乡村治理视角下农村社会组织党的建设探析

2014-07-31 09:00
延边党校学报 2014年5期
关键词:党组织农民农村

(辽宁社会科学院,辽宁 沈阳 110000)

农村社会组织是乡村治理的重要参与者,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提出激发社会组织活力,推进社会组织明确权责、依法自治、发挥作用,为农村社会组织发展提供了重要机遇。党组织作为社会治理的领导者,应该整合农村社会组织使其成为党在农村的执政资源,在加强农村社会组织党建的进程中实现党组织与农村社会组织发展的相互促进,构建和谐稳定、充满活力的乡村社会。

1 农村社会组织在乡村治理中的重要作用

农村社会组织主要是指由农村居民有计划组合起来的,执行一定的社会功能,追求特定社会目标的次级社会群体①。农村社会组织实行自我组织、民主决策、民主管理,具有公益性、自治性、服务性等特征。农村社会组织的发展成熟对提升农村公共服务绩效、促进乡村民主发展、维护农村社会稳定发挥了重要作用。

1.1 提高农村公共服务绩效

当前,由政府主导的农村公共产品供给在总量、结构和效率方面均与农民日益多样公共产品需要有所差距,而农村社会组织的运行为农村公共产品的供给提出了新的视角和解决思路,提高了农村公共服务绩效。

在政府主导的公共服务供给框架下,自上而下的公共服务供给机制拉长了信息传导的链条,政府对农民需求反应迟缓,政府投入到农村的公共服务相对农民需求出现过剩和不足。农村社会组织存在于农村社会,与农民群众联系密切,能够迅速对农民群众的需求做出反应,有效避免了政府在农村公共服务供给中的错位。

政府提供的公共服务主要针对一般性的需求,难以做到精细化分。农村社区组织弥补了这一缺陷,具有政府与市场两种组织形式所不可比拟的优势,它由具有相同或相似利益需要的农民自发组织形成,其本身就具有多元化的特性。由于它产生于农村社区内部,扎根于基层,能够更深刻地了解农民的切实需要,能够针对需要提供相应的产品和服务。②

1.2 促进乡村民主发展

农村社会组织的创建体现了鲜明的自愿性特征。农村社会组织是农村居民依据一定的规范自愿成立的,其成员或是有相同的兴趣、爱好,或是有相同利益需要。农民根据自己的意愿自由选择加入任何社会组织,也可选择退出社会组织,不受外界的干涉和强制。

农村社会组织的运行方式体现了自治的原则。农村社会组织中都会由成员推选一定的带头人,组成相对稳定的组织机构和领导集体,形成成文或是不成文的规章或约定,实行自我管理、自我约束。其内部重大事务则由所有成员集体讨论决定,实现民主管理、民主决策。

由于以上两个特点,可以说,农村社会组织的出现首先丰富了村民自治的形式。单个的农民通过加入社会组织,实现了“组织化”,在组织中不仅完成了自我管理和自我约束,而且通过农村社会组织的运作,促进了村民与村民、村民与村委会、村党组织等不同治理主体间相互合作与交往,培育了一种信任。③其次,农村社会组织培育了农民的民主意识。在自愿性和自治性高度结合的社会组织中人们平等相处,通过平等民主、非强制化的方式开展社会组织的活动,从而使得民主、平等、非等级的意识逐渐渗透到人们的价值观念和日常行为中。再次,农村社会组织培育了农民的政治参与能力。农民通过社会组织的力量影响与其利益相关的公共决策,解决与之利益切实相关的公共问题,或将建议和要求反映到政策中,都能够激发政治参与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公民参与社会组织的自主治理活动,能从中学到‘联合的艺术’,增强政治参与能力。”④

1.3 维护农村社会稳定

当前,农村社会矛盾日益复杂化、农民利益诉求多样化,而农民在原子化的生存状态下分散为孤立的个体,缺少维护自身利益的团体和表达利益诉求的有效渠道。分散的农民可能是“革命者”的社会基础,而有组织的农民则可能是改良主义者甚至保守主义者的社会基础。⑤农村社会组织的出现成为了农民组织化的利益表达的平台,在维护农村社会稳定中扮演了重要角色。

农村社会组织将分散的农民组织起来,形成维护农民利益的社会力量,以团体的姿态与社会强势集团对话、参与决策集团的决策和乡村的利益博弈,监督其他利益集团的行为,为组织及其成员的发展争取更多的资源。农民强烈的意愿表达要求与有限的政治能力之间的矛盾;农民民意要求的公共性与表达的个体性之间的矛盾;农民民意表达制度的规范性与运作低效率之间的矛盾;农民民意要求的非理性、非合法性、非制度性与表达渠道不畅之间的矛盾⑥都可以通过农村社会组织而不是农民个人的力量加以解决。

农村社会组织还具有桥梁和纽带的作用。农村社会组织由农民组成,植根于农村,他们最了解农民的生存状态、最理解农民的切实需求,能够向党和政府及时反映真是的农村和农民。农村社会组织倾听农民心声、疏导农民情绪、协调利益冲突、整合利益需求,减少和避免农民与政府的直接对抗。农村社会组织通过组织化的方式促进农民的利益表达机制的形成,从而很好地弥补了当前其他各种利益表达渠道不畅的缺陷,也可以大大避免农村的矛盾激化,维护社会的稳定,降低社会运行的成本和社会发展的代价。⑦

2 乡村治理框架下推进农村社会组织党建的重要意义

如上所述,农村社会组织能够在乡村治理中发挥重要作用,但是,由于制度、资源及社会组织自身等多种因素的制约,农村社会组织参与乡村治理的程度还远远不够。农村党组织是社会治理的领导力量,同样面临转变功能定位、创新工作方式、整合农村社会组织使其成为党的执政资源等问题。因此,在创新社会治理的框架下,加强农村社会组织党建,对于农村社会组织、农村党组织,以及乡村治理工作本身都具有重要意义。

2.1 农村社会组织发展壮大的内在需要

农村社会组织的生存和发展需要党组织的扶持。农村社会组织自发性和自治性的特点,一定程度上造成部分社会组织缺乏物质支撑,活动资金和场所没有保障,对组织发展缺少长远规划、组织凝聚力不足人心涣散,个别社会组织收到封建迷信、邪教势力影响。党组织掌握社会资源,具备成熟的组织运行经验和丰富的人才储备,在社会组织中建立党组织,通过政治引导确保社会组织发展方向,通过组织创建和活动发挥党员的带动作用、凝聚人心,通过资源共享集聚发展动力。对农村社会组织的发展起到正向引导和带动作用。

农村社会组织发挥作用需要借助党组织的力量。当前社会组织进入农村的主要方式是借政治资源进入,农村社会组织特别是草根社会组织参与新农村建设,进入农村社区运作其项目,不管是以个人关系还是公共关系,都离不开权力这个平台。当前社会组织参与新农村建设的方式与途径是政治主导型的,只有获得权力资源的认可与政策认同,才能参与乡村事务。⑧加强新社会组织党建,构建农村党组织与社会组织的良性互动,有益于扩展农村社会组织体制内表达渠道,切实在乡村治理中发挥主体作用。

2.2 巩固和扩大党在农村执政基础的必然要求

农村社会组织直接产生于农民群众的生产、生活需求,与农民群众的经济、政治、文化生活密切相关,在农村社会生活中发挥着不可替代的作用。在创新乡村治理的实践推动和激发社会组织活力的政策支持下,农村社会组织的蓬勃发展是必然趋势,党在农村的各级组织是农村社会的领导核心,对于农村社会组织的发展不仅要有敏锐的洞察力,而且应具备迅速的反应能力,做出积极地回应。以在农村社会组织中建立党组织的方式,培育和引导其健康发展,将其团结凝聚在党组织周围,增强农村社会组织对党的政治认同和社会认同,树立党在农村社会的政治权威。同时对农村社会组织进行整合管理,将其纳入到党的执政基础之中,通过党组织战斗堡垒作用和党员先锋模范作用的发挥,使党的路线、方针和政策在农村社会组织中得到贯彻和落实。

2.3 创新乡村治理的现实需要

农村社会组织在乡村治理格局中扮演者越来越重要的角色,填补了国家权威在农村基层社会收缩后的空间。在政府主导的公共服务供给框架下,自上而下的公共服务供给机制无法满足当前农村居民的多样化的需求,导致公共产品的错位和趋同,农村社会组织直接面对农民群众,能够有针对性地根据需求提供公共服务,弥补政府公共服务的缺陷。农村社会组织也促进了乡村民主的发展,他所遵循的自愿参与、自主决策、自我管理等原则,培养了农村居民的公民意识、在农村社会营造了相互协商、民主自治的氛围。农村社会组织功能的提升,使乡村治理格局趋于完善。同时,也要看到党的领导在社会治理格局中不可动摇的重要地位,处理好社会组织和党组织的关系,实现两者的融合发展是必须解决好的问题。因此,通过加强和改善农村社会组织党建,实现党委领导和政府主导下的社会协同和公众参与,是创新乡村治理的现实选择。

3 加强农村社会组织党建推动乡村治理的对策思考

3.1 坚持价值引领,加强党对农村社会组织的政治领导

随着社会组织参与乡村治理程度的加深,乡村社会必然出现不同利益群体的竞争与角逐,一旦出现非理性或恶性竞争则会成为一种负能量。基层党组织则应以社会治理领导者的身份,以社会和谐善治为基本价值导向和追求目标,主动担纲多元利益的整合者和价值引领者使命,绝对不能混同于一般治理主体与其他组织进行权力和利益的角逐,在经济现代化基础上构筑稳定且具有持久活力的社会核心价值体系,最终实现乡村社会的善治。⑨

思想教育是党组织实现对农村社会组织价值引领的主要途径。党组织通过宣传、教育改变社会组织中消极的价值观念,构建新的意识形态,使之符合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要求。开展思想引导首先要善于运用新兴传播媒介,借助微信、微博等传播平台对农民进行潜移默化的影响。根据农村老人、儿童、妇女居多的实际情况,还应坚持开展群众喜闻乐见的活动,延续党组织宣传、教育群众的传统方式。其次要培树先进典型,发挥示范作用。党组织要善于在农村社会组织中发现典型、培育典型,宣传典型的先进事迹,利用身边典型的感召力量,在组合及成员中形成正能量。再次,思想教育要同社会组织的性质、任务相结合,有利于组织成员兴趣、爱好、专长的发展。

3.2 创新组建形式,实现党的工作的有效覆盖

在农村社会组织中建立党的组织可以采取灵活的多样的模式,单独组建党组织的模式适合规模较大的社会组织,而联合组建、挂靠组建和选派创建等模式则更适合乡村中规模较小、党员人数少的社会组织。上级党组织也可以派遣专门的党建工作指导员,帮助社会组织开展党建工作。

开展党的组织建设过程中应调整思路,着眼于扩大党对社会组织的政治整合,避免陷入过分强调组织数量和覆盖范围的误区。坚持“有所建,有所不建”的思路,根据农村社会组织的性质、活动方式和党员人数等情况,区分党建工作的基础条件和成熟程度,条件具备的,则按照相关条件和程序建立党组织;条件不具备的,则尝试在这些组织中下派党务工作者,联系隐性党员,传递党的信息,组织公开式的党课宣传党的思想和政策,发展新党员,扩大党的影响。⑩

3.3 转变运作模式,以党建促进农村社会组织发展

激发农村社会组织的党建积极性,就不能使农村社会组织党建仅有利于党组织的发展,更应使党的建设与新社会组织的发展有机结合。

党建工作应有利于推动社会组织的健康发展。要充分尊重社会组织的自治性,以服务合作为主,加强沟通和服务工作。社会组织的民间性和自治性决定了其与政府组织相比生存空间较为狭小,获取信息的渠道更少,党组织要建立起与农村社会组织的沟通渠道,提供有利于社会组织发展的政策信息,为其提供参与政策过程的机会。党建活动还要与提高农村社会组织服务能力、提高成员素质相结合。由党组织牵头设置专业技能的培训,提升组织成员的业务水平,开展服务组织成员生活的活动,增强组织凝聚力,引导社会组织发挥自身优势,服务群众、担当社会责任。

【注释】

①肖桂云,张蓉.农村社会学[M].北京:中国审计出版社,2001.

②刘义强.构建以社会自治功能为导向的农村社会组织机制[J].东南学术,2009(1).

③钟宜.我国农村社会组织的发展与乡村治理方式的变革与完善[J].探索,2005(6).

④李斌.政治发展的社会新动力:试论中国社会组织兴起的政治发展意义 [J].理论与改革,2005(2).

⑤董玉萍.农村社会组织在维护农村社会稳定中的作用[J].安徽农业科学,2010(17).

⑥卢春雷,丁跃.当代中国农民民意表达存在的问题及其对策思考[J].理论与改革,2004(3).

⑦董玉萍.农村社会组织在维护农村社会稳定中的作用[J].安徽农业科学,2010(17).

⑧闫东.社会组织参与新农村建设的困境与出路——党和社会组织关系的视角[J].新视野,2012(3).

⑨陈晓莉.农村社会管理中基层党组织的社会整合功能[J]. 理论探讨,2011(3).

⑩陈家喜.我国新社会组织党建:模式、困境与方向[J].中共中央党校学报,2012(2).

猜你喜欢
党组织农民农村
农村积分制治理何以成功
“煤超疯”不消停 今冬农村取暖怎么办
清华党组织公开
农民增收致富 流翔高钙与您同在
饸饹面“贷”富农民
以提升组织力为抓手建设全面过硬的国企党组织
加强基层党组织建设的思考和实践
对症下药 强健基层党组织
在农村采访中的那些事
“五老”以“三用”关爱青年农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