,老师和家长在了解学生心理动态的同时,也可以和社会各界人士就学生的成长成才进行交流互动。
第三,微博为教育者把握大学生的思想动态提供了新途径。微博是建立在交互平台上的信息交换平台,微博使用者多借助于移动工具进行实时信息的采集与上传。在这种背景下,大学生最有可能把自己真实的思想动态和心理变化如实反映到微博上,高校思政教育工作者可以通过学生发布的微博内容预测、分析他们的思想和心理变化,并有针对性地进行引导。在这种方式下,既能提高工作效率又能顾及学生的情感,为思政教育者把握大学生的思想动态提供新途径。
第四,微博改善了思政教育的环境。尽管微博最多只有140个字,但其支持文字、图片和视频等多种形式,传播内容涉及社会生活的诸多领域[3]。这种简洁而生动的传播方式足以弥补传统思政教育载体单一、说教过多的缺点。高校思政教育工作者通过微博发布信息,能有效地与传统的思政教育方式结合起来,营造出寓教于乐的思想政治教育氛围。与此同时,大学生们利用微博自我情感宣泄或相互劝慰、赞赏,都能排解苦闷,释放压力,使自己拥有一个健康的心理状态。因此,微博在一定程度上改善了大学生思政教育的环境。
总之,微博在带来挑战的同时,更为新时期的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提供了新视角和新理念,促使我们利用机遇,探索高校思政教育工作的新路径。
第一,树立以微博为传播功能的思政教育工作新理念。微博的“转发”功能为高校思政教育工作者发布教育信息提供了便利的方式。微博的兴起以及它发挥的作用告诉我们,一定要站在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高度上重视微博的教育传播和思想塑造功能。只有高度重视、积极研究微博为代表的新传媒,才能抢占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制高点[4]。高校要利用微博在传递信息过程中引导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为其健康成长、快乐生活、积极工作提供有益帮助。
第二,打造以微博为载体的思政教育工作新平台。面对微博在大学生中高度普及并深受欢迎的现状,高校应当建立与大学生良性互动的微博网络,使之成为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新平台。高校要充分利用微博这一新渠道展开全新的时尚教育、灵魂教育,做到贴近学生、贴近实际、贴近生活。利用极具趣味性和时尚性的微博开展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打破长篇大论式的灌输模式,让微博生动信息不断吸引大学生,进一步降低甚至消除大学生对思想政治教育内容的抵触情绪[5]。通过高校的微博发布,将主流价值观很好地融入现实工作中,以大学生喜闻乐见的方式传播,在潜移默化中对大学生产生积极的效果。如通过微博开设“励志絮语”等栏目,发布励志与感悟方面的哲理名言,开设《XX大学警示录》系列微博,解决大学生在生活中遇到的复杂情况,均可以达到正面引导学生培养积极向上的价值观与人生观的目的。
第三,建立以微博为途径的学生管理新途径。高校应把微博与学生日常管理相结合,发挥微博优势服务学生。可以利用微博平台开展各项学生管理工作,发布各类通知公告,及时将学校各类信息和学生活动通知传递给学生[6]。通过微博,建立宿舍管理、学习管理、纪律管理等方面的专门内容,教育引导学生实现自我管理、自我教育;通过微博平台发布就业信息,为毕业生提供招聘信息,促进大学生就业工作。同时也以此听取采纳学生各方面意见建议,了解学生动态,掌握学生状况,完善和改进学校日常工作,提高学生管理工作效率;每逢重大节日、天气变化、考试日等,在微博上为同学们送上问候与祝福、关怀与鼓励,充分展示学校和蔼可亲、关爱学生的一面,拉近学校与同学之间的心理距离,唤起同学的归属感,增强凝聚力。
第四,搭建以微博为桥梁的师生沟通交流新渠道。微博可以更好地倾听师生声音,及时互动并解决大家的诉求。高校应通过微博密切关注学生在学习、生活与工作中出现的焦点、难点和疑点,对于一些突发事件或热点问题,要做到早发现和早处理,并努力做好信息的公开,通过微博开诚布公地实现与学生的良性互动,达成共识,避免矛盾的升级和误会的加深;充分利用微博的互动参与功能,发起各种话题与活动,吸引大学生参与,不仅让他们有展示自己的舞台,与学校官方微博互动的别样体验,同时也能大大拉近学校与学生之间的距离[7],树立良好的亲民形象;也可以建立微博话题,以讨论、投票等灵活方式吸引学生关注学校发展,营造出平等与活泼的相互交流氛围,拉近师生之间的心理距离,拓宽师生之间交流的思路,同时也可以帮助学生答疑解惑、指导学习、引导发展、传授经验、交流思想。
现在,网络已成为大家表达诉求的集散地,也是政府引领舆论的风向标,而微博作为网络的新生宠儿,也必将进一步发挥更广大的作用。我们要充分利用好这样一个主“战场”,充分贯彻“为民织博”的公仆意识,及时了解广大师生的思想动态,解决他们的诉求,力争用微博中的“好声音”,释放更多的“正能量”。
[1] 郝胜杰.思想政治教育如何应对微博的挑战[J].扬州大学学报:高教研究,2010(2).
[2] 方宏建,杜 亮.以微博为载体开展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探析[J].国家教育行政学院学报,2011(1).
[3] 李海全,杨光宗.媒介化时代的文学新景观——微博小说的定义、特征、前景[J].三峡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12(2).
[4] 张 雯.浅析微博客在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中的应用与管理[J].文教资料,2010(11).
[5] 密甜甜.论微博背景下的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J].科教信息,2011(3).
[6] 张兆文,陈清波.新媒体时代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教育途径[J].湖北民族学院学报,2011(2).
[7] 李 生.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引领高校校园思潮[J].重庆三峡学院学报,2012(1).
[责任编辑:赵秀丽]
2013-04-25
王 军,男,三峡大学党委宣传部副研究员。万 银,女,宜昌市委宣传部干部。
D 432
A
1672-6219(2014)03-0101-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