童话是一种儿童喜欢的文学样式和重要的课程资源,教学中我们应该爱上童话,有效利用童话,让童话导航可以培养学生个性表达能力,让学生个性飞扬。
一.抓住教材中的童话,鼓励个性提问
童话是通过丰富的想象、幻想和夸张来塑造形象,反映儿童生活,对儿童进行思想品德教育或介绍科学常识的一种文学体裁。现行的小学语文课本中都有一定数量的童话,学生对教材中的童话故事很感兴趣。利用好童话在儿童心中的地位进行童话阅读教学能取得良好的教学效果。
在课堂教学中,一定要精心设计提问,问题既要有思考价值,又要能引起学生兴趣。鼓励学生互相质疑,合作质疑,培养他们勤思善问的习惯和提出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在教学《蘑菇该奖给谁》一文时,当同学们读到“兔妈妈亲了亲小白兔,从篮子里挑出一个最大的蘑菇,‘这是给你的奖品!”教师提问:“同学们读到这,你有问题要问吗?”要让一年级的学生自己来发问,的确是一个尝试,可是这难不倒孩子们。“是呀,为什么奖给小白兔呢”,教师则相机评价“会提问的孩子才是会学习的孩子”,目的在于培养学生勤思善问的习惯。学生自己提出问题了,那么能否自己解决问题呢?课堂上一年级的小学生七嘴八舌,自己打开了话匣子,这就是学生在自己提出问题,又自己解决问题。教师的问答是点睛之笔,所以说在课堂教学中对提问一定要精心设计,问题既要有思考价值,又要能引起学生兴趣,让学生尽情表达自己的想法。
二.依托教材中的童话,培养个性化朗读
新课标指出:“阅读是学生个性化的行为,应该让学生从主动积极的思维和情感活动中加深理解和体验,有所感悟和思考,受到情感熏陶,获得思想启迪。”阅读是心智活动,教师应尊重并珍视学生富有个性的独特的情感体验和思维方式,要有童心、童趣。如,教学《三袋麦子》一课,有教师在上课时,只想到一种语气的读法,没有考虑学生们个体的不同感受,一味地强调读得慢或读得快,这样,限制了学生的思路及对文本的理解。学生对课文的理解不同体会也就不同,朗读时的语气和语速也就会不同。教师在指导读小猪、小牛、小猴的做法时,应珍视学生独特的感受和理解。当学生喜欢小牛的做法时,朗读语气便会缓慢;而有的学生可能会认为小猪的做法好,朗读语气便会稍快些;当读小猴的话时又会有另外的体验。
三.走进教材中的童话,展现个性想法
儿童的内心世界与童话的幻想世界距离甚小,他们总会不自觉地将童话中的一切视为真实并产生身临其境的感觉,将自己纳入童话故事,成为其中的一部分。因此,在教学时可以利用儿童的这种天性,为他们安排一个角色或者让学生自己为自己选取喜欢的角色,将他们带入童话情景中;再以这个角色的身份参与课文内容,使他们达到跳出旁观者的身份,完全沉浸到童话所描绘的幻想世界中去。如,学习《我应该感到自豪才对》时可以把学生放进这样的情境中:你现在就是小骆驼,小红马取笑你长得难看,你怎么想?当你再见到小红马又会怎样说?此外,要鼓励学生品评童话与童话中的人物,表达个性想法。这些想法一方面是针对作品的,另一方面是针对童话中的人物的,一千个观众心中存在有一千个哈姆莱特。品析作品和人物时要注意尊重孩子独特的审美感受,毕竟孩子敢于说出自己与众不同的想法,也是一种勇敢的表现。
另外,在教学结尾教师要紧紧抓住激发学生再阅读的兴趣,强化延伸教学给孩子们发挥其创作才华的机会,为作品做个书面或口头的“续编”,以发展他们的想象力、语言表达能力和逻辑推理能力等等。学生在自由的想象和创作的过程中,想象力与创造力自然得到提高。
四.改写教材自编童话,进行个性化表演
在教学时教师可以让学生进行课本剧表演,把课本的内容编写成小剧本,通过表演可使儿童把对语言文字的理解转化为具体可感的实践活动。在表演过程中,儿童需要反复思考和体会课文内容,才能把它们表演出来;另一方面在演的过程中学生又会再一次深入地去体味课文,可以说表演与体会文本内容是相互渗透相互促进的。在儿童的表演过程中,教师既是指导者又是参与者,参与儿童的角色表演,使他们感到教师是他们的亲密伙伴。另外,儿童在进行表演活动时,应当让儿童自己去思考,过多的干预会限制儿童的想象,太高的期望会给儿童造成压力,使得儿童的创造力不能正常发挥。
当然,课本中的童话已远远满足不了学生的需要。作为教师应把握学生的心理,选学生之所好,适当选取安徒生、格林、洪迅涛、郑渊洁等童话作家的作品,从课内引向课外,让孩子们在童话的海洋中遨游。相信,有童话的导航,孩子们的个性将从这里扬帆。
石丽芹,教师,现居江苏海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