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语文教材文言文注释刍议

2014-08-01 09:36何琼琴
语文教学与研究(综合天地) 2014年8期
关键词:文言文初中语文课文

文言文是初中语文教学中的重要内容,而文言文的学习很大一部分有赖于教材的注释,文言文注释在文言文学习中起着解释、引导的作用,借助注释学生能够容易读懂文言文,理解文章情感,从而提高文言文学习效果,因而文言文注释在语文学习中占有重要位置。

一.语文教材中文言文注释中存在的疑惑

目前初中语文教材中,文言文注释中存在一些问题,阻碍了语文教学效果,阻碍了学生语文成绩的提高。这些问题具体表现为以下几点:

一是在常识方面存在漏洞。例如《隆中对》一篇,对文章背景的注释中,指出记述了从220年到280年间的历史事实,但实际上文章中所涉及到的事件并不仅限于220到280年这60年时间,这就是历史常识上的不严谨。

二是注释的准确性存在质疑。例如在《马说》这篇文章中,对“策之不以其道”中“策”字的注释,教材中是“用鞭子打”。但很明显,这里将“用鞭子打”带入到文章当中其意义并不通顺,这就说明将“策”翻译成“用鞭子打”是错误的,应该将其引申意义注释出来,即“驱使”或是“驾驭”,这样文章就能通顺进行翻译,让学生能够更为容易理解文章内容。

三是教材注释存在回避性问题,有的字词教材中并没有给出明确的释义,导致学生在答题或是翻译句子时出现错误。例如,《桃花源记》中对“豁然开朗”一词的注释是“由幽暗狭窄突然变开阔明亮的样子”,但对于“豁然”一词,课文中并没有给出明确的注释来,而在解题或是考试过程中,却会出现对“豁然”一词字义的考察,由于课文中没有给出明确的注释,很多学生并不知道“豁然”的真正意义,导致在回答问题时出现多种答案,这就是课文注释的回避性造成的。

二.面对文言文注释问题的对策

古人云,尽信书不如无书。教师在指导学生学习时,要让学生在吸吮书本的芳香、在浩瀚的知识海洋中吸取营养时,敢于提出问题、善于发现问题,解决问题进而实现学习能力的提高。

针对文言文注释中出现的问题,解决方法主要可从两方面入手:一方面在教材的编写上,编写人员应该更加严谨,深入研究文言文原著。编写人员应该本着严谨的态度,对文言文进行深入研究,对于文章中每个字词的解释都要经过多方查阅,明确文章中各个字词的含义,决不可得过且过。对于在编写过程中遇到的注释问题,编写人员应该向专业人士求助,或是查阅文言文方面的词典,以保证注释内容的准确性。同时,在编写注释时,编写人员还应该预测到可能会出现争议的地方,并对其进行明确,以减少争议的产生,保证注释在初中语文教材中的权威地位;另一方面,对于注释中的问题,初中语文教师应该持有怀疑精神,并且将这种精神传递给学生。让学生在学习文言文过程中,对于注释中出现的问题能够积极反映,并且积极探讨注释中出现的错误。

教师在教学中不仅担着“传道授业解惑”的责任,更要以严谨的教学素养,学会对教材进行再拓展与运用,使教材真正成为适合本地学校、教师与自己学生更易看得懂、学得通的好书,实现全面提高学生学习能力之目的。

总之,对于文言文注释中存在的问题,一方面教材编辑人员应该提高教材编写的严谨性,另一方面,教师要敢于运用自身的知识积累对文言文注释进行质疑,以保证为学生提供正确的文言文解释,提高学生的文言文学习效果。

何琼琴,教师,现居江西兴国。

猜你喜欢
文言文初中语文课文
如何打造初中语文高效课堂
细读课文,让思路清晰起来
小题精练(二) 文言文翻译
小题精练(一) 文言文翻译
背课文的小偷
让文言文阅读在选择中渐进——以《师说》为例
关于初中课文知识拓展教学的若干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