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期一周的北京国际电影节刚刚落下帷幕,繁花似锦,光彩夺目,各大奖项也是尘埃落定,而随着电影市场的日益成熟,中国电影也开始渐渐建立了自己的标准和特色。
全世界有13个国际A类电影节,柏林、戛纳、威尼斯都已经是非常成熟的电影节,也享誉盛名,而在国内,除了“金鸡百花电影节”“上海国际电影节”“长春国际电影节”“珠海电影节”,再加上如今的北京国际电影节,各种电影季更是让人目不暇接,在本届“北京展映”单元中,共展映了282部中外佳片,包括“修复单元”、“经典回顾”、“全球视野”、“致敬大师”、“系列饕餮”等15个单元。
不知道从什么时候开始,中国电影已经开始走向了国际,而电影市场的竞争永远都是票房和奖项之争,拼完奖项拼票房,反之亦然。当《白日焰火》在海外风光夺下金熊奖的时候,在国内上映却出现了“叫好和叫座”的现象,票房和奖项是否并存,已让众多的文艺片导演产生了困惑。在海外,文艺片的大本营在欧洲,而这次电影节有幸观赏了法国著名导演让-保罗·萨罗米的展映新片《职业死人》,同样是推理片,《白日焰火》和《职业死人》的推理倒有着异曲同工之妙,让-保罗·萨罗米说:《职业死人》在延续自己擅长的推理、悬疑之外还融入了法式幽默,他希望中国观众能像认识美国电影那样慢慢认识法国电影和欧洲电影。而对于文艺片的兴起,《白日焰火》在柏林的爆冷拿奖,或许也有一种破冰的希望,如今的国际电影越来越注重中国的市场,在各大影展也能够看到越来越多的中国影片。对于《白日焰火》的成功,导演刁亦男更是把电影和人性特质联系在一起,因为人天生就喜欢那种简单、刺激的东西。
有美国媒体曾说:《白日焰火》的成功可能会改变全球电影的游戏规则,中国的电影市场世界第二,如果中国电影能保持如此全面的高水平,将可以挑战好莱坞统治的全球电影的局面。虽然这样的评论未免过于乐观,但从本届电影节电影交易市场签约的情况来看,中国电影也正以更矫健的步伐往前行走。在本届电影节的交易额达到105.21亿元,比上届增长了20%。
但如果就此来谈论“中国电影能否就此爆发”还为时过早,电影节的“国际性”不是靠外国电影或一两个国际奖项来衬托,而是逐步提高中国电影的国际地位。对于华语电影,评委会主席吴宇森说:目前许多华语电影人喜欢“一窝蜂”扎堆盲目拍片,好的华语电影太少。依然延续着以往华语电影是“哀其不幸、怒其不争”的姿态,但是很多人对华语电影还是爱大于恨。毕竟大多数华语电影还是有思想、有艺术、有看头的。在电影市场多元化的今天,已不单纯是“惟票房论英雄”时代,导演们需要更大的自由选择空间和更多的创作机会将电影的美学、艺术性和票房相结合。而在票房之外更多的是思考,让中国电影少一些浮华,多一些真正的繁荣。
总编辑、总策划:金雨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