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明威《桥边的老人》一文被录入人教版选修教材《外国小说欣赏》。文章选在第一单元,编者提出了与叙述特点相关的思考方向。2011年普通高中语文课程标准中对于选修部分也提出了要学习鉴赏小说的基本方法,初步把握小说的艺术特性。注意从不同的角度和层面解读小说,提高阅读能力和鉴赏水平。力图表达出自己独特的感受和鉴赏水平。
小说取材于20世纪30年代的西班牙内战,战争使得人们无所归依,家破人亡的残酷性活灵活现的体现在了小说中两个人物的对话中。
一.叙述的特点
叙述角度有两种:全知叙述、有限叙述、纯客观叙述。人教版选修教材有其中两个提法的“别称”:“上帝俯瞰”和“凡人目光”。《桥边的老人》的叙述角度则含有限叙述和纯客观叙述两种。
1.有限叙述。有限叙述是指作家安排读者为小说中人物的一份子,跟随小说中的人物形象,来观察和发现、想象在人物所不能见之外的时间、场景、动作、心理等等。文中的士兵就是作者安排的这样一个人物,使我们读者附着在他的身上,穿越到当时特定的场景。
通过士兵,我们也对老人的情况有所了解:老人已经六十七岁了;战争炮火的延烧让老人最终不得不放弃正在看管的动物从圣卡洛斯逃离;老人对政治漠不关心;老人再也没有力气逃避灾难,深处危难中,还是关心他的那些动物们。
但在这冰山一角之后,我们通过联想与想象可以得出如下推断:老人是始终和自己的动物相依相伴的,他没有别的亲人,如果不能和他的动物们在一起,这样大的年纪了,继续活着没有什么意义了;战火的肆意蔓延给普通人民造成了极大的生活困境,生命危急,我作为一个士兵小心翼翼,不希望多一个人遭受意外。
老人一人的状况更是揭示了因为战争失去亲人和依靠的广大群体悲惨、凄凉的现实状况;法西斯没有按时攻城,士兵心中庆幸,普遍反映了战士们反对战争、珍惜生命的价值观,体现了反法西斯、反战的精神;桥象征着通往人生另一端命运,在战乱的年代,人们的选择极端有限,处于迷惘、失落的阶段,人与人的沟通在这座桥上也显得如此困难。
2.纯客观叙述。纯客观叙述是在文章中作者不作主观评价、不分析任何人物心理,只是冷静地记录人物的言论,描写人物的外部动作,其它的则让读者自己理解品味。
这个角度体现在开头的描写中,士兵前去探查情况,将看到的情况不带任何感情色彩地描写了出来:“一个戴钢丝边眼镜的老人坐在路旁……他太累,走不动了。”选取的这一段中没有褒贬色彩的形容词,没有情感色彩的描写字句,但却勾勒了一幅清晰的战前画面,就像是上帝在空中观看,但却不能透视人们的心思,把充分的想象空间留给读者。读者结合描写,就能够根据自己情感判断的想象来实化这一画面,而作者的期待也在于此。
二.叙述方法的作用
有限叙述的作用首先在于“我”的叙述视角增加了小说的真实感。将读者真切地带入当时战争的情境中去,使读者直接地体会真实的现场。让读者相信这一情况的存在,体悟在作品中士兵的怜悯人民、厌战和老人垂死无归的凄凉这样的情感。其次“我”像是一个旁观者、见证人。
纯客观叙述的作用有两点,第一是给读者充分的想象空间,战争的残酷描写得已经非常多了,这时的海明威对这一题材场景进行不加修辞的简单描写,更加能够使读者借助自己的积累对战争的残酷性做出自己的判断和理解。
叙述腔调在某种意义上来说就是作者的语调,语调就是故事结构中所反映出的作者的态度。小说是进行中的生活的生动体现,它是生活的一种富有想象力的演出;而作为演出,它是我们自我生活的一种扩展。海明威将自己的正直、坚强、刚韧、无畏的本色腔调隐藏了起来,转而使用微小、无力、脆弱、胆怯的腔调,这就使得这样一种反战的色彩在这样的腔调的压抑中显得更为突出。
小说的三要素是人物、情节、环境,而叙述则是描写人物、情节、环境的有机组成部分,它的性质很大程度上影响了三个要素的特点。通过细致地分析叙述的特点,能够将文章的主旨明确,立意深化,不失为一种好的分析角度。
张乔涛,东北师范大学教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