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 虹,傅立新
(1.天津中医药大学,天津300193;2.天津中医药大学第一附属医院,天津300193)
患者在接受高压氧治疗后常会发生听力减退,其中以中耳气压伤最为常见。中耳气压伤属中医“耳胀”、“耳鸣”、“耳闭”范畴,主要表现为耳闷、耳胀、耳鸣、听力减退,可伴耳痛、眩晕、恶心、头痛等症状,耳镜检查可见鼓膜充血、内陷等。本病常发生于高压氧加压阶段,其发病机制主要是由于外界气压骤增致鼓膜内陷,咽鼓管不畅致中耳负压增高,从而导致鼓膜、鼓室发生一系列病变[1]。据统计,本病国内发病率达10% ~23%[2-3],国外发病率达 49%[4]。部分轻度损伤者不经治疗可于数小时或数天后自愈,但严重者可出现听力消失、耳痛剧烈难忍、鼓室积液、积血甚至鼓膜穿孔[5],如果治疗不及时,积液积血吸收不良,可进一步影响内耳微循环,导致内耳组织缺血缺氧,血流动力学发生改变,造成不同程度的永久性耳聋,约占33%[6]。因此,对于病情严重者积极治疗是非常必要的,我院采用“聪耳针”治疗高压氧后中重度中耳气压伤疗效满意,现报道如下。
60例患者均来自2012年10月~2013年8月我院耳鼻喉科门诊、针灸门诊和针灸住院部。其中男性33例,女性27例,年龄53~75岁,发病时间1 h~7天。采用随机数字表法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30例。经t检验或χ2检验两组病例在年龄、性别、发病时间方面均无显著性差异,具有可比性(P>0.05),见表1。
参照2004年《中耳炎诊治指南》气压创伤性中耳炎诊断标准[7],有耳闷、耳胀、耳鸣、听力减退或消失等临床表现,耳镜检查鼓膜、鼓室有病理性改变。
表1 两组基线资料分析
①符合上述诊断标准者;②近期接受过高压氧治疗;③年龄在18~75岁之间;④鼓膜损伤Ⅱ级以上(包含 II级)[8]。
①其他原因导致的中耳气压伤;②年龄小于18岁,大于75岁者;③鼓膜损伤小于Ⅱ级;④不能配合治疗者。
两组患者均立即停止高压氧治疗,持续原发病(如糖尿病、高血压、脑梗死等)药物治疗。
1.5.1 观察组 选穴:听宫、听会、耳门、翳风(均患侧),中渚、合谷、太冲、曲池、侠溪、风池、完骨(均双侧),百会、四神聪、印堂、三阴交、照海、太溪。针具:华佗牌一次性针灸针0.30 mm×25 mm。治则:调理气血、聪耳通窍。方法:四神聪、百会穴沿头皮平刺0.3~0.5寸,施用小频率捻转致局部酸胀;印堂穴向鼻根部斜刺0.5寸致酸胀;听宫、听会、耳门、翳风四穴直刺0.5~0.8寸,采用捻转泻法产生酸胀感,以针感向耳内放射为佳;中渚穴进针0.3~0.5寸,采用平补平泻法致针感沿手少阳经传导;侠溪穴进针0.3~0.5寸,采用平补平泻法致针感沿足少阳经传导;曲池、合谷、太冲施捻转提插复式泻法,致局部酸胀感。风池、完骨进针0.5寸致酸胀;三阴交、照海、太溪进针0.5~1寸,采用提插补法致得气后予温灸。每日1次,每次留针30 min,10次为1个疗程,共治疗2个疗程。
1.5.2 对照组 使用2%酚甘油滴耳剂和氧氟沙星滴耳剂滴患耳,同时用呋喃西林麻黄素滴鼻剂滴鼻,每次1~2滴,每日3次,对鼓室积液或积血严重者行鼓膜穿刺术,嘱患者休息 。10次为1个疗程,共治疗2个疗程。
分别在治疗前和治疗2个疗程后对患者进行中耳气压伤症状评分。中耳气压伤症状包含10项内容,即耳闷、耳胀、耳内压迫感、耳鸣、耳痛、听力下降、头痛、眩晕、恶心。每项评分为:0分为无症状,2分为轻度,4分为中度,6分为重度;鼓膜损伤程度评分:0分为0级,2分为Ⅰ级,4分为Ⅱ级,6分为Ⅲ级,8分为Ⅳ级。
参考《中药新药临床研究指导原则》的疗效评定标准[9],采用尼莫地平法。有效率=(治疗前评分-治疗后评分)÷治疗前评分×100%。痊愈:评分减少90%以上(包括90%);显效:评分较疗前减少70% ~90%;有效:评分较疗前减少50% ~70%;无效:评分较疗前减少50%以下。
采用SPSS17.0软件进行统计学处理。符合正态分布的计量资料用均数±标准差(±s)表示,计数资料用χ2检验,统计所得P值<0.05认为有统计学差异,P值<0.01被认为在统计学上有显著差别。
表2 两组患者治疗前后中耳气压伤症状评分比较(±s)
表2 两组患者治疗前后中耳气压伤症状评分比较(±s)
组别 例数 治疗前 治疗后治疗组30 27.33 ±7.27 9.20 ±3.85对照组30 28.73 ±9.45 18.33 ±6.04
从表2可知,经t检验,两组治疗前的中耳气压伤症状评分相比较无明显差异(P=0.551,P >0.05),治疗后的中耳气压伤症状均比治疗前明显减低(P=0.000,P <0.01),说明两种治疗方法均有效;治疗组与对照组相比差异显著(P=0.000,P <0.01),说明治疗组明显优于对照组,能明显减轻高压氧后中重度中耳气压伤的临床症状。
从表3可知,治疗组总有效率83.33%,对照组总有效率16.67%。经χ2检验,治疗组与对照组总有效率比较 P=0.003(P<0.01),有显著性差异。说明“聪耳针”治疗高压氧后中重度中耳气压伤疗效显著,明显优于西医常规治疗方法。
表3 两组高压氧后中重度中耳气压伤临床疗效比较
中耳气压伤是高压氧治疗中最常见的副作用,祖国医学认为本病是由于风邪外袭、肝胆湿热、脾失健运、气滞血瘀等导致耳窍闭塞、气血失畅,故治疗本病应予调理气血、聪耳通窍之法。《医林绳墨》云:“耳闭者,乃属少阳三焦经之经气闭也。”故选用中渚、翳风、耳门少阳三焦经之穴以疏理少阳、通耳除闭。足少阳经走行亦入耳脉,故选侠溪、听会、风池、完骨穴以疏风祛邪、理气活血、通耳窍。《医林改错》曰:“耳孔内小管道通脑”,说明耳与脑关系密切,百会属督脉之穴,督脉上行于脑,四神聪位于脑部,与印堂穴同属经外奇穴,三穴合用可疏通脑部经络、荣养脑髓、聪耳窍。太冲穴可清泻肝胆,曲池穴可清热除湿,与合谷穴合用可调理气血、开窍通耳。“肾开窍于耳”,故选肾经之穴照海、太溪以滋补肾阴。《本草纲目》谓:“艾叶苦辛……通十二经,走三阴,理气血、逐寒湿,以之灸火,能透诸经而除百病。”故灸三阴交、照海、太溪可通经活络、调畅气血;此外,听宫、听会、耳门、翳风四穴位于耳部,故针刺这四穴可直通耳部经脉,理气活血,将效力直达患处,故可获得满意效果。
本研究结果显示,“聪耳针”能有效治疗高压氧后中重度中耳气压伤,值得临床进一步推广运用。
[1]田勇泉.耳鼻咽喉-头颈外科学[M].6版.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4:461
[2]孙莉,石燕,韩桂池,等.中耳气压伤相关因素分析及处理对策[J].中华航海医学与高气压医学杂志,2007,14(5):312-313
[3]张伟,鲁文军,顾东胜,等.高压氧治疗的并发症[J].中国耳鼻咽喉头颈外科,2005,12(6):370
[4]Catterall WA.Strueture and regulation of voltage- gated Ca2+channels[J].Annu Rev Cell Dev Bio L,2000,16:521
[5]梁云云,叶志丹,潘翠环,等.高压氧治疗过程中发生中耳气压伤35例分析[J].中国现代药物应用,2012(15):47-48
[6]韩丽,谯凤英.小醒脑针法辅助治疗突聋后期的临床疗效观察[J].辽宁中医杂志,2009(4):622 -623
[7]韩东一.中耳炎诊治指南[C]//中华医学会全国中耳炎专题学术会议论文汇编.西安:中华医学会耳鼻咽喉科学分会,2004:40-44
[8]杨益.高压氧治疗基础与临床[M].上海:上海科学技术出版社,2005:263-264
[9]中华人民共和国卫生部.中药新药临床研究指导原则[S].北京:中国医药科技出版社,1997:99-1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