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社会体育资源信息化管理与服务系统建设的理论研究

2014-08-02 09:37费郁红冉令华
沈阳体育学院学报 2014年4期
关键词:资源信息化体育

费郁红,冉令华,袁 焰

(1.哈尔滨体育学院,黑龙江哈尔滨150008;2.北京航空航天大学体育部,北京100083)

我国社会体育资源信息化管理与服务系统建设的理论研究

费郁红1,冉令华1,袁 焰2

(1.哈尔滨体育学院,黑龙江哈尔滨150008;2.北京航空航天大学体育部,北京100083)

信息化社会的来临、闲暇时间的增多以及社会体育资源供需矛盾日益凸显的客观事实,为社会体育资源信息化管理与服务系统的建设提供了必要性与可能性。从理论角度,通过文献法、逻辑分析法,对我国社会体育资源信息化管理与服务系统的内涵、特点及主体架构和环境基础进行了分析,以期为我国社会体育资源的理论研究和实践探索提供有益借鉴。

社会体育资源;信息化;管理与服务;系统

1963年日本社会学家梅棹忠夫在其发表的《论信息产业》论文中首先提出“信息化”的思想,他在研究信息产业发展原因的同时提出了信息化的问题,并预言今后的人类社会将是一个以信息产业为主体的信息化社会[1]。信息作为现代社会发展的产物,其开发利用的能力与水平深远地制约着资源开发效率与利用程度。信息社会带来的社会政治经济迅速发展,逐渐形成的市民社会中拥有闲暇并可能进行闲暇娱乐活动的个体的数量迅猛增长,使原本数量欠丰、质量欠佳的社会体育资源日益难堪重负。

构建社会体育资源信息化管理与服务系统,适应了信息化社会下群众体育发展的需要,是社会体育信息化管理的必然趋势。一方面为各级社会体育管理部门掌控社会体育资源建设与利用现状,合理规划和有效开发利用社会体育资源提供了动态的客观依据,节约了大规模周期性社会体育资源调查与普查所消耗的人力、物力与财力;另一方面,缓解了社会体育资源的供需矛盾,为广大群众参与体育活动提供快捷、便利的社会体育资源信息,从而使社会体育资源的管理层面、使用层面有机结合起来,大大提高社会体育资源的有效利用率,搭建了群众体育事业向数字化、现代化、人性化发展的平台,是实现小康体育、数字体育的重要途径与手段。因此,本文从理论角度,通过文献法、逻辑分析法对社会体育资源信息化管理与服务系统的建设进行了研究,为实现我国社会体育资源信息化管理与服务提供理论参考,为充分利用我国社会体育资源的基础数据提供帮助。

1 社会体育资源信息化管理与服务系统的内涵与特点

1.1 社会体育资源信息化管理与服务系统的内涵

社会体育资源信息化管理与服务系统是对社会体育活动进行系统化管理和服务的人机结合系统,它综合运用计算机及网络通讯技术、管理和决策等方法,融合现代管理思想和手段,辅助管理人员进行数据管理。该系统能够及时、准确、全面地提供社会体育资源的相关数据,满足各级社会体育管理层、各类社会体育群体与个体的需求,是人们为了传递、交流、处理信息而建立的人工社会信息系统。社会体育资源信息化管理与服务系统的内涵是比较广泛的,无论是国家社会体育管理机构,还是设在基层单位或组织的社会体育信息机构,只要其承担着搜集、加工处理与传递信息的职能,都可以称之为社会体育资源信息化管理与服务系统[2]。社会体育资源信息化管理与服务系统的建立、发展与完善是信息社会发展背景下,社会体育实现信息化、科技化、现代化管理与服务的基础和载体,是社会体育信息化发展的重要标志。

1.2 社会体育资源信息化管理与服务系统的特点

1.2.1 及时性 及时性是社会体育信息管理与服务系统的突出特点,在于其信息获取的适时性与准确性。这种特点表明,采用现代的电子技术,通过网络传输社会体育资源信息,不论对于各级的社会体育管理部门还是对于参与各类社会体育活动的广大群众或个人而言,都是客观需要的。因为,在社会体育资源相对缺乏与不足的现实条件下,便捷、快速地掌握社会体育资源分布与利用现况,能够有效地提高社会体育资源的利用率,为社会体育管理部门适时管理与规划资源提供客观真实的依据。

1.2.2 开放性 社会体育资源信息化管理与服务系统与其所存在的外部环境保持密切的联系,并不断产生能量、信息、物质和资金等的交换与流动,进行着输入与输出的开放过程,是社会体育资源信息化管理与服务系统赖以存在的基本条件。开放性体现了系统所涉及的政策、法规、人、财、物、信息等相关要素的多样性与多层次性,体现为此系统的多变量、多功能的复杂性,也是系统不断与母系统及各子系统进行协调与互动的过程。在社会体育资源信息化管理与服务系统中,开放性同时还体现了信息社会下对现代科技手段的运用,对社会体育资源开发与利用信息的及时调整与更新,目的是使社会体育资源信息化管理与服务系统自身的功能不断健全。

1.2.3 服务性 党的“十六大”报告提出:“我国政府职能由传统的管理型政府向服务型政府转变”,社会体育资源信息化管理与服务系统正是以此为宗旨,通过信息化的管理,为社会体育活动提供更完善、科学与合理的服务。事实上,该系统的建设充分体现了社会体育事业的公益性,因为服务性主要指向系统对外信息的输出,为广大群众参与体育活动及时、有效地提供相关社会体育资源信息,从而尽最大可能满足群众的体育需要。事实上,这也是本系统的建设与发展的最终目的之一。

1.2.4 集成性 社会体育事业是一种复杂的社会活动现象,尤其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背景下,参与体育活动的各类群体或个体数量日益扩大。从我国社会体育的实践发展看,社会体育事业的发展主体正从单纯的政府主导向政府与社会共管的局面演进。在这一过程中,社会体育成为社会化、全民性的体育活动。相应的社会体育资源信息化管理与服务系统将分布于不同行业、不同层次人群、不同地域的各类资源进行统计与汇总,以便于对所需的社会体育资源进行查找、管理与利用。

2 社会体育资源信息化管理与服务系统主体架构

2.1 社会体育资源信息化管理与服务系统的模块体系

社会体育资源信息化管理与服务系统是以现代电子技术为手段,通过对社会体育运行体系中的政府管理机构、行业管理组织、单位管理部门及人群体协等基层的社会体育实施与开展,提供相应的区域性或行业内的社会体育资源开发与利用等所需的基本信息。该系统汇集业务信息子系统,通过各类基层的社会体育管理部门(组织)针对所建立的资源信息子系统的要求,及时传送该部门(组织)所辖区域的基本资源信息动态,通过对子系统的信息进行整合处理,并成立有效的信息资源数据库,建立社会体育资源信息获取平台。具体应由管理信息系统、业务信息系统、服务信息系统3大模块组成。

业务信息系统是社会体育资源信息化管理与服务系统的信息源,由政府和社会的各类基层群众体育管理部门、各类社会体育资源信息子系统和中央数据库3个层次组成的。其中政府和社会的各类基层群众体育管理部门是业务信息系统的核心,负责及时、准确、快捷地把该管理部门(组织)所辖区域社会体育资源的现状按信息子系统的类别和要求输入相关数据,并不断接收各级相应主管部门对其的监督和指导。信息子系统是根据社会体育资源的种类、数量分布、目前状态及当时利用状况等信息构成。就其种类来说主要涉及人、财、物、信息、经费、活动项目、活动内容与类别等组成的。中央数据库用于存储基层体育管理部门输入的不同时态的资源信息动态。

服务信息系统由两条线组成。其中信息处理室是核心机构,其职能是对中央数据库中的数字信息进行处理,其处理信息的速度与质量将直接影响国家和地方各级社会体育部门的决策与规划,直接影响现存的社会体育资源利用水平与服务能力,同时监督中央数据库的及时更新。上行服务信息系统有中央数据库—信息处理室—社会体育资源信息获取平台—省(市)社会体育管理部门(组织)—国家体育总局和中国体育总会群体管理部门,主要承担自下而上提供社会体育资源开发利用、分布及特例等信息的职能,为主管部门进行规划、决策服务。下行服务信息系统由社会体育资源获取平台、中央数据库、政府的、社会的基层群众体育管理部门(组织)及个体组成,为基层群体活动提供可利用的社会体育资源及最优化的利用模式与手段等信息,在开发与利用过程中为中央数据库提供更新的社会体育资源各类信息,形成良性循环的社会体育资源信息化管理与服务系统。

图1 资源信息化管理与服务系统结构

管理信息系统是由上至下,整个系统所涉及的要素与组成部分,是各级政府和社会群体管理部门根据服务信息系统反馈的信息,采取针对性的对策、做出决策或规划,提出相应的措施以利于社会体育资源更合理利用与建设,发挥宏观指导性的管理职能。信息资源数据库由各省(市)体育局设专业人员与机构进行管理,保障数据库的及时更新与数据及时反馈,并通过社会体育资源信息获取平台发布,一方面为各级社会体育主管部门制定计划、进行决策、实施控制及评价管理提供依据[3];另一方面为社会体育各基层群众体育开展组织、部门或个体提供社会体育资源信息查询,直接服务于全民健身活动(图1)。

2.2 社会体育资源管理与服务的主体

在电子政务环境下,由于互联网和其他信息技术的广泛应用,政务信息的传输渠道将由单通道向混合型转变,即信息流动不再受限于行政隶属关系的官方单一渠道,而是通过政务信息系统、政府信息库新闻媒介、民间信息机构、相关社团以及互联网共同传输[4]。从图1可以看出,系统的管理与服务主体包括国家与社会各级的群体管理部门、基层的群体活动组织(团体)或独立的个体。但整个系统的核心管理主体为各省(市)体育局,由其专设管理人员与部门负责进行,重点处理上行与下行的各类信息的输入与输出的筛选、编辑、网络维护等工作。其他管理与服务主体涵盖了社会体育资源规划、开发、管理与利用与反馈等各个环节,涉及了政府、不同行业、不同群体及不同个体的社会各类组织或社团,打破了传统的政府管理部门规划、建设、开发社会体育资源的局面,为社会体育资源的充分开发利用与合理规划注入了新的力量,使其更符合大众性、地域性社会体育发展的实际需要,更有利于小康体育目标的实现。同时,适应了信息化社会对社会体育管理与服务的新要求,为我国数字体育的实现提供了思路,补充了社会体育数字化管理与服务的缺位。

2.3 分步试验实施,群众体育发展好的城市先行

社会体育资源信息化管理与服务系统的运行对环境及人员要求较高,客观上需要实行的城市有相应的环境基础作为支撑。从另一角度,由于社会体育信息化管理与服务系统相对于社会体育的实践而言还刚刚出现,因此需要从实践上摸索进行,不断总结经验。

实际上,社会体育资源信息化管理与服务系统涉及众多的部门、组织与行业,加上传统的管理体制的纷繁复杂关系,宜选择软件与硬件条件都比较成熟的、较发达的省份或城市进行分步试验。例如可以选择北京、上海、天津和一些沿海地区群众体育开展好的城市进行试点[5-6]。通过分析总结这些城市在社会体育资源信息化管理和服务中存在的不足与可借鉴的经验,再不断完善并对其进行优化,即通过分步骤的实验实施、不断调整,最后对全国其他城市进行普及实行。

另外需要注意的是,分别试验可以根据不同城市的特点,有侧重性进行。例如北京作为我国首都基本已建立了比较完善的社会体育服务体系,因此在社会体育资源信息化管理与服务系统中,可以着重对服务的相关内容进行试验,以总结经验;而上海和一些沿海城市,经济发展水平较领先,可以着重进行社会体育资源的信息化管理试验。概况而言,分布试验应该注重地域性特点,以通过现有最优的社会体育资源为信息化管理和服务系统的运行提供实践的经验支持。

综上,社会体育资源信息化管理与服务系统是适应全面小康社会背景下,在信息化社会、市民社会不断形成过程中,顺应社会发展趋势对社会体育实行数字化电子政务管理与服务的探讨,其目标在于全面、科学、有效地调动现存各类社会体育资源为全民健身的小康体育实现服务。同时,为各级社会体育管理部门提供客观的、可行的社会体育资源规划与建设依据,使各类社会体育资源的开发与建设更合理,有效地避免资源的浪费与不必要的重复建设,为政府管理部门适时地掌握全面的社会体育资源动态提供了科学途径。

3 社会体育资源信息化管理与服务系统建设的环境基础

3.1 搭建必要的政策法规平台

任何事物的运行与发展都有法可依、有章可循,社会体育资源信息化管理与服务系统必须在相应的政策法规扶持与保障下进行,其原因为:一是国家通过出台规定性的、具有法律效力的政策法规保证了社会体育资源信息化管理与服务系统的建立与良性运行,使各主体所承担的责任与义务不容忽视和替代,便于协调与有效沟通;二是通过法规平台的搭建,可以就一些相关问题达成共识,有利于在系统运行过程中责、权、利明晰,分工明确,为有条理、科学的系统建设与维护起到了保障作用。事实上,政策法规平台从国家角度保障了社会体育资源的充分利用,这是该系统建设及实际运行的首要基础。具体搭建政策法规平台时,需要协调各政策法规制定部门的积极性,从社会体育资源优化利用角度形成有效支持,从宏观层面为社会体育资源信息化管理和服务系统的建设提供所需保障。

3.2 倡导国家体育权威部门主持建设

社会体育资源信息化管理与服务系统是全民健身服务体系的保障系统,其宗旨是最大限度地调动各类社会体育资源为群众体育服务,打破行业及系统的限制,满足全民健身运动的需求,顺应小康社会信息化、科技化发展的必然要求。数字化的社会体育资源管理与服务系统的建立,必然与既定的体育管理体制、管理模式的某些环节相冲突,为有效地建设与推行社会体育资源信息化管理与服务系统,形成社会体育资源管理电子政务化和社会服务数字化的现代社会发展趋势,方便、快捷地反馈和提供社会体育资源信息,必须由国家的体育权威机构组织建设。具体建设时,可以由国家体育总局牵头,由总局信息管理中心具体落实。因为从我国现有体制和社会体育的发展现状看,以国家体育权威部门主持才能有效地进行行业、社会团体及个体的协调与沟通,才能在该系统的建设过程中保证其质量与效率。

3.3 统一开发与建设的尺度和标准

现代科技手段的特点之一就是统一标准、统一规范,是信息资源得以共享的前提和基础,尤其对于网络化的信息管理与服务系统而言,可以有效避免因专业用语含义混淆,避免不同尺度对同一事物、同一现象的衡量,而引起信息资源的流通不畅,影响数据的可靠性、有效性和可信度。但相对而言,这就要求社会体育资源信息化管理与服务系统的开发与建设要做到精细化、完整化和标准化,对专业术语及相关概念进行明确清晰的界定和说明,对每一环节可能涉及到的细节问题进行规定和规范,最大限度避免因概念不清、范围不明、尺度不一造成的信息传输与流通障碍。落实到具体建设中,可能会遇到一系列问题,因此遵循统一的开发尺度与标准,能够有效协调矛盾,确保该系统的实践运行效果。

3.4 聚集专业体育科技人才

社会体育资源信息化管理与服务系统的建设专业性较强,是由专业体育科技人才组织建设并维护运行的,最终实现为社会体育管理部门和广大群众提供体育信息服务。因此,需要专业的体育信息化管理与软件开发人才,这也是该系统得以建设与完善并有效运行的关键。事实上,信息化、数字化与社会体育资源的结合不仅仅需要普通的科技人员,具体建设该系统时,更需要既懂得信息管理相关知识又对社会体育资源利用有相应理解的体育科技人才。从另一角度,在该系统的建设中,人是其中最积极、最活跃的因素,他们关系到是否能够把先进的科技手段与社会体育管理与服务进行有效结合。可见,具体聚集专业体育科技人才时,需要从该系统的功能、建设要求及实际运行环境等多角度思考,通过对建设人员的把关,为社会体育资源信息化管理与服务系统的运行形成保障。

4 结语

社会体育资源信息化管理与服务体系适应了信息化社会发展要求,是实现我国社会体育信息化管理的重要环节,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从理论上,社会体育资源信息化管理与服务体系比较宽泛,侧重于人机结合,需要综合运用计算机及网络通讯技术、管理和决策等方法,但在目的上比较明确,即需要及时、准确地提供社会体育资源的相关数据,满足不同主体的需求。因此,该体系具有及时性、开放性、服务性和集成性的特点。对于社会体育资源信息化管理与服务体系的构建,可以包括管理信息系统、业务信息系统、服务信息系统3大模块。其中必须明确相应的主体,特别是核心管理主体,而在实践运行时可以分步试验实施,以群众体育发展好的城市先行。此外,在该系统的建设环境基础上,还应明确需要相应的政策法规、国家牵头、标准颁布及人才的支持。

由此可见,社会体育资源信息化管理与服务体系的建设是一项巨大的工程,需要社会体育资源的管理者、所有者、使用者等多位主体的参与,需要政府及社会各方面力量的共同努力才能实现。

[1]赵云宏.新时期我国体育信息化建设若干问题的思考[J].中国体育科技,2005,41(4):25-28.

[2]符福桓.信息社会学[M].北京:海洋出版社,2000:223-235.

[3]傅 华.三城市社区卫生服务管理信息系统现状评估与发展策略研究[J].中华医院管理杂志,2004,20(3):149-151.

[4]徐晓日.政府创新的信息化模式——基于电子政务的政府运行机制转变[J].中国人民大学学报,2007,(6):94-99.

[5]范宏伟,秦椿林,靳厚忠,等.中国都市群众体育现状与特点的调查研究[J].武汉体育学院学报,2011(10):56-63.

[6]刘金利.我国城镇群众体育健身环境的综合评价分析[J].武汉体育学院学报,2013(8):28-33.

责任编辑:刘红霞

Building Information M anagement and Service System of Social Sports Resources in China

FEIYuhong1,RAN linghua1,YUAN Yan2
(1.Harbin Institute of Physical Education,Harbin 150008,Heilongjiang,China;2.P.E.Dept.of Beihang University,Beijing 100083,China)

The adventof the information society,the increase in leisure time and the increasingly prom inent contradiction of social sports resources supplying and demanding have become objective facts,providing the necessity and possibility for building social sports resources information management and services system.From the theoretical point of view,by using themethods of literature,logical analysis etc.,this article analyzes the connotation,characteristics and main structure and environment foundation of the system,in order to provide a useful reference for theoretical research and practice exploration of social sports resources in China.

social sports resource;information;management and service;system

G80-058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4-0560(2014)04-0042-04

2014-05-27;

2014-07-02

费郁红(1965—),女,副教授,主要研究方向为体育人文社会学、编辑学。

◄体育人文社会学

猜你喜欢
资源信息化体育
月“睹”教育信息化
月“睹”教育信息化
月“睹”教育信息化
我给资源分分类
“一核三轴”:信息化时代教学管理模式的探索
资源回收
做好绿色资源保护和开发
我们的“体育梦”
激活村庄内部治理资源
体育一家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