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 敏,王 婧,时国臣,郑 琦,高 霞
(1.黑龙江中医药大学,黑龙江哈尔滨150040;2.黑龙江中医药大学附属第一医院,黑龙江哈尔滨150040)
紧张型头痛是指双侧颈枕部、额颞部、巅顶部或全头部疼痛,呈压迫感、紧箍感或沉重感,是头痛中最常见的类型,好发于年轻人,以女性居多,可严重影响患者学习和工作质量。笔者对慢性紧张型头痛的66例患者分别采用丛刺法配合远端取穴法和口服预防性药物阿米替林片法治疗,并进行对照分析,介绍如下。
66例患者均来自2012年10月~2013年7月黑龙江中医药大学附属第一医院针灸四科门诊及住院部。按就诊先后顺序编号1~66,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两组。治疗组33例,男13例,女20例,年龄16~51岁,病程最短4个月,最长11年。对照组33例,男14例,女19例,年龄18~50岁,病程最短6个月,最长10年。两组性别、年龄、病程情况见表1。两组年龄、病程经t检查,性别分布经χ2检验,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表1 治疗组和对照组病例一般资料情况比较
符合2004年国际头痛协会慢性紧张型头痛的诊断标准[1]:(1)符合(2)~(4)特征的至少10次发作;平均每月发作≥15天,3个月以上;每年发作≥180天。(2)头痛持续30 min至7天。(3)至少有下列2项头痛特征:①双侧头痛;②性质为压迫感或金箍样(非搏动样);③轻或中度头痛;④日常活动(如步行或上楼梯)不会加重头痛。(4)符合下列两项:①畏光、畏声、轻度恶心中不超过一项;②无中~重度恶心和呕吐。(5)不能归因于其他疾病。
①符合前述慢行紧张型头痛诊断标准;②病变限于头部或颈部;③年龄在15~55岁;④患者自愿受试。
①不符合前述慢行紧张型头痛诊断标准;②患有颅颈部疾病,如颈椎病、颅内占位、脑炎等;③合并严重心脑血管、肝、肾以及呼吸、造血系统等疾病及精神病患者;④治疗过程中接受过其他治疗方法者;⑤妊娠或哺乳期妇女。
体位:前额、巅顶或双颞侧疼痛为主取仰卧位或坐位;枕部或项部疼痛为主取俯卧位或坐位。针具:华佗牌0.35 mm×40 mm不锈钢毫针(苏州医疗用品厂有限公司)。操作:针刺部位常规消毒后在疼痛部位选取一居中的经穴平刺0.5~0.8寸,再在上下左右间距1~1.5 cm左右刺入数针(针数多少依疼痛范围而定),项部选取风府、双侧风池穴及风池穴以下3寸每隔1寸刺入1针。根据不同的疼痛部位选取相应的远端腧穴,前额痛为主取合谷、内庭直刺0.5~0.8寸,巅顶痛为主取太冲、太溪直刺0.5~0.8寸,双颞侧疼痛为主取外关、足临泣直刺0.5~0.8寸,枕部或项部疼痛为主取后溪直刺0.5~1寸、申脉直刺0.3~0.5寸。针刺得气后留针30~40 min,其间每隔10 min行针1次,治疗20天后统计疗效。
口服预防性药物盐酸阿米替林片(湖南洞庭药业股份有限公司,规格:25 mg/片,批准文号:国药准字H43020561)每晚临睡前口服25 mg,治疗20天后统计疗效。
参照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发布的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医药行业标准《中医病证诊断疗效标准》[2]中关于头痛的疗效评定标准。临床治愈:头痛消失,各项实验室检查正常;好转:头痛减轻,发作时间缩短或周期延长,实验室检查有改善;未愈:头痛症状及血压等无变化。两组慢性紧张型头痛患者临床疗效结果见表2。
表2 两组慢性紧张型头痛患者临床疗效比较 例(%)
由表2可见,治疗组总有效率为97%,对照组总有效率为 66.7%。两组治疗经统计学处理,χ2=10.185,P <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说明丛刺法配合远端取穴法治疗慢性紧张型头痛优于口服预防性药物阿米替林片。
紧张型头痛是一种较为常见的临床综合征,发病机制尚不明确,目前认为是由于颅周肌肉或肌筋膜结构收缩或缺血、细胞内外钾离子转运异常、炎症介质释放增多等,颅周肌筋膜组织痛觉敏感度明显增加,易引起颅周肌肉或肌筋膜结构的紧张和疼痛,慢性紧张型头痛患者由于脊髓后角、三叉神经核、丘脑、皮质等功能结构异常,对触觉、电和热刺激的痛觉阈明显下降,易产生感觉过敏[3]。紧张型头痛属中医“头痛”、“头风”范畴,中医认为紧张型头痛是由于头颈部经络气血运行不畅,日久而致气血瘀阻,经络不通,不通则痛,且与工作压力、精神紧张、情志失调等因素有关。西医对于急性发作期常采用镇痛药如酚咖片、麦角胺等,对于频发性或慢性则采用预防性药物阿米替林、多赛平等,效果并不显著。中医多选用中药、针灸等疗法,疗效明显[4~6]。
随着竞争的日益激烈,工作和学习压力的日益增大,紧张型头痛的发病率呈不断上升的趋势。笔者运用丛刺法配合远端取穴对其进行治疗。丛刺法由古代扬刺法发展而来,是以多针集中刺某一穴或特定部位治疗病症的方法。适应的病症也日趋增加。即在穴区及其附近的相应范围内1次刺入数根、十数根乃至数十根针以治疗疾病的方法,可疏通局部气血、调节局部感觉敏感度。远端取穴即在病变部位较远的地方选穴,体现了腧穴的远治作用,这种选穴方法与经脉的循行密切相关,即所谓“经脉所通,主治所及”。两种方法相配可加强疗效,操作简单,是治疗慢性紧张型头痛的理想方法。
[1]Headache Classification Committee of the International Headache Society.Classification and diagnostic criteria for headache disorders cranial neuralgias,and facial pain.[J].Cephalalgia,2004,24(Suppl 1):1
[2]国家中医药管理局.中医病证诊断疗效标准[S].南京:南京大学出版社,1994:200
[3]贾建平.神经病学[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8:166
[4]苏圣博,孙光华.电针合耳压治疗慢性紧张型头痛的临床研究[J].针灸临床杂志,2012,28(2):41 -42
[5]易光强,韦林,方洁淼,等.针灸治疗紧张性头痛的临床概况[J].针灸临床杂志,2011,27(4):68 -69
[6]熊安保.针刺配合中药治疗紧张性头痛65例[J].实用中医药杂志,2006,22(7):41 -4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