邰婷
一、案例背景
数学课程标准指出:教师要让学生在具体的操作活动中进行独立的思考,鼓励学生发表自己的意见,并与同伴交流。给予学生自主探索的时间和空间,让学生在自主探索中,获得知识,体验知识的形成过程,获得学习的主动权。
作为刚涉及低年级教学的新教师而言,对书本内容了解需要结合相应的课程标准。学生从“数学现实”出发,在教师帮助下自己动手、动脑学数学,用观察、模仿、实验、猜想等手段收集材料,获得体验,并作类比、分析、归纳,渐渐地形成自己的数学知识。
乘法口诀作为低年级学生学习数与代数里的知识,在这里面只有简单的一句话“能熟练地口算20以内的加减法和表内乘除法,會口算百以内的加减法”,教学建议是:“要紧密联系学生的生活实际,从学生的生活经验和已有只是出发,创设生动有趣的情景,引导学生开展观察、操作、猜想、推理、交流等活动,使学生通过数学活动,掌握基本的数学知识和技能,初步学会从数学角度去观察事物、思考问题,激发对数学的兴趣,以及学好数学的愿望。”
二、案例描述
1.问题情景
师:有一些小朋友在华罗庚公园里划船呢,一起来看看。挂图显示:小朋友划船
师:每只船上坐5人,一共有多少人?小朋友们同桌讨论,把结果填在下面的表格里。
2.合作探究
师:以前大家知道了1~4的乘法口诀,今天请小朋友们自己来研究学编5的乘法口诀。
(1)四人小组讨论交流,你是怎样编出口诀的?
(2)生汇报教师板书:1个5是5×1=5一五得五,2个5是5×2=10二五得十,3个5是3×5=15三五十五,4个5是4×5=20四五二十,5个5是5×5=25五五二十五
(3)你发现这些算式或口诀中,乘数、积有什么特点?点拨:同学们真聪明自己发现规律编出了5的乘法口诀,还知道了5的乘法算式中,随着乘数一个比一个大,积就一个比一个大5。
三、形成应用
师:下面老师要跟大家一起来通过下面几个活动来熟练5的乘法口诀,可以吗?
(1)将5的乘法口诀读一读。
(2)同桌互背5的乘法口诀。
(3)师:老师也迫不及待想跟大家一起游戏了,规则:报乘法口诀,我说前面,你们接下面的。(师生对口诀)
(4)游戏:翻一个数马上说出它与5的积,比一比谁最快。师:这个是小组比赛,看哪组的小朋友表现最好。
(5)讨论:“想一想”中的算式各用哪一句口诀?
秘密:积的个数是0,乘数应填双数,积的个位是5,乘数应填单数。
师:学完了5的乘法口诀,看看大家掌握的怎么样,想不想接受挑战?
四、想想做做
(1)第1题。学生独立完成,集体讨论题中的秘密。师:小朋友们独立完成,并思考你发现了什么?
(2)第2题。学生同桌互相对口诀,以游戏形式完成。师:下面同桌两个玩游戏,看谁口诀记得牢。
(3)第3题。学生独立完成,集体讨论订正。师:请小朋友完成第三题,看谁又快又准确。
(4)第4题。学生独立完成,集体交流订正。
(5)第5题。学生自己读懂题意,口答交流。
(6)第6题。老师引导学生读懂题意,独立完成,集体交流。师:请小朋友们先仔细读题,需要注意什么?自己试着做做看呢。
五、分析与反思
《5的乘法口诀》是苏教版小学数学二年级上册第二单元的内容。这一课是在学生认识了乘法及乘法意义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的。教材让学生参加编口诀的活动,体会编口诀的方法,逐步学会编乘法口诀。因此,在上完本节课后,我有了以下的反思。
(1)问题一:对学生的放手式学习是否得当。教学中由“扶”到“放”,逐步让学生探究新知。教师始终处于客体地位,要把学生推到主体地位。同时,在由“扶”到“放”的过程中,始终遵循学生的认识规律。使学生在编乘法口诀的过程中,初步培养学生学习能力,积累学习情感,享受成功的喜悦。本课堂教学我是这么设计的:有一群小朋友在华罗庚公园划船,看,每只船上坐了几个小朋友?边说边出示挂图,再通过列表的方法,求出几只船坐几个小朋友。让学生观察,发现“几个几相加”,这一特点引导学生列出乘法算式,老师引导:“由‘几个几相加可以列出几个乘法算式?”最后根据乘法算式编出口诀。
(2)问题二:怎样引导学生将乘法口诀与实际生活联系起来。在教完了5的乘法口诀后,我让学生用差不多5分钟的时间来记忆口诀,又通过全班背、指名背、师生对口令、生生对口令,还穿插了一个游戏,本以为学生会对5句口诀掌握得很好了。可是在出示了一个和实际生活有联系的题目时,却还是出现的问题,很多学生往往是知道怎么去列示,但是在我追问“这个算式是什么意思?”之后,能回答上来的是寥寥无几。由此,我想:怎么引导学生将乘法口诀和实际生活联系起来呢?
同时我还觉得在习题的设计中,注重了习题的多样化和层次性,在练习的时候给“弱势”的学生展示自己的机会。有助于让他们在学习中建立自信心。
在加强学生的体验、感受的过程中,离不开教师的引导,甚至教师在活动关键处的点拨将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因此,在引导的方法上,应该选择更适合学生主动参与的,选择适合学生发展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