边疆少数民族地区师范生汉语言口语表达能力的症结与对策

2014-07-29 23:06雷丽
现代语文(学术综合) 2014年6期
关键词:文山汉语言师范生

雷丽

摘要:边疆少数民族地区师范生汉语言口语表达能力如何,这是边疆少数民族地区师范院校汉语言口语任课教师一直在探索和思考的一个问题。本文结合文山学院学生汉语言口语表达存在的问题进行简单阐述,最后提出解决的对策。

关键词:边疆少数民族地区师范生汉语言口语表达能力症结对策

汉语言口语表达能力是师范生必须具备的一项基本能力,是师范生谋生就业的一个重要条件。因为师范生毕业以后,大多数的就业之路还是当教师。当教师,就得开口说话。说话,即汉语言口语表达能力,成了师范生毕业走上工作岗位不可缺少的职业语言。边疆少数民族地区师范生汉语言口语表达水平,对边疆少数民族地区社会整体普通话的推广、语言规范化的实施具有特殊的作用。这一特殊作用,是由师范生将来从事的职业特点所决定的。

笔者通过二十多年在云南省文山学院任教汉语口语表达能力课的实际情况得知,大多数边疆少数民族地区师范生在学校学习过程中,都希望练就一口流利的普通话,以增强自己的综合素质,为将来更好地适应现代基础教育打下坚实的基础。然而目前师范生的汉语言口语表达情况还是不如人意,大多数师范生在汉语言口语表达时,常常出现这样那样的问题,与现实的要求相差甚远。这主要是因为边疆少数民族地区师范生多来自本地区边远的少数民族学生,他们从小都说本民族语言和方言,进入了大学读书,说普通话,口语表达比较困难。下面,笔者结合教学实际情况,简单谈谈边疆少数民族地区师范生汉语言口语表达能力存在的症结和解决的对策。

一、边疆少数民族地区师范生汉语言口语表达能力存在的症结

提高边疆少数民族地区师范生汉语言口语表达能力,最根本目的就是培养边疆少数民族地区合格的师资。但是,边疆少数民族地区师范生的汉语言口语表达还比较欠佳,存在着严重的症结,主要表现在以下方面:

1.师范生汉语拼音基础不好

近几年来,随着高校的扩招,师范生综合素质远不如十多年前的了。相对而言,现在的师范生汉语言口语表达基础较差,对知识的理解掌握运用能力也较差,这就给教师相对增加了汉语言口语表达训练的难度。

据对文山学院部分二级学院的少数民族学生的调查得知,这些少数民族学生由于受所属民族语言的语音特征、语汇结构和语法规则的影响,他们的汉语言口语表现和交际能力参差不齐,大都发音不准,四声不分,甚至穿插着所属民族语言和本地区汉语方言的口音;他们会把所属民族语言和本地区汉语方言的语法和习惯带入汉语言口语表达学习中,呈现出语法错误和语序颠倒、用词不当、逻辑混乱等问题;在分析问题、理解知识和猎获信息时又常常出现偏差、歪曲和误解。

据对文山学院部分二级学院各专业的学生学习普通话的调查,问及“你觉得汉语言口语表达能力不好存在的原因是什么”时,85%左右的学生答说是没有掌握好汉语拼音,导致发音不标准,78%左右的学生说是方言方音太重,难以学好普通话,75%左右的的学生说是本地方言词语影响,有时说普通话时,不能正确把本地方言词语转化为普通话词语,只有15%的学生认为自己发音没有问题。详情见下表所示(表示1)

表1 文山学院师范生汉语言口语表达能力存在问题的原因

学院 人数 没掌握好汉语拼音 方言方音太重 方言词语影响

数学学院 257 87.3% 78.5% 76.2%

人文学院 368 56.2% 73.8% 73.6%

化学与工程学院 152 89.7% 78.3% 77.8%

艺术学院 149 88.6% 78.5% 78.4%

由此可见,导致边疆少数民族地区师范生汉语言口语表达不好的原因,主要是不会汉语拼音,地方方言方音太重,致使边疆少数民族师范生汉语言口语表达输入输出存在困难。

2.师范生汉语言口语表达能力学习方法不当

据对文山学院300余名学生对于“学习汉语言口语表达能力学习方法如何”调查时,71%左右的学生对如何提高汉语言口语表达能力的方法说不出来,只知道将来要当老师,是一门必修课,必须学,考试过关就行了,没有学习方法,学习带有很大的盲目性。

当然,造成这样的原因,主要的责任应该在于任课教师。因为可能是教师没有向学生讲明教学这门课程的目的。教学当中,教师方法也不对头,还经常是以“教师讲学生听、教师问学生答”为主,没有通过交流协作完成口语交流对话等任务。据调查,在文山学院教学汉语言口语表达能力这门课的几位教师中,关于“提高学生汉语言口语表达能力的途径”时,回答的情况如下表所示(表2):

表2 文山学院提高学生汉语言口语表达能力的途径

培养途径 日常会话、问答 背诵、复述课文 讨论、辩论、访问等

百分比 72% 48% 25%

通过表2,可以看出,72%的教师是通过“日常会话、问答”方式,48%的教师选择“背诵课文、复述课文”,这种培养方式只停留在背诵、记忆的层面上,未能体现出汉语言口语的交际性。只有25%的教师选择“讨论、辩论、访问”等真实的交际活动。可见,文山学院师范生汉语言口语表达能力任课教师的教学仍有待于继续创新提高和改进方法。

3.师范生存在着严重的心理障碍

边疆少数民族地区师范生,特别是来自一些边远地区的少数民族学生,非常内向,不爱说话,不喜欢表现自己,汉语言口语表达能力较差,学习上又不太拔尖。所以在学校里面,这部分少数民族学生会有不同程度的自卑心理,特别是对汉语言口语表达有一种焦虑、害怕甚至是恐惧等心理。如果任课教师在教学中不注意关注这部分学生,时间一长,就会使这部分少数民族学生不敢也不肯开口学说汉语言口语。据对文山学院各二级学院不同年级不同专业学生的调查,情况见下表所示(表3):

表3 文山学院学生汉语言口语表达能力心理障碍

各学院 焦虑 害怕 紧张

化学与工程学院 53% 36% 78%

数学学院 58% 41% 82%

人文学院 35% 25% 75%

教育科学学院 51% 26% 79%

通过表3,可见文山学院师范生对汉语言口语表达存在着严重的心理障碍,教师要学会针对不同的少数民族学生,有针对性地进行口语训练的辅导。

4.师范生口语训练环境欠缺

语言环境对口语交际水平的提高有着很大的影响。学院的学生在学校里面时时都在说方言,而不爱说普通话,所以,造成了《普通话》课程也只是在课堂教学上说、在各学科教学中说,其余的时间,都说文山方言,这就使得学生汉语言口语表达能力交际运用的机会很少。据对文山学院各二级学院不少学生汉语言口语表达能力练习的调查,情况见下列所示(表4):

表4 文山学院学生汉语言口语表达能力练习

各学院 人数 很少 有时 从不 经常

化学与工程

学院 245 188 26 11 13

数学学院 168 132 14 12 10

人文学院 348 76 154 32 86

教育科学学院 147 64 41 33 8

通过表4,可见文山学院“经常”进行汉语言口语表达能力训练的学生很少,“有时、很少”进行汉语言口语表达能力训练的学生占了绝大多数。这是值得汉语言口语表达能力任课教师认真关注的一个重点问题。

二、解决边疆少数民族地区师范生汉语言口语表达能力对策

文山学院作为文山地区唯一的一所本科师范院校,肩负着培养全州基础教育教师的重大任务,因而学生普通话水平的高低,直接影响着文山地区下一代的汉语言口语表达水平。多年来对本校学生进行普通话测试时发现,师范生汉语言口语情况还是不尽如人意。目前学生在听、说、读、写诸项能力中,“说”(汉语言)的能力最差。根据二十多年以来教学《普通话》课程实践情况和当普通话测试员在测试中遇到的实际情况,现在针对边疆少数民族地区师范生容易出现的上述汉语言口语表达能力的各种症结,根据症结,对症下药,从而改进边疆少数民族地区少数民族师范生汉语言口语表达能力的教学,以提高边疆少数民族地区师范生汉语言口语表达的水平。

endprint

1.培养师范生汉语言口语表达能力的兴趣。孔子说:“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乐”即兴趣。培养师范生汉语言口语表达能力的兴趣,主要来源于三个方面,一是课堂,二是教师,三是课后。因此,教师要为人师表,言传身教。在课堂教学中,要注意了解收集学生感兴趣的话题,跟学生交流,让学生言之有物,乐于开口。要对学生的口语表达训练,给予及时、充分的肯定和鼓励,以调动学生进行汉语言口语表达能力的积极性,在实践中树立开口表达能力的信心。

为了培养学生的兴趣,教师要采用先易后难的教学方法。先教学生一些使用频率较高的字词。在生活中,有一些字、词使用频率是比较高的。如“您好”“谢谢”“请问”等,先学会这些常用的字词并不断使用,待掌握以后再逐渐扩大学习范围。运用这种方法,容易看到学习成果,增强学习的信心。从少到多,学生就逐步有兴趣了。

2.加强汉语言口语表达基本功的训练。①学好汉语拼音。因为汉语拼音是学习普通话的主要工具,只要能掌握并熟练运用汉语拼音,就会加快学习普通话的速度,提高发音的准确性。当然,对于师范生来说,只要在上课当中提起学习汉语拼音,不少学生还是比较藐视的。因为他们认为在大学里面,怎么学小学时候的内容呢?其实,学生们不知道,学好汉语拼音,才能更好地学好普通话,增强汉语言口语表达的准确性。

②掌握本地方言与普通话之间的差别。普通话与地方方言的区别主要表现在语音上。对于不同的地区,这种区别也不同,但都具有一定的对应规律。如文山学院里面的师范生,不少都是来自文山州8县的学生。文山州8县,各县的语音不同,说起普通话来,很容易区分得出他们哪个县的人。因为各县的语音,带有明显的地域性特征,或者是在一些声韵上发音很有区别。如丘北县、广南县的学生分不清平翘舌、鼻边音,苗族学生普通话韵母前后鼻韵不分等。只要善于观察、勤于思考,掌握了这种规律,纠正方言方音,正确练习,学习普通话就不是很难的事。

③改进教学方法。汉语言口语表达训练要将听、说能力放在重要的位置,努力为师范生创造良好的听、说环境,让少数民族师范生能融入到真实的教学情境中,开口说话训练。

3.组织多样的课堂口语训练活动。①情景对话。就是教师根据课程内容,让学生设置现实的生活情景,模拟对话,并在课内外反复操练。②口头复述。要求师范生独立用自己的语言连贯地叙述所听过或读过的材料,这样的口语语言实践,不仅能帮助学生掌握课文要点,而且能提高学生的记忆能力、理解能力和口头表达能力。③小组合作。可激发师范生的交际动机,拓展思维,增强自信,有效排除开口说的“情感”障碍。④小组讨论、正反方辩论。讨论是很好的口语训练学习方式,它参与性广,能激发灵感,产生观点。教师可根据教材设置一些生活中常见的学生感兴趣的话题,让学生以小组为单位,在课上或课后加以讨论。辩论是更高层次的讨论,可将全班同学在小组讨论的基础上分成组,各组推选辩手,在集思广益的小组讨论之后,再进行辩论,这样不仅增加了学生的口语练习机会,还能促使学生积极思考,活跃思维。

4.不怕嘲笑,持之以恒。在学习过程中,师范生可能会出现一些汉语言口语训练的笑话,但不能因此而退缩。相反,要知难而进,持之以恒,把他人的笑语变作自己学习的动力。同时,要每天坚持训练,这一点非常重要。说话时要求声母、韵母、声调发音明确自不待说,而且还要求自然纯熟地运用变调、轻声、儿化等音变技能,在语流中表现普通话的韵律感。每天应注意听一些普通话标准的人的发音,包括模仿中央电视台、中央人民广播电台播音员的发音以及身边普通话说的好的同学的发音。

5.组织课外活动。教师可以组织学生参加学院、班级的各种比赛、故事会等,运用多种方式进行口语训练,给学生提供充分展现才能的机会,让学生在真实的语言环境中锻炼口语,从而提高学生的口语表达能力。

文山学院学生的汉语言口语表达能力,除了在课堂上进行以外,笔者还要求学生下课以后,在学院日常生活、学习的场所都大胆用普通话进行交流,提倡学生通过大量的语文课外实践活动,在实践中学习,在实践中提高。

口语训练同说话一样,都是“以声传情”的互动,特别是朗读训练,可以帮助人们“正音”“练声”“练耳”,提高“用声”水平。如:①诗歌的朗读。诗歌感情丰富,意境优美、语言精练、音韵和谐,常是人们朗读的首选之作。②散文和散文诗的朗读。散文是写人、记事、绘景、状物的文章。散文的主要特点是“形散神不散”。无论是写人记事,还是绘景状物,都要表达某种思想情感。这种思想情感的表达要求明确集中。朗读时,就要读出散文的情感。③小说的朗读。小说是通过对典型时间的叙述,人物形象的刻画和典型环境气氛的渲染来反映社会生活的文体。因此,小说的朗读,要研究小说的人物、情节、环境,力求读出小说的“生活味”。④文言文的朗读。要扫除文字障碍并理解、翻译原文。此外,朗读绕口令也可以提高口语训练发声的能力。

课堂,可以说是学生进行汉语言口语训练的基地。课下,是学生进行汉语言口语表达的战场,是课堂口语训练的延伸和补充。在动态的、生活化的、实用化的氛围中进行口语交际,可以形成积极、富有成效地与人交往的能力和处理事情的能力。

总之,汉语言口语表达能力是师范生将来吃饭的本钱,是师范生提高将来职业素质的主要途径,是师范生将来驾驭人生、改造生活、追求事业成功的必要途径。面对未来社会就业的激烈竞争,学生就业时的自我推销能力就显得尤为重要,而汉语言口语表达能力就是接受社会挑选时所必须具备的基本素质之一。目前师范生的汉语言口语表达能力困难较多,但只要师生坚持不懈,积极努力,不断探索,师范生的口语水平就一定会上一个新台阶。此外,作为边疆少数民族地区《普通话》课程的教师,要不断分析研究边疆少数民族地区师范生汉语言口语表达能力存在的症结,想方设法不断探索新的教学方法,以提高边疆少数民族地区师范生的汉语言口语表达能力。

(本文系云南省教育厅科研基金项目“边疆少数民族地区师范生汉语言口语表达能力培养的研究”阶段性成果之一,项目编号09C0219。)

参考文献:

[1]刘兴策.普通话训练是教师职业口语训练的前提[J].语言文字应用,1994,(1):35-37.

[2]杨俊荣.加强学生口语表达能力培养的几个环节[J].凯里学院学报,2008,(1):40-43.

[3]王桂玲,孙丽艳.口语表达能力培养训练的创新模式研究[J].通化师范学院学报,2008,(3):67-69.

endprint

1.培养师范生汉语言口语表达能力的兴趣。孔子说:“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乐”即兴趣。培养师范生汉语言口语表达能力的兴趣,主要来源于三个方面,一是课堂,二是教师,三是课后。因此,教师要为人师表,言传身教。在课堂教学中,要注意了解收集学生感兴趣的话题,跟学生交流,让学生言之有物,乐于开口。要对学生的口语表达训练,给予及时、充分的肯定和鼓励,以调动学生进行汉语言口语表达能力的积极性,在实践中树立开口表达能力的信心。

为了培养学生的兴趣,教师要采用先易后难的教学方法。先教学生一些使用频率较高的字词。在生活中,有一些字、词使用频率是比较高的。如“您好”“谢谢”“请问”等,先学会这些常用的字词并不断使用,待掌握以后再逐渐扩大学习范围。运用这种方法,容易看到学习成果,增强学习的信心。从少到多,学生就逐步有兴趣了。

2.加强汉语言口语表达基本功的训练。①学好汉语拼音。因为汉语拼音是学习普通话的主要工具,只要能掌握并熟练运用汉语拼音,就会加快学习普通话的速度,提高发音的准确性。当然,对于师范生来说,只要在上课当中提起学习汉语拼音,不少学生还是比较藐视的。因为他们认为在大学里面,怎么学小学时候的内容呢?其实,学生们不知道,学好汉语拼音,才能更好地学好普通话,增强汉语言口语表达的准确性。

②掌握本地方言与普通话之间的差别。普通话与地方方言的区别主要表现在语音上。对于不同的地区,这种区别也不同,但都具有一定的对应规律。如文山学院里面的师范生,不少都是来自文山州8县的学生。文山州8县,各县的语音不同,说起普通话来,很容易区分得出他们哪个县的人。因为各县的语音,带有明显的地域性特征,或者是在一些声韵上发音很有区别。如丘北县、广南县的学生分不清平翘舌、鼻边音,苗族学生普通话韵母前后鼻韵不分等。只要善于观察、勤于思考,掌握了这种规律,纠正方言方音,正确练习,学习普通话就不是很难的事。

③改进教学方法。汉语言口语表达训练要将听、说能力放在重要的位置,努力为师范生创造良好的听、说环境,让少数民族师范生能融入到真实的教学情境中,开口说话训练。

3.组织多样的课堂口语训练活动。①情景对话。就是教师根据课程内容,让学生设置现实的生活情景,模拟对话,并在课内外反复操练。②口头复述。要求师范生独立用自己的语言连贯地叙述所听过或读过的材料,这样的口语语言实践,不仅能帮助学生掌握课文要点,而且能提高学生的记忆能力、理解能力和口头表达能力。③小组合作。可激发师范生的交际动机,拓展思维,增强自信,有效排除开口说的“情感”障碍。④小组讨论、正反方辩论。讨论是很好的口语训练学习方式,它参与性广,能激发灵感,产生观点。教师可根据教材设置一些生活中常见的学生感兴趣的话题,让学生以小组为单位,在课上或课后加以讨论。辩论是更高层次的讨论,可将全班同学在小组讨论的基础上分成组,各组推选辩手,在集思广益的小组讨论之后,再进行辩论,这样不仅增加了学生的口语练习机会,还能促使学生积极思考,活跃思维。

4.不怕嘲笑,持之以恒。在学习过程中,师范生可能会出现一些汉语言口语训练的笑话,但不能因此而退缩。相反,要知难而进,持之以恒,把他人的笑语变作自己学习的动力。同时,要每天坚持训练,这一点非常重要。说话时要求声母、韵母、声调发音明确自不待说,而且还要求自然纯熟地运用变调、轻声、儿化等音变技能,在语流中表现普通话的韵律感。每天应注意听一些普通话标准的人的发音,包括模仿中央电视台、中央人民广播电台播音员的发音以及身边普通话说的好的同学的发音。

5.组织课外活动。教师可以组织学生参加学院、班级的各种比赛、故事会等,运用多种方式进行口语训练,给学生提供充分展现才能的机会,让学生在真实的语言环境中锻炼口语,从而提高学生的口语表达能力。

文山学院学生的汉语言口语表达能力,除了在课堂上进行以外,笔者还要求学生下课以后,在学院日常生活、学习的场所都大胆用普通话进行交流,提倡学生通过大量的语文课外实践活动,在实践中学习,在实践中提高。

口语训练同说话一样,都是“以声传情”的互动,特别是朗读训练,可以帮助人们“正音”“练声”“练耳”,提高“用声”水平。如:①诗歌的朗读。诗歌感情丰富,意境优美、语言精练、音韵和谐,常是人们朗读的首选之作。②散文和散文诗的朗读。散文是写人、记事、绘景、状物的文章。散文的主要特点是“形散神不散”。无论是写人记事,还是绘景状物,都要表达某种思想情感。这种思想情感的表达要求明确集中。朗读时,就要读出散文的情感。③小说的朗读。小说是通过对典型时间的叙述,人物形象的刻画和典型环境气氛的渲染来反映社会生活的文体。因此,小说的朗读,要研究小说的人物、情节、环境,力求读出小说的“生活味”。④文言文的朗读。要扫除文字障碍并理解、翻译原文。此外,朗读绕口令也可以提高口语训练发声的能力。

课堂,可以说是学生进行汉语言口语训练的基地。课下,是学生进行汉语言口语表达的战场,是课堂口语训练的延伸和补充。在动态的、生活化的、实用化的氛围中进行口语交际,可以形成积极、富有成效地与人交往的能力和处理事情的能力。

总之,汉语言口语表达能力是师范生将来吃饭的本钱,是师范生提高将来职业素质的主要途径,是师范生将来驾驭人生、改造生活、追求事业成功的必要途径。面对未来社会就业的激烈竞争,学生就业时的自我推销能力就显得尤为重要,而汉语言口语表达能力就是接受社会挑选时所必须具备的基本素质之一。目前师范生的汉语言口语表达能力困难较多,但只要师生坚持不懈,积极努力,不断探索,师范生的口语水平就一定会上一个新台阶。此外,作为边疆少数民族地区《普通话》课程的教师,要不断分析研究边疆少数民族地区师范生汉语言口语表达能力存在的症结,想方设法不断探索新的教学方法,以提高边疆少数民族地区师范生的汉语言口语表达能力。

(本文系云南省教育厅科研基金项目“边疆少数民族地区师范生汉语言口语表达能力培养的研究”阶段性成果之一,项目编号09C0219。)

参考文献:

[1]刘兴策.普通话训练是教师职业口语训练的前提[J].语言文字应用,1994,(1):35-37.

[2]杨俊荣.加强学生口语表达能力培养的几个环节[J].凯里学院学报,2008,(1):40-43.

[3]王桂玲,孙丽艳.口语表达能力培养训练的创新模式研究[J].通化师范学院学报,2008,(3):67-69.

endprint

1.培养师范生汉语言口语表达能力的兴趣。孔子说:“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乐”即兴趣。培养师范生汉语言口语表达能力的兴趣,主要来源于三个方面,一是课堂,二是教师,三是课后。因此,教师要为人师表,言传身教。在课堂教学中,要注意了解收集学生感兴趣的话题,跟学生交流,让学生言之有物,乐于开口。要对学生的口语表达训练,给予及时、充分的肯定和鼓励,以调动学生进行汉语言口语表达能力的积极性,在实践中树立开口表达能力的信心。

为了培养学生的兴趣,教师要采用先易后难的教学方法。先教学生一些使用频率较高的字词。在生活中,有一些字、词使用频率是比较高的。如“您好”“谢谢”“请问”等,先学会这些常用的字词并不断使用,待掌握以后再逐渐扩大学习范围。运用这种方法,容易看到学习成果,增强学习的信心。从少到多,学生就逐步有兴趣了。

2.加强汉语言口语表达基本功的训练。①学好汉语拼音。因为汉语拼音是学习普通话的主要工具,只要能掌握并熟练运用汉语拼音,就会加快学习普通话的速度,提高发音的准确性。当然,对于师范生来说,只要在上课当中提起学习汉语拼音,不少学生还是比较藐视的。因为他们认为在大学里面,怎么学小学时候的内容呢?其实,学生们不知道,学好汉语拼音,才能更好地学好普通话,增强汉语言口语表达的准确性。

②掌握本地方言与普通话之间的差别。普通话与地方方言的区别主要表现在语音上。对于不同的地区,这种区别也不同,但都具有一定的对应规律。如文山学院里面的师范生,不少都是来自文山州8县的学生。文山州8县,各县的语音不同,说起普通话来,很容易区分得出他们哪个县的人。因为各县的语音,带有明显的地域性特征,或者是在一些声韵上发音很有区别。如丘北县、广南县的学生分不清平翘舌、鼻边音,苗族学生普通话韵母前后鼻韵不分等。只要善于观察、勤于思考,掌握了这种规律,纠正方言方音,正确练习,学习普通话就不是很难的事。

③改进教学方法。汉语言口语表达训练要将听、说能力放在重要的位置,努力为师范生创造良好的听、说环境,让少数民族师范生能融入到真实的教学情境中,开口说话训练。

3.组织多样的课堂口语训练活动。①情景对话。就是教师根据课程内容,让学生设置现实的生活情景,模拟对话,并在课内外反复操练。②口头复述。要求师范生独立用自己的语言连贯地叙述所听过或读过的材料,这样的口语语言实践,不仅能帮助学生掌握课文要点,而且能提高学生的记忆能力、理解能力和口头表达能力。③小组合作。可激发师范生的交际动机,拓展思维,增强自信,有效排除开口说的“情感”障碍。④小组讨论、正反方辩论。讨论是很好的口语训练学习方式,它参与性广,能激发灵感,产生观点。教师可根据教材设置一些生活中常见的学生感兴趣的话题,让学生以小组为单位,在课上或课后加以讨论。辩论是更高层次的讨论,可将全班同学在小组讨论的基础上分成组,各组推选辩手,在集思广益的小组讨论之后,再进行辩论,这样不仅增加了学生的口语练习机会,还能促使学生积极思考,活跃思维。

4.不怕嘲笑,持之以恒。在学习过程中,师范生可能会出现一些汉语言口语训练的笑话,但不能因此而退缩。相反,要知难而进,持之以恒,把他人的笑语变作自己学习的动力。同时,要每天坚持训练,这一点非常重要。说话时要求声母、韵母、声调发音明确自不待说,而且还要求自然纯熟地运用变调、轻声、儿化等音变技能,在语流中表现普通话的韵律感。每天应注意听一些普通话标准的人的发音,包括模仿中央电视台、中央人民广播电台播音员的发音以及身边普通话说的好的同学的发音。

5.组织课外活动。教师可以组织学生参加学院、班级的各种比赛、故事会等,运用多种方式进行口语训练,给学生提供充分展现才能的机会,让学生在真实的语言环境中锻炼口语,从而提高学生的口语表达能力。

文山学院学生的汉语言口语表达能力,除了在课堂上进行以外,笔者还要求学生下课以后,在学院日常生活、学习的场所都大胆用普通话进行交流,提倡学生通过大量的语文课外实践活动,在实践中学习,在实践中提高。

口语训练同说话一样,都是“以声传情”的互动,特别是朗读训练,可以帮助人们“正音”“练声”“练耳”,提高“用声”水平。如:①诗歌的朗读。诗歌感情丰富,意境优美、语言精练、音韵和谐,常是人们朗读的首选之作。②散文和散文诗的朗读。散文是写人、记事、绘景、状物的文章。散文的主要特点是“形散神不散”。无论是写人记事,还是绘景状物,都要表达某种思想情感。这种思想情感的表达要求明确集中。朗读时,就要读出散文的情感。③小说的朗读。小说是通过对典型时间的叙述,人物形象的刻画和典型环境气氛的渲染来反映社会生活的文体。因此,小说的朗读,要研究小说的人物、情节、环境,力求读出小说的“生活味”。④文言文的朗读。要扫除文字障碍并理解、翻译原文。此外,朗读绕口令也可以提高口语训练发声的能力。

课堂,可以说是学生进行汉语言口语训练的基地。课下,是学生进行汉语言口语表达的战场,是课堂口语训练的延伸和补充。在动态的、生活化的、实用化的氛围中进行口语交际,可以形成积极、富有成效地与人交往的能力和处理事情的能力。

总之,汉语言口语表达能力是师范生将来吃饭的本钱,是师范生提高将来职业素质的主要途径,是师范生将来驾驭人生、改造生活、追求事业成功的必要途径。面对未来社会就业的激烈竞争,学生就业时的自我推销能力就显得尤为重要,而汉语言口语表达能力就是接受社会挑选时所必须具备的基本素质之一。目前师范生的汉语言口语表达能力困难较多,但只要师生坚持不懈,积极努力,不断探索,师范生的口语水平就一定会上一个新台阶。此外,作为边疆少数民族地区《普通话》课程的教师,要不断分析研究边疆少数民族地区师范生汉语言口语表达能力存在的症结,想方设法不断探索新的教学方法,以提高边疆少数民族地区师范生的汉语言口语表达能力。

(本文系云南省教育厅科研基金项目“边疆少数民族地区师范生汉语言口语表达能力培养的研究”阶段性成果之一,项目编号09C0219。)

参考文献:

[1]刘兴策.普通话训练是教师职业口语训练的前提[J].语言文字应用,1994,(1):35-37.

[2]杨俊荣.加强学生口语表达能力培养的几个环节[J].凯里学院学报,2008,(1):40-43.

[3]王桂玲,孙丽艳.口语表达能力培养训练的创新模式研究[J].通化师范学院学报,2008,(3):67-69.

endprint

猜你喜欢
文山汉语言师范生
初探汉语言文学中语言的应用与意境
“寻访身边的好老师”
构建“两翼三维四能”师范生培养模式
自律是青春的必修课
现代汉语言变化与社会生活关系
2018年公费师范生招生专业及计划数
后来,我们都走散了
论师范生教育实践能力培养下的课程整合探析
文山 ,春光中写下的赞美诗(组诗)
汉语言文学学习策略浅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