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儿外科手术中行丙泊酚靶控加单次硬膜的效果探究

2014-07-29 07:59时文俊
中国医药科学 2014年6期
关键词:丙泊酚

时文俊

[摘要] 目的 探究在小儿外科手术中行丙泊酚靶控加单次硬膜的效果。方法 选取2012年9月~2014年1月来本院接受手术治疗的80例患儿作为研究对象,随机等分为研究组和对照组,分别为单次硬膜外加丙泊酚靶控和氯胺酮麻醉,比较不同时间段的两组患者血压、心率及血氧饱和度及肢体乱动、肌松程度等指标。结果 对照组开始手术和结束手术时的血压、心率与进手术时前相比均显著升高(P<0.05),而研究组的血压则无明显变化,但同时刻比较对照组则较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心率在开始手术和结束手术时与进手术时前相比明显降低(P<0.05),与对照组同时点相比也降低不少(P<0.05);研究组肢动较少,苏醒时间缩短,差别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在小儿外科手术中行丙泊酚靶控加单次硬膜对小儿呼吸、循环影响不大,并且有效果好、苏醒快、安全的特点。

[关键词]丙泊酚;靶控;单次硬膜外麻醉;效果探究

[中图分类号] R726.1 [文献标识码] B [文章编号] 2095-0616(2014)06-130-03

在小儿外科手术过程中,以氯胺酮为主的传统麻醉方案因操作和用药方便而受到手术室的广泛应用[1],相反地,其频繁的用药、肌松效果较差、术后苏醒延迟等劣势也比较突出,笔者从事小儿外科麻醉多年,发现行丙泊酚靶控加单次硬膜对小儿呼吸、循环影响不大,并且有效果好、苏醒快、安全的特点,为证实这一结论,选取2012年9月~2014年1月来本院接受手术治疗的80例2~12岁的患儿作为研究对象,取得了不错的研究结果,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2012年9月~2014年1月来本院接受手术治疗的80例2~12岁的患儿作为研究对象,男46例,女34例,年龄2~10岁,平均(5.6±2.3)岁,包括疝修补51例,尿道修补术6例,鞘膜翻转术10例,阑尾切除10例,睾丸沉降术4例。手术时间25~100min,将所有患者按统计学规律随机等分为研究组和对照组,各40例,两组患者之间比较年龄、性别、患者的身体一般情况等身体基础状态相比差异无显著性(P>0.05),具有可比性。排除不适宜行相关麻醉方案的患者及影响患者治疗效果的其他一系列情况。

1.2 研究方法

所有手术患儿开放静脉通路,给予阿托品0.02mg和氯胺酮4mg肌注进行基础麻醉,进行心电监护和面罩吸氧。对照组先静脉注射咪唑安定0.05~0.1mg后按氯胺酮lmg/kg的剂量静脉注射[2],然后根据患者的体征变换临时追加等量氯胺酮至手术结束;研究组成侧卧位后进行硬膜外穿刺麻醉,剂量按利多卡因6~8mg、布比卡因1~2mg/kg,浓度为0.5%~1.5%一次性推入。然后平卧,进行丙泊酚靶控输注,浓度为1mg/mL左右并根据术中患儿反应适当调整,使镇静评分在2~3分之间。观察不同时间段的两组患者血压、心率及血氧饱和度及肢体乱动、肌松程度等指标。

1.3 评价标准和指标

镇静评分标准[3]:5分:对正常叫唤反应灵敏;4分:对正常叫唤反应迟钝;3分:对大声或反复叫唤有反应;2分:对摇动叫唤有反应;1分:对摇动叫唤无反应。

观察并记录所有患儿进手术室前、开始手术时和结束手术时的血压、心率及血氧饱和度及肢体乱动、肌松程度、清醒时间、清醒程度。

1.4 统计学方法

将所得数据应用 SPSS11.0 软件进行统计学整理和分析[4],将两组患者不同时间段的BP、心率、SpO2及清醒程度等计量资料进行t检验,肢体乱动、肌肉松弛、清醒时间等计数资料进行x2检验,P<0.05表示差异有显著性意义。

2 结果

两组患者血压、心率及血氧饱和度对比见表1。对照组开始手术和结束手术时的血压、心率与进手术室前相比均显著升高(P<0.05),而研究组的血压则无明显变化,但同时刻较对照组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心率在开始手术和结束手术时与进手术室前相比明显降低(P<0.05),与对照组同时点相比也降低不少(P<0.05);两组患者的血氧饱和度无明显变化。两组患者的肢体乱动、肌松程度、清醒时间、清醒程度对比见表2。研究组肢动较少,苏醒时间缩短,差别有统计学意义(P<0.05)。

3 讨论

如前所述,在肌注氯胺酮麻醉应用于小儿外科,对于麻醉深度不易控制[5],偏浅时出现肢体挣扎;偏深时则出现呼吸抑制,同时分泌过多的唾液容易堵塞呼吸道甚至出现喉痉挛[6],其起效慢而需要频繁用药,但半衰期长[7]而容易出现术后苏醒延迟,而丙泊酚代谢快,停药后患儿能够很快恢复意识,避免了昏睡中出现分泌物阻塞呼吸道等意外出现的发生率,也使得手术风险得到降低。

小儿心血管功能良好, 椎管内麻醉是比较适宜的对象,而本实验中的硬膜外麻醉则有较好的镇痛和肌松作用,但如患儿清醒则不能很好的配合按剂量单次给药,可以满足小儿3h以内的手术需要[8],但是患儿清醒的话,即使无痛也会因恐惧不配合,采用丙泊酚靶控则能很好的解决这个问题,又可大大减轻全身麻醉可能带来的不良反应。

靶控输注通过参数随时调节使得麻醉深度、给药精确度及方便度够能够得到极大的提升[9],为术者提供更好的模型。众所周知,硬膜外麻醉镇痛效果明显,能够很好的阻断应激反应,因患儿的末梢血管发育尚不健全而对血流动力学影响较小,本麻醉操作中,只是应用少量的丙泊酚起到镇静的作用即可,所以其靶控浓度尽量设较低的有效浓度,以1mg/mL为宜,要保证患儿血流动力学的稳定,本实验中,应用单次硬膜外加丙泊酚靶控的麻醉效果明显优于氯胺酮麻醉,研究组术中SBP、DBP、SpO2变化非常小,对患儿较为安全,相比对照组差别有统计学意义(P<0.05)。

当然,丙泊酚辅助硬膜外麻醉, 要注意发生呼吸抑制的风险[10],特别是当剂量大或者速度快时,呼吸抑制的发生率明显升高,给药者要明白丙泊酚在这里只是起到镇静的作用,为硬膜外麻醉提供条件而已,本试验中,患者的心率有一定程度的减慢,可能与本研究中丙泊酚的心血管抑制作用有关[11],故所有患者均采用硬麻成功后立即面罩持续吸氧,必要时应用阿托品纠正[12],无呼吸抑制和低氧血症情况发生。但临床上必须严密观察呼吸变化,常规准备气管插管用具和麻醉机以免意外发生。

综上所述,在小儿外科手术中行丙泊酚靶控加单次硬膜对小儿呼吸、循环影响不大,并且有效果好、苏醒快、安全的特点。

[参考文献]

[1] 何荷番,徐爱真,黄珍治.小儿支气管镜检通气的一种方法[J].中华麻醉学杂志,2011,12(6):353-360.

[2] 郑新民,叶铁虎,岳云.国产注射液盐酸瑞芬太尼有效性和安全性评价[J].中华麻醉学杂志,2011,9(4):245-250.

[3] 陈平健,吕金.瑞芬太尼对气管内插管时血流动力学及血糖、皮质醇的影响[J].实用药物与临床,2011,9(2):22-24.

[4] 裴凌,许国忠,王使科.异丙酚和羟丁酸钠用于低体重小儿腭裂修复术麻醉的临床比较[J].临床麻醉学杂志, 2012,12(2):102-109.

[5] 费建,章银宝.七氟醚吸入复合氯胺酮静脉麻醉在小儿纤维支气管镜检查中的应用[J].临床麻醉学杂志,2010,16(10):873-874.

[6] 熊源长,王恒跃,林福清.瑞芬太尼复合丙泊酚持续泵注在颅内动脉瘤GDC栓塞术的应用[J].第二军医大学学报,2012,15(7):808-809.

[7] 王建刚,刘保江,吕洁萍.七氟醚与丙泊酚用于小儿全麻诱导的临床观察[J].中国药物与临床,2010,15(6):487-488.

[8] 江海霞,刘进.七氟醚和丙泊酚麻醉诱导的比较[J].临床麻醉学杂志,2010,15(6):527-528.

[9] 张玉琳,姜宏,杨晓明.不同诱导剂量异丙酚辅助硬膜外阻滞麻醉的临床比较[J].中国民政医学杂志,2011,11(3):144-150.

[10] 王祥瑞,孙大金.异丙酚的剂量与镇静和呼吸抑制作用之间的关系[J].中华麻醉学杂志,2010,17(10) :590-595.

[11] 王若松.靶控输注的理论和实践[J].临床麻醉学杂志,2009,15(3):336-338.

[12] 褚国强.薛向宁不同丙泊酚复合用药方法对人流手术应激的影响[J].临床麻醉学杂志 2009,3(4):590-595.

(收稿日期:2014-01-12)

猜你喜欢
丙泊酚
丙泊酚与七氟烷麻醉对根治性胃切除手术患者术后疼痛的影响
瑞芬太尼、芬太尼复合丙泊酚麻醉在淋巴结结核手术中的应用比较
地佐辛与瑞芬太尼复合丙泊酚用于无痛人工流产麻醉的临床效果研究
右美托咪定联合表面麻醉在小儿支气管异物取出术中的应用
七氟醚与丙泊酚用于小儿烧伤手术麻醉维持的比较
无痛胃镜检查中丙泊酚联合芬太尼的麻醉效果研究
有创机械通气联合丙泊酚、肌松药治疗急性心梗并泵衰竭的效果观察
依托咪酯复合布托啡诺与丙泊酚复合芬太尼用于老年患者无痛胃肠镜检查中的临床观察比较
无痛人工流产麻醉中应用丙泊酚联合芬太尼效果分析
不同靶浓度瑞芬太尼复合丙泊酚对妇科开腹手术患者七氟烷MACBAR的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