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民族喜剧的重要收获

2014-07-29 23:05胡军生
现代语文(学术综合) 2014年6期
关键词:滑稽戏常州喜剧

胡军生

摘要:张丽芬的新著《永不消逝的笑声——常州滑稽戏研究》是研究非物质文化遗产常州滑稽戏的集大成之作,具有重要的文献价值、较高的艺术价值和文化价值。该书将有力推动中国民族喜剧的理论建设,不愧为中国民族喜剧的重要收获。

关键词:常州滑稽戏民族喜剧文献价值艺术价值文化价值

滑稽戏是以夸张变形为艺术特征、以笑的剧场效应为追求目标的中国特有的民族喜剧。世界上还没有一个剧种是专演喜剧的,因而说它是中国特有的。至于说它是民族喜剧,而不是民间喜剧,是因为滑稽戏已走向全国,走出了江浙沪地区,南下广州,北至北京。它的优秀演员顾芗、张克勤、殷延平已获得中国戏剧表演艺术最高奖梅花奖。剧目在全国享有较高知名度,常州市滑稽剧团的《我要做好孩子》、苏州市滑稽剧团的《顾家姆妈》《一二三,起步走》等多部剧作入选国家“五个一”舞台精品工程。因此,滑稽戏是中国民族喜剧的一朵江南奇葩。

从这个意义而言,张丽芬选取拥有历史最长的演出团体的常州滑稽戏作为研究对象,通过深入细致的考察和梳理,历时四年,撰写的新著《永不消逝的笑声——常州滑稽戏研究》是中国民族喜剧的重要收获。

该书是研究非物质文化遗产常州滑稽戏的集大成之作,可兼作史、志、论阅读。第一,作为史,该书详实论述了常州滑稽戏的前世今生,盛衰荣枯,也探寻了常州滑稽戏发展与毗邻的苏州、上海地区的密切联系。第二,作为志,该书为拥有近百年历史的各时期常州滑稽戏的剧团和剧目以及有代表性的滑稽戏编、导、演艺术家一一作了评述、介绍。特别是对当代常州有代表性的滑稽戏艺术家与作品的评介,弥补了这之前相关戏剧志书因体例所限不能收录的缺憾。第三,作为论,这本书从文化学、戏剧戏曲学、民俗学等多重角度,对滑稽戏产生发展的社会历史文化条件进行了探究,对滑稽戏的艺术风格和戏曲美学特征进行了细致的论证。

首先,该书具有重要的文献价值,对常州滑稽戏的第一手资料进行了全面的梳理和总结。作者广泛地从地方志、戏曲志、滑稽戏志、《申报》、艺人回忆录等文献中搜集大量相关资料。通过田野调查,以口述实录的形式,采访了数十位常州滑稽界的老艺人和编剧、导演等,抢救性地保护了即将被历史湮没的常州滑稽戏资料,扩充了滑稽戏文献资料库。由于尚健在的滑稽界老艺人均已届耄耋之年,资料的抢救性保护迫在眉捷。尤其是部分老艺人在接受采访后便逝世,更使这些资料显得弥足珍贵。此外,该书搜集了几十帧的珍贵老剧照,其中既有常州市滑稽剧团的前身天宝剧团团长杨天笑和赵宝山的生活照,也有不同历史时期代表剧目和代表演员的剧照,尤其是一张摄于1960年建团二十三周年团庆活动时的“全家福”具有较高的史料价值,为该书增色不少。

其次,该书具有较高的艺术价值。作者以建团历史最长的常州滑稽戏为个案,研究滑稽戏这一中国民族喜剧的典型代表,探寻中国民族喜剧发展规律,深化中国民族喜剧理论研究。尤其对常州滑稽戏艺术魅力的总结和概括,不仅用比较研究的方法凸现了常州滑稽戏本身的艺术特征,而且见微知著,深入挖掘了整个滑稽戏艺术本体的特性,探讨了不同地区滑稽戏的不同发展路径。该书从五个方面概括常州滑稽戏的艺术魅力。第一,贴近时代的潮流滑稽。自从1937年天宝剧团成立以来,历经世事变迁、斗转星移,常州滑稽戏始终贴近民众,富有浓郁的时代气息,成为名副其实的潮流滑稽。这是天宝剧团成立七十五周年以来一以贯之的演出风格,也是征服一代又一代观众的法宝之一。从上世纪三四十年代风靡全国的《一碗饭》到六十年代的《好阿嫂》,再到八十年代以来的《多情的“小和尚”》《土裁缝与洋小姐》,常州滑稽戏始终追逐时尚,应时而生,应时而变,以平民化视角聚焦社会底层,拥有了广泛的观众基础。第二,不谐调的审丑艺术。与西方喜剧理论强调无价值事物的毁灭相左,常州滑稽戏中的精彩角色却大都是喜剧正面人物。剧作家按不谐调原理构思创作,在生活中挖掘不谐调的因子,无疑是塑造喜剧正面人物的一条捷径。第三,悲喜交融的演出风格。天宝剧团与东方剧团的联盟极大地促进了独脚戏与文明戏的合流,形成了常州滑稽戏“说说唱唱,哭哭笑笑”的演出风格。第四,俗中求雅的世态喜剧。常州滑稽戏关注世态人情,有情有节,注重人物性格的塑造,提升了滑稽戏的艺术境界。第五,说、噱、做、唱、舞五位一体的表演风格。“说”南腔北调,铿锵有力;“爆”而“巧”的噱头层出不穷;“做”功逼真,精妙传神;以“唱”传情,以“曲”达意,应时而变;以“舞”感人,以“舞”喜人,“舞”成为抒情滑稽戏的重要组成元素。

再次,该书具有较高的文化价值。通过研究江南特色鲜明的常州滑稽戏,凸现其作为一种娱乐民俗的生活性特点和时代性价值,有利于推进常州滑稽戏的“非遗”保护与传承,拓展其在城市文化中的生存和发展空间,促进城市文化的多样性发展,打造城市特色文化品牌,在彰显民间艺术魅力的同时,为演艺类“非遗”的保护与传承提供文化发展经验。同时,该书还有利于促进常州滑稽戏的“非遗”开发与创新。文化个性是激发文化创造活力的基础。常州滑稽戏以其悠久的历史、深厚的积淀、浓郁的地域特色、独特的文化内涵,为城市文化产业发展提供个性化的传统文化资源。将这一民族喜剧与文化创意产业、休闲旅游产业的结合,有利于发挥资源优势、提升城市文化软实力与综合竞争力。

综上所述,《永不消逝的笑声——常州滑稽戏研究》将有力推动中国民族喜剧的理论建设,不愧为民族喜剧的重要收获。希望作者以该书作为起点,将整个江南滑稽戏都作为一个更完整的研究对象,深入挖掘江南滑稽戏的喜剧特征和艺术魅力,为民族喜剧的繁荣振兴作出更大贡献。

(本文是江苏省社会科学基金项目“江苏滑稽戏研究”的阶段性成果,项目编号:12YSB006。)

参考文献:

[1]张丽芬.永不消逝的笑声——常州滑稽戏研究[M].北京:中国戏剧出版社,2003.

[2]梁冰.滑稽戏论集[M].南京:江苏文艺出版社,1991.

[3]柏格森.滑稽与笑[M].广州:广东人民出版社,2000.

[4]董健.戏剧艺术十五讲[M].北京大学出版社,2004.

[5]张宇清.多情的“小和尚”——张宇清剧作选[M].北京:中国戏剧出版社,1994.

[6]胡星亮.中国现代喜剧论[M].南京大学出版社,1995.

[7]夏庐庆.常州戏剧[M].北京:中国文史出版社,2003.

[8]刘俊鸿主编.江苏省十年获奖剧本选[M].北京:中国戏剧出版社,2008.

endprint

猜你喜欢
滑稽戏常州喜剧
常州的早晨
美丽的常州
“初创”杯喜剧大赛
滑稽戏表演艺术研究
杯具们的喜剧
爆笑喜剧
滑稽戏的要害就是“不协调”
浅议滑稽戏表演艺术
论新时期的滑稽戏舞台美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