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自强
读是学习的有效方法,特别是语文课堂,随着素质教育的推进、课堂教学改革的深入,提倡以学生的自主读书为训练主线更加得到重视,“读”在当今的课堂教学中的地位日益突出,指导学生真正读起来尤为重要。本文结合自己多年的语文教学经验,谈谈在语文课堂教学如何进行“读”的教学。
一、重视读的方法
目前,许多地方读的量在不断增加,但读的质并未随之增长,常见的朗读毛病随处可见。如:拖长音,停顿不当,朗读语气没任何变化,感情没有投入,甚至读后对课文内容不理解等。真正做到会读,不光要读准字音,读得正确,流利,有感情,还要在语调、停顿、节奏上作正确处理,才能把书面语言转为有声有色的语言,在心灵上与之共鸣。因此,不但要求教师对学生进行正确的指导,而且学生必须通过长期的实践才能养成。在朗读教学中教师要先教给学生朗读方法,对学生进行朗读训练。学会基本朗读技巧,必须从低年级开始。在低年级就应在教会学生读准字音的基础上,教会学生一些简单的节奏、停顿的处理方法。如《笋芽儿》中“她/揉了揉/眼睛,伸了伸/懒腰,看看四周/仍一片漆黑,撒娇地/说:“是谁/在叫我呀?”这一句,就应注意朗读中停顿的读法。如《小鹿的玫瑰花》一文中“就在快要开花的时候,小鹿不小心把脚跌伤了。他只能静静地躺在床上养病。一天,一周,一个月……小鹿终于能下床走路了,他一瘸一拐地来到门外。”一段中描写了小鹿种了一丛玫瑰花,即将开花时却把腿摔伤了,所以朗读时语调要比较慢,要读出小鹿不开心的心理。文中:“原来我栽的玫瑰是红色的,它们很美丽,还散发着香味。谢谢你们告诉了我。”这一段是小鹿感受到自己种的玫瑰花是什么样的,心情由伤心转为高兴,这一段要读得轻快一点,愉悦一点。总之,通过教师细心指导加上长期的训练,学生就能基本掌握朗读方法,养成正确的朗读习惯。
二、重视读的内容
学生是否能够正确回答问题是读懂课文的一个重要标志。所以教师在教学生朗读前,就应明确地向学生提出问题,让学生带着问题读书,学会边读边想。学生养成边读边想的好习惯,能真正读懂课文,并正确回答教师提出的问题。教师设置问题是关键,可以是课文后面的思考题,因为这些问题有助于学生从朗读中理解课文的主要内容。也可以自己设置一些能激发学生阅读兴趣的问题,用以激起学生读书欲望,产生思考问题的动力。如教学生朗读《丑小鸭》一课时,可以设置这样的问题;同学们,你们平时遇到这样的事吗,当你被同伴欺负时,或者别人不理你时,你会选择跟丑小鸭一样离开家吗?可以让学生想想,读了这篇课文,想想如果你遇到这样的情况下,是怎么做的,对比一下,看看谁做得对?通过这样提问,学生就有读的欲望,然后边读边想,读完课文后就会对课文内容有了深刻的理解和感受,通过思考又可以发展学生的思维能力,养成边读边想的习惯。
三、创设读的情境
汉语的语言是丰富多彩的,语言魅力是无穷无尽的,有些内容催人泪下,有些人物语言富有个性;有些词语精练传神。因此,教师在教学生读通、读懂课文内容的基础上,还要教学生读出感情,读“活”文字,教师要善于挖掘教材,因材巧读,并且运用现代化教学手段,创设情境让学生读出感情,把语言文字变得有声有形,有色有味,把文字化静为动,让学生走进课文,身临其境。朗读形式可以多种多样,有的内容适合分角色朗读,可以让学生用生动的语言进行对话,如《玩具柜台前的孩子》一课中小兵与售货员阿姨的对话,可让学生用乖巧、懂事的语气读出小兵的语言,适当时还可配上一些动作;如“不,我只看看,不要妈妈买。”可以让学生做出双手摆动的姿势,这样一读,小兵的形象就会栩栩如生,跃然纸上。
四、学会品读课文的美
小学课文,无论是哪种体裁,语言各具特色,有的形象鲜明,有的感情深沉,有的节奏轻快,有的描写细腻……让人读起来回味无穷,爱不释手,教师要教学生读会言中之意,悟言中之理,感言中之情,品言中之美。像《找春天》、《笋芽儿》、《小鹿的玫瑰花》等许多课文,都可以通过反复朗读,让优美的语言去敲开学生的心扉,产生心灵上的共鸣,让学生感悟大自然的美丽,从语言中受到美的感染和教育,陶冶自己的品格,从中享受读书快乐。学会快乐读书,这样就会不知不觉地爱上祖国的语言文字。
五、扩大读的范围
学生读的能力的提高要靠读的具体实践活动,所以,教师要鼓励学生多读,由质的提高再到量的扩大,由课本到课外书籍,由教室到社会,由课内向课外延伸。鼓励学生多读有益的课外书,特别是自己感兴趣的书籍,学会储存丰富的语言,扩大自己的知识面。可以以班级为单位,或者以年段、学校为单位举办一些有益的活动,如朗读比赛、讲故事、编故事比赛、课外知识竞赛,可以成立课外阅读兴趣小组等等,构建大语文教学观,让学生学会走出课堂,真正做到读起来。
总之,作为一名语文教师,在语文教学中,要给学生充分的朗读时间,让孩子们多读书,正所谓“书读百遍,其义自见。”让学生通过自己的朗读去体会、感悟文章的思想感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