蒙医综合疗法对萨病恢复期患者肌力和肌张力的临床观察

2014-07-30 13:01洪玉光姚哈斯格日勒白桂荣达布希拉图
中国民族医药杂志 2014年3期
关键词:肌张力痉挛肌力

洪玉光 姚哈斯 格日勒 白桂荣 达布希拉图

(内蒙古国际蒙医医院,内蒙古 呼和浩特 010065)

萨病是一种急性起病的脑部血液循环障碍性疾病,西医称为脑卒中,中医称为中风,具有较高的致残率和致死率,大约80%左右在发病3周后开始出现患肢痉挛。萨病患者偏瘫肢体在恢复过程中出现肌张力增高或痉挛状态是严重影响肢体功能恢复的重要因素[1],萨病瘫痪肌力的恢复及肌张力的控制,是降低卒中致残率的关键、是关系到恢复程度的核心问题。如不积极治疗可导致患肢永久性的高肌张力、关节挛缩和运动模式异常,严重影响患者的生活质量,本研究探讨在常规康复训练基础上加用透刺针和抗痉挛针治疗,改善患者的肌力和肌张力状况。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选取2012年5月-2013年10月入住我院的124例萨病患者。按患者入组先后顺序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两组患者性别、年龄、病程、病种、患侧、肌力和肌张力等方面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和表2。

表1 治疗前两组患者一般资料(±s)

表2 治疗前两组患者肌力和肌张力情况

1.2 入选标准[2]:①经头颅CT或MRI确诊为脑出血或脑梗死;②第一次发病,或头一次发病未留明显后遗症的第二次发病者;③NIHSS≧6分者;④年龄区间,>18且<75,无认知障碍并能配合的病人;⑤病程≦6个月。排除标准:①其他引起肌力异常的情况,如骨关节炎、截瘫等;②合并有心肺、肾等重要脏器功能减退等;③严重的卒中后抑郁者、感觉性失语及痴呆者。

1.3 研究方法

治疗方法:治疗组采用传统蒙药,配合透刺针、抗痉挛针和康复的治疗方法,对照组采用传统蒙药,配合传统针刺和康复的治疗方法。

取穴方法:头穴有头部双侧皮层运动区、感觉区、平衡区、足运感区和语言区;肢体穴有上肢取腋纹穴、肘内纹穴、内侧腕上穴、肩穴、尖峰下穴、三角肌下穴、肘外侧穴、食拇间穴、外侧腕上穴;下肢取髋臼穴、膝上内侧穴(I、Ⅱ)、内踝四指穴、腘窝上穴、髂协日乌素穴、跟腱穴。

具体治疗方法:透刺针为在头部双侧皮层运动区、感觉区、平衡区、足运感区、语言区进行上点透中点,中点透下点进行针刺治疗,并让病人配合做躯干的协调运动,上、下肢的屈伸、内收、外展等运动。

抗痉挛针为把萨病分为迟缓期、痉挛期、分离运动期,进行针刺治疗。即迟缓期时,强刺上肢腋纹穴、肘内纹穴、内侧腕上穴不留针,缓刺肩穴、尖峰下穴、三角肌下穴、肘外侧穴、食拇间穴、外侧腕上穴留针25min;膝以上强刺髋臼穴、髂协日乌素穴不留针,缓刺膝上内侧穴(I、Ⅱ)留针25min;膝以下强刺内踝四指穴、腘窝上穴不留针,缓刺内踝四指穴、腘窝上穴留针25min;痉挛期时,缓刺上肢肩穴、尖峰下穴、三角肌下穴、肘外侧穴、食拇间穴、外侧腕上穴留针25min;膝以上缓刺膝上内侧穴(I、Ⅱ)留针25min,膝以下缓刺内踝四指穴、腘窝上穴留针25min;分离运动期时,选穴和针刺方法基本与痉挛期相同。头穴针刺和肢体穴针刺隔日交替进行。每天治疗1次或隔日治疗1次,30次为1疗程。

传统针刺为不扎头皮透刺针、抗痉挛针,不区分疾病分期,上下肢均缓刺上述穴位留针25min。每天治疗1次或隔日治疗1次,28次为1疗程。

两组患者接受同样的蒙药和康复训练。口服的蒙药为早:通拉格-5或阿拉坦阿如日-5,午:额尔敦乌日勒;晚:萨乌日勒饭后温水送服,28日为1疗程。常规康复训练主要为良姿位摆放、关节活动度训练及神经生理疗法(Bobath疗法、PNF技术、MRF疗法),45min/次,5次/w,1疗程4周。

1.4 效果评定方法[3]:评判痉挛的疗效采取改良后的Ashworth分级,评判肌力的疗效采取MMT。

1.5 统计学方法:采用SPSS16.0统计软件进行数据分析,计数资料比较用X2,计量资料比较用t检验,以均数±标准差表示。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表3 治疗后两组患者肌力改善情况

表4 治疗后两组患者肌张力改善情况

3 结论

本研究通过透刺针和抗痉挛针结合康复训练治疗萨病(中风)恢复期患者,观察肌力和肌张力的影响,得到了较为理想的结果。在萨病瘫痪患者,早期表现为迟缓性瘫痪,即肌无力和肌张力下降,随着病情的发展,大约有80%左右的患者在发病3w后开始出现患肢痉挛[4]。痉挛的出现严重妨碍患肢的康复。针刺治疗是促进瘫痪早期软弱无力肌群的收缩,抑制瘫痪后期出现的肌痉挛[5]。目前,治疗痉挛的方法有药物、手术及物理疗法等,而全身性抗痉挛药物都是中枢神经系统无数受体的配体,是一种有侵害性的治疗,并抑制或改变许多高级神经功能。局部药物有慢性感觉异常和慢性疼痛,以及血管毒性反应所引发的局部血管并发症等副作用。手术治疗主要针对大脑、脊髓、周围神经和肌肉四个不同水平的解剖位置,手术方式各有利弊,也不能完全消除痉挛的存在。

本研究采用的抗痉挛针法旨在平衡主动肌与拮抗肌的张力,拮抗亢进的肌群,弛缓肌群可以更好地运动,两种肌群的协调性增强,痉挛的症状得到缓解,恢复到正常的运动方式。而且肌梭主要分布在肌腹部,主要感受牵拉刺激时肌肉长度的改变及长度变化的速率,腱器官主要分布于肌肉-肌腱接头处,是感受肌肉张力改变的装置。肌梭的传入冲动对同一肌肉的α运动神经元主要起兴奋作用,使肌张力增高,而腱器官的传入冲动对同一肌肉的α运动神经元起抑制作用,使肌张力降低,两者相互协调、制约,共同调节肌张力。我们选用的穴位多处在肌肉-肌腱接头处,正是腱器官附近,强刺激使腱器官兴奋,腱器官的传入冲动抑制了该肌肉的α运动神经元的作用,使肌张力降低,缓解了优势痉挛,从而实现了生物力学平衡,并达到治疗的目的。

本研究采用的头针是建立在神经轴突网络原理和脑功能与血流分布的基础上,用中国传统的针灸手法,通过刺激头皮上的特定穴区,改善大脑皮层相应部位的血流量,提高脑内神经营养因子的供应,一方面能补充局部所消耗的介质,修补和激活脑的神经细胞,促神经细胞间建立新的联系,从而完善大脑皮层网络;另一方面,可以使脑神经细胞再生,从而达到预防和治疗脑源性疾病的作用[6]。而且,传统的头穴多采用三点进针接力针刺,本疗法则将三点进针简化为两点进针,采用透刺治疗,进针数量虽减少了,但刺激区域未减小,而且根据萨病不同阶段的病情变化和病情特点来制定针刺处方[7-8],体现了蒙医辨证论治的特点。再者,头针加电针疏波能兴奋神经和所支配肌肉组织,冲动通过反射弧的传入,促进麻痹受损的神经元恢复,使因出血或缺血刺激和血肿压迫而兴奋性受抑制处于休克或休眠状态的脑神经细胞觉醒,而激发患肢肌力和肌张力[9]。现代研究证明,头针促进病变早期的脑血肿吸收和脑水肿消退,激发脑的可塑性和功能重组。对改善脑部供血、溶解血栓及形成新的血管旁路非常有利[10]具有扩张血管和加速血液运行,降低血液黏稠度和细胞聚集,改善微循环,增加脑血流量,改善脑组织的缺血、缺氧,促进脑血管侧支循环的建立,减轻脑组织的损害。同时,针刺有促进纤溶系统活性增加,促纤维蛋白原含量减少的作用,有利于出血部位的血块溶解吸收[11]。

此外,针刺结合康复训练,可以使脑卒中患者的运动能力得到增强,其病态的运动模式也会进一步改善,正如武连仲教授所说“对偏瘫患者肌力的引出靠针刺,肌力的提高靠锻炼。”如何有效地抑制痉挛是康复医学研究的主要内容及难题,也是偏瘫康复训练的主要目标,针灸治疗的基础上让患者尽早反复进行主动运动训练,可以充分刺激并调动受损脑组织及替代脑组织的指挥潜力,加快神经传导通路的重建,尽快建立主动运动,对瘫痪肌力的恢复具有良好的临床效果,尤其是针刺缓解痉挛后的诱发分离运动训练,使患者得到了加强的抗痉挛治疗,并在抗痉挛的基础上重获运动的控制。它既符合蒙医“辨证论治”,又符合神经及运动生理,从而能使更多的偏瘫患者肢体功能改善,生活质量提高。也符合许淑芬、张平等学者[12]得出的结论。

在国内,多数后遗症期的患者因前期未能接受系统治疗,多遗留较为明显的后遗症,如“偏瘫步态”“误用综合征”“肩手综合征”等。要达到后期完全纠正非常困难。因此,在发病后3个月之内的黄金时间,发挥蒙医五疗特色优势,开展以针刺为主,结合康复的萨病整体治疗,尽早为患者制定一个全面系统的治疗方案,似乎是以后的趋势。而目前对萨病痉挛患者能否干预针刺治疗存在很多争论,有学者认为针刺会加重痉挛,但此次研究中没出现加重的病例,对头针刺激时间、疗程等方面尚无统一的认识[13]。本研究中的刺激时间为25min,疗程为4w,且得到较为理想的结果,但观察病例数为小样本,治疗疗程短,肌力和肌张力虽有所改善,但未进行相关随访,其远期临床疗效有待深入研究。

[1]刘伍立,欧阳建军.等.针刺治疗脑卒中后痉挛瘫痪的思路与方法[J].中国针灸,2003,23(6):361-362.

[2]中华神经科学会,各类脑血管疾病诊断要点[J].中华神经科杂志,1996,29(4):3791

[3]于兑生,运动疗法与作业疗法[M].华夏出版社,2002,4(2)467-469

[4]李莉,杨卫新,等.电针联合巴氯芬对控制脑卒中痉挛状态的作用[J].中国康复,2007,10(2):320

[5]谭慧.针刺治疗中风上肢瘫痪探析[J].中国中医药,2010,5(10):28-29

[6]王海丽,昊九伟,等.运用头皮针治疗脑源性疾病经验[J].中国针灸 2005,25(10):792

[7]高军大,刘桂英.针灸分期治疗中风之我见[J].中医杂志,2010,51(4):365-367.

[8]舒湘德.针刺治疗脑卒中后遗症的思路与方法[J].中国医学创新,2011,8(26):27-28.

[9]王少贞,朱首豪,等.针刺治疗中风瘫痪临床分析[J],上海针灸杂志,2008,11(2):9

[10]肖晓华,李瑞春,等.头穴透刺电针治疗缺血性中风临床观察[J],上海针灸杂志,2008,6(2):6-8

[10]廉全荣.针刺治疗中风早期临床观察[J],中国针灸,2003;19(2):15

[12]张平,杨传东.针刺疗法对卒中偏瘫的康复作用观察[J].中国社区医师,2008,10(184):7.

[13]王海桥,陈明,刘建浩,等,头针治疗中风偏瘫针刺方法的临床研究概况[J].辽宁中医药大学报,2010年5月:23-24

猜你喜欢
肌张力痉挛肌力
等速肌力测试技术在踝关节中的应用进展
痉挛型偏瘫患儿注意力与运动功能的相关性
小儿先天性心脏病患儿体外循环术后肌张力增高的相关因素与护理对策
肉毒杆菌毒素治疗肌张力障碍型手震颤
28天肌力恢复,告别夏日肌肤后遗症
散打训练对大学生肌力与肌耐力的影响
造就美肌力 一日之际在于晨
肌张力障碍诊断与治疗研究进展
注射用奥沙利铂致急性喉头痉挛1例的急救护理
根管治疗意外治愈面肌痉挛1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