脂肪性肝病的发病状况及防治研究

2014-08-01 00:12刘东妮顾建军
当代医学 2014年33期
关键词:脂肪性酒精性肝病

刘东妮 顾建军

脂肪性肝病的发病状况及防治研究

刘东妮 顾建军

目的 探讨脂肪性肝病的发病状况及防治对策。方法 选择2013年6月~2013年10月来辽宁省丹东市第一医院的385例健康体检者作为研究对象,统计脂肪性肝病的发生率,并分析患者的一般资料(性别、年龄、肥胖、饮酒、体育锻炼、饮食习惯)以及身体状况(糖尿病、高血压、高血脂、肝炎病毒感染)对脂肪性肝病发病状况的影响,对患者进行跟踪随访,观察治疗效果。结果 脂肪性肝病的发生率为13.2%(51/385),男性、<60岁、肥胖、饮酒、体育锻炼<2次/周、饮食不均衡以及合并糖尿病、高血压、高血脂者脂肪性肝病发生率更高(P<0.05);51例脂肪性肝病患者经过治疗显效27例,有效22例,无效2例,总有效率为96.1%。结论 临床工作者应该了解脂肪性肝病的危险因素,并采取针对性的预防措施、降低该疾病的发病率,应用正确的治疗方案、获得良好的预后。

脂肪性肝病;危险因素;预防;治疗

随着生活水平的提高,现代人的饮食、生活习惯等发生了巨大的变化,脂肪性肝病的发病率出现上升趋势,轻度可仅有疲乏感,随着疾病发展会出现食欲不振、恶心、呕吐、肝区或右上腹隐痛等,严重者腹腔积液、下肢水肿,严重危害着现代人的健康[1-2]。临床上有必要积极探讨脂肪性肝病的危险因素及防治对策,本研究收集相关资料并总结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择2013年6月~2013年10月来辽宁省丹东市第一医院的385例健康体检者作为研究对象,其中,男195例,女190例;年龄22~71岁,平均(54.2±3.9)岁;体质量指数21~36 kg/m2,平均(27.3±2.5)kg/m2。

1.2 方法 统计脂肪性肝病的发生率,并分析患者的一般资料(性别、年龄、肥胖、饮酒、体育锻炼、饮食习惯)以及身体状况(糖尿病、高血压、高血脂、肝炎病毒感染)是否为脂肪性肝病发生的危险因素;以上资料的收集来源于问诊、问卷调查以及实验室检查。

对于脂肪性肝病患者,要求戒酒及低脂饮食、适量运动,同时药物治疗应用还原型谷胱甘肽1.8 g加入5%葡萄糖注射液250 mL中静脉点滴,1次/d,甘草酸二铵胶囊150 mg加入5%葡萄糖注射液250 mL中静脉点滴,1次/d,2周为1疗程,跟踪随访观察患者的治疗效果。

1.3 判定标准 脂肪性肝病临床诊断标准项目:(1)无饮酒史或饮酒折合乙醇量男性每周<140 g,女性每周<70 g;(2)除外病毒性肝炎、药物性肝病、全胃肠外营养、肝窦状核变性等可导致脂肪肝的特定疾病;(3)除原发疾病临床表现外,可有乏力、消化不良、肝区隐痛、肝脾肿大等非特异性症状和体征;(4)可有体重超重和(或)内脏性肥胖、空腹血糖高、血脂紊乱、高血压等代谢综合征相关组分;(5)血清转氨酶和谷氨酰转肽酶水平可有轻度至中度增高(小于5倍正常值上限),通常以谷丙转氨酶增高为主;(6)肝脏影像学表现符合弥漫性脂肪肝的影像学诊断标准;(7)肝活体组织检查组织学改变符合脂肪性肝病的病理学诊断标准。凡具备以上第1~5项和第6或第7项中任何一项者即可诊断为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3]。

疗效评价标准,(1)显效:临床症状、体征均消失,实验室检查指标恢复正常;(2)有效:临床症状、体征明显改善,实验室检查指标趋于正常;(3)无效:临床症状、体征、实验室检查指标均无明显变化[4]。总有效=显效+有效。

1.4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 15.0软件包对数据进行统计学分析,计数资料比较采用χ2检验,以P<0.05表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本组385例研究对象中,脂肪性肝病患者51例、均为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其发生率为13.2%。

2.1 脂肪性肝病的发病状况分析 男性、<60岁、肥胖、饮酒、体育锻炼<2次/周、饮食不均衡以及合并糖尿病、高血压、高血脂者脂肪性肝病发生率更高(P<0.05,见表1、表2)。

表1 一般资料对脂肪性肝病发生的影响分析(n)

表2 身体状况对脂肪性肝病发生的影响分析(n)

2.2 治疗效果 51例脂肪性肝病患者经过治疗,显效27例、有效22例、无效2例,总有效率为96.1%。治疗过程中出现腹胀1例,恶心、呕吐1例,症状均轻微并自行缓解,无严重不良反应发生。

3 讨论

脂肪肝患者其临床表现轻者无症状,重者常有上腹不适,食欲缺乏,肝功能异常等改变。据相关研究显示,脂肪性肝病是酒精中毒、内分泌紊乱、营养过度或肝性毒物等综合因素导致的疾病,其发生、发展的过程也受到多因素的影响[5]。本研究结果显示男性、<60岁、肥胖、酗酒、体育锻炼<2次/周、饮食不均衡以及合并糖尿病、高血压、高血脂者脂肪性肝病发生率更高,肥胖、体育锻炼缺乏、饮食习惯不均衡的肝细胞脂肪易堆积而发生脂肪性肝病,酗酒者易发生酒精性脂肪肝,糖尿病血浆胰岛素水平与血浆脂肪酸增高,高血压与糖代谢异常、脂代谢异常等密切相关,而脂肪性肝病也与脂代谢、糖代谢异常密切相关[6]。樊慧红[7]研究提示脂肪性肝病与高血压、甘油三酯、总胆固醇和血糖4种危险因素均有正相关性;王燕[8]报道脂肪肝的形成与患者体质指数增加和血脂异常明显相关;均与本研究结果一致。研究中51例脂肪性肝病患者经过治疗预后良好,治疗有效率高,临床药物治疗该疾病常选用保护肝细胞及抗氧化剂等,除了药物治疗配合戒酒、低脂饮食、适量运动等辅助治疗效果更佳。临床工作者还应该根据疾病危险因素,加强相关的健康教育等预防措施,以减少疾病的发生率,如均衡饮食,控制热量的摄入,粗细搭配、营养平衡,把体质量减轻至或控制在标准体质量;坚持体育锻炼,如慢跑、打乒乓球、羽毛球等,加强体内脂肪的消耗;生活规律,吃饭、睡眠、学习、休息、适量工作和活动等尽量养成良好的习惯,保证内脏器官有条不紊地工作;定期体检,发现机体异常及时纠正;此外保持愉悦的心情也很重要,不暴怒、少气恼,注意劳逸结合。

综上所述,临床工作者应该了解脂肪性肝病的危险因素,并采取针对性的预防措施、降低该疾病的发病率,应用正确的治疗方案、获得良好的预后。

[1] 邹傲.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的相关危险因素研究进展[J].胃肠病学和肝病学杂志,2012,21(1):92-94.

[2] 侯海燕.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临床特点分析[J].中国实用医药, 2011,6(24):15-16.

[3] 中华医学会肝脏病学分会脂肪肝和酒精性肝病学组.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诊疗指南[J].中华肝脏病杂志,2006,14(3):161-163.

[4] 李峰,伍平,雷波,等.还原型谷胱甘肽治疗酒精性肝病的疗效观察[J].医学临床研究,2010,27(2):323-324.

[5] 李静,周利霞,王俊明,等.石家庄地区体检人群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患病情况及危险因素分析[J].第二军医大学学报,2012,33(8): 879-884.

[6] 陈晶,赵宇,杨莉莉,等.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与原发性高血压的关系[J].中国全科医学,2011,14(20):2233-2235.

[7] 樊慧红,朱安善.1807例脂肪性肝病与相关危险因素关系的分析[J].中国预防医学杂志,2010,11(12):1240-1242.

[8] 王燕.脂肪肝患病率及其相关危险因素的研究[J].肝脏,2012,17(12): 867-869.

10.3969/j.issn.1009-4393.2014.33.040

辽宁 118000 辽宁省丹东市公安边防支队卫生队 (刘东妮)辽宁省丹东市第一医院急诊科 (顾建军)

猜你喜欢
脂肪性酒精性肝病
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的中医治疗
GW7647对大鼠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NAFLD)的治疗作用
piRNA与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的研究进展
你还在把“肝病” 当“胃病”在治吗?
清肝二十七味丸对酒精性肝损伤小鼠的保护作用
大黄蛰虫丸对小鼠酒精性肝纤维化损伤的保护作用
一种基于LBP 特征提取和稀疏表示的肝病识别算法
肝病很复杂,久患肝病未必成良医
非酒精性脂肪肝的诊疗体会
中西医结合治疗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