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州大学王健法学院,江苏 苏州 215006)
梳理建国以来中国共产党处理政府与市场关系可以发现,这是一个由计划经济——有计划的商品经济——加强市场体系建设——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基本形成——更好发挥政府作用的演进过程,下面将展开论述。
新中国成立至1978年改革开放前,是全能政府时期。
新中国成立后,我国效仿苏联建立了高度集中的计划经济体制,国内马克思主义者普遍认为“社会主义经济不同于资本主义经济的地方,就在于以计划代替了市场,以计划分配代替了自由买卖”①,把计划经济看成是资本主义和社会主义的本质区别。
这种高度集中的计划经济体制,对于处于满目疮痍的新中国来说,有利于初步建立独立完整的工业体系,并巩固新中国政权。正如钟瑛所评价的那样,“基于对中国这样一个从半封建、半殖民地的旧中国建立起来的国家如何进行社会主义建设,采取集中力量进行大规模建设,使新中国国民经济在短时间得到迅速恢复和发展”②。
但是,这种经济体制不遵循经济发展的客观规律,直接导致生产滞后于消费,而政府机构却在不断膨胀。
从1978年改革开放到1992年邓小平南方谈话,是有计划的商品经济时期。
这时期又分为两个阶段,一是1978年到1984年,政府职能开始转变的第一阶段。文革结束后国民经济接近面临崩溃的边缘,1978年十一届三中全会上,邓小平针对高度集中的计划经济体制的认识是“权力过于集中”,并指出解决办法是“大力精简各级经济行政机构,坚决实行按经济规律办事”③。1979 年 3 月,陈云同志进一步明确指出社会主义经济体制必须包括计划与市场两部分。1981 年 11 月五届人大四次会议提出“要把经济手段和行政手段结合起来,注意运用经济杠杆、经济法规来管理经济”。1982 年 9 月,十二大报告中强调要正确划分指令性计划、指导性计划和市场调节各自的范围和界限。
从这些政府文件可明显看出,政府的经济职能在缩减,计划性减少,开始注重市场的作用,重视商品经济。
第二个阶段是,1984年到1992年,是政府转变经济职能的第二阶段。1984年10月,党的十二届三中全会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经济体制改革的决定》指出,“按照政企职责分开、简政放权的原则进行改革,是搞活企业和整个国民经济的迫切需要”④。1985 年 9 月,《第七个五年计划的建议》则进一步指出:“国家对企业的管理逐步由直接控制为主转向间接控制为主,主要运用经济手段和法律手段”⑤。到1987年十三大报告更明确地提出要建立“国家调节市场、市场引导企业”的机制。1992年邓小平《南方谈话》中,指出:“计划多一点还是市场多一点,不是社会主义与资本主义的本质区别,计划和市场都是经济手段”。这是马克思主义者第一次明确把计划和市场从社会制度和意识形态的属性中脱离。
从这个阶段可以看出,1979年后是以计划经济为主,市场调节为辅;1984年后则是强调“有计划的社会主义商品经济”;1987年十三大后更是强调社会主义经济发展离不开市场。
1992年至2012年11月党的十八大,是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阶段。
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第一个阶段是1992年至1997年。1992年10月,党的十四大在处理政府和市场关系上是具有里程碑意义的会议,它明确提出我国经济体制改革的目标是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1993年 11月,江泽民在中共第十四届中央委员会第三次全体会议提出“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是一项前无古人的开创性事业”。1997年9月,党的十五大则是更进一步指出,凡是市场能做到的事情,都交给市场去办⑥。这个阶段明确了在处理政府和市场的关系上,我国要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进一步弱化政府经济职能,按市场的规律性办事。
第二个阶段是1998年至2012年11月党的十八大。这个阶段政府转变经济职能主要体现在政府机构设置的改革上。1998年3月,第十九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一次会议通过了《国务院机构改革方案》,把政府经济职能明确的定性为三项:宏观调控、公共服务、社会管理。自此从1998年3月至2008年,国务院围绕转变政府职能进行的4次改革都在明显弱化直接监管经济职能。2007年党的十七大指出,要根据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规律形成宏观调控体系。2008年党的十七届二中全会进一步强调,“把不该由政府管理的事项转移出去,把该由政府管理的事项切实管好”。
至此,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基本建立,趋势就是政府越管越少并确定了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合法”地位。
党的十八大至今是政府和市场关系成为经济体制改革的核心阶段。
党的十八大创造性地提出,“经济体制改革的核心问题是处理好政府和市场的关系,必须更加尊重市场规律,更好发挥政府作用”⑦。这一论断虽字数不多,但一语中的,提出了深化经济体制改革的新方案。2013年11月,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则进一步深刻指出,“经济体制改革是全面深化改革的重点,核心问题是处理好政府和市场的关系,使市场在资源配置中起决定性作用和更好发挥政府作用”⑧。
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将正确处理政府和市场关系上升到核心的高度,是党对处理政府和市场关系的全新探索,为我国改革进入攻坚阶段探索市场和政府的关系提供了新指南。
通过梳理可以发现,建国以来中国共产党处理政府和市场关系的特征出现了桁林指出的“兼具三个发展阶段(即政府从市场外部进入到市场内部、政府从辅助功能转变为主导功能、政府的职能从微观层次上升到宏观层次)特征”⑨。具体说来就是:1.政府和市场关系是动态演变的;2.政府经济职能缩减,成为现代市场制度的主体之一;3.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作用越来越大,政府和市场关系越来越规范。
2.2.1 市场和政府既是共生关系,又需厘清二者关系
2.2.2 在市场经济的基础上不断探索政府干预的边界
2.2.3 政府和市场关系是动态演变的,要根据国情适时调整
通过梳理可以发现,建国初期能够很快稳固经济局面,改革开放以来中国经济发展之所以能够引起世界瞩目,是中国共产党动态调整市场和政府关系的结果。纵观世界格局,政府和市场的关系也是各国政府面临的共同难题,能否将本国所处的生产力水平与处理政府和市场关系结合好,将决定未来各国经济局势。在我国,渐进式改革进入攻坚阶段,必须要解决传统的政府经济职能与市场间的矛盾对于我国经济发展的束缚,进一步释放市场的经济活力,让改革开放的成果惠及全体人民。
【注释】
①薛暮桥.薛暮桥回忆录[M].天津: 天津人民出版社,1996:251.
②钟瑛.新中国成立初期迄扦计划径济体制的原因与评价研究述评[J].北京:中共党史资料,2007(4):165 .
③邓小平.邓小平文选第三卷[M].北京: 人民出版社,1993:148、373.
④中共中央文献研究室.十二大以来重要文献选编(中)[M].中央文献出版社,2011:89.
⑤赵紫阳.关于第七个五年计划的报告[M].北京: 人民出版社,1986:5.
⑥江泽民.高举邓小平理论伟大旗帜,把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全面推向二十一世纪[N].北京:人民日报,1997-9-13(01).
⑦胡锦涛.坚定不移沿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前进 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而奋斗[N].北京:人民日报,2012-11-18(01).
⑨桁林.政府与市场关系理论及其发展[J].求是学刊,2003(03).
⑩斯蒂格利茨.斯蒂格利茨问诊中国经济[J].瞭望东方周刊.2004(31):3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