郝斯力汗小说色彩描写的特点

2014-07-29 22:56郑霞清
现代语文(学术综合) 2014年6期
关键词:哈萨克族金色色彩

郑霞清

摘要:郝斯力汗是哈萨克族著名的作家之一,他开创了本民族文学创作的新起点,是当代哈萨克族文艺创作的新生力量。本文主要通过运用色彩刻画动物、人物肖像以及人物心理,并用色彩表达作者的思想感情,揭露文本的主题。这不仅增强了文本的艺术表现力,而且拥有了更为独特的美学价值和象征意义。

关键词:郝斯力汗色彩描写

序言

郝斯力汗·胡孜巴尤夫(1924——1979)是一名哈萨克族作家。他出生于新疆托里县加依尔草原的一个贫苦牧民家庭。从1943年发表第一首短诗起开始进入文坛。《起点》《卡拉江的盘算》《牧村纪事》《阿吾勒的春天》《斯拉木的同年》等都是享誉文坛的优秀之作。郝斯力汗以他创作的实践,成为哈萨克小说创作的奠基人之一。

色彩在人类生活的世界中表示事物之间的视觉效果的差异。色彩在人们日常生活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当然色彩在文学作品中也有着独特的魅力。瓦西里·康定斯基说:“色彩直接地影响着精神,色彩好比琴键,眼睛好比音槌,心灵仿佛是绷满弦的钢琴,艺术家就是弹钢琴的手,它有目的地弹奏各个琴键来使人的精神产生各种波澜和反响。”[1]作者精心选用色彩丰富的颜色词汇,不仅是记录生活的工具,更在深层次上传达了他独特的意识形态文化背景和民族文化素质。文学作品中的色彩已摈弃了自然界单纯的符号作用,它是作家主体意识的流露,增加了色彩的情感因素和象征意义。

一、色彩对动物的描写

郝斯力汗小说中运用色彩的一大特色就是对动物的描摹。仅《起点》中对动物描写的色彩词汇就有13种。他对色彩的分辨非常精细,对色别的特点把握得十分准确,从而强化了色感,调动了读者的视觉参与,比如仅关于马的描写就有“紫色马”“枣骝马”“深灰色马”“斑马”“淡黄色马”“黑走马”“栗色马”“花斑马”“黑骝马”“带白星的颠马”等,种类之多色彩之全令人惊叹。这与郝斯力汗的生存环境有着极大的关系。

独特的草原文化孕育了哈萨克族人民与动物之间的特殊情感关系。哈萨克族一直把动物作为图腾,这种传统的始祖创生神话流传已久并且根植于每个哈萨克族人民的心中。人和动物的这份特殊情怀与哈萨克族所处的客观环境也是分不开的。哈萨克族是游牧民族,日常生活中离不开动物。动物不仅是他们不可缺少的食物、交通工具,更是亲密的伙伴。郝斯力汗的作品通过对动物的描写展现了作者独特的民族文化和草原气息,也体现了大自然和人类关系的密不可分。

二、色彩对人物肖像的描写

人物是文学作品描写的中心,那么人物的肖像描写就成了文学作品着手的重点。每个人由于民族心理、文化背景、时代特征的不同,在肖像表现上也有不同的特点。不同的色彩对人物的描写不仅显示一个人的个性特征,而且从深层次上表达了作者的审美态度和个人感受。

(1)“玛利亚象宝石一样的黑眼睛”“她围着深灰色围巾的玉颈”(《起点》)

(2)“从她的神态举止和凝思的褐色眼睛上,明显地看出,她不是身患重病,就是陷入了某种忧虑和苦闷之中。”(《卡拉江的盘算》)

例(1)通过对玛利亚肖像的描写表现出女主人公的美丽和吸引力,为库地雅尔的嫉妒以及后来对她的诬陷埋下了伏笔。例(2)通过对萨依拉眼睛的描绘,间接地感受到她生活中遭遇的不幸,博得了读者对她的同情。

作者的小说里,有时用色彩刻画的肖像作为一个人的代名词,如《阿吾勒的春天》里,里面的人物直接被称呼为“黑胖子”“白胖老婆”“黄油疙瘩”“塌鼻子白姑娘”。这些都是仅仅根据一个人面部脸色起的名。形象生动,符合文本体现人物特征的目的,也体现了作者幽默讽刺的叙事特征。

三、色彩对人物心理的描写

人物的心理活动常常是隐蔽的、复杂的。有时语言也不能清楚、真实地再现人物的内心活动。然而人的面部表情往往会泄露出人的内心秘密。因此,利用人物的面部色彩变化来表现人物的心理活动成了很多作家采用的艺术手段。郝斯力汗就借助色彩的表现力与象征意义,根据作品主题把个人的感情和心理需求渗入到色彩之中,扩大了色彩的张力,使其变得更加立体化。

(3)“他那双陷进去的黄眼睛,几乎要掉泪了;他那赭色的脸上出现了像火麻一样的细毛。”(《起点》)

(4)“巧力帕说到这里,脸色苍白,嘴唇发青,豆粒大的泪珠,像断了线的珍珠,从她眼睛里滚落下来。”(《回顾》)

例(3)中,作者对贾帕拉克眼睛和脸色的描写表现了他在得知妻子对他不忠后难过、愤怒的复杂心情。例(4)中,用适当的色彩对巧力帕的描写体现出她回顾不堪往事的过程中纠结、痛苦的内心活动。

四、色彩揭示主题思想

列宾曾说:“色彩即思想。”叶芝认为“所有的声音、颜色、形式,或者因为它们固有的力量,或者因为丰富的联想,都能激起那种虽然难以言喻但确实无误的感情,或者(我宁愿这样认为)给我们唤来某些无形的力量,它们落在我们心上的脚步我们称之为感情。”[2]色彩本身并没有思想和意象可言,它只是一种自然现象,但当它出现在文学作品中时,原来单纯的符号就被赋予了某种情感和态度。文字单纯的堆砌并不足以表达我们的个人体验,那么色彩就成了很好的补充,它能充分融入自己的主观感情,所表现的内容大大超过了语言本身,增加了语言表现的空间。用色彩表达作者思想感情和文章主旨是郝斯力汗重要的表达手法,金色意象就是色彩意象的典型代表。

(5)“满载着金黄色粮食的汽车开动了,人群向他们招手欢呼。草原上,太阳的金光更显得灿烂夺目了。”(《牧村纪事》)

(6)“夕阳撒下一抹金色的光芒,把山野浸染得光辉灿烂。”(《猎人的道路》)

(7)“火红的太阳出来了,照耀着碧绿的草原,照耀着金色的麦田,照耀着崭新的山村。伟大的节日‘七一,正像这火红的太阳,发射着万丈金光。”(《回顾》)

这些例子中,作者对“金色”色彩词的使用频率最高,而且用金色描写的句子一般都出现在文本结尾,金色不仅给读者留下难以磨灭的感官刺激,而且具有一种象征意义。金色是太阳光谱中热烈的色彩,它刺激性强,最容易使人产生兴奋、激动的情绪,它是温暖、胜利的象征。康定斯基认为“在特征和感染力上,鲜明温暖的红色和中黄色有某些类似,它给人以力量、活力、决心和胜利的印象。它像是乐队中小号的音响,嘹亮,清脆,而且高昂。”[1]作者怀着无比激动的心情用金色表达了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和憧憬,对中国共产党正确领导的赞美以及对社会主义新生活的歌颂。这更好地揭示了文本主题,凸显了作者的主体意识,为展现小说深刻的思想和主题起了重要作用。

五、结论

郝斯力汗对色彩艺术的运用是他的重要特色之一,本文从色彩这一角度来揭示作者的艺术手法和思想感情,对我们更加深刻地认识这位民族性作家提供了方便。作者运用色彩描写动物特征、人物肖像,不仅真实地再现了哈萨克族的生活场景,使文本具有独特而浓厚的少数民族风情,而且还善于运用色彩外化人物的内心世界,渲染气氛,并运用色彩的象征意义表达作者内心体验和主体意识,展示了作品极大的艺术感染力。可以说,色彩的使用使郝斯力汗作品的艺术风格更加富有魅力,也使我们获得了美的享受和全新的感情交流。

参考文献:

[1]瓦·康定斯基.论艺术的精神[M].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987.

[2]戴维·洛奇主编.二十世纪文学评论(上册)[M].上海译文出版社,1987.

[3]郝斯力汗.郝斯力汗小说散文选[M].新疆人民出版社,1983.

[4]赵嘉麒主编.哈萨克文学简史[M].新疆人民出版社,2007.

endprint

猜你喜欢
哈萨克族金色色彩
新疆哈萨克族鹰舞
适彼乐土
金色七夕节
哈萨克族2型糖尿病的发病特点与饮食结构分析
金色十年
神奇的色彩(上)
哈萨克族舞蹈的艺术魅力与艺术价值
穿一双闪亮耀早秋的金色鞋子
金色的秋天
春天的色彩