掌握诵读技巧 品尝古典韵味

2014-08-01 09:03邱靖国
语文教学与研究(综合天地) 2014年8期
关键词:将进酒头脑古典

诵读教学是高中语文中古典诗词教学的核心方法,古典诗词具有非常明显的音乐效果,这就给学生的有声表达提供了基础保障。节奏是表达情绪的最有力媒介,节奏本身就是情绪的有机组成部分(朱光潜语)。当诵读过程开始以后,情绪、呼吸等都会带动节奏的变化,使学生真切感觉到古典诗词所独有的艺术美感。而在进行教学时,必须按照音、意、情这样一个顺序,从感官到心灵逐步渗透,分层次教学。现以李白的名篇《将进酒》对此进行说明。

一.教师范读

老师的范读可以选取古典名著,有感情地在课堂上范读,引导学生通过阅读了解我国悠久的历史,去学习人文礼仪,陶冶情操,净化生心灵,在潜移默化中受到中华传统文明的熏陶,促进多元智能的发展,成为一个德才兼备的高素质的人。有人说,读书的厚度决定人生的高度,人的一生是伴随着阅读不断丰富的,“雅言传承文明,经典浸润人生”,“民族文化遗产,至真至纯至珍;母语经典书籍,尽真尽善尽美”,我们要用雅言浸润学生心田,从骨子里长成中国人,血液里奔腾的是华夏文明的血液。

二.学生初次诵读

学生的初次诵读可以是全班同学共同进行,也可以由教师指定某一学生单独完成,其作用在于校正字音、找准韵律,让学生可以从自身感官功能出发,形成进一步的审美期待。当学生完成这次诵读以后,教师可以进行讲评:《将进酒》是杂言古体诗,它具有形式活泼自由的特点,全篇杂以七言、三言、五言句式,韵律复杂多变,音节的分配大致是五言二三读,七言四三读。在诗里面,将、还、樽、馔等字需要特别留意其字音。当讲评完成之后,教师可以要求同学们根据刚才的师生两次诵读,画出各句的韵脚,领悟音韵之后的隽永意味。

三.学生二次诵读

学生再次诵读时就应当读出诗意了,而且,在整体的韵律把握上应当比第一次有所进步。在这一过程中,学生已经能够对诗词从文本到声音上有一个再创造的过程,头脑里面已经可以产生大致的形象,学生主体与诗意氛围逐步拉近,语言的隔阂逐步消失,最初对于古代文字那种陌生感与排斥感正在向欣赏的感觉靠拢。教师此时应当要求学生减缓诵读速度,用适合自己的形式,再参考书下注释随意诵读,在此基础上了解诗意,使头脑里面已经形成的景象更加具体化。接下来师生共同梳理诗词脉络。

《将进酒》一诗总共可以划分成四层,第一层两次写了“君不见”,这一排比句式先用黄河东流比喻人生只有一次,又用黄河同人生做对比,显现出生命之短暂,给人一种巨大的感伤感。第二层却从悲凉转向乐观,连续短句写出了诗人同朋友共饮之事,同时写出了作者怀才不遇之感。第三层由乐观转向激昂,用酒后高歌的描写表达了无穷的自我信念。第四层由激昂转向狂狷,情尚未尽而诗已了,完全符合诗人那奔流畅快的感情诉求。迨至此时,审美主体即学生可以通过丰富的想象,在头脑里面描绘出黄河奔流、韶华易逝、把酒言欢等情景,让审美主体与审美客体的距离变得更加紧密。

四.学生三次诵读

在进行第三次诵读的时候,教师需要注意使学生领会到诗中所蕴含的诗情与诗气,可以借用分组诵读的办法,也可以借用个体分别诵读的办法,在前两次诵读的基础上,学生已经基本可以调动多种感官功能对古典诗词进行感悟,并且能理性客观地对待与把握所接触的感性形象,同时增加自身审美水平,让文本物象在头脑中不断再造,用以达到物我合一,也就是文、人合一的境界。

按照《将进酒》一诗里面的内容来说,可以进行如下方式的引导:首层采取慢调渐进的办法,语气流畅舒缓。次层诵读则可以稍稍减缓速度,但因为情绪变得热烈,语调也应该稍稍抬高。面对接下来的几句话时,语速可以再次加快,音调更要逐句提升。特别读到连续的几个三字句的时候,注意这应当是一个高潮。第三层前两句需要平缓且响亮,站在作者的角度来分析,它的作用是放歌前的声明,用来引起他人注意。接下来三句,语气应当低沉平缓,一直到惟有饮者留其名这句,声调才适宜慢慢升高。第四层,语速更快、音调更高,直到结尾达到高潮。

古典诗词的第三遍诵读,教师应当鼓励学生忘掉自我,敢于释放心中独特的感悟,与诗人一同沉浸在或高昂激荡、或低徊沉吟的境界之中。

正如俗语所说的:文有定法而教无定法,实际上教育诵读的手段是极为丰富的,例如析读、研读、说读、背读、想读、赛读等等。本文所介绍的只是其中几种较为常见方法的结合。总之诵读可以让学生用读这种方法逐步深入地领会古典诗词所蕴含的情感境界,并在长期浸淫的基础上,提高审美水平与鉴赏水平。

邱靖国,教师,现居山东胶州。

猜你喜欢
将进酒头脑古典
将进酒
头脑对对碰
头脑对对碰
头脑对对碰
头脑对对碰
出入于古典与现代之间
痛饮狂歌空度日,飞扬跋扈为谁雄?——《将进酒》解读
《将进酒》的“三气”
古典乐可能是汪星人的最爱
李白《将进酒》的狂放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