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丹
【摘要】当今世界,国家间的斗争已不仅仅局限于经济、科技或是军事。文化作为一种软实力,在国际竞争中的地位愈发重要。推广中国文化,推动中国文化走出去,已成为提高国际竞争力、增强综合国力的重要手段。
【关键词】文化;软实力;教育
一、文化软实力
“软实力”的概念最先由哈佛大学肯尼迪政府学院前院长约瑟夫-奈(Joseph Nye)教授提出。应用于国际关系领域,是指国家依靠文化和理念方面的因素来获得影响力的能力,而文化软实力是国家软实力的核心因素,对于提升国家形象,在国际社会上增加话语权有着重要作用。
当今世界,若只论“硬实力”,中国涨势迅猛,一代代国人在生活中就可以实实在在的感受到这种变化,而中国的软实力,尤其是以文化为核心的价值观、制度、思想等,其增长却远远不及硬实力,有些停滞甚至遭到了冷落。
19世纪以前,中国丰富的历史文化一直是日本学习的对象,日本的文字、服侍、饮食等方面都受到了中国文化的影响,他们学习借鉴汉族文化,然后吸收改进,发展成为适合本国人的传统加以继承。日本人重视文化的保护,尽管明治维新后,日本走上“脱亚入欧”的道路,“汉文”课程和中国典籍仍是中小学生的必修。韩国的文化也受到了中国文化的影响,如今,和中华民族传统文化有许多相似性的“大韩”文化成为了凝聚韩国人民的一股不可或缺的力量。他们对文化的渴求以及重视甚至超过了文化发源地,在今天将许多属于中国的文化纳为己有,申遗建档。韩国人将与本国有关的任何信息看的很重,视为本土并加以改造输出。这为中国人敲响了警钟。
当今中国国内,各种文化之风交错,把中国本土的文化挤到了边缘地带。好莱坞重磅影片、韩国日本流行文化、美剧英剧韩剧泰剧令人眼花缭乱,情人节圣诞节万圣节浇灭了传统节日的热情,四书五经国学经典躺在书架上少有人问津:文化多样化确实丰富了人们的生活,但是也给我国的传统文化带来不小的挑战,国人自己尚且不重视的经典,将凭何推向世界呢?
在今天这个全球化各个方向渗透的世界中,主流思想仍然围绕着欧美等西方大国的利益传播,媒体的话语权在很大程度上掌握少数媒体手中,国际舆论仍然会受到西方大国的影响。CCTV的知名度在上升,但还远远不够。“中国威胁论”尘嚣甚上,世界范围内反华的声音层出不穷,而美国扮演的“世界警察”的身份在很多国家却已经默许,也许,是因为中国与西方的政治体制是不同的,中国国内的主流思想和经济体制也与西方大相径庭。中国综合国力的提高使得其他国家寻求与我们合作,而他们并不了解一个崛起的弥漫着社会主义气息的东方古国的头脑是如何运作的,更何况,这个古老的国家目前国内“拜金主义”“金本位”“官本位”等思想弥漫,浮夸之风充斥。
二、文化要能走出去
中国文化思想与价值观在世界范围内受到的瞩目得益于中国经济实力的增长。国力强大,别人才会饶有兴致的关注你。因此,我们的文化要走出去,不仅仅是因为,中国是一个有着五千年历史的泱泱大国,我们所包含的文化成分远远比我们能想象的要多,我们有很多的经典可以挖掘;更准确的说,当今世界各国的竞争与合作是全方位的,深层次的,更是激烈的,要想在竞争中获得主动权,就要让别人有臣服的砝码。仅仅依靠一个光鲜亮丽的外表是不足以服人的,我们要做的是一个内心充实,文化谈吐有思想,有内涵的国家。我们需要以德服人,需要向世界传播一个和平崛起的中国的声音,在世界上打造一个负责任的大国的形象。这样我们才能让西方国家真正接纳我们,心甘情愿了解我们的思想与文化,在国家利益冲突时仍然对我们保持尊重。
关键的是,我们需要提高国民素质,唤醒国人。教育是一个重要的环节,但并不是主要的,目前国内很多高素质高学历人才正削尖脑袋往各金融机构、政府机构里挤,要么挣钱,要么安稳过完一生,并没有多少时间留给自己,留给文化。金钱被抬高,成为了很多人奋斗的目标,而权钱的交易也使整个社会这种追求金钱名利的浮躁之风蔓延,为了金钱名利大打出手,头破血流的现象从不少见。要怎么样把我们遗失的温良恭俭让找回来,要怎么才能安抚整个社会静下来重新寻求人生的真谛,这个也许是我们都要思考的问题。外部的绚丽都只是外表,内心的沉淀才是真正强大。而只有每个人都强大了,我们的国家才能强大,政府才能够更加积极有效的推行文化“走出去”战略,真正的打造中华民族文化的品牌,并最终在激烈的国际动荡中立于不败之地。
国与国的竞逐,从来不是单纯的硬碰硬。像美国这样的国家,经济实力很强,流行文化传播力依然很强大,虽然美国只是一个成立仅仅二百多年的年轻的国家;与之相比,已经五千多岁的中国肚子里有的,是积淀千年,厚重魅力的文化,这样的文化愈沉淀愈光彩,愈历久愈弥新。也许,等到哪天我们真的能够把我们的文化重新拿出来打磨,呈现给世界,这将为中国在世界上划下浓墨重彩的一笔。希望孔子学院在全球96个国家和地区的建立只是一个开端,会有越来越多的人学习我们的文化,承担起文化传承与传播的工作,将文化推广开来。
参考文献:
[1]芮成钢.虚实之间.长江文艺出版社,20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