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喜变
地理教材的改革、教育教学观念的更新、教育教学技术与手段的发展,必然要求改革旧的传统的地理教学模式,并在先进的科学的教育教学理论指导下构建起新型的地理教学模式。只有改革教学模式才能更好的体现课程标准的要求,使学生的科学知识、技能素质和人文素质得到自由、充分、和谐的发展。下面就构建地理新型教学模式谈几点建议:
地理学发展到今天,应该说他是应用性和实用性很强的一门学科,地理学的知识广泛应用于社会生产和生活之中。在地理教学中不仅教会学生相关的地理知识,更重要的是创设民主、开放、活泼的学习情境,以保证学生自探、自求、自创的时间,以体现学生学习的主动性、灵活性、创造性,以实现教学的民主性、启发性、多样性。在这基础上,提出了导——学——议——练——结的五步教学模式,这样做建立了活动式、参与式、发现式、探索式、创造式的课堂教学体系,注重了学生综合素质的培养。下面就以区域地理为例来谈一下五步教学法在地理课堂教学中的应用。
一、“导”
自行设计复习题目,复习旧知识引人新课,做到温故而知新。也可根据教学内容创设教学情境,例如地理课堂教学中,教师可以视频播放美国和日本农业机械化生产的实况,引导学生分析为什么两国同为发达国家而农业机械却存在很大差异,进一步让学生思考美国农业发展的优势条件,这样既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也可以使学生带着问题进入本节课的学习。
二、“学”
教师出示学习提纲,提纲的设计形式可以灵活多样,比如,问答题、填空题、读图分析和读图说明题都可以、根据教材内容自行选择。但是必须体现课标要求。教师要做到心中有标,例如:课表要求,通过本节课的学习,让学生能够通过图文资料分析区域内能源和矿产资源的合理开发与可持续发展的关系。那么我的教学提纲就可以围绕这个中心来展开设计,例如:请同学阅读教材回答:①德国的在19世纪上半叶开始大规模发工业的原因?主要发展了那些工业部门?②20世纪50年代至20世纪末,鲁尔区的工业部门和数量发生了哪些变化?经济结构发生了什么变化?简述其原因?③分析说明鲁尔区在整治方面所采取的措施?要求同学在阅读课本的基础上自主完成,这样做不仅能培养学生的阅读、分析、归纳、总结的能力同时也能提高从材料中提取有用地理信息的能力,还可以使学生进一步明确学习目标,完成学习任务。
设计自学提纲,还要注意以下几点:
(1)突出学习方法的指导和自学能力的培养。过去我们过多的采用了问答式教学方法,而且问题设计过大过空,从而使学生感到无从下手,因此学生普遍感到学习方法的缺失,教师也对学生能力的欠缺感到不满。如何在课堂教学中培养学生的自学方法和自学能力呢?首先,自学指导的设计要从任务、用时、方法与途径、目标等方面入手,让学生知道自学什么,怎样自学,用多少时间,应该达到什么要求,届时如何检查。这样一来,学生带着明确的任务,掌握恰当的方法,从而是自学更加有效。如果每一个自学指导我们都这样精心设计,对学生进行长期的训练与指导,学生自然就会积累不少的自学方法,学生的自学能力必然提高。这样学生也就会少走弯路少走岔路,自然学生会在这样的学习中获取真谛,终身受益。
(2)学生自学的同时,教师要做好巡视与指导。在学生自学的时候,教师要通过察言观色,了解学生自学的情况,端正学生自学态度,使每一个学生都积极动脑,认真自学。这就需要我们教师在学生自学的时候,加强监督,及时表扬自学速度快,效果好的学生,从而激励学生更加认真的进行自学。此时教师不能忽视中差学生,相反要重视中差学生,可以给他们说几句悄悄话,帮助他们端正自学态度,使他们变的认真起来。教师在巡视指导学生自学时还要注意面向全体学生,不能只顾辅导一个而放弃了督促大多数学生,或者是做抄题等与此时无关的事情,以免学生分散注意力。
(3)检查学生自学的效果。此环节重在培养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能力及学以致用的能力,要最大限度地暴露学生自学后存在的疑难问题,让中差生尤其后进生回答问题,方式方法要灵活多样。若后进生做对了,说明全班学生都会了,教师就不再教了;若后进生做错了,引导中等偏上的学生分析,讲清错的原因,引导更正、归纳。这不仅对后进生有帮助,而且使尖子生理解更加深刻了。这里,教师一定要注意:真正让后进生回答问题,千万不要搞形式主义,叫尖子生回答,表面上正确率高,实质上掩盖矛盾,不能最大限度地暴露学生自学后存在的疑难问题;后进生回答问题时,要照顾全体同学,让他们聆听别人回答问题,随时准备纠正错误;教师要巡视,搜集座位上同学有哪些错误,并在头脑里分分类,哪些属于新知识方面的,这是要解决的主要矛盾,哪些属于旧知识遗忘或粗心大意的,这是次要矛盾,把倾向性的错误写在黑板上,供评讲时用。教师在自学环节把握住以上几点,将使学生自学的效果更为良好,将更有利于互学和教师点拨环节的开展实施。
三、“议”
古人云:“受之以鱼,不如授之以渔”。韩愈《师说》中提出:“师者,传道授业解惑也。”学生通过自学和合作讨论学习,虽明确问题答案,但是否真正掌握方法,并能运用到以后学习中呢?这有待于老师去点拨和强化。比如“分析:黄河下游的地上河是如何形成的”这一问题时,同学读书基本能找到答案,但以后遇到类似问题时,如何把握答题要领,使答案准确呢?这就需要老师归纳总结。当时我把课本上的文字改成流程图,突出了重点,使学生思路清晰,培养了综合分析问题的能力。
“教师要做到精讲,重点突出,难点突破,教学过程中,教师发挥主导作用使学生顺利完成学习目标的关键。而教师的主导作用在课堂教学中则主要表现在“点播精讲”上。在这一教学环节中点播精讲的知识点巡回指导的过程中发现的一些共性问题以及本部分知识中的难点问题,例如在学习《日本》时,只要求学生能简单地分析日本发展经济的有利条件以及日本沿海型工业布局的原因这两个难点问题就行,然后反问拓展:根据已学知识,讨论一下日本发展经济的不利条件有哪些?假如你是一位日本工业部长,你怎样克服这些困难?这时课堂气氛会立刻活跃起来,学生便在自由发挥中,提高了学习兴趣,思维想象也得到了充分空间,轻松愉快的完成了本节的学习任务。最终形成运用所学知识去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四、“练”——巩固落实,查漏补缺
人的记忆力是有限的,遗忘是正常规律,但如何使学生学到的东西最大程度的得到巩固呢?只有检测和应用。如何运用需老师来创设应用情境,如何检测则需老师设立多种检测机制,如考试、提问等。考试是最直接、最通用、学生最易接受的办法,可以说效率高,收效快。开学以来,几乎每节课都抽出一定时间检测当堂知识要点,收效不错。通过检测,使学生掌握了知识重点,并知道了自己的不足,题目设计要有层次性,要求学生小组合作完成。组组交流展示。这样不仅培养了学生合作探究能力还提高了学生的合作精神。
五、“结”
师生共同总结本节知识形成知识框架,提升本节内容,例如:根据鲁尔区的相关内容,分析我国东北地区经济衰落的原因及整治措施。培养学生对知识的迁移运用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