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秀杰
这是我在很早之前就读过的一段话:一批工业产品质量不合格,也许可以销毁,重新来过。可是,一批教育的产品呢?他们是人,失败了,学校能重新来过吗?所以,工厂可以从结果来检测工业产品的质量,而对于教育的质量,学校必须抓好每一个环节,每一个过程来保证最后的质量,因为学校的学生不能出现“次品”!
读完这段话,我想大家和我一样感到身上责任的重大。是的,看到一对对家长带着自己的孩子走进校门,他们的眼神里真的充满对学校、对教师的渴望,他们希望在学校得到最好的教育,自己的孩子健康、快乐、成才。
一、努力成为讲“质量”的领导
有了一只精干的领导队伍,才能带出一个强劲的教师群体。那么,怎样成为讲质量的领导呢?
1.打铁先要自身硬
我校三位抓教学的领导,我们除了坚持听课、评课、外出学习,指导教师的各种比赛课之外,还要求每位教学领导制定自己的计划,如:每周听三节推门课,一节优质录像课;每周记不少于1500字的学习笔记等。另外,我们坚持常年兼课。我们就是这样常年走进课堂,把自己融进教师学生中间,享受着忙碌,在忙碌中体验着成功的快乐。
作为教学领导,自身功夫不但体现在能上课,而且要能导课。为提升自身的能力,我们稍有时间,总是几个人在一起看优质课录像,并且讨论哪个环节比较出色,应怎样借鉴。这样到了我们听课的时候,才可以马上对教师的课进行准确点评,并提出合理的改进方案。
2.小事成就大事,细节成就完美
教学常规是学校教学工作的基本规范,是落实教育教学任务的中心环节和规范教学行为的主要依据。要提高教学质量,首先制定全面的教学计划,在抓常规上下功夫,增强精细化管理意识。
我们要求自身要做到用心想事,用心谋事,用心做事,做细致的微观管理工作。一个不善管理的领导即使天天呆在学校,也起不了多少作用,而一个能够认真分析现状、查找问题、解决问题的管理者纵然身在千里之外也能运筹帷幄,那是因为他的心在想,在思考。从小事做起,从细微处做起,学生才会真正受益,学校的发展才会有真正的出路。
二、全力打造有“质量”的教师
1.教师的“精神质量”,是一切教育工作发展的保障
走进我校,首先看学校一楼门厅悬挂的匾额:“怕苦累莫如此门,图清闲另寻他处”它代表了一种精神,到了这里,就必须努力工作,不然,请你离开。从校长到全体教师,给人的感觉就是我们非常努力,我们一定尽自己的最大努力把工作干好。校长身先士卒,早晨她第一个来到学校,在楼里楼外的检查中把每一位老师的工作看在眼里,悉心指导每一位教师。老师们也是不甘落后,只要有一线希望,也要把工作做到最好。
2.教师的“业务质量”,是确保学生质量的关键
为促进教师的专业化发展,学校为教师订阅专业书籍;每学期每位教师至少享受一次外出学习、培训的机会,参加市级以上教研活动回来的教师,必须在一周内上好汇报课或向全体教师汇报学习心得,每位教师每学期至少在教研组内上一节公开课,通过讲、听、评、研来提高教师的课堂教学效果。教师考核采取常规教学与学期教学质量相结合的方式,由学校领导、教师代表、家长、学生共同参与,考核结果作为教师评优、职称评聘的重要依据。
“宝剑锋从磨砺出,梅花香自苦寒来”。通过几年的努力,我校教师的整体素质在不断提升,我们已经在摸索中走出了自己的一条路。学校有多节课获得了国家、省、市、区级奖励。老师们真正感受到了自身的进步与提高。
三、全面培养高“质量”的学生
1.从小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
我国的著名教育家叶圣陶说:“教育是什么,单方面来讲,只须一句话,就是要养成良好的习惯。”一个学生养成了良好的学习习惯,就会对学习感兴趣,学习也有毅力,善于克服学习的困难,以提高学习成绩,更主要的是可形成一种一步一个脚印,认认真真踏踏实实的学风。而小学阶段正是一个人养成良好学习习惯的关键时期。
2.借鉴多元智能理论,多种形式评价学生
为了帮每一个孩子找回自信,我们要求教师必须用多角度的方法评价学生,帮助孩子发展优势,改变弱势。
重视表现性评价。在每间教室的墙上,我们都会看到各种各样的评比专栏,有的贴照片,有的画苹果,有的加星星。从开学初,教师根据班级情况制定出不同的评比要求,同学们争先恐后,从课上的专注看、倾心听、流畅说、认真写,到其它习惯,都是看哪些同学在规定时间内做得快、做得好。教师在课堂上还利用“好习惯,我养成”的课堂学习习惯评价表,生评与师评相结合。此外,学校还会利用班会、年级会和学校专栏对养成良好习惯的学生进行表扬。
四、成为一所有“质量”的学校
领导、教师、学生的质量提高了,当然,一所有质量的学校也就形成了。我们今后的目标是:①充分利用网络资源,丰富教师知识,丰富学生生活。②继续探索英语特色教学之路。③为幸福而教育。
现在,当你再走进外语实小的校门的时候,我们一楼前厅的条幅内容已经更换:“用微笑面对一切”。我们的拼搏精神已经形成,在以后的工作中,我们还会遇到新的困难,但我们会永远用微笑面对一切困难和挑战。因为我们知道,我们在为幸福而教育,我们在培养高质量的具有幸福感的新一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